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兖州“流调”急先锋 隔离衣下负重前行

中国山东网2月16日讯 (通讯员 张艳强 白慧敏) “区疾控中心,我院发热门诊收治一名可疑患者……”,接到人民医院发热门诊的疫情报告,济宁市兖州区疾控中心传染病防制科科长王震迅速点齐队员,10分钟内穿戴好N95口罩、护目镜、一次性隔离衣、一次性乳胶手套等防护用品,急赴医院。

济宁兖州“流调”急先锋 隔离衣下负重前行

流行病学调查(以下简称流调)工作需要与病患或密切接触人员面对面交流,追溯感染源头,询问近期行程,确定活动轨迹,预估波及人群。“面对穿着防护衣的工作人员,群众难免有恐慌心理,心里压力大,回忆活动轨迹可能出现偏差。”王震说,流调过程中除了专业角度的调查外,还要适时对流调对象进行心理疏导,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引导他们回忆自己发病前后的活动轨迹,确保流调完整准确。

兵贵神速,现场流调结束后2小时内,王震带领的工作小组完成研判疫情信息,确定接触人员,提出处理建议,形成流调报告,并上报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推送相关镇街和医疗机构,第一时间采取隔离或相关医学措施控制疫情。

截至2月15日,工作小组累计完成112人的流调任务。同时,对全区定点医院所有发热留观患者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实时动态反馈信息,第一时间调度医疗机构与相关镇街应对处理,搭建起全区疫情管控“防火墙”。

济宁兖州“流调”急先锋 隔离衣下负重前行

2012年于重庆医科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毕业后,王震作为高层次人才2013年即进入区疾控中心工作,在传染病防制的岗位一干就是7年。疾控中心是传染病防制的火线和一线,王震所在的位置就是火线中的急先锋,一线中的顶梁柱,对各种传染病始终保持着灵敏的嗅觉。这次新冠肺炎流行苗头初现时,王震负责的科室就第一时间上紧了弦,密切关注疫情发展,并召集科室成员,于1月20日连夜紧急制定完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处置预案》,组建了疾控中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家组、疫情信息管理组、现场处置组、后勤保障组等七个工作小组,明确分工,厘清职责,捋顺了疫情应急响应流程。

1月21日,兖州区疾控中心组织召开全区新冠肺炎防治培训会,王震作为主讲人,对全区相关医疗机构防疫人员进行了个人防护、病例标本采集、特定场所消杀等培训,为全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构建技术力量储备。同时,他牵头对疾控中心一线应急队员进行3次现场培训,详细讲解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精准判定和管理、特定场所消杀等工作流程和要点,培训了一批熟练掌握科学防护、周密流调、疫点消杀的核心应急队伍。随后开展的疫情防控工作也证明,这种先期预警、提前开展应急人员建设的专业性谋划,对全区疫情防控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儿子,刚才物业给我打电话,我从小区门口提上来两大兜菜,是你订的吧,怎么买这么多啊?”正汇总数据的王震接到了母亲打来的电话。从疫情防控开始,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接触,王震已经连续25天没有见到父母了,由于人员管控措施严格,年岁已高的父母外出采购生活用品十分不便,他就趁工作间隙一次性购买了很多蔬果蛋奶,他开着玩笑对母亲说:“今天超市搞活动,我多买了点,放冰箱里慢慢吃。小孩跟着他妈妈,不用担心,得空我就去看你们”。

作为全区疫情信息的第一道处理枢纽,全区的疫情信息源源不断流向他这里。很多亲戚朋友打电话、发信息,问询疫情、求证信息,这位年轻的“老王”永远都是乐呵呵的对大家说,“要相信政府,听从指挥服从安排,少出门、不聚会、勤洗手,疫情信息会第一时间网上公布,不要信谣言更不能传谣言,我们兖州采取最严格的管控措施就是为了保护大家的安全”。

作为疾控人,无论是流调队员、检验人员,还是消毒人员,在这场不见硝烟的战场上,在隔离衣下负重工作,连续作战,为了大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为了每个家庭的岁月静好,他们无怨无悔,负重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