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离病毒最近的人

在犍为县孝姑镇防疫阻击战一线,活跃着一群白衣战士。国泰民安时,他们是默默奉献的群众健康守护人;疫情来临时,他们就成为无所畏惧的疫情防控一线战士。没有精密的防护设备,没有万众瞩目的闪亮光环,他们是离病毒最近的人,也是离群众心最近的人!

丁文芳:要对得起身上穿的白大褂

在八一村崎岖的山道上,每天行走着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她穿着白大褂,提着药箱,虽然气喘吁吁,却从未停下过自己匆匆的步伐。她叫丁文芳,69岁,从医50年来,一直奔走在保护村民健康的路上。随着排查范围从湖北返乡人员扩大到乐山市外返乡人员,她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每户每天上门两次进行体温检测,一大早骑自行车出发忙到中午12点过,回家匆匆吃过老伴做的午饭,又出发开始下午一轮的巡查。遇到雨天路滑,老人只有步行,天黑了才能到家。有人问她:“丁医生,你不害怕吗?”“害怕,但是从我19岁进村卫生室起,我就告诉自己要对得起身上穿的白大褂,只要能保护大家的健康,我就是牺牲也无所谓。”

致敬!离病毒最近的人

丁文芳正在抚背缓解返乡群众的紧张情绪,告诉她体温正常

余斗容:疫情不退我不退

今年70岁的余斗容是百支溪村卫生室医生,从“小余”到“余婆婆”,她默默守护百支溪村1500多人的健康40年。疫情来临,她将自己每天的行程排得满满当当,每天除了上门为返乡人员检测体温、卡点值勤,有空余时间就在卫生室坐诊,为村民测量体温、解答疑问。她说:“大家都相信我,有我在他们就不怕。”村组干部要去摸排走访,人手不够时,她主动要求承担车辆、公共场所消毒任务。沉重的喷雾器压弯了她的脊背,但她的内心无比坚定,因为她背上背的不仅是消毒药水,更是全村1504人对她的信任和期望。家人都劝她歇一歇,她却说:“电视里86岁的教授还坚持坐电动轮椅去上班呢,我还坚持得住,疫情不退我不退!”

致敬!离病毒最近的人

余斗容为武汉返乡车辆消毒

战“疫”夫妻档:为了村民健康,再苦再累也值得

自疫情发生以来,防疫宣传、卡点值勤、入户测温……49岁的村医、村干部朱宗建成了板桥村最忙碌的人。他每天穿梭于各户村民家中,用朴实的话语向大家宣传卫生防疫知识,安抚着大家恐惧的心情。自1993年起,他在这儿做村医已有27 个年头,他早已成为村民心中守护健康最信任的人。在朱宗建忙碌时,身边总少不了他的妻子王艳梅的身影。疫情发生后,在朱宗建提着出诊箱,拿着温度计和“摸排表”在村里行走时,王艳梅则投身安置点防疫知识宣传、劝返点值班等防疫工作中。“夫妻齐心,其利断金。他们两口子就像我们的门神,有他们在,我们放心。”板桥村一名村民骄傲地说道。

致敬!离病毒最近的人

王艳梅在为湖北返乡群众家中为其测量体温

致敬!离病毒最近的人

朱宗建在安置点内排查湖北返乡人员

准妈妈古孟佳:当好“蓝色哨兵”

22岁的古孟佳是新民卫生院中医馆的一名护士,同时她也是一位怀孕3个月的准妈妈。当接到卫生院的通知后,她毅然赶回院内,服务就诊人员,从未休息过一天。为减轻同事负担,她主动申请到车站值外勤,为过往乘客测量体温。大家心疼她,让她回院内负责预检分诊。古孟佳深知预检分诊处是患者进入医院的第一道防线,决不能掉以轻心。在这里,她边给前来就诊的患者测量体温,边进行简单的病史采集,然后根据患者的情况,将患者引导到各个门诊。在这个特殊时期,来卫生院的患者难免会有恐慌情绪,这时,古孟佳会耐心向他们宣传防护知识,做好安抚工作。她说:“预检分诊人员是卫生院的‘蓝色哨兵’,我一定要守好第一道防线,保护群众的生命健康。”

致敬!离病毒最近的人

古孟佳在新民客运站为乘客测量体温

曾涌:身先士卒,贡献一份力量

自1月24日疫情防控工作开始以来,孝姑镇卫生院院长曾涌便积极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加班加点制定防控方案,有条不紊分配各项工作任务。他本人更是早出晚归,天天连轴转,高速卡点、医院发热门诊、湖北返乡人员家中,总少不了他的身影。一刻也停不下来、闲不下来成了他特有的“标签”。他说:“我是一名老党员,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国家有难,我必须身先士卒,贡献一份力量。”

致敬!离病毒最近的人

曾涌耐心劝导返乡群众接受体温检测

陈满开:我辛苦,民心安,民无忧,我无虑

“作为一名乡村医生,防控疫情是我应尽的义务,作为一名基层党员,为民服务、冲锋在前是我应担的责任。”从医16年的红久村村医陈满开正在用行动践行自己的诺言。对湖北返乡人员每天两次上门量体温、讲解预防病毒的方法、交代居家隔离注意事项、及时安抚他们的恐惧焦急心情……从大年三十开始,清早出门,晚上八九点才能到家,二十四小时随时待命出诊及防疫,陈满开一直忙碌在防疫阻击战一线上。他说:“我辛苦,民心安,民无忧,我无虑。我坚信人定胜天,只要我们众志成城、团结一致,就一定能战胜疫情。”

致敬!离病毒最近的人

陈满开与联系村干部商讨解除居家隔离观察信息填写事宜

王仕发:我热爱这片土地,牵挂这方乡亲

从1988年起,王仕发担任马儿山村村医已有32个年头。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从步行、骑自行车到骑摩托车,他的足迹踏遍了马儿山村每条田坎小道。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王仕发冒着被感染的风险逆流而上,防疫宣传、走访摸排;监测体温、询问甄别;入户消毒、心理安抚,他始终坚守在防疫一线。“今天感觉怎么样?我们来测一下体温吧……”黝黑的脸庞爬满皱纹,疲惫的眼神依旧充满温暖,62岁的王仕发用他瘦弱但坚毅的身躯努力守护着马儿山村村民的健康。他说:“我热爱这片土地,牵挂这方乡亲,守护他们是我应尽的职责。”

致敬!离病毒最近的人

王仕发在马儿山村交通劝导点为过往人员测量体温

山路弯弯,道阻情长。他们是孝姑镇所有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的缩影,这些医务人员也是别人的父母子女,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危机来临,他们闻令而动、挺身而出、迎难而上,坚守在防疫阻击战一线,行走在各村的弯曲山道上,以他们倔强的身躯筑牢抗疫“防护墙”,守护着全镇百姓的健康平安。

他们的故事平凡而动人,他们的故事几天几夜也说不完,让我们一起祝福奋战在孝姑这片热土上的基层医生们,请你们保重身体,疫情阻击战离不开你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