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虫来袭!预警4000亿只蝗虫已到达中国边境,对农作物有影吗?

baby小鱼儿吧


蝗虫且不害怕,国内多养大黑蜂可以灾掉蝗虫的,蜂类本来吃昆虫为主,如果春节蝗虫的来到也是蜂类繁殖的中段期,我国对于养蜂没有重点重视,全是农民发展克制蝗虫的天敌胡蜂,黑盾蜂,大黄脚蜂,地雷蜂,最主要吃昆虫为主食,刚好蝗虫的来到,减少农户养殖蚂蚱的成本。


风雨见江南


对农作物肯定是有影响的,有很多人说我们人多,来这边基本上就是我们的盘中餐。可是你知道他的危害有多大吗?我来给大家说一下相关的数据吧,一般是1万只蝗虫,大约是20公斤左右,这4000亿蝗虫大概是有80万吨。这么些数据大家有什么了解吗?

相关数据的分析

这80万吨的蝗虫大概可以养多少只鸡呢?一只鸡大概需要15斤蝗虫出栏,大概可以养殖1.06亿只鸡。能够满足我们多少天的口粮呢?我们每天需要吃2400万只鸡,这1.06亿只鸡大概够我们四五天的口粮,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数据了吧?如果说你一天吃10斤蝗虫,这些蝗虫能够让你吃多少年?一共可以让你吃44万年。


他们损害多少粮食呢

一般情况下1万只蝗虫3小时可以吃掉一亩地的粮食作物,如果每只蝗虫每天吃一次,每次吃三个小时。4000亿只蝗虫每天大概可以吃掉0.4亿亩粮食作物,目前我们国内的粮食作物有21亿亩。而一个蝗虫它成活的时间可以高达100天左右。我们国内的这些粮食作物,够他们吃50天呢。

不要以为这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如果他真的来了我们国内,你现在还真拿他没有什么办法。因为我们目前疫情就比较严重,不可能大面积出去捉蝗虫。

国内是否有办法?

中国是蝗虫受灾最多的国家之一,在秦汉时期平均8.8年一次,两宋时期3.5年一次,到元代时期1.6年一次,不过大家不用担心,我们国内去年已经解密蝗虫的基因组,有望利用基因技术来对付蝗虫,而且还培育出变异品种,品种变异以后蝗虫不会飞。


而且还可以利用激素类大量控制蝗虫的性别比例,从而达到控制蝗虫的目的,但是情况也不容乐观,虽说有喜马拉雅山脉挡住蝗虫的去路,但是如果他国治理不力也会对我们国内造成影响。


聚焦三农了解事实


蝗灾如果发生在我国境内,可能对农、林、牧业有一定影响,因为蝗虫飞行迁徙能力强,往往一块农作物糟蹋完了,整体迁徙到另一块庄稼地危害,蝗虫所到之处,寸草不生,农作物无一幸免,蝗灾往往伴随旱灾同时发生,因此蝗灾之年,庄绝收,是饥荒之后,农村人都靠政府赈济或讫讨为生,甚至远走他乡,流浪当流民。蝗虫繁殖能力很强,养殖蝗虫的人都知道,蝗虫把卵产在干燥土壤中孵化,没几天就看到密密麻麻数不清的幼虫爬出土面,啃食绿叶。所以,必须减少蝗虫密度才能防止蝗灾。历史上,中国境内蝗灾大多发生在西北、华北、东北等地区,南方发生几率较小,象我们这边地区长江中下游,我活了六十岁,我母亲活了九十岁了,没见过一次闹蝗灾。因为,蝗虫喜欢干旱少雨,高温沙漠环境,高温高湿环境,蝗虫可能不会迁徙危害。

印巴蝗灾对中国农业影响较小,主要是没有迁徙路径,印巴与中国边境是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屋脊”,还有喜马拉雅冰川,蝗虫是无法越过冰川的,珠穆朗玛峰南坡四季如春,而北坡也就是中国境内四季冰天雪地,蝗虫怎么迁徙过来?冻也会把蝗虫冻死在冰川上。据农业专家说,印巴蝗虫属于沙漠蝗虫,已经在印度、巴基斯坦产卵了,飞行能力大大降低,没有长途迁徙能力了。西南地区空气潮湿,土壤含水量大,不适合蝗虫,尤其是沙漠蝗虫繁衍生息,青藏高原冷空气也不适合蝗虫迁徙。而东南亚缅甸、老挝、柬埔寨、泰国、越南属热带雨林气候,更不适合蝗虫迁徙,因此,印巴蝗虫没有迁徙我国境内的途径,我们防控的应该是从俄罗斯、中亚迁徙过来的蝗虫,应该控制住本土蝗虫密度,避免泛滥成灾。

我国农业生产上,农民每年都打农药杀虫剂从春季喷到秋末,很好地控制住蝗虫密度了,在南方常年很少见到蝗虫,偶尔见到草丛中有一两只蝗虫,加上南方环境不适合蝗虫繁殖,蝗虫在南方不会形成危害密度。北方建国后,倒是发生个几次蝗灾,蝗灾防控我们积累了丰富经验了,最近一次内蒙草场蝗灾就很好地控制在小范围之内扑灭了。蝗灾对农业生产来说,是灭顶之灾,但只要不是干旱大旱之年,蝗灾是不可能发生的。印度、巴基斯坦蝗灾对中国农作物及农业生产经营没有影响,也没有什么关联。我国不依赖印度进口农产品,印巴蝗灾对中国粮食供应及副食品价格没有丝毫影响。印巴蝗灾我们不必过分解读,还嫌不够乱呀,再来添乱是吗?


长江老农


已经到达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蝗虫,是否会对我国的农业生产造成影响尚不得而知。但是据我了解,这种可能性不大。除非这些蝗虫避过了喜马拉雅山脉找寻其他的路径进入我国。只不过这种可能性有些太低了。

自古以来,蝗虫就是农业生产中的一大威胁。自从建国之后,我国的人民仍然与蝗虫进行了将近30年的斗争,才逐步的将有可能发生蝗灾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所以,蝗虫的威胁不能无视。但是也不要将其联想成洪水猛兽,毕竟与蝗虫交战几十年,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

1、自然因素隔绝。虽然说蝗虫已经进入了印度和巴基斯坦,距离我国很近。但是,在印度、巴基斯坦与我国接壤的喜马拉雅山脉、天山山脉是最好的自然隔绝屏障。喜马拉雅山脉平均几千米的海拔,天山山脉平均宽度250-350千米。以处于印度的非洲蝗虫来说,基本没有可能跨越喜马拉雅山脉或者在高海拔的天山山脉实现长时间的飞行迁徙。除非,蝗虫的迁移路线转变,从印度向东南方向横穿孟加拉、缅甸、老挝和越南,从我国的云南和广西入境。不排除有这种可能性,但是相对来说可能性比较多。

2、气候不适宜蝗虫的长期生存。蝗虫适合在干旱、温暖的环境下生存。这也是为什么古时候如有大旱、必有蝗灾的原因。特别是在黄河两岸、东北地区的夏秋出现干旱的天气,发生蝗灾的几率较大。但是在温润的南方,发生蝗灾的案例就比较小。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与干旱的区域适合蝗虫的卵孵化。如果蝗虫真的翻越喜马拉雅山脉或者天山山脉的话,此时的新疆和西藏地区还是处于较为寒冷的阶段,天寒地冻的天气蝗虫基本就会被冻死;如果转移路线从广西和云南入境,过于温润的气候也不适合其长期的活动和繁殖。所以,针对当前的季节以及气候来说,蝗虫入境的可能性也是比较低的。打个比方,如果蝗虫沿着天山山脉进入蒙古高原在向东行进,最终的结果也是被冻死。

3、我国已经对有可能发生的蝗灾做出了警惕。蝗灾发生的时间也不短了吧,我国也一直在关注着蝗灾的发生情况。虽然有的网友开玩笑准备好了柴米油盐就准备炸蝗虫了,但是我国的农业和植保部门已经在关注蝗灾发展的动向,应该已经做了一定的预防措施,特别是在有可能是蝗虫入境的区域。而且,以我国千百年来与蝗虫的斗争经验来说,应该是有充分的手段来解决这次有可能发生的规模不小的蝗灾。

所以,对于有可能入境的蝗灾来说,不可过于乐观,但是也不必过于紧张。毕竟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在那摆着。除非这次的蝗灾也像新型冠状病毒那样能够快速的发生变异出现一些史料未记载的能力也不得而知。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寒地水稻种植技术


蝗虫所到之处寸草不生,蝗虫群体飞过的地方遮天盖日,每一只蝗虫发出呜呜的声音,声音像下冰雹,接着就是咔嚓咔嚓的咀嚼声,就像千万把剪刀把接触过的一切东西都剪成了碎片。一群蝗虫飞过一片草原,可能树枝草叶被啃得干干净净,一点绿色都看不到。所以蝗虫如果经过庄稼地,就相当于收割机一样把庄稼都收走了。


印度最近西北部遭受大批蝗虫的肆虐,当地的粮食作物,豆类,植物,花生,棉花作物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印度中央政府高度紧张,采用了很多紧急措施预防虫害。蝗虫灾害,它随着蝗虫的迁移,所到之处片物不留。印度离我国不是很远,所以大家有点担心王重是否会越过边境到达我国。

蝗虫灾害形成的原因

蝗虫易形成灾害是由于它的数量个体庞大所造成。蝗虫繁殖速度快,产卵生殖后代多,飞行迁移能力很强。交配所成的雌虫,每代可以产很多次的卵,一次产卵4~5块,而每块还有七八十颗卵,所以一只成虫一生产卵的平均数有三四百粒,有的甚至更多。蝗虫可以连续飞行将近20个小时,此外由于近年来世界气候变化,水利工程的新建、旱涝灾害、全球变暖等自然条件变化,蝗虫灾害越发严重。



对于蝗虫灾害的防治,在贫穷落后的年代,每当蝗虫肆虐成灾的时候,人们只能拿着扫把或者竹竿在田间地头挥舞驱赶,或者是用敲击发声赶走蝗虫。现有生物防治法就是保护好蝗虫的天敌,像一些鸟类;还有就是有效的研制一些农药,把蝗虫的幼虫给捕杀掉;还有就是采用物理捕捉的方法。


畜禽养殖学堂


说起蝗虫,自然会想到蝗灾,蝗灾曾经是世界性的大 灾害之一。现在,在世界上有些地区,尤其是非洲,蝗虫 仍然威胁着人民。在我国50年代,蝗虫危害还是很严重 的,1955年河北省保定地区还发生过蝗灾。

但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已经能有效控制蝗灾的发生,现在,在我国蝗 虫已经不能酿成灾难了。 蝗灾的确是触目惊心的,不知有多少亿万只蝗虫铺天 盖地从天而降,片刻间大地自然变了样,田里的庄稼没有 了,地上的野草没有了,树上的叶子也没有了,一切发绿 的植物都光了,大地只留下光秃秃的一片。

人们辛辛苦苦 种出的粮食作物,竟然被这蝗虫一扫而光,以致颗粒全无, 蝗虫真是罪大恶极。 蝗虫灾害是蝗虫的大迁飞所引起的,当某一地区出现 大量蝗虫时,一些性成熟的蝗虫先在上空盘旋飞翔,并由 它们在后足上的发声器官发出一种极有节奏的声音,同类 蝗虫听到这种富有号召力的声音时,便飞上去一同盘旋, 渐渐地蝗虫越集越多,用不了多长时间,便聚集成一大群, 多达几十亿亿只。

它们发了疯似的,向着某个方向终日不 息地飞去,它的迁飞不像候鸟的迁飞那样有一个固定的目 标。

它们可说是盲目的,飞到哪里算哪里,但飞的路程也 长得很,据记载,菲律宾蝗虫可以飞至台湾省,摩洛哥的 蝗虫可以飞1 200千米到达葡萄牙,非洲的蝗虫甚至可以飞 越浩瀚的大西洋呢!更为奇特的是地面不会飞的跳蝻,听 到声音也朝着同一方向而行进,它们跳过墙垣、山沟、游 过江河,不怕牺牲勇往向前。





粤北盆景哥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虫灾的发生与害虫本身的生物学习性关系非常密切,也与当地气候与生态环境关系非常密切。迁飞性害虫繁殖力极强,一旦发生,虫口密度异常之大,几亿甚至几十亿成群迁飞危害,它们的飞行能力极强、食性杂,很难有有效的防治办法。

同时,沙漠蝗的成虫寿命很长,最多可以生存100多天,以上这些特性给防治带来极大困难。最有效率的办法就是对滋生地的严格管理与封锁,减少虫口密度、避免造成灾害。所以,会对农作物产生严重后果!应重视!!





乡村铭钰vlog


飞蝗的成虫和若虫(蝗蝻)均咬食植物的叶和茎,大发生时,可将作物吃成光秆,尤以成群迁飞时的为害,常把作物吃得一颗不留

但是,我们现在也不必过于担心,因为有喜马拉雅山脉和天山山脉的阻挡,目前这些蝗虫还没有大量进入我国境内,更需要担心的国家反而是印度。


颍州小李


蝗虫过境有多可怕?自古以来都有这个一句话:蝗虫过境片甲不留!所以对农作物、植物来说,蝗灾是危害非常大的!


老杨暴走乡村


这真遭糕了,蝗虫吃庄稼的,4千多亿给它一扫过去,现在农民种的菜,农作物必然受损严重,敬请农业部研究出一种驱蝗的方案减少农作物的损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