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復工白領“吃飯難”辦公室智能貨櫃緊急補位

【億邦動力訊】全國各地陸續迎來“復工潮”,企業員工也結束遠程辦公狀態開啟朝九晚六的通勤生活。然而受疫情影響,很多線下餐飲店仍暫停營業,外賣配送時效性難以保障,回到寫字樓上班的白領們面臨“吃飯難”問題。

“在企業復工之前我們就想到了這個問題,大年初三開始陸續聯繫供應鏈採購敲定貨源,目前辦公室智能貨櫃已經可以供應米飯套餐、牛肉粉、自熱火鍋、方便麵、火腿腸、滷蛋等速食產品。”小e微店創始人兼CEO榮光告訴億邦動力。

據瞭解,小e微店自主研發的智能貨櫃可以實現自助掃碼選購的無接觸購物過程,目前已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落地5000多臺設備,覆蓋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和辦公樓宇大廈。

針對白領用餐需求 調整商品結構

榮光介紹說,智能貨櫃在很多場景下都是7×24小時、365天全年無休的服務狀態,即使是在大年三十晚上,也在為企業加班員工提供休閒零食、加班餐等代餐食品。疫情期間,小e微店通過後臺數據發現速食類產品的銷售量有明顯增長。“當時我們結合國家指導企業復工的政策判斷,復工後的白領群體對於速食產品的需求還會有大幅度提升。”他說。

據瞭解,小e微店自2017年初就開始搭建智能貨櫃的供應鏈體系,目前可以滿足辦公區域白領在飲料、休食、加班餐等方面的需求。疫情發生後,針對白領復工後的用餐問題,小e微店又緊急上線了一批自熱火鍋、湯粉面、米飯、蛋、腸、麵包餅乾等速食類產品。

疫情之下复工白领“吃饭难”办公室智能货柜紧急补位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很多復工企業周邊配套的餐館、便利店還未完全恢復營業;即使公司有食堂供應,很多人還是會避免這種聚集性用餐行為,而在中午這個時間段選擇代餐的形式解決午飯。所以在大家還在遠程辦公的時候,我們就已經提前把這些商品的供應鏈搭建起來,從產品質量、安全保障和營養等方面綜合考量,合作了一批知名品牌商家,並陸續向全國的網點進行補貨。”小e微店商品採購負責人王智勇介紹說。

最近這段時間,王智勇還接收到很多速食類、麵包類商家的合作需求。“之前大家認為智能貨櫃主要提供飲料零食,隨著智能設備的不斷更新迭代,加上銷售渠道的拓展和前端消費需求的變化,有更多廠家看到了智能貨櫃的新消費趨勢。”

目前智能貨櫃除了供應速食類商品之外,還根據當前疫情的變化形勢和前端的消費需求豐富商品品類,著手聯繫口罩、消毒洗手液、消毒溼紙巾等防護商品的供應鏈資源。

“區別於傳統的商品販售機,現在應用的智能貨櫃不管是從識別、兼容性,還有可適用性上,都可以容納更多品類的商品以及軟、硬、異型包裝形態的商品,所以在選品範圍上也更加廣泛了。”王智勇說。

適配應急場景 建立消毒防護體系

智能貨櫃在疫情期間的快速反應也讓榮光看到無人零售行業的發展方向。他表示,未來這種智能售貨設備或許可以在更多應急場景下發揮用武之地,甚至在商業價值外,發揮更多的社會公益價值。

“當地區出現疫情或者應急狀況的時候,智能售貨設備可以在人與人無接觸的場景下提供服務,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避免病毒傳播。當民眾購物不方便時,這種智能貨櫃設備又可以作為一種公共服務的基礎設施,應用於社區、醫院走廊、酒店大堂、機場車站等公共場景中,為用戶提供安全、便捷的服務。”他解釋道。

“另一方面,智能貨櫃銷售的商品不僅侷限在零食、飲料這些商品,包括應急狀況下生活日用品、口罩、消毒水等物資也可以通過這種設備進行銷售,從而與傳統零售互為補充,直接觸達消費者。”

據瞭解,為解決疫情期間貨品配送的消毒防護問題,小e微店從春節前就開始準備口罩、手套、消毒液、酒精等防護物資,並且在商品、人員、設備三個環節建立了消毒防護標準化、可追溯的管理體系。

疫情之下复工白领“吃饭难”办公室智能货柜紧急补位

在貨品方面,商品從收貨、存儲、出庫、上架等各環節均有標準的消毒流程,確保商品無菌安全。在人員方面,整個配送鏈路上的送貨人員、倉庫管理人員、物流司機、補貨巡檢人員的返京時間、隔離時間、健康狀況等都記錄在案;在工作現場也會進行體溫測量、護具佩戴、過程消毒等環節把關,確保服務人員健康安全。在設備方面,每臺設備都會放置消毒記錄卡,每一次補貨都會根據操作規範進行有效的消毒殺菌,並且記錄消毒時間、執行消毒負責人等信息,確保設備安全無菌。

此外,在物流運輸環節,小e微店已自建一套全程可控的物流管理體系,同時與第三方物流企業保持穩定合作,從而確保疫情期間的物流運輸效率。

全數字化運營 無人零售模式再升級

2017-2018年,以無人超市、無人貨架、智能快遞櫃為代表的無人零售概念成為行業追逐的風口,眾多巨頭紛紛入局,資本投資熱度不減。近兩年,無人零售概念逐漸遇冷,行業裡不斷傳出企業裁員、業務關停的消息。

榮光表示,前些年大家把“無人零售”捧上了天,過了一陣又把它踩到地,實際上都是非常片面的認知,很難真正促進這個行業的良性健康發展。無人零售有其自身發展週期,相對於傳統零售來說,目前它的發展時間還比較短。

他認為,在全國抗擊疫情的大形勢下,無人零售的商業模式又一次發揮了其社會價值,智能貨櫃讓大家深刻認識到“無接觸購物”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對於行業發展來說也會起到一定的催化作用。

“智能貨櫃避免了人與人的直接接觸,可以實現近景零售、多品類經營、自動響應、自助消費,非常迎合市場對防疫、智能、民生等方面的需求,對於行業未來發展也很有啟發。”榮光說。

據瞭解,目前小e微店智能貨櫃在多場景應用中已經建立了全數字化的運營體系,商品從採購選品、訂貨、收貨、運輸、上架、銷售的各個環節均有標準和系統流程管控,精細度可以到達每一臺設備和每一件商品,實現24小時內上架銷售。

王智勇介紹說,目前基本上所有運營環節都可以由計算機控制,而且所有過程都會體現為具體的數據指標,做到可評估、可管控。“從供應商供貨、倉庫入庫、庫存週轉,前端補貨最後到終端銷售,整個鏈條全都在一個系統裡。如果某個環節出現異常,都可以從數字化指標中分析出來,有針對性地優化運營效率。”他說。

此外,小e微店還在智能貨櫃端沉澱了超過600萬用戶的消費數據,後臺系統可根據用戶的消費需求、消費時段、品類偏好等特徵,對用戶進行標籤化管理和分類,再依據用戶畫像進行品類的規劃和調整,滿足個性化消費需求。與此同時,標籤化的用戶分類還能夠實現信息的精準投放,協助第三方商品或服務商提高營銷資源投放效率。

“比如說,我們和滴滴合作推廣打車優惠券,就可以把這一類信息精準地投放到我們共同有交集的用戶身上,既能滿足用戶需求,又能降低品牌營銷成本。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和設備的不斷迭代升級,智能貨櫃未來能夠很好地滿足多場景需求、個性化商品需求和服務端需求。”王智勇說。

(文|潘晴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