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月牙兒》:人間疾苦,一對母女從希望走向絕望的悲情之路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時”、“野曠天低樹 ,江清月近人”,古詩裡有很多描寫月亮的佳句,讀來總是能帶給我們許多美好的希望。自古以來,月亮就是美好和團圓的象徵。

但在老舍先生筆下的中篇小說《月牙兒》裡,代表希望的月亮卻沒能給女主人公帶去希望,而是把她的希望都變成了絕望,最終墮落在了暗娼的路上。

《月牙兒》的故事情節很簡單,描寫了一對社會底層貧窮的母女被生活所迫,不得不放下自尊出賣色相、迎合男人以賺取微薄收入餬口的悲情故事。

老舍先生這部作品是以他的母親和初戀女友為原型寫的。父親早逝,母親辛苦拉扯他長大,他後來愛上了恩人劉壽綿的女兒,可因為恩人家道中落,等老舍出國回來,初戀女友已經淪落風塵,並且在一次墮胎中不幸離世。

這份來自初戀的愛與痛,讓老舍先生始終無法忘懷,故寫下了這部語言優美但充滿悲情的《月牙兒》。後來還改編成了電影,影片中的女兒名叫韓月蓉,一起來看看書中的這對母女是如何一步步走上墮落之路的。

老舍《月牙兒》:人間疾苦,一對母女從希望走向絕望的悲情之路

母親:完全依靠男人的人生是危險的

不管是在舊時代還是新時代,男人都是一個家庭裡最重要的支柱。他們是家庭經濟的主要來源,也是家人的精神寄託。但如果完全依靠男人生活,一個家庭則容易缺乏抗風險能力。

文中的母親和女兒一直都是在一家之主父親的羽翼下生活著。可當有一天父親不幸病逝,母女倆的生活立即陷入困境,連吃飯都成了問題。到這個時候,母親才不得不承擔起生活的重擔。

將家裡的東西拿去典當,給人家洗衣裳,洗那些硬得跟牛皮似的臭襪子來維持生活,可即使是這樣也依舊無法負擔起母女倆的生活。母親再無計可施,她能想到的辦法就是再找一個男人來負擔母女倆的生活。

不是母親不願努力,而是努力了依然找不到養活母女倆的出路,這是被那個“人吃人“的社會所逼迫的底層人員的命運,想改變卻終究無能為力。

是因為不餓死我,媽才另給我找了個爸!我不明白多少事,我有點怕,又有點希望——果然不再捱餓的話。

飢餓讓人顧不上許多,月蓉多了個繼父。這個繼父對母女倆很好,有房子住,吃穿不用愁,還送月蓉去上學。可以說,這幾年的生活是母女倆過得最舒心的一段日子。可是在月蓉小學要畢業那年,繼父突然不見了,並且再也沒有回來。

老舍《月牙兒》:人間疾苦,一對母女從希望走向絕望的悲情之路

這個男人的離開再一次告訴我們,完全依靠男人的生活是充滿未知危險的。我們對生活有所希望,可生活也會在你毫無防備的時候給你當頭一棒。

母女倆又沒了依靠。這一次,母親能想到的唯一出路就是出去“賣身”。

她在經歷了來自兩個男人的失望後,終於沒能堅守住自己,走上了暗娼這條路。諷刺的是,這一條路依然要靠男人來支撐,只是換了種方式,一種遭人唾棄、沒有尊嚴的方式。

是什麼讓這樣一個原本潔身自好的舊時代女性踏上了暗娼這條不歸路?

究其原因,最大的因素還是那個男權社會對女性的摧殘。舊時代的女性,生活在壓抑封建的環境裡,成長的道路處處受限制,既上不了學,也做不了主,加上社會動盪、經濟蕭條,要想找一份填飽肚子的正經工作,實屬不易。

法國著名作家維克多·雨果就曾說過,20世紀所存在三個最大的問題分別是“貧窮使男子潦倒,飢餓使婦女墮落,黑暗使兒童羸弱”。

在老舍先生的另一部作品《駱駝祥子》裡,祥子就是那個因貧窮而潦倒的男子。原本有著美好夢想的祥子為了餬口,不得不去拉人力車賺取微薄的收入,可在一次次的打擊下,希望的夢想逐漸破滅,最終成了舊時代的一個犧牲品。

活著,是那個時代壓在每個人心中最沉重的一塊石頭。

老舍《月牙兒》:人間疾苦,一對母女從希望走向絕望的悲情之路

女兒:掙扎過但沒有努力去爭取過

我的心像那個月牙兒,只能亮那麼一會兒,而黑暗是無限的。

月蓉在殘留的那點希望中掙扎著,一邊不忍心媽媽去做這樣的工作,可一邊又要為了填飽肚子,不得不妥協接受。可越來越老的母親就要連唯一的這條路也走不遠了。

而月蓉已經慢慢長大,這一次母親把目光放在了她的身上。並且給了她兩條路選擇:要麼母親離開月蓉找個男人再嫁,要麼月蓉接替母親的工作繼續下去。

人性的自私在這裡顯露無疑,母愛在我們的印象裡是偉大、無私的代名詞。可正如作者所說:“母親愛我,可是貧窮比母愛更有力量!”貧窮讓原本美好的東西變得面目全非,親情成了一個幌子。母親為了生存,想到了利用長大的女兒掙錢,只為能活下去。

老舍《月牙兒》:人間疾苦,一對母女從希望走向絕望的悲情之路

月蓉從開始的滿懷希望到最後的絕望,除了有那個無情社會造成的大因素,也有她自己輕言放棄的性格造成的小因素。從這幾個方面即可看出:

  • 母親跟著饅頭掌櫃走後,她一個人活得艱難想去找母親,卻先被自己假想的問題給止步了:母親能收留我嗎?其實爭取一下未必沒有希望,畢竟母女一場。
  • 胖校長告訴她要離開學校了,不敢保證新校長會繼續給她提供食宿,她還沒等到新校長做出決定,就又被自己假想的問題難住了:焉知新校長不往外攆我呢?於是自己提前從學校搬了出來。
  • 被胖校長侄子騙至失身後,對方妻子找上門來,她輕易答應了離開這個男人,但沒有為自己爭取一點利益,就這樣一無所有的重返了以前的日子。

古訓教導女人要活得自尊自愛,但如果活命已成問題,那麼放下自尊去尋找生的希望,其實也可以說是另一種自愛。

月蓉保留了那點自尊放棄了自愛,一路被命運之手推著一步步走向了母親曾經走過的那條路,她最終也像母親一樣淪落風塵,成了一名暗娼。直到這個時候,她才終於理解了母親,也原諒了母親。

母親還讓她明白:靠依附男人,不管是一個還是一群,結局都是一樣的,最終只能失去自我,失去愛的能力,淪為一個行屍走肉的人。

是那個黑暗無情的社會裹挾著母女倆一起掉進了一個無底的深淵,她們在洞底無法呼救,也無法爬出來,只能自力更生、自生自滅。

老舍《月牙兒》:人間疾苦,一對母女從希望走向絕望的悲情之路

意義:對比新時代女性的相似與區別

舊時代的女性地位低下,加上“男尊女卑”的思想盛行,要想在社會上佔有一席之地,實屬太難。

而新時代的女性,雖然仍做不到完全的“男女平等”,但相對完善的社會制度,經濟的繁榮發展,工作機會的提升,都給了女性更多更好的選擇。女性除了可以在家相夫教子,也可以出去大顯身手。如今獨立女性越來越多,她們也可以在職場上與男性對等、抗衡。

但依然有一部分女性還是依附男人生活,她們就像《月牙兒》裡的這對母女,淪落風塵,靠出賣色相活著。

但這背後的原因卻又與這對母女不同。母女倆是因為生活所迫,找不到出路,為了活命,才不得已走上暗娼這條路。

而現代那些淪落風塵的女性裡,絕大部分是害怕勞苦,想不勞而獲過上優渥的物質生活。資質好點的做了有錢男人的情人,條件一般的做了煙火巷裡的風塵女。不管是做情人還是風塵女,她們付出的都是一樣的青春和身體,只是一個男人和一群男人的區別。

不管是被生活所迫,還是想不勞而獲,只要踏上了娼妓這條不歸路,結局註定不會太好。

但如果換一種思路去想,這背後隱藏的深層原因也不能忽視:當我們譴責這類女性的羞恥下賤時,是不是也該好好審視衍生這種交易背後的規則。不管哪行哪業,總是先有需求,後有市場。

老舍《月牙兒》:人間疾苦,一對母女從希望走向絕望的悲情之路

老舍先生用散文般的語言和結構寫下了這本《月牙兒》,那鉤淺金光的月牙兒始終貫穿全文,月蓉的父親去世、母親改嫁、繼父離開、失身校長侄子、成為暗娼被抓進監獄,都有一彎月牙兒見證著。

月牙兒彷彿是月蓉的朋友,總在月蓉孤獨絕望的時候在頭頂一方靜靜的審視著她,陪伴著她。可惜的是如朋友一樣存在的月牙兒終沒能讓月蓉成為她想要成為的那個人。

全文讀來令人悲切、心痛,既為這對母女,也為那個時代的女性。相比我們現在生活的這個時代,我們其實都是幸福之人,絕大多數女性都有選擇過自己想要的生活的能力。

有關生活,老舍先生說過這樣一段話:“生活是種律動,須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這變而不猛的曲折裡。”

是的,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這變而不猛的曲折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