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蝗虫来到中国,我们国家有什么好的方法治理?

大东北食品机械


蝗虫如果能到我国,希望我们的医疗专家提前做好检疫,如果不带病毒,到中国就是蝗虫的灭绝之日!能吃的敢来中国,小龙虾、鲤鱼、螃蟹等那个不是都得人工养殖,你懂的……






龙行天下随风行


问这个问题的人,一定没听过说“马世俊”这个人。

<strong><strong>

还有很多人不知道,我国历史上曾饱受蝗灾侵害,这个问题直到建国后,马世俊先生回国才得以解决。


蝗灾,是造成我国古代人民各种饥荒灾难的三大元凶之一,其余两项是水灾旱灾

我国在古代封建社会的历史上,曾经是遭受蝗虫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也有人说没有之一,是最严重的国家)。

有人做过统计,

大约2000年前的秦汉时期,平均9年发生一次蝗灾;

宋朝(南宋北宋)平均不到4年发生一次;

元朝平均不到2年发生一次;

明清大约不到3年发生一次;


所以从这个数据上来看,蝗灾在我国封建社会发生的频率是非常之高的。


关于黄河流域频发蝗灾的主要原因,基本上是因为先发生了旱灾,无水裸露的河床比较适合蝗虫繁殖,如果当年冬天是暖冬而且第二年多雨的话,那么蝗虫卵就大量生长,从而形成蝗灾。


1951年马世俊历经3个多月,才得以辗转回国


1951年,马世俊取得了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

同年,他利用去荷兰阿姆斯特丹参加国际昆虫学大会的机会,离开了美国。后又从荷兰去了比利时、奥地利、法国、英国等地,从英国坐渡轮到了香港。

1952年初,马世俊到北京参加了中国科学院昆虫研究所的筹建,并创建了我国建国后国内的第一个昆虫生态学研究室。


马世俊和他的团队伙伴们,通过各种实地调研、定点观察、室内试验、数据分析等方法和手段,明确了蝗虫爆发的原因:主要原因是旱灾、水灾的交替发生,其次是社会的不稳定和贫穷落后。


马世骏的治蝗方案,是从生态地理学的角度提出的,即改造洪择湖和微山湖一带的生态结构,使其不利于蝗虫生殖和繁析的条件转化,这一方案,从环境与生物相生相克的理论出发、从而达到了通过改造环境去除蝗虫发源地的目标。


并且逐渐在各种灭蝗实践中发现,杀虫剂对灭蝗的帮助是非常有限的。


【在马世俊的指导下,他的研究生盛承发利用生态地理学这一理念,对治理第二代棉铃虫灾害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

<strong>

通过各种努力,曾经祸害我国两千多年的蝗虫灾,终于从根本上得到了治理。


夏酱Summer


啥?吃掉蝗虫?别搞笑了!

在古代,我们智慧的祖先不是没有尝试过蝗灾来时去捕捉蝗虫。

在唐朝,我们的唐太宗和唐玄宗两位皇上也是身体力行,于是每当蝗虫来临,无论是官府,还是百姓,都在积极的捕捉。

然而,成效不大,后来还会饿死不少人。

原因有三:

一是,蝗虫太多了,啃食庄稼的规模效应太恐怖。据专家介绍,蝗虫啃食一片庄稼的效率比现如今的收割机都快。

二是,蝗虫的繁殖和成长速度相当的快。从幼体到成年只需几天的时间,成虫后它们便会集体迁徙,向别处飞去。

三是,蝗虫也确实不太好抓。人们往往没收集到多少蝗虫,它们就吃饱飞走了。根本无法在几天内将它们收集起来作为“粮食”。

所以说,“吃货拯救世界”只是个段子,真想靠“吃”治蝗灾是不现实的,相当可笑。

那到底能怎么办呢?

毋庸置疑,技术的进步给了我们更多迎战蝗灾的手段。

中国的灭蝗成就便是一个极好的例子。

在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之后,肆虐中国的蝗灾终于在60年代消解。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又引进了生物技术手段防治蝗灾。

1986年中国从美国引进了一种蝗虫微孢子,这种真核病原微生物不仅可以直接致死,还能极大地削减蝗虫的繁殖力,由此产生的亚致死作用限制了蝗虫的数量和集群能力。

另外,和蝗虫微孢子与之类似的蝗虫病毒、病原线虫,以及通过转基因技术产生的毒性更强的真菌,亦可以起到类似的效果。


猫眼看医史


现在开发的昆虫食品中,蝗虫也是营养丰富的食品之一[奸笑][奸笑],想想怎么吃就行[捂脸][捂脸]!比如蒜香蝗虫,麻辣小蝗虫,白灼蝗虫,清蒸蝗虫,红烧蝗虫......蘸上蛋液,裹上面包糠,隔壁的小孩子都馋哭了[我想静静][我想静静]!吃了它,这个方法你们感觉怎么样?


叶齐齐的猪


传统的办法当然是农药,再就是生物办法,比如鸡鸭鹅,鸟类等等,但在中国的话,蝗虫很难泛滥,人自己就去捕捉了,估计人都比蝗虫多!


牙医强哥


我们国家是非常奇特的一个国家,什么东西我们不能吃,有多少外来物种我们吃不完,到时候我们全民吃蝗虫


宏村蜂蜜小哥


这个东西好吃,其他的重要吗?按哪个数量,一个人一斤都不够,来吧来吧,炸着吃,嗯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