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按輩序叫人,五六歲小孩叫五六十歲大人“哥”,這合適嗎?

西行足跡


農村裡就是這樣按輩分叫人的,這個與年齡大小無關,別說五六歲的小孩叫五六十歲的大人叫哥了,只要是同一個輩分的人,即便是八九十歲的老人那也還是會叫哥的,這都屬於是正常的現象。


  • 在農村有時候一個村裡大部分都是同姓人,也就是村民說的本家人,這些同姓的基本上就是同一個家族的人,絕對是有著嚴格的輩分區分的,這一點都會在家譜上有充分的體現,是不可能會因為年齡大小,就胡亂評輩的。
  • 農村輩分也一直是同姓村民自覺遵守的準則,誰也不能說叫誰想是啥輩分就能擅自更改的,如果那樣可自作主張,豈不就亂了套,也就沒有規矩可言了。之所以農村輩分中有的年齡差別特別大,或者是有的人家輩分低,有的人家輩分卻很高,這與過去老一代結婚生育早晚的因素有關。


  • 過去農村在沒有實行計劃生育的時候,農村是可以隨便生孩子的,通常會出現一家當中最大的孩子與最小的孩子能相差有20多歲的現象,常常有兒媳婦生孩子,婆婆也生孩子,侄兒侄女比叔叔或姑姑大的現象,在過去農村一點都不稀奇。
  • 在這種情況下,有的家庭中親侄兒都結婚生子了,叔叔還沒有到結婚的年齡,如果在遇到小叔叔結婚生育晚的,這輩分之間的年齡也就會越拉越大,以至於才出現了同輩年齡懸殊大,或者是輩分長卻年齡小的情形。


  • 在農村還有一種情況,越是在村裡輩分低的人家,他們的家族前身一般都是家丁興旺,只要一代結婚早,在沒有遭遇什麼意外的情況下,就會代代結婚生育早,這樣久而久之,他家的輩分就會低,但那些結婚生育晚的人,他的後代也就會輩分長了。
  • 但無論是哪一種情況,農村中的輩分都會一直這樣延續下去的,並不會也不可能因為年齡大小就重新排資論輩的,這樣做那就真的亂了套,也正是生怕輩分搞混亂了,同姓中都會家譜,並且對接下來的幾代人,排輩中也都會做好在名字中有同一個字的體現。


  • 以上這些情況,也是筆者自己所在村的情況,我們家族的同姓人在村裡佔有一大半,輩分相差也很懸殊,有的七八十歲的老人,卻沒有剛幾歲的小孩輩分長,雖然並不會去強調讓一位七八十歲的老人,去叫小孩子什麼,但這個輩分也是不能錯的。
  • 農村對於輩分這個問題,早已經就墨守成規的了,根本也不會因為自己年齡大輩分低,而有什麼不適感到的,反倒是輩分低的人在村裡能減少一些約束感。
更多關於三農的文章,請點上面的“關注”二字。您的每一次轉發與收藏都是對作者最大的支持,您有什麼疑問,請在評論區留言,本欄目會盡力幫您解答,謝謝!(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不妥請聯繫)

農大知事


說起來這個農村備份所造成的尷尬問題,我想我個人最有發言權,因為我的老婆所在他們家那邊輩分特別小,而我在我們家這邊輩分比較大,所以每次去我老婆家我都特別頭疼,很多比我老婆年紀還小的我們都要管人家叫表叔之類的,甚至年紀比我大不了幾歲的,我還要管人家叫爺爺。

當然啦,出現這種情況和我們國家5000年的文明歷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細,這是因為我們的國家一直以來都是一個農業國家,而且歷史悠久,在以前的時候生產工具不先進,生產力比較低下的時候在以前的時候,而農業社會又比較穩定,相當於把一群人穩穩的固定在了一片土地上,因此久而久之在一起生活的人們因為各自結婚生子年齡之間的差異都形成了我們現在所說的這種“輩分差”,也就是現在我們很多人所遇見的這種尷尬的情況。那麼出現這種情況到底合不合理?我們又該如何去面對這種問題?下邊老張簡單的談一下我個人的一點看法。

首先,這種情況的出現是合理的。因為我們國家是一個特別重視親情和血緣的民族,也有著幾千年的光輝歷史,因此我們首先要敢於承認這種“輩分差”,換句話說,這也屬於我們國家一種特殊存在的文化遺產,這個我們要從思想上能夠接受。但是接受貴接受,當我們真的要管比自己小的一個小孩叫長輩的時候,我相信絕大多數的人和老張一樣是叫不出口的,這個也不是什麼羞恥或者不禮貌的行為,在老張看來這更像是一種人倫的正常體現,因為從人倫的角度上來講,我們自己的長輩適合自己有血緣關係存在一定的遺傳關係,所以造就了我們這種比較矛盾的心理和境遇。

第二,面對這種情況的時候我們要擺正心態。俗話說的好生活在一個圈子裡的朋友應該有相同的三觀,原本如果交通和信息不發達的時候,不過大家都是固定居住在一個村莊的話,那麼這種輩分的體現會更加的明顯。但是現在我們都知道人口的流動非常大,更多人已經漸漸的離開鄉村,別說農村居民的三觀已經發生了各種分化,因此很多的人可能不能夠接受這種情況,這個也是每個人不同的情況所產生的結果,老張在這裡也是比較的同情。但是換句話說回來,既然這種情況無法改變,我們就要擺正自己的心態,尤其在重大關鍵的場合,該怎麼樣還是要怎麼樣,這樣是自己的禮貌問題。

如果心裡非常的不樂意的話,那咱們就減少接觸的概率,當然了,現在的很多人親情觀念也比較淡薄,而且很多人常年在外邊工作或者打工,有的人甚至已經完全變成為了城裡人,這樣的話實際上農村很多存在的輩分問題已經漸漸的模糊化。與此同時如果真的關係好的話,和輩分又有什麼關係?


老張談三農


我們一大家子在村裡輩最低,爺爺奶奶80多歲還要喊年輕的爺或叔,不讓他們喊,爺爺奶奶說不能亂輩,我只喊比我大的,比我歲數小的不喊,老公來我們村碰見人都喊爺或奶,我說你不怕喊錯,老公說除你們一大家子,喊任何人不會出錯,我老公在他村輩中上等,喊習慣了,我碰見老一點的喊爺奶,他們說喊錯了,是平輩,或者輩比我低喊我,


飄雲寇


這沒什麼合理不合理的問題,純粹是民俗問題。

鄉下老家也是這樣的。我們家所在的村子很小,幾十年時間,村民最多的時候大概也就十幾戶人家。而就是這麼一個小村子,家家人的輩份也都不一定相同。

我們家的輩份很小,記得在我上初中的時候,鄰居家的孩子出生,年齡整整小我一輪有多,但按輩份,我還是得叫他一聲叔叔。再後來,我參加工作了,他們家又連著多了三個妹妹,最小的幾乎跟我兒子同齡,可是,按規矩,我還是得叫她一聲姑姑。

而還有隔壁另外一家,輩份更高,他們家跟我同輩的孩子,我通通都得叫一聲叔公或姑婆的。每次一叫,連自己都覺得怪怪的,當然,被叫的人,也並不一定感覺舒服。

記得小時候,時間大概是在十歲左右之前吧,對自己輩份大的孩子,不管是年齡比你大的,還是比你小的,按照村裡的習俗,按照家長們的要求,你都得按輩分稱呼,否則,會被認為不懂規矩,那是要被村裡的長輩子們訓斥的。

但實話說,這種稱呼和叫法確實是會令人覺得怪異的,年紀小還無所謂,叫來叫去,不管中聽不中聽的,小夥伴們也不會太在意,甚至還覺得挺好玩的。可是,隨著年齡大了,可就不是那麼回事的了,尤其是對女的而言,更是不願意接受。

就前面說的我那姑姑、姑婆吧,小時候對我們的稱呼是真無所謂的,可是,等她們到了十五、六歲後,可就怎麼也不愛聽了,到了十八九、二十歲後,你要還叫她姑姑或姑婆的話,可是要遭罵的了。

因為,她們覺得你把她們叫老了,人家還沒嫁人、正是相親的年齡呢!把人叫得這麼老,別人還以為她們是嫁不出去的老姑婆呢,你叫人還怎麼相親嘛。所以,不讓你叫輩分那麼高,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因此,後來等那些跟我們同齡甚至比我們更年輕,而輩分又比我們大的人,都長大了,我們基本上也就都直呼其名了。再不按輩分叫人,以免讓人尷尬。

說了這麼多,就想說明題主說的這事在農村非常普遍,五、六歲的孩子叫五、六十歲的人為大哥,一點也不奇怪。純粹就是民間習俗而已,無所謂合適不合適。


深秋曲豆


這事兒在農村按父糸血親,長門的孫兒、末門的爺。同年出生的如果是一個先祖到五代的話,長門的(老大)長門,與末門的(老五)的老四,長門堂兄弟們就差五十歲,有一到人間就是在世的爺爺。孫子就有在前,爺爺來的後。你能人家倒過來,沒一點的道理,你敢胡叫,大人不打死你才中呢?只道不,這就是真正的禮一一輩分!

也就別說小姑奶奶,小姨奶奶,還小舅爺爺,這一說,不說人家啦,就我自己,有時,有叫我大舅的、姥爺的、姑爺的、姑老爺、還有叫姨姥爺的,我現在還九十歲的老岳母,老嶽姨家還一百零四歲的老嶽姨奶還在世,到一塊這大家人,一會迷了,這個是誰家的叫那大孫女什麼稱呼就得想一會兒。


河南008


這個我覺得我應該回答一下[呲牙]

在我老家小村莊裡,全部都是一個姓,一個祖先發下來的,很多都是隔了很多代的,但是我們都是按輩份起名的,所以有很多年紀比我小十多歲的,我卻要叫爺爺的,,還有一個只比我大幾歲的我要叫太爺的[捂臉]。但是沒有辦法,這個是必須要叫的,在我們哪裡有記錄的按輩分排的到我這都是第二十五代了,還有很多之前沒有按輩分起名的,傳到我們這裡不知道有多少代人,我們平時在村裡基本上如果年紀比我們大的,改叫叔叫叔,該叫爺叫爺,但是如果是同齡人,或者年紀比我們小的,平時是可以不用叫的,就叫名字,小孩懂禮貌的也會喊年紀大的加哥或姐,沒有題主說了,五六十歲了,叫五六歲的爺叔啥的,但是輩分在哪裡,續家譜的時候都是按輩分續的,和年紀沒關係,這也是一種傳統,一種美德,我們應該繼承,我兒子是第二十六代的老大,所以他的名字我是按輩分取的,我覺得應該繼承這份傳統


沉默三秒2


農村按輩序叫人,五六歲小孩叫五六十歲大人“哥”,這合適嗎?

這種情況不光發生在你們潮汕地區,幾乎全國各地都是一樣的,我們西北地區也不例外。我們這邊有句老話叫“歲數大不過輩數”,所以不管你是70歲、80歲的老頭,還是老太太,只要你輩分低,見了比你大好幾輩的3歲小孩子你都得叫爺爺奶奶。有時候確實好尷尬,但不叫又顯得沒有禮貌,想起來好搞笑。


其實像這種情況我就經常遇到。由於我父輩在我們整個家族的排行中輩分很大,讓我從小開始就過了當“爺爺”的癮。現在我的那些孫子輩好多已經過世,活著的也是80歲、90歲風燭殘年的老人。

記得小時候家裡來親戚,看著一個個四五十歲的中年人朝我一個小孩子喊爺爺,那是渾身的不自在,時常嚇得我躲到一邊不知所措。而這些“孫子”們還一個勁地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叫著,讓我更覺得難堪。沒辦法,誰讓我比他們整整大兩輩呢。

後來等我長大一點,這些人已經開始步入老齡階段了。他們自己的孫子都一大堆,而我這裡都能當祖太爺了。他們再遇到我,如果是和自己的小孫子在一起,就不好意思叫我爺爺了,打個招呼,嘿嘿一笑,算是避免了彼此之間的尷尬。


要說這種叫法合適嗎?我個人認為還是不太合適,有時候確實無比窘迫。

如果按這種輩分排行來叫,你讓一個遲暮的老人稱呼剛出生的小孩子爺爺,他自己嘴上不說,心裡面肯定還是介意的。有時候礙於情理不得不叫,但那並非出自真心,更多時候就當是開玩笑。尤其是自己的小孫子若在場,看到自己的爺爺稱呼一個比他還小的小孩為爺爺,那這個小孫子的內心肯定是崩潰的……

最後總結:雖然說“歲數大不過輩數”,但我覺得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尷尬,這種叫法還是要適當改改。你要說如何改,這又是個難題,還得族人聚在一起商量出所有人最終滿意的結果才行(圖片來自網絡侵權速刪)。


西北郭郭


恩,這個也不僅僅是潮汕地區,其他地區的農村都是一樣的。比如我們重慶這邊。

我老公家裡,他老爸在幾個弟兄裡面排老么,然後他又是老么。最後的結果就是,他的輩分就很高。

這就導致了一個很尷尬的事情,他的哥哥姐姐都快50了,我們三十多,他的表哥表姐們都接近60歲了。最尷尬的是,在他們那個大家族裡,很多七老八十的人,我們管人家叫哥哥姐姐,有些很大的小孩兒管他和我叫爺爺奶奶。

我......


餘小滿


說到這個事,這就是宗族,按輩份叫稱號絕對沒有錯。對面奶孫倆,經常到我這裡敘家常,她帶的孫女今年四歲,我今年七十歲,來了之後,我對四歲小孩說,今天又到老哥這裡了,按說是哥妹相稱了,平輩。因為,她的奶奶,是我的姑奶。沒錯吧?


九九雷


這並不稀奇,而且自古有之。

因為是同族近支,班輩不差,那就必須按輩份稱呼。老話說:懷抱的爺爺,拄杖的孫子,就是如此。

這個原因也很正常,比如從爺爺輩說,老大和老小能差20多歲,三代過來,均是老小的那一支,很可能差一兩代了,所以老人叫小的叔公很正常。

我記得12歲那年到陰平鎮表大爺家,跟著表大爺到田裡去時,見一40多歲中年漢子,表大爺對他說,這是城裡的你二叔。他恭恭敬敬的喊了個二叔,我卻臉騰的一下子紅了,不敢答應。……

這與現代、與尊老敬賢不是一回事。只要是同一家譜的,老幾支傳下來,能續上的,按輩分稱呼,非常正常。並不矛盾。當然,這在農村尤為看重,在城市裡,有點職務或財富的人不太喜歡按這個來,也沒什麼,但只要回到老家,他還得按這個稱呼。

記得看過一篇回憶錄,上世紀50年代,某正國級領導回老家時,見到某同族的鄉親,還當眾說:按輩份我還要稱你為九叔公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