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战争年代在我军任职最高的女性,曾率部将全团敌军缴械

1955年9月27日,新中国在北京中南海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授衔仪式。作为开国将军中唯一的女性,李贞获得了少将军衔。

李贞是湖南浏阳人,丈夫是开国上将甘泗淇,在红军时期,李贞担任的最高职务仅为红二方面军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

有一位女杰,比李贞更厉害,她就是张琴秋。

张琴秋曾担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这是从土地革命到解放战争时期女性在我党军队内所担任的最高职务),与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曾中生、傅钟等人并列为红四方面军的主要领导人。

她是战争年代在我军任职最高的女性,曾率部将全团敌军缴械

陈赓、王树声、许世友、陈锡联、洪学智、陈再道、刘华清等这些威名赫赫的开国将领当时都是她的下属。

红二、四方面军会师后组成了中共中央西北局,统一领导红二、四两个方面军,张琴秋与朱德、任弼时、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刘伯承、贺龙、关向应等二十位红军高级领导人同为中央西北局委员,也是其中唯一的一位女性,可见其在党内军内的地位之高。

张琴秋还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

由于建国后张琴秋担任了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兼党组副书记,成为共和国第一代女部长,没有在部队工作,所以1955年没有给她授衔。否则的话,以张琴秋红军时代的资历,至少可授中将军衔。

她是战争年代在我军任职最高的女性,曾率部将全团敌军缴械


她是战争年代在我军任职最高的女性,曾率部将全团敌军缴械

张琴秋与茅盾(左1)等合影

张琴秋还是唯一在红军作战机关担任过军事领导职务的女性,曾担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直接领导的妇女独立团的团长(曾有文章写作“师”,实际是1000多人的团,是历史上建制最大的妇女部队)。她不仅文化素质很高,而且很擅长带兵打仗。

1933年,川陕苏区反“围攻”时,一次,川军一个团从小路包抄到四方面军总医院附近。当时,张琴秋身边只有地方武装妇女赤卫营500人和医院保卫科的几十个男同志。她沉着地根据高山狭谷的地形安排了一个包围阵,待敌军进入山谷中突然卡住两头,然后她带领身边的人喊话,开展攻心战。敌军进退不得,平时受军阀欺压的士兵又听到这些前所未闻的宣传,都停止开枪倾听喊话。恼怒的敌团长以手提机枪扫射不肯开枪和前进的士兵,激起了反戈相向。

张琴秋乘敌内乱,率领妇女赤卫营冲下去,将全团敌军缴械。

当时的四川媒体《蜀笑通讯》和《中国论坛》都曾以“五百农妇缴一团”为题报道了此战,大扬了红军的威风。

1935年5月,张琴秋率妇女独立团到达四川藏区杂谷脑镇,遭到了盘踞在喇嘛庙的国民党武装的袭击。张琴秋沉着应战,接连打退敌人2次冲锋。后在援军的夹击下,消灭了敌人,缴获了大量敌人囤积的物资。战斗胜利结束,妇女独立团受到了红四方面军首长的传令嘉奖。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曾赞张琴秋为“文武都行,不怕天,不怕地的女杰”。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介绍我军各个历史时期重要将领的《解放军将领传》中,张琴秋是其中唯一的女性。

权威的《中国军事大百科全书》,也认定张琴秋是红军唯一的女将领。

张琴秋是浙江桐乡人,生于1904年,和任弼时、邓小平、王明、陈伯达、滕代远、段德昌、李聚奎、邓颖超、顾顺章等人同龄。

学历很高,是张琴秋的一大特点。她曾先后就读于石门振华女校、杭州女子师范学校、上海爱国女校读书、南京美术专科学校、上海大学,还曾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

1930年春,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五年的张琴秋,和丈夫沈泽民一起回国。沈泽民也是浙江桐乡人,和张琴秋是老乡,其胞兄,就是我党最早的党员之一沈雁冰,也就是后来的大文豪茅盾。

在1931年1月7日举行的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沈泽民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后被任命为中央宣传部部长。不久,为贯彻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沈泽民作为中央代表,去往鄂豫皖根据地,担任了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书记。

但不久,在党内资历很深、见风使舵投靠王明的张国焘被王明把持的中央任命为中央代表、鄂豫皖分局书记,接替了沈泽民的职务,沈泽民改任鄂豫皖分局常委兼鄂豫皖省委书记。

张琴秋是和沈泽民一起到达鄂豫皖根据地的。

在鄂豫皖苏区,张琴秋担任培养干部彭(湃)杨(殷)军事政治学校政治部主任。

沈泽民病逝于1933年11月30日,年仅33岁。

1936年7月,在红四方面军第三次过草地之前,张琴秋与红四方面军总政委陈昌浩结婚了。10月,红四方面军一部两万余人组成西路军,进入甘肃河西走廊。陈昌浩与妻子张琴秋都是西路军的领导人,陈昌浩担任了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张琴秋则是西路军的组织部长。

西路军兵败后,陈昌浩与张琴秋都死里逃生,成为了少数的幸存者。

在陈昌浩去苏联治病并由于苏德战争的爆发而无法回国不得不长期滞留苏联后,他与张琴秋的婚姻便名存实亡,组织上也同意了张琴秋提出的与陈昌浩解除婚姻关系的要求(陈昌浩另娶苏联妻子格兰娜)。

1943年春,经中共中央组织部批准,张琴秋与红四方面军的老战友苏井观结为夫妻。婚礼在苏井观居住的窑洞里举行。徐向前和当年红四方面军的许多老战友都赶来向他们庆贺。新房的墙壁上张贴着红四方面军老战友们撰写的一副对联:"两位老家伙,一对新夫妻"。

建国后,苏井观任卫生部副部长,张琴秋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夫妻两人都是部级领导,这在当时并不多见。

她是战争年代在我军任职最高的女性,曾率部将全团敌军缴械

张琴秋

张琴秋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近20年,但她从不以领导自居。1953年,她率领纺织工业代表团去苏联访问,翻译人员不够,她就主动给随她出访的工程技术人员当翻译,回国后,"部长当翻译"一事于是传为美谈。

一枝一叶总关情。张琴秋多方设法解决纺织女工的困难,以调动她们的积极性。无论到哪个工厂,她都同职工一起在食堂就餐,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为新祖国的纺织工业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刘继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