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吊死媒山是個人能力不足還是當時的大勢所驅?

亮亮1116800485020


先說崇禎時政治和軍事概況,明朝開國以來政治黑暗,特務錦衣衛詔獄如人間地獄,治國方針殘暴,無人道,皇帝隨意剝奪他人性命,人人自危,政治制度血腥殘暴帶肉刑帶誅滅9族,苛捐雜稅不計其數,地主社會土地兼併嚴重,天災貪官汙吏隨處可見,人數最多的農民階層處在水深火熱的壓迫命運悲憐處境,崇禎雖勤勉辦公有志向卻昏庸無成績,政治不行外交不行,軍事外行,治國不行,識人用人不行,性格問題多疑,剛愎自用喜歡聽好話對報鼠疫的官員以造謠罪欺君罪動搖軍心罪處死,整個京城都是瘟疫(主要腺鼠疫和肺鼠疫)的天下崇禎居然一無所知,街上屍體無人掩埋,外城內城到處屍體腐臭,此時京城能有多少戰鬥力的武將和士兵也不知道,軍事情況是明軍包含三大營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病號無數 拖欠軍餉人心渙散戰鬥力低下。本來可以假裝答應李自成的條件換時間,李自成乞封王時候還答應會幫明朝阻擋清軍,但是在圍城情況下仍然拒絕用這個換作時間,來換取吳三桂回京保衛時間,結果吳三桂最後被迫投降清軍,前期凌遲處死了袁崇煥(袁崇煥不吃不喝晝夜兼程帶9000人保衛京師取得前期勝利是多麼難得可貴)使明朝加速滅亡,使明朝再也沒有有作為的大將。最可笑的還用太監守城門,太監象徵性的抵抗一下李自成就開城門投降,最後自己吊死還不承認自己有過錯,還把所有責任推到別人身上,他自己也不想清楚,為什麼自己下聖旨為什麼要經過明朝內閣特別是內閣首輔同意才能下發


消逝的迪克


崇禎吊死煤山,主要還是個人能力問題![酷拽][酷拽][酷拽]

原因一

崇禎從登基,到吊死煤山,這中間足足有長達17年的時間。17年是個什麼概念?有這17年,足足可以讓朱元璋從一個一窮二白沿街乞討的和尚走到九五至尊的皇位了!這就是能力上的巨大懸殊。

原因二

大多數王朝末年的皇帝,大都是被架空沒有實權的皇帝,但是崇禎不是。從崇禎登基到吊死煤山,崇禎一直掌握著國家的最高權力。在崇禎長達17年的時間裡,能臣輩出,猛將如雲。封建正統,君臣大義,能員幹吏,精兵強將,都在崇禎這裡,可謂是拿著一手的"王炸",可是最後卻落得一個吊死煤山的結局,實在是能力比他的祖輩差的太遠了。以上就是我的答案,希望對你有幫助[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程小滿的文史日記


明思宗朱由檢崇禎作為大明王朝最後一位皇帝,雖然他披肝瀝膽、兢兢業業,但他能力有限,仍然無法挽救大明帝國的滅亡。崇禎執政時期他本可以挽救大明帝國,但因為犯下三個致命的錯誤,最終獨吞亡國苦果。

一、與金國和談失敗

崇禎登基時,金國皇太極一直想要策反袁崇煥,聲稱願意“去帝稱汗”,想要通過袁崇煥和明廷和議。崇禎五年,皇太極再次派遣使者送信至大同府,表示願意和大明帝國和談,但實際皇太極是為解決金國內部矛盾。

崇禎十一年春,朱由檢派遣周元忠去打探金國真正議和的目的。當年五月,崇禎在中極殿召集重臣商議此事,楊嗣昌借卦象奏請朱由檢議和,以便朝廷集中力量剿滅其他流匪。

但經過一番商議,議和一事最終破產,崇禎十一年,張獻忠、李自成相繼投降,明朝政府剿匪局勢一片大好。正是被這種形式衝昏了頭腦,朝廷錯誤判斷了可以集中力量剿滅清軍了,但沒想到李自成等人有逐步做大。而當時明軍又陷入了與清軍的戰爭之中無法自拔,明廷疲於兩線作戰,再無中興之機。

二、楊嗣昌被迫自殺

崇禎的性格向來都是剛愎自用、多疑、不相信任何人。崇禎在位十七年,內閣大臣共有五十餘人,但崇禎唯獨只相信楊嗣昌一人。

楊嗣昌自幼忠良,曾因上書替父從死受到崇禎的重視,在兵部尚書張鳳翼畏罪自殺之後,在沒有任何商議的情況下,崇禎便立即將楊嗣昌提拔為兵部尚書。崇禎十二年,楊嗣昌主張的與金國議和一事失敗,清軍不斷襲擾大明邊境損失慘重,同時中原各地流匪四起,而所有的剿匪策略都出自楊嗣昌一人。

在內外交困的環境下,朱由檢開始對楊嗣昌漸生不滿,楊嗣昌被迫督師剿匪。此舉一來可避開朝堂政治輿論的壓力,二來剿匪事成功之後定能讓那些有意見的人閉嘴。但楊嗣昌只擅長謀劃建策、行兵打仗卻一竅布不通,在剿匪期間,明軍大將左良玉、賀人龍等人不合,導致襄陽城被攻破、福王被迫殺,而楊嗣昌最終含恨而死。

三、錯殺魏忠賢

崇禎登基之後,便將權傾朝野的魏忠賢誅殺。崇禎此舉雖然將權利集中,但朝廷黨爭之風愈演愈烈,在閹黨打壓下的東林士眾再次掌握大權,又將這股歪風邪氣引入朝堂。這些人營私結黨,將與其政見不同者全部殺害,導致後來崇禎無人可用

崇禎的悲劇,只能怪其能力不足,在明末局勢複雜之際,他竟接連在戰略、用人等方面犯下嚴重的錯誤,喪失了中興大明之機,大好河山就此拱手送人。


公元前


崇禎吊死煤山主要原因既不是個人能力不足也不是大勢所趨,而是崇禎多疑急躁、刻薄寡恩的性格造成的。

與秦二世、漢平帝、漢獻帝、晉惠帝、晉安帝、唐昭宗等作為傀儡皇帝的亡國之君相比,崇禎帝一上臺就剷除了九千歲魏忠賢與天啟帝乳母客印月為首的閹黨,而且崇禎在位十七年牢牢掌控朝政大權,一直就不是傀儡皇帝,證明崇禎帝的個人能力並不差。


崇禎成為亡國之君也不是大勢所趨,崇禎剛剛繼位的時候手下人才濟濟名將如雲。比如袁崇煥、孫承宗、袁可立、馬世龍、盧象升、洪承疇、孫傳庭、滿桂、孫祖壽、祖大壽、趙率教、邱禾嘉、黃龍、金日觀、沈世魁、周遇吉、曹文詔、曹變蛟、陳奇瑜、熊文燦、鄭崇儉、趙光汴、範志完、朱大典等,還有巾幗英雄秦良玉、著名科學家徐光啟、財政專家畢自嚴、西洋火炮專家孫元化、海戰專家曹文衡、游擊戰專家毛文龍、兵書專家茅元儀等。可以說崇禎手握一手好牌。

但崇禎多疑急躁的性格把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爛。

比如明朝頭號抗金名將民族英雄袁崇煥提出五年平遼,但崇禎卻只給了袁崇煥一年五個月時間。北京保衛戰,袁崇煥掛念崇禎皇帝的安危,千里迢迢救援北京,袁崇煥率領九千關寧鐵騎浴血奮戰打退皇太極的十萬後金軍主力,但崇禎卻中了皇太極一夥反間計,把袁崇煥逮捕下獄。崇禎又逼滿桂、孫祖壽等名將出城與皇太極決戰,結果幾萬明軍全軍覆滅,滿桂孫祖壽等戰死。

在孫承宗、馬世龍等統帥四十萬勤王大軍取得遵永大捷以後,崇禎又聽信閹黨餘黨溫體仁高捷等人的誣陷把民族英雄袁崇煥千刀萬剮傳首九邊,導致明朝將領人人自危離心離德。這也是後來祖大壽、吳三桂、左良玉等將領消極勤王的重要原因。

正如《明史》所說“自崇煥死,邊事益無人,明亡徵決矣。”


崇禎一錯再錯,又聽信奸臣溫體仁的誣陷冤殺西洋火炮專家孫元化,導致孫元化的部下孔有德、耿仲明等帶領一萬多人的艦隊與西洋火炮投降皇太極。使明朝徹底失去對後金的艦隊與火炮優勢。

性格急躁的崇禎還逼迫洪承疇統帥十三萬明軍主力與皇太極的清軍進行松錦大戰,結果明軍全軍覆滅,洪承疇、祖大壽、祖大弼、祖大樂等將領投降清軍,邱民仰、曹變蛟、王廷臣等一百多明軍將領被清軍屠殺。至此,明清戰爭明軍敗局已定。

輸紅了眼的崇禎又逼迫孫傳庭統帥十萬明軍與李自成的大順軍進行汝州大戰,結果四萬多明軍戰死,崇禎輸掉逐鹿中原的最後一張王牌,李自成乘勝攻佔關中,孫傳庭等名將戰死,白廣恩等名將投降李自成。明朝在與李自成大順軍的戰爭中也大勢已去。

公元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稱帝,建立大順政權,改元永昌,李自成統帥幾十萬大順軍大舉東征,明朝岌岌可危,此時崇禎挽救危局的最好辦法就是遷都南京,把北方爛攤子丟給李自成,讓李自成與關外清軍火拼,明朝坐山觀虎鬥,等待有利時機收復北方。

可惜好面子的崇禎猶豫不決,優柔寡斷,既不當機立斷遷都南京,也不放心讓自己的兒子皇太子去南京監國,錯過了遷都南京的最後機會。

即使在李自成兵臨城下的最後時刻,崇禎仍然有一線生機,李自成在包圍北京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主動提出放棄帝號向崇禎稱臣,與明朝聯合抗清,條件是崇禎封李自成為西北王並犒賞李自成軍隊一百萬兩白銀。

如果把崇禎換成任何一個皇帝,如果遇到李自成提出這樣優厚的條件,都會覺得是天下掉餡餅的好事而毫不猶豫答應先讓李自成退兵保命再說。

可惜崇禎腦袋似乎被驢踢了,竟然拒絕了李自成的條件,好聽說崇禎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不好聽說崇禎是要錢不要命,崇禎主要是捨不得給李自成一百萬兩白銀,後來李自成攻佔北京,從崇禎的小金庫裡搜出3700萬白銀,黃金等財寶還不算在內。

綜上所述,崇禎吊死煤山成為亡國之君完全是自己作死,上天給了他很多避免走上絕路的機會,崇禎卻一意孤行走向不歸路,崇禎是導致明朝滅亡的罪魁禍首,那些把明朝滅亡的責任推給萬曆天啟魏忠賢等以及農民起義小冰河鼠疫等天災人禍等都是避重就輕,為明朝滅亡的最大責任人崇禎開脫。


厚德載物49847


個人認為明朝滅亡分為外因:大環境和內因:個人瞎搞,各佔8成和2成。

外因:建虜難打、流寇難纏、黨爭難搞、小冰河世紀、吏治腐敗、賦稅崩壞、士族和皇族寄生……

這些是由來已久的弊病、不可抗力的天災,屬於大環境。

這裡不展開講了


著重講下內因:崇禎是怎麼把一手不算太差的牌打的稀爛的。

1.一上臺就棄用廠衛,自斷爪牙,自毀耳目。

直接導致崇禎對信息的獲取渠道或許單一,只能聽信文官集團,而且間接失去了對百官的管束力:

李自成兵臨城下,讓百官捐款,求爺爺告奶奶才湊了幾十萬兩,結果人李自成上來弄了7千多萬兩,你說崇禎要是知道這些大臣都這麼有錢,不得氣的從樹上下來。

2.薄情寡恩、喜歡推卸責任、殺人了事,失了人心

終崇禎一朝17年換19任首輔、50個大學士、殺總督7人,殺巡撫11人;

盧象升、孫傳庭等名將鞠躬盡瘁,為國捐軀卻遭懷疑,不斂屍首,不予撫卹,令人唏噓。

著名火炮大師孫元化,因為手下叛變,卻要被斬首背鍋,而隨著孔有德等人叛逃後金,直接令後金火炮技術提升幾個階級。

3.該信的不信,不該信的亂信

楊嗣昌任督師期間,為人自私,排除異己,間接陰死了猛將盧象升,而崇禎卻給予了莫大的信任和權力。

袁崇煥五年平遼,連天啟都不信,卻騙過了崇禎,而且給了袁嘟嘟空前的權力和支持,結果呢,耗幹國庫養的關寧鐵騎見了後金軍連個屁都不敢放…… 結果大家都知道的。

4.不懂軍事卻瞎指揮,招致多次慘敗

松錦之戰,洪承疇統領整個明朝最後的邊軍精銳,與清軍的大決戰,本來想穩紮穩打,結果崇禎一再催促,陣腳大亂,明軍幾乎全軍覆沒,洪承疇被俘,山海關外盡失。

李自成攻開封,眼見受不住了,火線受命把孫傳庭從牢裡調出來,派去潼關,準備打李自成,結果就給幾千兵馬,反覆催孫傳庭出關擊敵,結果倉皇接戰,傳庭死,而明亡。

其實這一條有些牽強,崇禎不得已催促速戰速決,因為朝廷實在沒銀子打仗,打不贏是死,幾個月不發餉,兵變譁變也是死,這也沒辦法。


崇禎一生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節儉自律,但是大環境下,崇禎不單要對付後金、農民軍,還要對付百官、士族和皇室貴族;彷彿整個大明只有崇禎一個人在努力,而且努力的方向不對,不僅沒能拯救大明,更是加速了明朝滅亡。令人扼腕嘆息。


琳琅讀金庸


崇禎:雖然是大勢所趨,但是也願個人能力有限。

在所有亡國之君裡,明朝崇禎皇帝應該是比較受後人同情的。有不少人認為,崇禎皇帝雖然是亡國之君,但是明朝亡國的確不是他的責任。比如我著名歷史學家黃仁宇就在其著作《萬曆十五年》中指出,明朝之亡,實亡於萬曆。雖然黃仁宇先生是在深痛的指責萬曆皇帝的昏庸無道,但筆者認為,也並不是沒有為崇禎開脫的嫌疑。


依照一些歷史學家的觀點,明朝的衰敗是從明武中正德皇帝開始的,經嘉靖皇帝一朝而初露端倪,只因隆慶皇帝繼位之後,先後任用高拱,張居正等人進行一系列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明王朝衰亡的速度。可自從萬曆十年(公元1582年)張居正去世之後,明朝的衰敗之像越來越明顯,到了崇禎之時,明王朝幾乎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所以他們總結,明王朝的滅亡是由於積弊難返,社會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結果。

但是我想問一句,哪一個朝代的滅亡,不是社會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結果?如果這樣說來歷史上所有的亡國之君,都可以站在歷史的高度,用社會矛盾的幌子來推卸責任!所以筆者認為拋開歷史的必然不談,崇禎皇帝要為大明的亡國負很大的責任!

崇禎雖然以雷霆手段消滅了閹黨,但是明王朝的敗亡並不僅僅是因為宦官專權,閹黨橫行。而是因為制度腐敗,官吏貪汙嚴重,弄得民不聊生。可是崇禎皇帝並沒有關注這些,他只關注為什麼大明王朝的老百姓都那麼壞好好的良民不當,偏偏要造反!為了平定叛亂,他不得不加重,本以繁重的賦稅橫徵暴斂,籌集軍餉。在這樣的情況下,老百姓更加苦不堪言,被逼無奈只能造反!於是判斷不僅沒有評定下去,反而越鎮壓越多!最終如海嘯一樣不可控制將搖搖欲墜的大明王朝給徹底淹沒!



其實明末造反的農民起義軍大多是被朝廷官府壓榨的沒有了生存的餘地,迫於生計他們不得不造反!如果崇禎皇帝像漢宣帝一樣,減輕賦稅解決老百姓的生計問題,懲治貪官汙吏也許明朝就不會滅亡。因為滿清政權在崇禎元年的時候還並沒有成多大氣候,崇禎初年,又一度被袁崇煥擊退于山海關之外。


只可惜崇禎皇帝狂妄自大,好大喜功,狡詐多疑而又急功近利,不納忠臣之言,最終白了少年頭,也只能換得一個吊死煤山的下場。俗話說:“英雄造時勢,時勢造英雄。”面對明末大亂的局面和形勢,崇禎皇帝不是英雄他改變不了。而在那個時事之中,他又沒有那個能力讓自己脫穎而出成為安定天下的英雄,但是他有身居高位,所以只能是亡國之君!

他的下場即是歷史趨勢使然,也是個人能力實在有限!


舊事舊人歷史說


內憂外患,天怒人憤。

眼高手低,志大才疏。

掩耳盜鈴,自欺欺人。

百姓所期,大勢所驅。

造孽作惡,眾叛親離。

天時地利,因果必然。


居家活佛


崇禎還是夠倒黴的,沒有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皇家對接班者的培訓,天啟死的突然,他突然就當了皇帝。)

自己連好人壞人都分不清,至少對於皇家而言,太監,錦衣衛比大臣忠心多了。

當了皇帝,聽了東林黨的話,把東廠,錦衣衛都撤了。自己變成瞎子,聾子。

大臣說天是藍的,就是藍的。說是綠的,就是綠的。崇禎自己無法分辨。

崇禎十七年,京城附近發生鼠疫,十室九空。李自成很輕易的就攻到京城,李自成要崇禎給他封王,就可撤兵,瘟疫之下,李自成也想早點跑路。

可崇禎不知道啊,大臣告訴他天下太平著了,沒有鼠疫,沒有極冷的天氣。

崇禎拒絕了李自成,一個流寇,想的倒美。

結果,李自成攻城,守城的十個九病。哪裡擋的住。

崇禎驚呆了,得知真像,三十多年的三觀盡毀!這個世界太壞了,都是壞人。

傷心絕望,上吊死了。

要怪就怪崇禎太單純了,做人不能太單純,做皇帝更不能。普通人單純了要受到社會的毒打,皇帝單純了只有國破家亡。


泥封老酒


崇禎皇帝的悲催命運

只能說崇禎皇帝生不逢時吧。明朝後期出現了很多荒唐的皇帝,萬曆皇帝20多年不上早朝,明朝就開始出現混亂了。崇禎皇帝的哥哥明熹宗又是一個“木匠天子”,專注於木工活,也是不理早朝。所以明朝後期社會矛盾不斷堆積,且很難控制。

明熹宗去世後,由於沒有子嗣。按照皇帝的繼承傳統,皇帝就從近親裡面選。身為明熹宗弟弟的崇禎皇帝就此登基。崇禎皇帝執政後就開始重振朝堂。第一件事就是將宦官魏忠賢一黨處理掉,朝堂上的局勢有了很大的改善;其次是派兵進駐山海關,抵抗來自關外的滿清勢力;最後是裁撤部分官職,如部分驛站。

這些措施確實能看出崇禎皇帝還是有一定的能力的,但是這一時期發生的其他事卻加速了明王朝的滅亡。全國大面積發生乾旱,糧食欠收;鼠災又導致瘟疫。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農民起義便由此爆發。以李自成為首的農民軍最最終打下來北京城,崇禎皇帝上吊自殺,明朝宣告結束。

崇禎皇帝雖然比起前面幾個皇帝來說要勤政。但是他也有部分自己的問題才導致明王朝的滅亡,例如殺掉抗擊滿清勢力的將領袁崇煥,導致邊關臨時換帥,軍心不穩。其次是面對天災,對後來形成的農民軍勢力沒有充分的認識。錯過了圍剿起義的最佳時間。從這麼多方面看崇禎皇帝是一位勤政的好皇帝,但是他在處理部分明朝歷史遺留問題和自己對當時時局的不充分認識以及錯誤的判斷才導致了明朝的滅亡


執著追求精緻


明末換成誰當皇帝都一樣,滅國是大勢所趨!在學習歷史的時候,我們不僅僅要看到所謂的王侯將相等英雄,同時還要把中國放在全球的大視野之中,看看全球發生了什麼事情,對中國的影響,我這裡說2件事情,一是全球的白銀供給出現了問題,導致明朝老百姓手裡的銅錢出現了貶值,加重了百姓的負擔;第二件事情就是明末氣候的變化——小冰期。全球天氣變冷,導致農業欠收。中原百姓不好過,女真人也不好過,所以他們就想到搶,於是發生戰爭。收成不好,戰爭,賦稅一定會加重,百姓逃亡(流民)與治下的人口銳減,賦稅進一步加重…一個死循環產生了。任何一個偶然因素就會導致流民暴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