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赵孟兆页不同阶段的作品,让我们重新学习他的书体

赵孟頫书法大致以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为界,可分为前后两大阶段,展现出从秀媚圆活到雄健拙老的追求与变化。若细分,前一阶段以成宗大德五年(1301)为界,后一阶段以仁宗延祐三年(1316)为界。下边让我们来看看他前半生的书法作为:

大德五年(1301)以后直到至大三年(1310),这十年赵孟頫进入学古摹古的“消化期”,这一时期的书作显示出相对一致的风格—遒劲圆活。行书代表作有《赤壁二赋》《洛神赋》《吴兴赋》《纨扇赋》、跋欧阳询《化度寺碑》、跋王献之《保母志》等;楷书以《玄妙观重修三清殿记》《玄妙观重修三门记》《湖州妙严寺记》等为代表;小楷以跋周文矩《采神图》等为代表。这些作品笔意密润,圆浑沉稳,其中以二王笔法为主,融汇了李北海、徐浩、柳公权、陆柬之等书家笔意,自由和谐,气度穆穆。这种风格的出现也与赵孟頫这一时期远离政治的心境有关,以平静心写雍容字,心手适意,故尔锤炼出自家面目。

通过赵孟兆页不同阶段的作品,让我们重新学习他的书体

行书《前后赤壁赋》,书于大德五年正月,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卷和早期书作有明显不同,首先,用笔顿挫趋于明朗,特别是折笔带锋处,提按明显,于宛转肥厚中加强了骨力的显现。其次,结构取势与早期不同,早期字势下压,字形横阔,捺笔特重,捺脚拖长,而此卷挺拔开张,字势上扬,特别是反捺沉实,力量凝聚。再次,空灵的气息较前亦有不同。此卷气骨膏润,自成体段,堪称赵孟頫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不独行书和小楷,碑版楷书在这一时期亦自出机杼,形成并强化了赵体楷书在笔画、结构、章法等方面的典型特征。从其所书《三门记》《三清殿记》111等作品看,锋棱斩截,神采粲然,不仅无一懈笔,即使最小处的破锋贼毫都不曾见到,可见其超人的功力。同时,他运晋唐流利之笔于擘窠大字,对碑版书之贡献后人诚难企及。

通过赵孟兆页不同阶段的作品,让我们重新学习他的书体

至大三年(1310)独孤长老赠赵孟頫《兰亭帖》,以此为契机,赵孟頫书艺得到新的提高。同时伴随着书学思想的深入和多方位的思考,书风亦转向刚健雄秀,这种风格一直持续到延祐三年(1316)前后。赵孟頫家藏《兰亭》数本,唯对独孤长老所赠此本可谓心眼相印,一题再题,宝爱终世,未尝丢手。现藏日本的《兰亭十三跋》不仅是赵孟頫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也是他一生书法艺术和书学思想的结晶。赵孟頫于《兰亭》一直用意精密,或缩临或扩临,究竟临写、题跋过多少种,今已无从查实。

通过赵孟兆页不同阶段的作品,让我们重新学习他的书体

对于《兰亭》,赵孟頫不仅是用笔临,更是用心在悟,《兰亭十三跋》中说:“右军字势,古法一变”,他在临摹中领会的是王羲之改旧体、创新体的革新意识和历史意义,从王羲之书法的变化抓到艺术的古今之变,涉及审美趣味上的真正变革,所以他在《兰亭十三跋》等作品中能将《兰亭》笔法反复揉搓,沉浸浓郁,随处发见,体现出赵孟頫楷书千字文学力、功力并天资修养的最高境界。这一时期的行书风格从致中峰和尚《长儿帖》《亡女帖》《佛法帖》等,致季博提举《草率帖》,致次山总管《窃录帖》等尺牍亦可窥见。

通过赵孟兆页不同阶段的作品,让我们重新学习他的书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这前半阶段地书风分别表现出秀媚丰肥、遒媚圆活、刚健雄秀、纵肆老拙的特点。也正是这样的一大部分原因,让越多越多的人喜欢上赵孟頫,正是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元代不少书法家在擅长楷、行、草的同时,也能写篆、隶和章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