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農村生活條件好了,為什麼有的人還要挖野菜吃?

豫南小平


現在確實農村生活條件好了,那麼為什麼有的人還要挖野菜吃,根據我的認識就談談這個問題吧。

一,吃野菜是人們長期形成的習慣。人類最早的食物都是野生的,包括野菜,都是經過長期摸索選擇出來的,再通過不斷馴化栽培培育成了栽培植物,這一點是肯定的。最早是為了充飢,生存的需要。

二,人們飲食結構的需要。人體生長髮育需要大量的營養物質,才能生長活動。現在的栽培蔬菜等含有的營養物質是豐富的,但在一些物質的含量是有差異的,有多有少,因此人們一直在摸索選擇適合人們食用的食物資源,其中野菜就是其中之一。據有關食品教學和科研單位的報告,如馬齒莧、


苦苦菜、

刺老芽、五加芽、花椒芽、蒲公英

等野菜中,一些營養物質比栽培蔬菜要多。

三,野菜環保汙染比較少。野菜生長在野外,受到人為活動的影響比較小,如化肥、農藥、除草劑的殘留極少,因此野菜是健康食品。

四,採摘容易成本低。這個好理解。特別在農村隨便採摘,不花錢的。

以上回答僅為個人觀點供參考。


老姚談植物


關於這個問題,我個人覺得從本質上面還是有區別的,以前吃野菜是真的沒有東西吃,被迫吃野菜。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是想吃野菜,主動的吃。

從身邊的人來看,確實很多人在吃野菜,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吧。



第一;吃的不止是野菜還有回憶

因為有很多人,都經歷了比較困難的生活時期,那時候沒有什麼吃的,為了生活不得不去挖野菜來吃。這段經歷同時也深深的刻在了內心深處,成為一段記憶。

現在生活好一點了,現在看到長得和當年一樣的野菜特別有感情,就採摘一些回來吃,吃的時候回憶一下當年困難的生活,回憶一下那些年的歲月。

因此,吃野菜不僅僅是單純的吃野菜,還有回憶。



第二;受到長輩的影響

很大一部分人,包括我自己在內,不經意間去挖野菜,拿回來煮來吃也是受到長輩的影響。小時候跟隨父母去挖野菜,父母告訴我們這些東西可以吃,於是我們就跟著吃,把這種習慣延續下去。

受到長輩的影響,把吃野菜成為了一種習慣,或者一種愛好。



第三;認為野菜是綠色食品

一到春天,萬物復甦,山間地頭和田裡面都會長很多綠色的植物,有很多是可以吃的野菜。現在很多人吃野菜,都是認為野菜沒有經過打農藥,沒有用過化肥。純天然綠色食品,對身體有好處。

從養生的角度出發,很多野菜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營養。很多人認為野菜,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沒有受到農藥和化肥的汙染,是天然的綠色食品,多吃對身體有好處。



第四;對野菜的好奇

看到身邊的人都在吃,也吃多了市場上面的常規蔬菜,對人家都在吃野菜充滿好奇,於是自己也搞一些回來吃。

因為人人都有好奇心,抱著新鮮好奇的心態去嘗試,採摘回來按照人家介紹的方法,煮來吃發現也蠻好吃,自己也形成了吃野菜的習慣。



第五;野菜不能亂吃

我們都知道野菜可以吃,也知道吃的好處,但是野菜真的不能亂吃,因為不是所有的野菜都可以吃的。

看到過很多因為亂吃野菜出問題的,去採摘的時候最好採摘自己認識的野菜,或者問一下比較有經驗的人,你準備採摘的野菜能不能吃,怎麼煮,確認好了之後才吃。

或者是網絡查詢一下,現在很多都是可以對比的,準確率也挺高,可能還直接可以查詢製作的方法。

野菜雖然美味,生命也很重要,所以一定要確認清楚才吃,要不然出問題就難搞了。

第六;吃野菜的情況已經不同往日

雖然以前吃野菜,現在也是吃野菜,但是情況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以前吃野菜是饑荒年代,大家無奈的選擇野菜充飢,現在吃野菜算是改善生活或者是體驗生活了。

近幾年很多野菜的價格,都已經超過了種植的蔬菜。比如炒的沸沸揚揚的香椿,以前是無人問津的一個樹芽,現在都發展到幾十塊或上百塊一斤,超過了很多肉類的價格。還有很多像艾葉、棕樹心也是價格不菲。

大家現在可以吧很多野菜,做成非常美味的佳餚,所以同樣是吃野菜,時代不同生活不同,吃的心情也不通,做出來的味道也不通了。


鄉村啞妹


大家好,我是海南茂哥,作為一個從小到大都在農村生活的海南人,野菜在我家的餐桌上經常出現,小時候是因為沒有食物才不得不吃野菜充飢,現在吃野菜則是為了回憶,為了健康而選擇去吃。

其實在茂哥家裡,吃野菜的習慣一直都沒有斷過,只要到了野菜食用的適宜時間,我老婆和村裡的人都會到山上去摘野菜,摘回來自己加工一下就是一道好菜了,生活富裕了大家也就更有精力去琢磨美食,不像以前那樣,直接把野菜下水煮熟就吃,而是加入很多的配料,使野菜的味道更令人喜愛,例如茂哥最喜歡的薺菜餃子就是野菜製成的美食。更何況頓頓野菜配米飯和一頓野菜配肉的區別是天差地別的!

其次由於野菜是野生的,所以自然不存在農藥、化肥的殘留,正好符合現代人對健康飲食的目標,它們對許多種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療作用,許多人都是看中了它們純天然、無汙染、無公害、無任何毒副作用,才去田野裡採挖野菜,拿回來作為中藥材治療疾病用的。雖然現在農村生活好了,仍舊有很多人會去挖野菜吃。

除了農村人會摘野菜外,現在很多城裡人都喜歡在野菜生長的時候到農村去摘野菜,一是為了讓下一代人體驗以前老一輩的生活,憶苦思甜,才會對現在的生活更珍惜。二是現在野菜在城市可以說是一種稀罕物了,物以稀為貴,什麼東西少了,人們就會開始追逐,吃野菜也就成了潮流。

總的來說,吃野菜是一種個人選擇,不管生活條件變得怎樣,只要自己喜歡就可以了,但在挖野菜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食品安全問題,不要什麼都吃!以上就是茂哥的回答,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最後,如果你還有其他的建議,歡迎和茂哥討論交流,大家共同學習進步!


海南茂哥


在我們農村,以前挖野萊的確是為了充飢,而現在不同了,以前過年吃不到的東西現在是家常便飯,大米白麵,雞鴨魚肉,河裡遊的,天上飛的想吃啥吃啥,單看農村酒席上,雞魚大蝦豬肉都不是稀罕東西了,而野菜,山菜倒成了稀罕物,農村的生活條件好了,園子裡的綠油油的青菜,田間的各種野菜也應有盡有,農村人想吃玉米粥,大碴子飯,酸湯子,雞蛋醬配盤婆婆丁,烙點酸菜小根蒜菜合子,採踩點芨芨菜,包頓餃子那叫一個鮮呀,五月的時候,東北山上的大葉芹,刺五加,大耳毛,猴子腿,山生菜全都下來了,小媳婦,老太太,半大老頭都往山裡鑽,一天下來背的扛的滿滿的,滿林子全是黃黃的花,光望著也醉了,更何況野菜的美味呢。


陽光撲面來


大家好,我就是來自農村的小芳,你們也可以叫我阿芳,說到野菜這個話題我特別的有感觸,因為小時候家裡特別特別窮,基本都是靠吃野菜、饅頭、稀飯這些維持生活,雖然艱辛,但是也算是吃的健康和幸福。仍記得那時一有時間,爸爸和奶奶就出去挖野菜,挖了回來洗乾淨直接用水燙一下,放一點點食用油攪拌均勻就開吃,那味道到現在都忘不了,說不上來的美味。

那麼,以前是因為窮沒得吃,所以只能吃野菜,現在生活好了,卻還是無法忘記那時的回憶。但不瞞你們說,直到現在我家的餐桌上還是會時常出現野菜這一道菜,爸爸說他還是喜歡吃野菜多一些,大概是因為心中的那股執念吧,湊巧的是,這個習慣我也隨了我的爸爸,每吃一口野菜,都有美好回憶的感覺......

話題的最後,問一下,你們有吃過野菜嗎?感覺怎麼樣呢?


鄉村芳小妹


在糧食匱乏的年代,人們吃野菜是為了裹腹、度饑荒,為了生存。現在農村生活條件好了,為什麼還有人挖野菜吃呢?做為一名出生出長的農村,我認為,現在農村人吃野菜多數是為了嚐鮮。

小時候,浪費食物的時候,母親就會給我講她小時候的故事。母親說她小的時候常常吃不飽,餓的胃裡泛酸水。那時候,我的外爺早逝,留下外婆與母親兄弟姐妹幾人孤兒寡母的艱難度日。家裡經常沒吃的,外婆就給他們煮野菜吃。那個年代大家都沒吃的,很快野菜也沒的吃了。外婆就去弄一些榆樹皮,磨碎給母親她們吃。母親經常教育我們要勤儉節約,飲水思源,當思一茶一飯的來之不易。



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不再為吃的發愁,偶爾吃下野菜說是養生也好,說是憶苦思甜也罷,多半還是為了嚐個鮮。


野菜應四季而生,綠色無汙染,所以不但受農村人的喜受,更受城市人的青睞。現代人吃野菜也是偶爾為之,調節一下家人的餐桌。而且,有的野菜還有毒,但大家一定要小心識別。


農家樂多多


現在農村生活條件好了,真正到農村挖野菜的並不是長期生活在農村的人,大部分都是從農村搬進城市居住的這類人。

今年野菜剛長出來的時候,有幾個朋友晚上下班了,約著一起到城區周邊去挖野菜。都是年輕人,也是農村人,目前生活在城區!


這兩年我一直生活在農村,尤其是今年天氣乾旱,地裡種的蔬菜都長得差。有一段時間,家裡都沒菜吃,村裡離集鎮將近20裡,買菜不太方便,有空去集鎮了順便買點菜,很多時候都是湊合吃。

剛好那段時間,野菜黃花苗到處都是,村裡卻很少有人去挖,我去挖了一些回來吃。有人說,吃這個野菜降火,後來有少數人去挖來吃。

後來,房前屋後到處都是土莧菜、馬齒菜等野菜,但是沒人吃。我就比較納悶了,家裡都沒有青菜吃,為什麼不吃這些野菜?也許是以前農村條件差,野菜吃多了吧!

還有幾次,從城區下來的包戶幹部,到村裡入戶走訪。在路邊看到野菜,就覺得特別稀奇,採一些回去吃!感覺這可是好東西,花錢都不一定買的到,後來每次下來,都會弄些回去。


鄖陽小李


農村的生活條件好了,確實還有人經常挖野菜來吃,這個現象而且還比較普遍。我就是一個地道的農村人,所以也沒少幹挖野菜這事,可以說挖野菜還是我的最愛。當然現在挖野菜根本不同於過去所說的挖野菜,我在這裡就跟大家拉拉這個家常吧。



記得小時候,家裡姐妹很多,老媽每天都會給我們分配各種任務,有扯豬草的,也有專門挖野菜的。說句實話這事情我還真的沒少幹,但是我卻非常不喜歡做這事。

因為那些野菜不管是用來炒菜,還是用來放在稀飯裡一起煮,或者做成各種粑粑之類的東西,總之一句話就是不好吃,非常的不好吃,難吃的要命,但是有什麼辦法?還是每天都得吃。


但是到了豐衣足食的今天,早已經不需要野菜來做為補充食物了,野菜卻成了香餑餑。

現在的農村早已經不是過去的農村了,人工化肥種植出來的各種蔬菜已經讓我們吃膩了,農村人跟所有人一樣,也慢慢的注意起養重起身體健康。這時候一個大家非常熟悉的詞就出現在大家面前,那就是“純天然食物”。

野菜正如大家所希望的一樣,純天然無添加,雖然味道還是跟以前一樣,但是偶爾吃吃卻也是難得的美味。其實現在不只是野菜受歡迎,任何野生都是大家的最愛,野生的蔬菜、泥鰍、黃鱔等等,早就成了大家可遇而不可求的美食。


所以說,現在的野菜早已經不是過去的野菜了,以前大家最不愛吃的東西,現在都成了難得的美味佳餚,既然純天然成了大家的最愛,那咱們農村人肯定得多吃吃了,畢竟近水樓臺先得月嘛,這也算是咱們農村的一種福利。
(圖片來自網絡)


農民也優雅


現在農村人吃野菜大都是為了償償鮮,順便也可以敗敗火,絕對不是為了充飢!

野菜當中我本人最愛吃的就是婆婆丁,我每年春天都到野外挖些吃,連續幾十年了。偶爾吃些野菜還是有好處的,我覺得現在吃野菜和條件好壞沒啥關係。

城裡人喜歡吃野菜又沒有時間去挖的只能花錢買的。


君哥說三農


沒有大面積種植的菜,都屬於野菜的範疇,像我們常吃的大白菜、韭菜、菜薹、蘿蔔,在千多年前也屬於野菜。


非種植的菜,沒有打農藥,靠天而生,飲露水,保存其自然本性,其美味非種植菜可相比。


每到春季野菜生長的時節,我也會去田地挖野菜,這和生活條件好不好沒關係,純粹就是因為野菜好吃,而且野菜也是一種季節菜,時間很短,過季就吃不到,想吃只能等到來年。


說起野菜,大家最熟悉的是薺菜,我們這裡俗稱是地菜,嚴格說來薺菜已經不算是野菜,薺菜現有已有溫棚種植,當然味道比野生差許多。吃野生薺菜的時間是每年的1月到2月(因各地時節氣溫而定),如果天氣冷,那3月還偶爾能吃到薺菜。



到3月中旬過後,薺菜開花,這時薺菜已不能吃,但我們省份有過三月三的習俗,每逢農曆三月三,要採薺菜花煮雞蛋,煮熟的雞蛋有野菜的清香,味道極是可口。



薺菜在我們省大約是幾塊錢一斤,但我後來去了昆明,那邊可能薺菜產量少,居然論兩賣薺菜,一兩薺菜賣一塊五到兩塊錢。


二三月生長的野菜有一種叫苜蓿菜,三葉草的形狀,開黃花,採其嫩莖葉,用豬油拌炒食用,生長在河堤、田園的道路上,因苜蓿菜小,比較難採,我家曾經將其移種在園子裡,不過經過種植後,味道沒有野生的可口。據說此菜營養價值極高,有“食物之父”的美稱。



到了三月,枸杞生長,我們會採集枸杞的嫩尖用來煎炒,再淋上點醋,這是我最喜歡的一道野菜,生長季節也僅只有三月,到四月,枸杞會生蟲,枝葉變老,無法食用。說來枸杞也不算是野菜,在甘肅和寧夏同樣大面積種植,但他們只取枸杞子,而非食用枸杞的嫩尖,頗令我感到遺憾。


本地枸杞尖價格小貴,剛出來時20一斤,還通常買不到,後來天氣暖和,枸杞產量增多,價格在12塊一斤。



三四月間還有一種野菜,音同地上皮,學名普通念珠藻,是打雷下雨時才會有的一種野菜,生長在露天的沙石或草地上,軟軟的,像開水泡開的木耳,但顏色翠綠,據說蛋白質含量比雞蛋還要高。每次打雷下雨後,我們一些小孩子會跟著大人去河邊拾地上皮,地上皮比較難清洗,容易混雜泥土、碎石,雜草等,洗乾淨後可以涼拌,也可以爆炒。



我在外地許多年,一直對家鄉的野菜念念不忘,去年回到家鄉後,但家鄉小鎮已拆遷,全鎮村民被集中在社區裡面,因為人多,居民四處開地種菜,導致這些美味的野菜失去了蹤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