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隔离十四天,我看到朋友圈的真相:废掉一个人,就让他闲着

在家隔离十四天,我看到朋友圈的真相:废掉一个人,就让他闲着

当你没有上进心的时候,你是在杀人,你不小心,杀了你自己。

01

这个春节,所有人都在微信朋友圈里旅游了二十多天,而我也在朋友圈看了二十多天。

刚开始的几天,虽然大家有对病情的焦虑,但依然能感觉到大家在家休息办公的快乐。

是啊,不用早起赶公交,不用打卡挤电梯,轻松惬意的在家工作完,还能吃到健康美味的家常菜,这不就是自己一直向往的自由职业吗?

但这种情况没持续几天,大家就顶不住了,纷纷开始在朋友圈吐槽什么时候次啊能开始工作,自己在家都快待成一个废物了。

大家本来以为自由职业的梦想已经实现,生活应该会变好很多。之前盘算着每天都能省4小时通勤时间,用这个时间来学习健身,好像一切都很美好。

但现实是,通勤时间省下了,其余时间都荒废了,在家完全没效率,

每天躺尸,眼睛一睁,上午过去了。眼睛一闭,夜里过去了,加上吃饭、聊微信、刷微博,一天正好什么也没干就过去了。

按一个同事的话说就是,胸怀天下,就是管不好自己。

事实就是这样,我们大多数人的自律能力并没有想的那么强,自由一般就意味着颓废。

其实各位想要做自由职业或者创业的朋友,可以看看自己这个漫长的假期都是怎么过的。

你是在家自学成才,成为了米其林大厨,还是把自己吃成了一个米其林。这就是你是否适合自由职业的关键所在。

在家隔离十四天,我看到朋友圈的真相:废掉一个人,就让他闲着

废掉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让他一直闲着。

说起来也挺悲哀的,以为能用自由的时间,成全自己,最终却把自己变成了废柴。

忙到崩溃的时候,总想着什么时候有点自己的时间,可一旦时间都任由自己支配,反而过得很累。

02

以前看马云接受采访时,说过一句话:一个人到底配不配得上自由,放个假就知道了。

我记得上学的时候,每次寒暑假的状态就能看出来学习的好坏。。

学习差的同学一离开学校,学业这回事就搁置一边了。不管不顾地玩,最后因为玩心难收,特别抗拒开学。

学习一般的同学有计划好好利用假期,列了书单,买了习题。但自控力太差,想着玩一会没关系,后就荒废掉了整个假期,书没翻开过,会有点计划泡汤的焦虑。

只有真的能做好自我约束的人,实现了“弯道超车”,猛补相对薄弱的科目,为新学期打好基础。

当然还有全年无休的学霸,一直在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听着他最累,其实人家拿高分的时候最轻松。

在家隔离十四天,我看到朋友圈的真相:废掉一个人,就让他闲着

上班以后也一样。刚毕业的那家公司有个很爱玩的同事,每次假期过后,他都会顶着黑眼圈,拖着疲惫的身体,带着焦虑的心情,不情愿地回到了工位上,然后抱怨放假比上班还累

这话让他隔壁的领导听到了,简短而精炼的说了一句:

你不是放松,你就是放纵。

上班的时候毕竟有节制,抓紧一切可利用的时间休息。可能偶尔能看本闲书都觉得幸福和满足。

可一旦盼来了真正空闲的假期,身体反倒负担重,生活作息日夜颠倒,胡吃海喝,去酒吧跟朋友们喝到烂醉,追剧玩游戏,成宿不睡觉,总觉得不玩够就亏了。

典型地把假期当成了句号过,但所有优秀的人,只会当成一个逗号,换换脑筋,或是让自己慢下来。但自我管理24小时都不掉线,常态化努力。

所以为什么我们明明看起来都在同一起跑线,最后却拉开了差距。

自由是一个梯子,有人能用它向上爬,有人却只会顺着它往下溜。

03

蔡康永曾说过:当你没有上进心的时候,你是在杀人,你不小心,杀了你自己。

在家隔离十四天,我看到朋友圈的真相:废掉一个人,就让他闲着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现在的世界无比残酷,想要生存下去,你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然后把自己卖出一个好价钱。

被窝里的温度,远不如未来的收获温暖;书本里的故事,总有你学到的人生,贪图安逸,只会让生命生锈。

常有人感叹中年危机来得猝不及防,但其实在它到来之前,你有无数次让它绕开你的机会,但也许正是因为你选择了安逸,才给了它可乘之机。

沈从文先生也曾说:我一生最怕是闲,一闲就把生命的意义全失去了。

在家隔离十四天,我看到朋友圈的真相:废掉一个人,就让他闲着

他的学生汪曾祺曾在文章里这样描述沈从文:

冬天屋里生不起火,用被子围起来,还是不停地写。

到了晚年,他也不愿闲下来,参考大量资料整理完成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别人享乐时候,他在写,有人质疑抨击他的时候,他还在写。

让忙碌成为生活的常态,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经之路。

这次的疫情诚然是一场灾难,但也同样是一场拉开距离的考验,愿疫情过后,你能是那个跑在前面的领头人,而非被人抛在身后的掉队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