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陽市:充分運用智能手段 讓防控更高效 生活更便捷

在全市上下全力防控戰“疫”期間,簡陽市鎮(街道)積極謀劃、創新方法,充分運用現代智能手段,高效防控的同時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確保“兩手抓,兩不誤”。

車輛及人員信息實現電子化管理

在簡陽市宏緣鎮,為進一步規範進出車輛及人員信息管理工作,實現數據及時準確、數據利用分析、疑似車輛甄別、減少人員接觸,宏緣鎮自主開發了“宏緣鎮聯防聯控車輛登記”程序,車主通過微信掃碼自行填報信息,專人綜合分析,以信息化手段,智守“雄州北大門”。

在宏緣鎮的疫情防控卡口,記者看到,過往車輛司機在檢查人員的指導下,正通過微信掃描專屬二維碼,進行車輛和人員信息、來源去向、通行目的等關鍵信息錄入,並接受檢查人員體溫檢測,體溫如無異常,經檢查人員核實填報信息後即可通行。電子登記,全程只需60秒即可完成,方便快捷。

“宏緣鎮聯防聯控車輛登記”程序,主要應用於全鎮各個重要路口檢查站,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錄入易交叉感染的風險,減少檔案丟失、洩露隱私的危險。宏緣鎮黨委有關工作人員表示:“通過信息化管理,現場僅需1至2名工作人員,且工作量減少了50%以上,大幅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同時,這套程序還在醒目位置提醒群眾配合疫情防控排查工作,嚴禁瞞報、錯報、漏報。

車輛及人員檔案信息錄入程序後,將會實現電子化管理,查找車輛及人員流動情況更加方便,後臺數據還會對外來人員和外來車輛進行統計、篩選,為後期分析研判提供數據支持,便於工作人員跟進調查,大幅提升數據利用效果。

“通過5天時間的運行,8個版本的優化更新,我們已經登記了車輛2413輛次,其中外地車輛249輛次。後期我們還將進一步完善,繼續利用這套程序,實現對信息的追蹤管理,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宏緣鎮黨委有關工作人員表示。

線上“微平臺”把商品送到家門口

“雷公廟村有300只大公雞,雞重4.5公斤,每公斤18元,有需要的,請聯繫我。”

“我想要一斤芹菜、半斤萵筍,誰有?”一上午,三星鎮疫期農產品購銷群裡的消息不斷彈出,各種糧食蔬菜、生活用品也被送入了當地群眾家中,半個小時內送貨上門,方便又安全。

簡陽市三星鎮藉助網店模式,利用微信群,搭建農產品在線供銷“微平臺”,把商品送到群眾家門口,用更加暖心放心的服務,為當地群眾提供便利。截至目前,“微平臺”幫助當地群眾完成各類農產品交易30餘筆,交易金額50000餘元。

日前,三星鎮美美兔家庭農場的兔子出欄急需出售,但受疫情影響,原有銷路受阻,愁壞了農場老闆劉享芬。劉享芬得知鎮上有個農產品在線供銷“微平臺”後,立馬與工作人員進行對接,在微信群發佈了銷售信息。很快,機關幹部、當地群眾積極參與進來,按需訂購。這種不見面的銷售模式,有效緩解了疫情防控期間農產品的銷售不暢問題。短短几天時間,農場“售賣難”的問題成功解決,實現收入5000元左右。

前期,三星鎮抓緊抓實全覆蓋排查,組織動員鎮村兩級幹部齊參與,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時,摸清居民群眾的農產品供需情況,逐村建立供需物資臺賬、聯繫方式,包含兔、雞、綠色蔬菜等各類農產品20餘種,做到“家底清”,為“微平臺”創建打下堅實基礎。隨後,三星鎮做深做細信息網保障,邀請農產品購銷大戶、駐鎮各單位農產品採購經辦人、村支部書記等60餘人共同成立“三星鎮疫期農產品購銷群”,將全鎮農產品供需物資臺賬及時發佈群內,指定村(社區)支部書記作為信息聯絡員,通過“鎮級群+村級群+社級群”層層轉發方式,構建起全方位、多層次的立體供銷網絡。目前已收集、篩選、發佈採買信息160餘條,實現信息通,既充分滿足當地群眾生活需求,有效解決農產品滯銷問題,又確保防控工作紮實有效開展,實現了疫情防控與農村經濟發展兩不誤。

同時,三星鎮切實加強食品質量監管,創新“大排查全覆蓋+交通要道沿線+農貿市場監測點”全域農產品監管模式,每日出動鎮村兩級幹部200人次,實時監管人員流動和農產品流動;建立全地域農產品質量安全溯源監管工作臺賬,真正做到農產品來可查、去可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