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汉朝最牛的开国功臣,周昌为何敢于痛骂刘邦,并让吕后下跪?

文史砖家


耿介之臣,忠义之士自然会让人发自肺腑地敬畏三分。周昌就是这样的人,在他的人生履历上几乎非常完美,完全符合后世儒家的道德标准,后世的魏征等人也多是以周昌为前贤,向其学习。

周昌耿直狷介有其内在原因。首先,他有资历。他是高祖军功贵族集团中的一员,建国后任御史大夫,封汾阴侯。而且,他是兄弟二人一起为刘邦效力。他的兄长周苛立下过大功,为人也非常的中正耿直。汉王四年,楚军在荥阳把刘邦团团围住,情况紧急,刘邦悄悄逃跑出围,命令周苛留守荥阳城。 楚军围荥阳,周苛以“反国之臣,难与共守”杀了魏豹。楚军攻破了荥阳,想任命他为将领,周苛痛斥道:“你们这些人应该赶快投降汉王,不然的话,很快地就要做俘虏了! ”项羽听罢大怒,立刻就烹杀了周苛。有这样的功劳就足以让高祖终生铭记,高祖后来还封周苛的儿子周成为高景侯。这样的背景就足以让周昌有足够的资本向高祖犯颜直谏。

第二,周昌所谏言的事情确实有道理。刘邦出于私心想废掉太子,立戚夫人之子如刘意为太子时,许多大臣都坚决反对,但是都未奏效。周昌在朝廷中和刘邦极力争辩,刘邦问他理由何在,因为周昌本来就有口吃的毛病,再加上是在非常气愤的时候,也就口吃得更加厉害了,他说:“我的口不能言,但是我期……期……知道这样做是不行的。陛下您虽然想废掉太子,但是我期……期……坚决不能接受您的诏令。”高帝也就默许了周昌的意见,没有再坚持废太子。在这件事情上,刘邦很清楚自己是因为喜爱刘如意,厌恶刘盈,忌惮吕后才有了废立太子的念头。但这些都是臆想和揣测,没有证据,刘盈也没有什么罪行,所以高祖本身就是理亏的一方。因而就听从了周昌的谏言,并不是因为惧怕周昌。

第三,公生明,廉生威。周昌心底无私,完全是出于公义为刘盈说话,所以自然也会同时赢得刘邦和吕后的尊敬。刘邦也会让周昌出任刘如意的相国,实际就是让他保护刘如意。这就说明刘邦对于周昌是完全信任的。而周昌本人也因为这样的中正耿直而获得后世的敬仰。


经典守望者


如果把周昌定义为汉朝最牛开国功臣未免有些过于拔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周昌确实是一个非常耿直的人。同时期的大臣赵尧曾经这样评价:

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坚忍质直,且自吕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惮之。

班固在《汉书》中曾经这样评价:

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

根据周昌的表现来看,赵尧和班固的评价一点都没有错。周昌确实是一个非常正直、强力的人。

周昌和堂哥周苛都是刘邦手下有名的大将。周苛也是一个非常刚强、耿直的大臣。荥阳城破之前,斩杀了善变的魏豹。荥阳城破之后,周苛拒绝了项羽的劝降,并且大骂项羽,最终被项羽烹杀。周苛被杀之后,刘邦感念周苛的忠心,封周昌为御史大夫。周昌跟着刘邦南征北战,立下了不少功劳。公元前201年,刘邦分封功臣的时候,周昌被分为汾阴侯。

西汉建国之后,周昌依然不改自己刚强、耿直的性格,萧何和曹参对周昌的敬畏三分。周昌为了公理和正义,有时候连刘邦的面子都不给。

有一次周昌入宫向刘邦奏事,结果看到刘邦正抱着戚夫人亲热。周昌看到此情此景转头便走。刘邦追上周昌之后,把周昌推倒,骑在脖子上问道:

“我何如主也?”

周昌根本不管刘邦能不能接受自己的答案,昂着头对刘邦说:

“陛下即桀、纣之主也。”

其实周昌这句话已经说得非常严重了。在古代桀纣几乎成为昏庸无道的暴君的代名词,而且他们又都是亡国之君。周昌当着刘邦的面,直接回怼刘邦是桀纣一样的君主,无疑冒着非常大风险。刘邦因为周昌这句话,杀了他也非常合情合理。刘邦被周昌骂了一顿之后,不仅没有杀周昌,反而更加敬畏他。

周昌为什么敢公然“骂”刘邦呢?难道他真的不怕死吗?

周昌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坚韧、刚强、耿直的大臣,也是一个没有私心的大臣。周昌对待所有人都一视同仁,他不管你是丞相还是皇帝,只要有违礼法他都会毫不犹豫地体现自己的耿直。所以萧何和曹参才会对他敬畏三分。在周昌看来,刘邦和戚夫人之事不符合礼法,刘邦作为皇帝骑在大臣脖子上也不符合礼法。所以当刘邦问他自己是什么君主的时候,他才会毫不犹豫地说是桀纣一样的君主。正是由于周昌正直而且不夹杂私心,所以才会有来后的“期期不奉诏”。

周昌也是一位非常有资历的大臣。周昌的堂哥周苛曾经为大汉立下汗马功劳,而且为大汉捐躯。周苛是大汉损失的级别非常高的将领之一,刘邦自然会记住周苛的功劳。周昌长时间担任御史大夫,而且也跟着刘邦立下战功。周昌本人在大汉功臣中排名第十六。周昌功劳大、资历深,有资格横。

刘邦虽然一直背着屠杀功臣的骂名,其实刘邦并不善杀。根据史书记载刘邦所杀之人也就是彭越、臧荼、丁公等人。韩信是吕后所杀,彭越其实也是吕后教唆所杀。只要不威胁刘邦的天下,他一般情况下不会杀人。刘邦也是一位仁君,一位不是特别霸道的仁君。刘邦知道周昌是一个没有私心的人,也知道周昌所说之话是为了大汉好。所以刘邦才能纵容周昌的“放肆”,周昌“骂”了皇帝之后才能全身而返。

相比较于吕后的坚强果断,刘邦则是一个相对优柔寡断之人。相对于吕后的冷酷无情,刘邦是一个相对有情有义之人。刘邦抓住了韩信一直舍不得杀,结果吕后毫不犹豫地杀了韩信。刘邦并没有打算杀彭越,吕后则教唆刘邦斩草除根。刘邦晚年一直想换一位储君,但是却一直没有最终下定决心。

刘邦晚年一直徘徊在爱子和嫡子之间,刘邦一心想用爱子换掉嫡子。刘邦每一次决定要撤换太子的时候,都会引来朝臣们的反对,其中反对最为激烈的当属周昌。有一次刘邦已经下定决心想要废掉太子刘盈,周昌则在朝堂之上强力和刘邦争辩。刘邦问周昌不可废黜太子的原因。周昌本来就有点口吃,再加上当时已经和刘邦争得面红耳赤,所以只能说:

“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由于周昌的强烈反对与抗争,刘邦这一次废立太子的计划并没有实施。周昌在朝堂上的所有话语都被正在东箱的吕后听到。吕后非常感激周昌,吕后知道如果不是周昌在朝堂之上激烈地反对,太子刘盈可能已经被废掉。所以当吕后见到周昌的时候,赶紧下跪感谢周昌,对周昌说:

“微君,太子几废”。

周昌之所以能够在朝堂之上和刘邦争得面红耳赤,一是由于刘邦本人举棋不定,二是因为刘邦对功臣的宽容。周昌知道刘邦不会把自己怎么样,才会“期期不奉诏”。当然刘邦也知道周昌真敢“期期不奉诏”。周昌之所以那么帮助太子,倒也不是因为他和吕后、刘盈有什么私交。周昌拥护太子纯属出于对礼仪的尊重,对国家的负责。至于吕后会因为感激给周昌下跪,则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最后因为周昌的等大臣的努力,刘盈的太子之位得以保留。刘邦临死之前,又反过来担心刘如意和戚夫人的命运。赵尧建议刘邦为赵王刘如意设置一位强相,利用强相保住赵王刘如意的命。赵尧认为周昌就是最合适的强相,刘邦也认为周昌是一个合适的人选,于是便召见周昌说:

“吾固欲烦公,公强为我相赵”。

周昌以为刘邦是想放弃自己,刘邦意味深长地解释说道:

“吾极知其左迁,然吾私忧赵,念非公无可者。公不得已强行”。

周昌担任赵相期间,吕后确实对赵王刘如意举起来屠刀。吕后的使臣每一次到赵国宣赵王刘如意,都被周昌以赵王身体有恙为借口挡回去。史称:

“高帝属臣赵王,王年少,窃闻太后怨戚夫人,欲召赵王并诛之。臣不敢遣王,王且亦疾,不能奉诏。”

吕后拿周昌没有办法,只得改变战略,先把周昌调入长安,然后再宣赵王入京。周昌到了长安之后,便被吕后劈头盖脸一顿骂。史书没有记载周昌回骂吕后,可能周昌也知道吕后比刘邦更加残忍。周昌离开赵国之后,刘如意失去了主心骨,很快来到了长安。吕后做事比刘邦果断很多,很快便诛杀了刘如意。史书也没有记载周昌强烈反对吕后诛杀戚夫人母子。刘如意被吕后诛杀之后,周昌也无心朝政,便称病不朝,几年之后去世。

刘邦在世的时候,他能容忍周昌的正直,也能听进周昌之言。周昌有了这样的环境才得以展现自己刚强、坚韧、耿直的一面。吕后掌权期间,打压一切反对自己的力量,废皇帝、杀皇帝从不和大臣商量,她听不进周昌之言。周昌也就失去了展现自己的环境,也只能黯然退场。


依稀说史


周昌从沛县就跟随刘邦举事,确实可以称得上开国功臣,但他的功劳却并不在马上,而是在嘴上。他的性格直率、耿直、不畏强权、敢怒敢言,就算是萧何、曹参这样的人物对他也是礼让三分,因为周昌就连刘邦这位开国皇帝都敢骂。要知道,就算是魏征这样的谏臣嘴上也得留三分,可见周昌有多厉害。

有次,周昌有急事进宫找刘邦,却见刘邦正搂着戚姬不知干没干啥,于是周昌二话不说掉头就跑。放在其他皇帝可能觉得有些尴尬,可刘邦这市井出身的人物,却是起身就追了出去。周昌一看刘邦出来了,他只好磕头下跪。刘邦顺势就骑到了周昌的脖子上,问他:“你说我是个怎样的皇帝?”周昌气得脸红脖子粗,气呼呼回道:“陛下乃夏桀商纣一样的皇帝。”刘邦见他梗着脖子说出这么一句话,顿时不吱声了,但他从此对周昌更加敬重。也正因此,他在死前将儿子刘如意的命交付给了周昌。

刘如意是戚姬所生,当年刘邦耐不住戚姬的枕边风,有意将太子刘盈换成刘如意,就把这件事拿出来和大臣们商议,尽管很多大臣都表示反对,但刘邦还是决定改立。真正让刘邦放弃改立太子注意的,还是这个周昌。

周昌说话有点结巴,一激动更是结结巴巴,他说:“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虽然自己口才不行,说话结巴,但是改立太子这事不行,陛下要是废掉太子,我坚决不接受诏令。当着群臣的面这么和皇帝硬刚,一般人根本做不出来。

也正是周昌这样不畏强权,放弃改立太子的刘邦,将刘如意托付给了他。果然,在刘邦死后,吕后就开始收拾戚姬母子。她派人去赵国召赵王刘如意进京,周昌让刘如意称疾不行。吕后三次召刘如意,三次都被周昌挡了回去。吕后无法,只好借机将周昌调走,再派人去召刘如意。最终刘如意被接到长安不到两个月就被毒死了。周昌怒不可遏,但也无能为力,从此称病不朝,三年后抑郁而终。


邯郸醉


周昌是沛县人,刘邦的同乡,在秦朝时与堂兄周苛都任泗水的卒吏,是一个小小的官。刘邦起兵反秦,周昌和周苛是最早追随的一批人。刘邦自封汉王后,封周昌为中尉。汉朝初立,周昌被任命为御史大夫,又封汾阴侯。

在汉朝,御史大夫的官职相当于副丞相,肩负着监察、弹劾百官的职责。周昌为人耿直,敢于谏言,又不畏权贵,文武百官包括相国萧何、曹参等都敬畏他,每次见他都不免低声下气,生怕被弹劾。《史记》记载“昌为人彊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由此可见周昌的耿直与正直。


周昌痛骂刘邦,有个有趣的小故事。有一天,周昌在刘邦休息的时候入宫奏事,谁知这会儿刘邦搂着心爱的戚夫人正卿卿我我的时候,要知道,百官奏事的地方是在前朝,汉朝初立,各项法度都还不够健全,刘邦与戚夫人在前朝亲热,撞见此事的周昌转身就走。刘邦担心周昌弹劾自己的宠妃,追出去骑在他脖子上,大骂周昌,并问:“你觉得我是个什么样的皇帝?”。周昌挺直脖子,昂起头回答:“陛下您就和夏桀、商纣一样的暴君。”刘邦听了哈哈大笑,但是以后却更敬畏周昌了。


刘邦宠爱戚夫人,她的野心膨胀,在刘邦的耳边吹枕头风,希望刘邦将帝位传给儿子刘如意。

太子刘盈是吕后所出的嫡子,废嫡立庶非社稷之福。许多大臣都反对刘邦立刘如意为太子。周昌在朝中与刘邦极力争辩,周昌有口吃,加上又激动,一时间说话很不利索:“臣口不能言,然臣知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召。”刘邦一下子被逗笑,易储的事就暂时先放到一边。

在旁边偷听的吕后事后见到了周昌,一下子跪到地上,向周昌表示感谢:“没有你,太子就要被废了。”(微君,太子几废)

吕后为什么要向周昌下跪,那是因为关系到他们母子的未来,若是刘盈被废,刘如意上位,吕后与刘盈有没有以后的日子都不好说。要不是后来吕后请张良良策,请出商山四皓辅佐刘盈,也许刘盈太子之位真的不保了。

周昌之所以能这么牛,除了他为人正直敢于之言,也是汉朝初立,刘邦和吕后都能听取臣下意见,吏治清明,善用人才,有才能的人才有空间可以发挥。


凯西0815


周昌敢于和刘邦叫板主要是因为他是刘邦在草根时的追随者,在楚汉之争中有功勋,性格耿直,深受刘邦信任。

周昌,沛县人,和汉高祖刘邦是老乡。秦朝时,和自己的兄长周苛都是泗水的小官,和泗水亭长刘邦都是属于基层公务员。

等到刘邦在沛县起事时,周昌兄弟舍去了基层公务员的官职,义务反顾地加入到了刘邦反秦队伍中,周昌担任一名管旗帜的职志,周苛暂时在帐下当宾客。

随着刘邦的事业越来越大,从沛县起事到入关中为王,周昌兄弟也是水涨船高,周苛为御史大夫,周昌为中尉。

汉王三年,楚军围了荥阳,刘邦逃出了城,让周苛镇守荥阳。周苛最终不敌强悍的楚军,荥阳城破,项羽抓了周苛令其投降,周苛誓死不从,项羽大怒,最后煮了周苛。

周苛死后,刘邦让周昌顶替周苛做了御史大夫,在后期攻打项羽中出力不少。楚汉之争结束后,汉朝初定,刘邦论功行赏,周昌被封为汾阴侯,此次受封的还有萧何、曹参、张良等功绩卓著的功臣。

可见周昌既有功勋,又深得刘邦信任,这也是后来周昌在刘邦意图换储中能据理力争的主要原因。


周昌性格耿直,面对谁都敢于直言。有一次周昌要向刘邦汇报事情,看到了刘邦抱着戚夫人亲亲我我,周昌拔腿就走,刘邦撇下戚夫人追上周昌,骑在他的脖子上问周昌“你看我是什么样的皇帝?”,周昌非常敢说,仰着头说“陛下你就像夏桀、商纣一样的主啊”,讽刺刘邦色令智昏宠爱戚夫人太过头。刘邦对于周昌的品性非常了解,就笑了笑,心里却是非常忌惮周昌了,这哥们太敢说了,只要是他看不顺眼的,他才不管你是什么身份呢!

随着戚夫人之子赵王刘如意日渐长大,刘邦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想废掉太子刘盈另立刘如意为太子的想法,周昌多次据理力争,强烈反对废掉太子刘盈,口吃的周昌在盛怒之下和刘邦争论时口吃更加明显“我虽然不能说,但是我知道这个事千万不能干。陛下如果执意要废太子,我坚决不答应!”,面对如此强硬的周昌,刘邦只能悻悻作罢。

为太子刘盈之位多方奔走的吕后在听到周昌与刘邦的争辩后,无异于雪中送炭。她太需要朝中有分量的大臣为刘盈发声了,周昌这样的朝廷重臣,与刘邦关系过硬,又敢说敢做,在改变刘邦想法上作用突出。吕后见到周昌后,跪下来感谢“要不是你,太子几乎被废!”

吕后后来采取了张良的计策,找到了商山四皓,最终打消了刘邦换储的念头。太子之位是吕后的逆鳞,吕后对戚夫人恨意滔天,刘邦也不得不考虑自己死后戚夫人和爱子刘如意的生活。

刘邦筛选了一圈,最后把戚夫人和刘如意托付给周昌,让周昌担任刘如意封地赵国的丞相。刘邦死后,棋高一着的吕后还是杀了刘如意和戚夫人。

周昌觉得自己辜负了刘邦的嘱托,没有守护好刘如意,郁郁寡欢,三年后去世。

周昌能对刘邦叫骂,是因为在一路追随的岁月中,他的能力、他的品行、他的性格清晰明了,在刘邦眼中他一个是正直、仗义执言、值得托付的人,所以刘邦对他格外宽容。

对于吕后而言,周昌在废太子风波中能坚定刘盈的正统身份,扭转了局面,无异于给吕后打了一针强心剂。


波斯小姐


导语

秦末农民战争中,刘邦之所以能打败已经占据绝对优势的西楚霸王项羽,自身的礼贤下士、知人善任是一方面,更多是他麾下那一批有文有武的功臣们。刘邦自己就曾说过:(萧何、张良、韩信)三者皆人杰,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而周昌就是众多功臣其中之一。


周昌以刚硬而名留青史,其一,刘邦与戚夫人玩闹时,周昌正好看到,于是退了出来,刘邦追出来骑到他脖子上,问他,朕是什么人。周昌回道:桀纣一般。其二,刘邦想要废掉太子刘盈,改立戚夫人之子刘如意为太子,众人劝说都不听,于是周昌说出了他的那句名言: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口吃的周昌虽然口不能言,却依然梗着脖子反对,刘邦只得作罢,吕雉感激于周昌对太子的维护,主动下跪道谢。注意,这里是吕雉主动道谢而不是周昌让吕雉下跪,所以题目小有问题。

撇过这些,回到主题,为什么周昌敢于正面顶撞刘邦呢?


第一, 刘邦并非滥杀之辈

刘邦与朱元璋是我国历史上仅有的两位草根皇帝,二人又都以擅杀功臣而被后世口诛笔伐,但是刘邦的杀与朱元璋有着本质区别。

先来看看刘邦杀了哪些功臣,楚王韩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还有被废除的功臣有赵王张敖、燕王卢绾等人。这些人无一不是在大汉范围内列土封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的格局势力,刘邦为了保证统一的延续性必须对这些诸侯进行削弱。

除了诸侯王外,众多开国功臣不是聚集在长安担任要职,就是被派往各诸侯为相为将,或者担任地方郡县长官。这部分人以在朝为相的萧何和在齐为相的曹参最为典型。对于这些人,刘邦可是很少举起屠刀。而周昌比较幸运地属于第二类人,他当时在长安担任御史大夫一职,不在刘邦的杀伐之列。

第二, 职责所在

主公刘邦出身社会底层,对于儒生的长篇大论往往烦不胜烦,但是却没有如同项羽那样做出烹杀谋臣的蠢事(当年项羽入关后,韩生劝他定都关中,项羽不听,反而将其烹杀),反而都是以礼相待。


项羽不听建议,被韩生骂作“沐猴而冠”

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

自己作为御史大夫的职责之一便是劝谏,如果任谁都能看出有问题,而周昌却阿谀奉承,讷讷不敢言,那么在刘邦心里他的地位尚不如那些敢于直谏的儒生。

对于更换太子这种大事,周昌更是坚持已见,那是因为他认为保留太子对政权稳定有莫大的好处。更何况,当时包括张良在内的大部分大臣都反对刘邦易储,如果周昌表示同意,那么他将不可避免地陷入孤立。

第三,周苛的影响

刘邦本身比较念旧恩,对他有过恩情的人,他都会找适当机会去报答。例如当年,刘邦去咸阳服役时,“吏皆送钱三,(萧)何独以五”,后来刘邦特意多封萧何二千户,“以尝繇咸阳是何送我独赢钱二也”。

而周苛周昌堂兄弟二人一起随刘邦起事,后来刘邦被围在荥阳,逃跑前命令周苛坚守。不料,项羽攻破荥阳,要求被俘的周苛投降,周苛不从,被项羽烹杀。于是,刘邦特意将御史大夫的职位封给周苛的堂弟周昌。

所以,周昌显然已经摸清了主公的脾性,只要不是犯了太大的错误,又是出于职责所在,刘邦都会念在周苛的旧情不会上追究他的责任,既直言上谏,又没有危险性,何乐而不为呢?


小学究


面对刘邦有失礼节都敢怒骂:“桀纣样式的暴君”以鉴警示。“改立储君”刘邦抵不住戚夫人纠缠,又观察到太子刘盈生性仁柔,将来难以担当社稷重任,想改立刘如意为储君,朝堂上众大臣反对,周昌更是据理力争、坚决反对,并以罢官相逼,刘邦只好作罢!吕后见此情景,即迎周昌跪谢感激。

周昌画像

周昌终随刘邦敢于直谏

周昌是汉高祖刘邦的老乡,同在泗水当职时交情不错,刘邦沛县起兵反秦时,同萧何、曹参同时期加入刘邦队伍,成为忠实的追随者。

刘邦拉队伍初期周昌在军中只担任掌旗小官,在战场中周昌不畏艰难,屡立战功升迁就比较快,等到刘邦出任汉王后,周昌已经提升为中尉(卫戍司令)汉王四年又出升为御史大夫,汉朝建立后,刘邦封为汾阴候。

周昌的职责是监察弹劾百官,担任御使大夫期间,以直言敢谏、不避权贵,多次受到过刘邦嘉奖,因此萧何和曹参以及文武百官都非常畏怕周昌,每次不免低声下气,生怕遭到弹劾。忠于职守的周昌,不当不给百官留情面,面对皇帝刘邦也是敬畏他的火爆脾气。

刘邦戏辱周昌遭怒骂

一次,刘邦下朝休息时,周昌入宫奏事巧遇刘邦跟戚夫人亲热嘻嘻,匆匆低头退身离去,刘邦见壮急忙追赶上去,骑在周昌的脖颈上谩骂,还调侃周昌说:“我何如主也?”意思是说“你看我是个什么样的皇帝?周昌受不了刘邦的羞辱,带着愤怒情绪脱口骂道:“陛下即桀纣之主也,”意思说“陛下跟夏桀、商纣一样的君主”。刘邦先一愣意识自己有失礼处,哈哈一笑而去。经过这次后,刘邦也敬畏周昌,“然尤惮周昌”。

废立太子,吕后感激跪拜

刘邦早在汉王时期,就已经立刘盈为太子,深感他生性仁柔,难担帝业重任,难抵戚夫人的长期纠缠,他有意改立戚夫人所生刘如意为储君。

周昌敢于言谏,直言不讳的讲出来是以事实为依据。刘邦宠爱戚夫人和刘如意,出于私心想要废掉太子,改立戚夫人所生的刘如意为太子,遭到许多大臣的反对,尤其是周昌在朝堂上跟刘邦的极力相辩,刘邦问周昌你出于何理由,他认为应该遵循以前的立嫡长子为储,并且吕后和刘盈有没有犯什么错误。周昌本来就有可吃的毛病,愤怒着急说话更结巴,他说道:臣期..期知其不可为,臣期..期不奉诏。”

大致意思是,臣虽然没有什么才能,但是也知道这件事情是肯定不可行的,如果陛下执意要这样做,就算罢免我官职,我也不奉诏。刘邦认为周昌这样坚定,自己也理亏,只好作罢。刘邦下朝离去后,吕后进前一步见到周昌跪叩谢道:“没有你,太子差点被废了”。

结语

周昌就这样敢直言怒怼皇帝刘邦,在汉朝高帝位时还没有几人敢这样做。称作是公私分明,廉政而生畏,能够在关键事件上敢于直谏,从正义道德层面上去言谏,即刘邦、吕后也生感敬畏,其他大臣更加敬畏他。

皇子刘如意被封为赵王,刘邦担忧怕自己日后死了,刘如意会有危险,就选择周昌作为赵王的辅助相国。周昌性格耿直,对刘邦及汉室忠心耿耿,并且“吕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惮之”。这说明刘邦对周昌完全信任,把这重任交于他。周昌的公正耿直获得后世的敬仰。


斌哥居丹霞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老话说的好,家有倔儿不败其家,国有倔臣不亡其国啊!这周昌就属于倔臣,把他惹急眼了,他开口就骂,刘邦瞅着都头疼,甘干败下风。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们要问了:“那要是依照刘邦的脾气,这周昌后来是不是被刘邦给咔嚓了?”

有此一问的小伙伴,应该是感觉刘邦这人小肚鸡肠不容人,开国杀了不少的功臣悍将的印象。

咋说呢?周昌这人眼珠子里容不得沙子,刘邦做的不对,他也提鼻子就骂,但俺要说的是,刘邦死了之后人家还活的好好的,不仅如此,刘邦还把身后事交给周昌来办,就这份信任可不是一星半点儿啊!

咱就说了,刘邦虽然提刀子杀了不少功臣悍将,尤其是兵仙韩信,让大家伙感觉印象不佳,其实刘邦杀的人这都是能够威胁到皇权的人,想周昌这种出发点为了国家好,你就算是骂他,他也能容你,如果不容,那不成了昏君了吗?还咋开创大统一王朝?是不是这个理!

好,咱接着说周昌。

咋说呢?周昌的耿直和他们家族遗传应该有关系吧,咱就从开头简单的捋捋,大家伙也有个印象。

周昌其人

最开始的时候,周昌是秦朝泗水下边芝麻绿豆大的小官,叫卒史。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好奇,这卒史有多小。他工资是一百石,西汉的时候每个郡设卒史十个人,后来你都想不到直接加到了二百人。

从这数据您就知道这官有多小。

周昌最开始就是这么个小官。

当年刘邦砍了一头白蛇,打沛县这块可就算是起兵了。话说那会刘邦的个头也小,体量不大,但就这还是把泗水郡给干趴下了。

得!这没人发工资了,周昌和自己的堂兄周苛这就以卒史的身份开始跟着刘邦打天下。

最开始周昌和自己的堂兄也没啥功绩,所以周昌这就做了个管旗的,他堂兄就做了刘邦的宾客。

这不后来,刘邦的盘子是越做越大,最开始跟着刘邦的老兄弟们的身份也是水涨船高,尤其是刘邦被封为汉王的时候,这兄弟俩也没有因为刘邦落魄了而逃跑,所以堂兄做了御使大夫,而他做了中尉。

那么说道这里,咱不得不提一下周苛,毕竟从周苛身上,咱就能看出周昌的为人,毕竟都是老周家的人吗?

大家伙也知道,刘邦和项羽这俩人那就是天生的不对付,那就是一山不容二虎的节奏,这不后来就打起来了吗?

最开始的时候,项羽也是厉害,力拔山兮气盖世那不是吹的,汉王四年的时候,项羽在荥阳就把刘邦给围了。

刘邦一瞅就这架势,这小城压根就守不住啊,兵少不说,粮食还不多,所以就把守城的重任交给了周昌的堂兄周苛,自己悄摸兮的跑了出来。

这不后来项羽把荥阳这地给拿了下来,项羽到是挺佩服周苛,想要招揽他成为自己的将领,毕竟要是给周苛足够的兵力和粮食,项羽能不能拿下荥阳这都是个未知数。

结果你都想不到,周苛压根就不同意,大骂:“你们还不投降汉王,这不找死吗?很快你们就会当了汉王的俘虏!”

把个项羽气的够呛,立马丢到大锅里给烹了。

所以从这事上,咱就能看出老周家都是些硬脖子,周昌也是。

题主的事

这不开国之后,周昌就被封为汾阴侯,周苛的儿子因为周苛的原因被封为了高景侯。

那么周昌这人做了侯爷了,这脾气还是没改,当打对面说话,他总是直来直去的,压根就不喜欢和你弯弯绕,绕半天他觉得头疼。

于是这么一圈下来,不仅仅是刘邦,萧何,曹参这样的人瞅见周昌这硬脾气脑仁也疼。

咱举个例子,大家伙听着也是一乐呵。

大家伙都知道,刘邦后来有了戚夫人之后,就不咋去吕后哪里了,毕竟吕后这都人老珠黄了,而这戚夫人——漂亮,男人嘛就这德性。

这不有一天周昌有急事,这就跑到宫里边和刘邦说这事。话说就这时间点上按照刘邦的作息时间,那是休息娱乐时间,概不办公,周昌可不管这个,一推门可就进去了。

好吗?你猜刘邦在干嘛?对喽!刘邦和戚夫人正好抱一块了,那么抱成了啥程度了呢?历史书他没说,俺也不能瞎说去,大家伙可以自己脑补一下。

周昌一瞅,一张老脸直接红到了脖子后边去了,回头就跑,连门都没有关。

刘邦到不客气,撵着周昌的屁股后头就追,这也算是一景,大臣和皇帝追着玩。

结果当然是刘邦把周昌给撵了上去,刘邦一跃而起直接骑到周昌脖子上了,一脸严肃的就问周昌:“你瞅俺是啥样的皇帝?”

周昌这老脸那红色还没退下去,也不客气,脖子直接就硬了起来,抬头就说:“陛下……你……就是……夏桀……纣王一样的……皇帝!”

话说这不是周昌被追累了,是周昌原本就口吃,一激动口吃就的就更加厉害了。

刘邦听了哈哈哈大笑,一点怪罪的意思都没有,他就知道周昌就这脾气。

这应该就是题主说的周昌骂刘邦的事。

后来大家伙也知道刘邦有了想要废太子的想法,把戚夫人的儿子立为太子,那么这事朝臣都反对。

那么在整个过程中,就属这周昌反对的最为激烈,跳的最高,你说他口吃,说的不那利索,所以他总是说:“我口才……不好,但我……就是知道这不行!”

得!刘邦拿他也没办法。

那么整个过程都被躲在一边的吕后听到了,后来吕后见到周昌,就给周昌跪下了说:“要不是您据理力争,太子这事还真就被废了!”

这就是吕后给周昌下跪的事。

从这些个事情当中,大家伙就能看出来,周昌这人他只论事,可不管面对的是啥人。

周昌之死

老话说无欲则刚吗?所以大家伙都有点怕周昌,就连吕后这样的人,在刘邦死了之后,她也怕周昌,毕竟你做错了,他就揭你老底。

所以后来刘邦快要死了,为了刘如意(戚夫人的儿子)不被吕后算计,就派周昌到了刘如意哪里当相国。

你还别说,吕后想法设法的想让刘如意回到长安。周昌蹲在哪里一瞅见使者,就说:“赵王身体不好,去不了!”

去了三次,三次都是这样,把个吕后气的够呛,最后没辙了,想了个办法先把周昌调回来。

调回来后吕后就把周昌骂了一顿,可周昌还就那个样。

周昌离开了刘如意,回头吕后就把刘如意给调回长安,一杯毒酒就给毒死了。

为了这事,周昌郁闷而死,他总感觉自己对不起刘邦的嘱托。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作为汉朝最“牛气”的开国功臣,周昌是汉高帝刘邦的老乡,年轻时跟堂兄周苛一起担任泗水卒史(低级官吏)。当时,刘邦担任泗水亭长(相当于现在的乡镇派出所所长),跟周氏兄弟不仅是同僚,而且还颇有一番交情。跟萧何、曹参等人一样,自从刘邦在沛县起兵反秦后,周氏兄弟便加入他的队伍中,属于最初、最忠实的追随者。



周昌最初在军中担任职志(掌管旗帜的小官),因为在此后屡立战功,官职、爵位随之不断得以升迁。等到刘邦出任汉王后,周昌已经被提拔为中尉(相当于卫戍区司令)。汉王四年(前203),时任御史大夫的周苛被项羽逮捕、烹杀后,周昌接任这项职务,并因此后的一系列战功,在汉朝建立后,得以被刘邦册封为汾阴侯。


在秦汉两朝,御史大夫相当于副丞相,肩负着监察、弹劾百官的职责。据史书记载,周昌质朴少文、性格刚强,在担任御史大夫期间,以直言敢谏、纠弹不避权贵著称,因而多次受到刘邦的嘉奖。正因如此,包括相国萧何、大功臣曹参等人在内的文武百官全都害怕周昌,每次见到他时都不免低声下气,生怕遭到弹劾(“昌为人彊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史记·卷九十六》)。



周昌忠于职守,岂止是对百官不留情面,就连身为皇帝的刘邦,也领教过他的火爆脾气。某次,周昌在皇帝休息时入宫奏事,恰巧看到刘邦正跟戚夫人搂抱亲热,因为觉得很难为情,便低头屈身,匆匆地退出去。刘邦被周昌坏了兴致,心中很不爽,便跑出去追赶周昌,然后骑在他的脖子上骂大街。不仅如此,刘邦还略带调侃地问周昌:“你看朕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周昌是个爱惜身份的人,因为受不了刘邦羞辱,在愤怒情绪的驱使下便脱口骂道:“陛下跟夏桀、商纣一样,都是暴君!”刘邦听后先是一愣,随即便意识到自己的失礼之处,于是便笑着安慰周昌,就此化解一场尴尬。经此一事,刘邦对周昌敬畏不已(“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于是上笑之,然尤惮周昌。”引文同上)。



刘邦因为太子刘盈生性仁柔,担心他将来难以承担社稷重任,因此便想改立戚夫人所生的皇子刘如意为储君。某日,刘邦将周昌召进宫中,将改易储君的想法透露给他,希望他能起带头作用,说服群臣拥护这项决定。没想到周昌断然拒绝,声称就算是把自己罢免,也坚决不会奉诏。刘邦见周昌执拗如此,虽然一直微笑不语,但心中却很清楚,易储之事已没有任何成功的可能。


让刘邦、周昌没想到的是,就在他们进行密谈之时,吕后却隐藏在殿内东厢,将君臣之间的一番对话听了个清清楚楚。吕后因为感激周昌,所以事后在见到他时,便向他跪谢道:“如果没有您的据理力争,太子险些就要被废黜了。”经此一事,吕后对周昌感激不尽(既罢,吕后侧耳于东箱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引文同上)。



太子刘盈固然保住了位子,但作为竞争对手的刘如意,处境却变得无比凶险起来,搞不好将来还有性命之忧。刘邦正是出于这种担忧,便决定派一位忠诚可靠,而且深为吕后敬畏的重臣去辅佐刘如意,以帮助他免于杀身之祸。最终,刘邦选中了周昌,并任命他为赵国相国,以辅佐当时已被册立为赵王的刘如意,时在高祖十年(前197年)。


周昌虽然并不乐意辅佐刘如意,但碍于君命难违,加之刘邦的殷殷重托,却也只能勉为其难。周昌的确是个值得托付之人,在刘邦驾崩、惠帝刘盈登基后,多次婉拒吕后对刘如意的召唤令,始终不肯让后者入朝,以免会遭遇毒手(“使者三反,周昌固为不遣赵王。”引文同上)。吕后对周昌的做法很生气,但念及他有大恩于自己,却也是无可奈何。



为了能达到谋害刘如意的目标,吕后最终用了一招“调虎离山”之计,先是把周昌召回长安进行监视,然后才将刘如意召入皇宫并毒死,时在汉惠帝元年(前194年)。虽然刘如意遇害跟他没有关系,但周昌依然觉得自己有负刘邦的托付,所以此后便一直郁郁不乐,整日躲在家中养病,再不肯上朝。就这样过了2年时间,周昌在家中薨逝,时在汉惠帝三年(前192年)。


史料来源:《史记》、《汉书》、《资治通鉴》


文史砖家


这个问题,本身就有些偏颇。

周昌痛骂刘邦,其实我们可以看成是一种劝柬。而让吕后下跪,这也是吕后自愿的。周昌这样做最大的依仗就是,自己没有私心。

周昌本身就是泗水卒史,也就是他是在刘邦没有起兵的时候和刘邦就算是旧相识了。而周昌还有个兄弟周苛,在跟随刘邦征战时,为国捐躯,被项羽杀死。

周昌这种身份背景,无论事实如何,他都要打上泗水旧部的类别,相当于和萧何、樊哙等人是一个阵营的。而周昌最出名的就是耿直敢言,因此也使得萧何等人对他多有敬重。这种人说白了就是,没有私心,说的话都能站住脚。

带着这样的背景,我们看一下周昌痛骂刘邦的事情。

周昌是如何骂刘邦的?他说刘邦是桀、纣一样的君王。当然这两位在我国是出了名的残暴、昏庸之君。

周昌这样骂的原因,是自己有事去找刘邦觐见。这种大臣见君,一般都有一个正式的通报和会见。而周昌到了见刘邦的地方,却看到刘邦正和戚夫人拥抱,这也就有了周昌转头就跑,痛骂刘邦的事情。

刘邦把大臣的觐见当成了儿戏不说,还允许妇人在场,并且失了仪容。这就是周昌骂刘邦的原因,而刘邦对周昌这样骂他而不气。

一方面是本身他就有错,另一方面也是周昌可能是少数的这样指责他的大臣而让刘邦敬佩。

周昌的“直”也让他敢于这样骂刘邦。

周昌让吕后下跪,这件事只能说是吕后出于感谢和尊敬,并不能说吕后怕周昌之类的。

当时的刘邦有换太子的心思,虽然大臣中有很多人反对。但是周昌属于那种出死力的人,对于周昌的这种行为我们也可以看做周昌作为一个泗水旧部该做的事情。吕后从泗水跟随刘邦起兵,到刘邦称帝,可以说帮助刘邦有多大只有这些老人知道。

向周昌这种从起义就跟随的更是清楚,而且对于太子的废立,也关系到他们这些老人,而周昌死顶太子我们也就能够理解。

如果说吕后怕周昌,只能说是胡说。刘邦为了保护赵王,而安排周昌为赵国的国相。在刘邦去世之后,吕后召赵王刘如意进宫,这中间周昌没少阻拦,结果一样是赵王被杀。只能说吕后对于周昌是感激,对于他保住了自己儿子太子地位的感激。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周昌敢这样做。原因就是周昌的“直”,错了他就敢说,不管你是什么身份。没有私心,这点从刘邦安排周昌为赵国国相就能看出,一方面是利用周昌的名望和吕后的感激希望能保住赵王,另一方面也是周昌的为人使人信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