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協和急診採取“紅黃綠”分區管理,三道防線讓患者就診更安心

文 / 北京協和醫院宣磊 編 / 周亦川

【搜狐健康】北京協和醫院急診科(發熱門診)是抗擊疫情的最前線。在新冠肺炎肆虐的嚴峻形勢下,為高效精準地對接診患者迅速完成病情評估和分級處置,最大限度地降低醫護人員的感染風險,近日醫院提出了對急診科分區管理的要求,急診科核心組及時執行,按照感染防控標準將急診分為“紅、黃、綠”三個區域,分區施行不同的防護措施。這一區域化管理方案的落實是醫院感控工作中的有力舉措。

看不見的紅黃綠,劃分清的緩中急

急診科朱華棟主任講到“紅區”“黃區”“綠區”並不是環境和標識等設施佈置上明確可見紅黃綠顏色,而是一種“管理分級分區”,劃分也並非絕對。

“紅區”為發熱門診,包括其中的發熱重症監護室。紅區患者病情最為危重、傳染性強、風險大、處置級別高,防護管控最嚴。一線人員配置中不僅有急診科醫生,還有全院其它臨床及職能科室,包括放射科醫師、技師和收費處人員等。二線醫師均為主治醫師以上,是急診科、感染內科、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老年醫學科等組成的綜合隊伍;三線醫師為急診科副主任醫師,直接指導發熱門診重症患者的診療,保證醫療安全質量。“紅區”能診治發熱重症,是全國急診科的先鋒典範,也是嚴守防護的第一關,保證“黃區”不受突破、保護“綠區”。

北京協和急診採取“紅黃綠”分區管理,三道防線讓患者就診更安心

▲紅區:發熱門診、發熱CT檢查室、發熱患者分診及就診

“黃區”為急診一層流水診區,患者病情程度較紅區次之,但仍存在風險,如體溫正常者也不除外潛在傳染性,因此黃區也需嚴格防控。黃區醫護人員上崗前均需完成感染專科的防護培訓,熟知傳染病篩查流程。

北京協和急診採取“紅黃綠”分區管理,三道防線讓患者就診更安心

▲黃區:急診一層大廳、急診藥房

北京協和急診採取“紅黃綠”分區管理,三道防線讓患者就診更安心

▲黃區:急診一層分診臺,急診科醫師接診

“綠區”是相對安全的區域,包括急診綜合病房、急診留觀室和生活休息區。該區域的患者已由急診二線醫師完成評估與篩查,雖病情相對較緩,但仍為病情複雜的患者,這使得醫護工作壓力仍然很大。

北京協和急診採取“紅黃綠”分區管理,三道防線讓患者就診更安心

▲綠區:急診科二層留觀室、工作人員休息區、急診綜合病房

分區防護嚴管控,錯峰工作保安全

急診科護理團隊積極配合全科制度,多管齊下、科學督管,把分區理念深入梳理、職責到位。急診科執行總護士長李凡講到,護理部考慮到紅區高風險和高強度的工作性質,除了安排一線護士,還專配護理監督員,保障前方安全和後方物資供應;另設護理組長,全面管理紅區工作,完成流程梳理、制定崗位職責。監督員和護理組長醫護人員均由全院臨床科室的護士長和教學老師承擔,實為精兵強將,工作周到嚴密。

在護理團隊的細緻安排下,急診的工作和生活區域不交叉,錯峰就餐,杜絕人員聚集,減少無防護接觸;調整排班,錯峰完成上下班出行、錯峰更衣和洗浴。嚴格督察員制度,每日對醫護人員進行體溫和症狀的監測,實行日報告制度;管控範圍還涉及急診人員的家庭成員,完善防護宣教。

急診科的“紅黃綠”分區管理是傳染病“汙染區”“半汙染區”“清潔區”理念的衍生,既保證了危急重症患者的診治,也為院感防控提供了新方法新思路,展現出了頗具協和特色的管理理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