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融資」管理層的週末大禮包,科創風格有望再次強化

2月14日晚,證監會就上市公司再融資發佈了多項新規,新規相較於此前版本和19年11月的徵求意見稿都有較大變化,總結如下:

「再融資」管理層的週末大禮包,科創風格有望再次強化

本次的正式稿主要在兩方面上進行了更大力度的放鬆:

其一,適度放寬了非公開發行股票融資規模的限制,將原定"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擬發行股份數量不得超過發行前總股本的20%"進一步的將該比例上調為30%。此舉調高了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份數量的天花板,大幅打開了受眾公司的覆蓋面;

其二,新老劃斷時間更加寬鬆,將原定的以"通過發審會"為新老時間分界點進一步放寬至"發行完成前",即哪怕是通過了發審會但還尚未完成發行的這部分再融資預案同樣可以向證監會申請適用正式新規。

新規較意見稿的變化在於進一步鼓勵了上市公司進行再融資行為,從規模上允許擴大融資規模;從審核上允許更多公司進行再融資。

其次, 2020正式稿與2017、2018兩版本再融資規則的關鍵性變化有三個方面:定價機制、投資者規定和發行條件。

(1) 定價機制調整。一方面,2017版規定只能按發行日作為定價基準日;新版允許董事會決議提前確定全部發行對象且為戰略投資者等的,定價基準日可以為關於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的董事會決議公告日、股東大會決議公告日或者發行期首日。另一方面,發行價格由不得低於定價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公司股票均價的9折改為8折。這是再融資新規關鍵性變化之一,預計將提高定價效率和再融資投資收益率。從實際操作層面,舊版不允許提前確定價格,直接影響了再融資項目的定價,導致管理層、投資者和投行就定價達成共識的難度加大。此外,價格偏高導致參與定增的一級半資金收益下降,從而降低投資熱情。

(2) 投資者數量和鎖定期調整。將發行鎖定期由36個月和12個月分別縮短至18個月和6個月,且不適用減持規則的相關限制;將主板(中小板)、創業板非公開發行股票發行對象數量由分別不超過10名和5名,統一調整為不超過35名。這是再融資新規第二個關鍵性變化。鎖定期的大幅縮短直接導致定增資金週轉率提升、對於公司業績和股價走勢的判斷難度降低,從而提升了參與積極性。中小板、創業板投資者參與數量的提升也是鼓勵更多風險資本進入股市,是一種推動直融佔比提升的方法。

(3) 發行條件優化。包括取消創業板公開發行證券最近一期末資產負債率高於45%的條件;取消創業板非公開發行股票連續2年盈利的條件;再融資批文有效期從6個月延長至12個月等。這些條件放寬後,符合再融資條件的創業板公司比例進一步上升:由此前的50%左右,上升到新條件下的65%。

本輪寬鬆力度更勝2014年。

上一輪再融資和重組政策寬鬆週期發生在2014-2016年期間。彼時,2014年5月,"新國九條"出臺鼓勵市場化併購重組;創業板再融資放開,並推出"小額快速"創新機制,2015年進一步將配套募資的比例由25%上調至100%等措施開啟了併購重組和再融資熱潮。僅就再融資熱潮來看,在2014年再融資放開後,當年便實現了再融資規模的大幅提升,2014年各類再融資規模達到了8244億元,較2013年4595億元大幅提高了近80%,其中非公開發行規模的提升是絕對貢獻力量,2014年非公開發行規模6709億,較2013年3565億增加了3144億,提高了超過88%。在隨後的2015、2016年,再融資熱潮延續,規模分別達1.45萬億和1.95萬億,增速分別高達76%和34%。彼輪的再融資寬鬆週期直到2017年2月的融資政策全面收緊才結束,此後直到2019年11月新一輪再融資寬鬆開啟之前,融資政策進入收緊週期,再融資規模也急劇萎縮。

「再融資」管理層的週末大禮包,科創風格有望再次強化

本輪政策寬鬆週期起點相比2014年再融資政策寬鬆週期的起點,本輪的再融資政策在發行最低價限定、鎖定時間、發行對象數量上限以及創業板的發行條件方面寬鬆的力度都更大。

「再融資」管理層的週末大禮包,科創風格有望再次強化

再融資政策放鬆更利於成長科技型企業。本輪再融資政策寬鬆大幅提升了上市企業和投資者供需雙方進行資金自由結合的積極性和成功率。從歷史經驗來看,當再融資政策處於寬鬆週期時,成長科技型企業獲得融資支持規模的增速會遠高於其他企業,即成長科技板塊的融資佔比會隨之而提升。以2014-2016年為例,站在上市板角度看,成長科技型企業雲集的中小板和創業板的融資比例皆有明顯的提升,其中中小板融資比例從2013年的13.78%一路不斷提升至2016年的25.77%,佔比提升了近12個百分點,而創業板融資比例也從2013年的2.11%顯著提升了9.25個百分點至2016年的11.36%;

「再融資」管理層的週末大禮包,科創風格有望再次強化

站在板塊風格的角度看,成長風格的融資比例提升幅度最為顯著,從2013年的22.16%,提升至2014年最高時的36.74%,2015-2016年儘管佔比有所回落,但仍較2013年有明顯抬升;站在行業角度看,再融資政策寬鬆週期期間的平均融資佔比較寬鬆前的平均融資佔比水平提升幅度居前的,也主要是成長科技行業,如傳媒行業平均融資佔比提升了4.3%,電子行業平均融資佔比提升了4.2%,計算機提升了2.3%,通信提升了1.6%。

「再融資」管理層的週末大禮包,科創風格有望再次強化


「再融資」管理層的週末大禮包,科創風格有望再次強化

當前階段,不管是產業週期、還是監管政策週期,都似乎與2014-15年有非常相似的地方,於是不禁讓人聯想彼時科技股的"盛宴"。但是另一方面,當前情況也與14-15年有非常大的不同:

(1) 宏觀政策背景不同:14年開始是貨幣政策剛剛開始進入全面放鬆的階段,隨後流動性政策經歷了2年的趨勢性擴張。而當前流動性環境,包括逆週期調節政策,仍然長期受到"槓桿不能上天"和"房住不炒"的嚴格限制,因此,"大水漫灌"的局面非常難見到。

(2) 股票市場的規模不同:14年末,市值在40億以下的公司,只有不到900家,而2019年末,市值在40億一下的公司,接近1500家,比14年末多了50%,因此,在大量的中小市值公司中,雖然有部分公司的景氣度會出現不錯的改善或者有機會參與到融資和併購中來,但很難形成全面性的上漲。

(3) 增量資金的屬性不同:14-15年的主要增量資金來自於槓桿資金(散戶、大戶、遊資等),而當前的主要增量資金來自於公募基金(散戶和機構申購)、養老金、職業年金、保險、銀行理財子公司以及外資。這兩類風格的資金有著完全不同的風險偏好。(散戶2020年可能也會更多進入市場,但2019年"買公募賺錢快"的學習效應,也會促使散會更多通過申購公募產品進入市場)

因此,再考慮到市場已經經歷了一輪從"併購盛宴"到"一地雞毛"這樣大起大落的過程,這一輪科技產業週期疊加政策放鬆週期的過程中,很多中小公司可能出現機會,科技板塊景氣度會擴散化,但是各種因素都不支持無差別、同質化的中小股票普漲。

短期而言,對於市場來說,與去年11月再融資徵求意見稿落地的時候可能不同,彼時市場風險偏好極低,市場情緒上立即反應的是股票供給的增加,於是A股形成短期下跌。但是當前市場的環境是"流動性過剩推升了風險偏好",短期情緒上可能更多反映對中小股票和券商的利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