新冠病毒第一例、第二例由遗体解剖获得的新冠肺炎病理被送检,是否对疫苗研制有帮助?

电影也不好看


终于重视基础医学的研究了,看起来不实用,但是研究病理能进一步夯实诊断和治疗。


philixs


我是医心雕龙,我来回答!新冠病毒第一例、第二例由遗体解剖获得的新冠肺炎病理被送检,是否对疫苗研制有帮助?这个肯定是有帮助的,目前人类对于新冠病毒的研究,还只停留在人体之外,很多都不是一手资料,如果此时能通过尸体解剖,或许可以发现一些颠覆性的资料,为病毒的疫苗研制带来转机。

说到这,可能有人会问:我们已经掌握了病毒的绝大部分信息,为什么这时侯还要做尸体解剖,的确,在病毒肆虐的一开始,我们的科学家就已经从一些重症患者的身体内分离出了病毒,并且做了基因测序及拍摄电镜照片,显示这是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

但这些研究足够了吗?显然不行,我们只是证明了这个病毒的存在,但并知道它是如何攻击我们的,换句话说,对于像新冠这样新发的病原体,在临床治疗中我们不仅要了解它的构造,还需要知道它是如何攻击我们的,这样才能从整体上解释病毒的致病机制,为接下来的治疗找到依据。

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新冠病毒首先攻击我们的肺脏,但人体的肺脏结构复杂,病毒到底攻击的是那一部分?这一点我们还不是很清楚,另外,有病例统计显示,新冠病毒还会攻击其它的脏器,比如心、肝、肾等,到底是不是这回事,我们都可以通过这次尸体解剖找到答案。

不知道你们还记不记得2003年的非典,一开始人们对它并不了解,甚至有专家认为它是一种变异的衣原体,差一点酿成了大错,后来尸体解剖找到了答案,当时病理专家在解剖非典死者时,发现肺部的破坏呈现病毒感染的征象,最后再重新研究,原来它是一种冠状病毒。

我们知道新冠感染后,患者的肺部往往呈现出磨玻璃影,这也是很多人诊断的依据,但为什么会出现磨玻璃影?以及这些磨玻璃影是如何演化的,这些我们都不知道,还有就是这个新冠病毒到底对人体的肺泡有多大的破坏力,这些我们也不清楚,只能通过尸体解剖找到答案。

其实不仅是这次新冠病毒的遗体解剖工作非常重要,医学上的很多疾病都需要解剖学支持,它是临床和理论之间的桥梁,临床上很多疾病都需要解剖学的支持才能找到治疗方案。


医心雕龙


没什么帮助。或者说,患者遗体根本就不是用来研制疫苗的,而是用来研究症状,从中找出怎样去控制症状的。

事实上,研发一种病毒疫苗,至少要10年以上的时间,有了研发技术,想制作出来也要几个月。想要NCP疫苗研制成功并应用到临床,最乐观的说,也要到2035年以后。

疫苗需要采集病毒毒株,但并不是从患者遗体上采集的。想采集NCP毒株还用得着患者遗体?随便哪个确诊病例,进行咽拭子采集,就能获得更“新鲜”的带有NCP的细胞。

为什么咽拭子核酸检测的准确率不算很高?有那么多“假阴性”病例?其实冠状病毒是很难在细胞培养里存活的。这个难关暂时攻不破,这是显而易见的,所以,这个时候把主要精力放在研制疫苗上并不是最佳选择。我相信那些专家们更深知这个道理,不会耗费大把精力去钻牛角尖。

主要精力应该放在哪?应该放在控制症状上。解剖患者遗体,获得病理数据,掌握疾病对人体的影响和进展规律,控制住这些,就能控制症状发展,而控制住症状不出现急速进展,就能救命。

对于NCP,没有特效药,换句话说,至少目前为止,还不知道有什么药物能杀灭人体内的NCP。那么患者体内的病毒怎么办?是靠患者自己的免疫系统,产生对病毒的抗体以后,去由免疫系统把病毒干掉。干掉病毒这件事,目前的医学水平,完全没有能力插手。

医学所做的,就是给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内环境,让患者的免疫系统尽快产生抗体、产生足够多的抗体,自己把自己治愈。

所以,控制住症状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只要控制住症状,就算没有疫苗,至少患者也可以获得痊愈。没有疫苗,顶多是出现新的患者,但只要能治愈,出现患者又怕什么?

所以说,患者遗体根本就不是用来研制疫苗的,而是用来研究症状,从中找出怎样去控制症状的。这才是患者遗体的真正价值所在。

既然根本就不是为了研制疫苗,那自然就没什么帮助了。


纯钧LHGR


这个问题特别有意义,今天央视新闻报道,在征得家属的同意下,今天(2月16日)有两例新冠病毒患者遗体被送到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进行解剖病理研究,结果尚在检测研究中。


而解剖病理是否对疫苗研制有帮助,我们需要了解两方面问题,一是对新型冠状病毒逝世患者遗体解剖的病理研究的意义是什么;二是疫苗的研制流程以及条件是什么。

先说第一个问题,通过解破学进行病理研究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 加深对新冠病毒的了解,弄明白感染疾病的病因学及病理机制,也就是病毒是怎样威胁机体的健康的,发病过程及原因是什么。
  • 了解病毒在体内的具体位置及分布。
  • 真正了解病毒致死的原因等。
了解这些可以为临床的治疗以及预防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方向,也就是知己知彼,才能更好的打赢这场战疫。

再说第二个问题疫苗的研制,一般情况下,疫苗的研制是一个漫长而繁琐的过程,大致流程为:

在感染者身上提取到病毒的毒株—对毒株进行减轻毒性的处理—通过基因重组等方式培养病毒—提纯过滤—失活处理—备选疫苗—动物试验—人体临床试验—审批抽检。

以上环节缺一不可,而且动物及人体试验尤为重要,一旦失败就得重新研究,所以说疫苗的研制并不简单。

现在回归问题:病理解剖对疫苗研究有帮助吗?

从上述解释的内容来说,可能并没有实质性直接的帮助,不过从疾病的控制、治疗与预防角度来说,还是有一定好处的,我们对病毒的了解更多,更有利于疫苗临床试验时对效果的评估和不良反应的控制。



所以个人看法,解剖患者遗体进行病理研究是意义重大且长远的好事,对疫苗的研制也会有些许助力,不过并不会起到直接的帮助。

现阶段我们的专家已经成功的分离提取到病毒毒株,疫苗的研制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鉴于疫情的突发性和危害性,相信这次疫苗的研究速度也会高于以往,希望疫情早日结束,希望山河无恙,人民安康。


谢谢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被写作耽误的营养师


有一定的帮助,但是估计希望渺茫,因为他是第1例,但他不一定是一代的患者,新财经的一张图上显示,12月1号有一患者,但是他也不一定是一代的患者,原因是根据体质的不同,发病有所快慢。按照14天的发病期,11月16号有可能有一位是一代患者(也有可能是几个),但是在14天内发病的时间各不相同,而且根据传染性,在这14天内有可能已经有了第2代传染者,甚至是第3代传染者,一位患者从被感染到发病,在三天之内也是有可能的。调查一代患者接触了什么是非常重要的。电影埃博拉病毒,寻找第1代患者的接触动物就是这样得来的,他并不是完全的艺术创造,是有意义的行为。虽然看起来很渺茫,但是根据线索来寻找他上一代的患者,确是有可能的。但问题是寻找到他上一代的患者,他也不一定是第1代的患者,14天时间太长了。


听晨悦


疫苗研制过程是这样的:1采集病毒毒珠.2陪养病毒,并找到弱毒有效毒珠.3把弱毒注入发育10天的胚蛋48小时.4取出胚蛋冰冻,取出病毒液做些安全超作后就是疫苗.5动物实验.6人体实验.7动物,人体实验成功才祘合格疫苗.而人体病理解剖主要是:了解病毒侵害那些内脏器官,是否跟我们的判断有出入,这很重要.确定后对以后的治疗非常重要,可以对这些内脏做一些必要的保护.结论:人体病理解剖对疫苗研制作用不大.


李治忠7


这个对疫苗研制作用不大!疫苗走的是另一条路线!尸体解剖查看病历主要对治疗有巨大作用比如,通过这个解剖,就可以从根本上明白,这个疾病是如何致人于死命的!假定它就是通过某种渠道使肺彻底失活,导致血液缺氧而致人死命,那么就可以通过有效的活肺、血液增氧的药物来对症治疗!所以,病理解剖对治疗,特别是西医治疗很有用!对中医治疗也很有用,但对生产疫苗指导作用不大。


京都老客41118


新冠病毒第一例、第二例由遗体解剖获得的新冠肺炎病理被送检,是否对疫苗研制有帮助?

这对我国来说确实是一大突破,因为,我们的医学发展史上病理解剖做的很少。

而现代医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病理解剖基础上的,一种疾病如果得不到一定数量基于病理解剖学证据的支持,就不能算对疾病有真正的认识。

比如,以前答主介绍过,心源性猝死就是通过几个大样本组的系列的病理解剖研究确定,几乎所有心跳骤停/心源性猝死都是发生在有心脏病的人身上。

其中,发生在年轻人的心源性猝死,约半数没有任何心脏病发作史,第一次发作就是以心跳骤停性形式呈现。

如果没有病理解剖研究,人们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获得这种认识。

病理解剖为什么这么重要呢?

病理解剖之所以重要,跟疫苗研发没有丝毫关系。

其重要性在于,从根本上认识一种疾病所表现出来症状、体征、病程变化和最终结局内在的“物质”基础。

这种“物质”基础,只通过对临床和流行病学观察,以及在体外进行的像CT等影像学检查,验血验尿等化验检查所无法真正了解到的。

怎么办?

病理解剖就是“切开来”看。

打个比方说,人不能单凭抱着一整个西瓜看,摸、敲就能了解它为什么长成“歪瓜”,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把它切开来研究。


当然,对于人体病理解剖来说,远比切开西瓜看一看复杂得多。

切开来怎么看呢?

第一步,看疾病造成的大体的形态变化。

比如COVID-19,临床上被认为是病毒感染造成的呼吸道炎症。

病理解剖就可以直接切开看到这种疾病造成呼吸系统整体的形态学改变,比如,肺水肿,肺纤维化实变(之所以会造成呼吸困难和衰竭,以及X线检查之所以会呈现“白肺”)等病变。

病理解剖并不仅仅观察直接病变器官组织的改变,而是对全身进行系统解剖观察。

因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所有生理和病理(生理)改变都按照其固有逻辑息息相关。

比如,COVID-19虽然是呼吸道疾病,但是,很多患者也表现为消化道症状,出现腹痛、腹泻,重症患者粪便中还能检查到病毒。

通过对消化道的病理解剖观察,就可以了解该病造成的消化系统的影响改变。

以此类推,系统病理解剖不会放过对全身任何组织的观察;而不像媒体报道的那样,仅仅获得和送检“新冠肺炎病理”。

第二步,对全身所有器官组织进行大体病理学观察后,会采集制作病理标本,部分作为大体标本保存外,

还会从全身采集很多组织制成用于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的病理切片,获得组织的显微病理变化。

第三步,现代医学技术下,对于获得病理标本并不限于进行以上形态学观察,还会通过各种技术方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放射自显影,生物分子化学等等更精细和功能性改变进行全面研究。

比如,COVID-19伴有的消化道症状的具体机制是什么?粪便中的病毒,仅仅是消化道继发性炎症改变造成的渗透性增加而漏出到肠道,还是消化道上皮细胞本身也会被病毒感染而向外排放病毒。

同样的道理,由于目前认为新冠病毒是通过与细胞膜上的ACE2受体结合才能进入细胞造成感染。而我们的体内不止肺部细胞存在这种受体,其他很多组织也存在这种受体,病毒会不会通过血液而感染其他部位具有这些受体的细胞?

第四部,通过对全身器官、组织、细胞形态和功能改变的研究来分析疾病对全身的系统性影响。

比如,重症COVID-19患者的细胞因子风暴(炎症风暴)会对全身器官组织造成什么样的影响,那些影响对疾病发展,尤其对一些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什么影响,这些影响对疾病发展过程和最后的结局的影响又是什么?

掌握这些,就可以对某些病理生理学变化进行前瞻性预防治疗,从而直接改变疾病的结局。

总之,病理解剖对于真正全面系统认识疾病病因、发生、变化和结局(转归),以及可能的治疗反应都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

COVID-19疫情尚在早期能及时进行病理解剖学研究是我国医学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


挣脱枷锁的囚徒


这肯定是有帮助的,找到病毒的病原体,放在熬制的中药里面,看看能不能存活,通过研究,能够抑制它存话也就控制住,下一步就是捉病根用中药降服杀了它。


艮得很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