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轮双一流大学评选哪些学校最有可能入围?

浪淘沙liu


预估计双一流高校数量不会再有所增加,正如有网友所提出的观点:一流学科数量会增加。当前全国985、211高校数量已经达到顶峰,再增加双一流高校数量已经没有实际参考意义,部分高校的优势学科断层、有著名高校的称谓但一流学科数量太少,以中外合作办学力量和学制体系扩大影响力,但本身没有支撑学科,还有部分985高校学科框架体系不完善,部分优势学科看似高大上,具有国内领先水平,但学生毕业之后没有发挥专业优势的平台,却理论与专业实践联系脱节等问题突显。

发展高校的优势学科数量,巩固一流学科的科研水平,提高双一流学科建设实力,提升优势专业领域内的学科体系结构,强化学科领域内的专业师资力量,夯实部分优势学科的科研实效性,提高优势学科领域与社会行业领域内的衔接度,让更多的毕业生毕业之后得以专业领域内的职业(行业认可),进一步优化专业领域与职业技术资格的联系,让高校毕业生能在专业体系内专业技能与理论得以全方位的发展。

问题中描述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不能实现的,当前全国各层次的高校数量达2000多所,大部分院校为地方省属高校,其办学实力和科研发展水平处于上升阶段,学科建设体系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当前部分高校的学科设置数量叠重复合,学科研究方向不明确,为了扩大招生,专业类别的设置盲目,对于学生专业课程内容的规划体系不完备,学生所学的专业与社会需求脱节,部分毕业生从事的职业与专业方向不对口,高校毕业生数量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国家大多数军队院校具有很高的办学实力,在部分学科建设体系结构的完备性方面具有很强的科研力量,但主要任务是培养军队士官生,没有全方位的多学科性的与地方高校建立协调联系,虽然有部分军队院校从2018年开始招收无军籍学员,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希望这只是高校招生改革的开端。

加强高校一流学科体系和结构建设势在必行,提升高校优势学科的科研发展水平,进行优势学科组合方案重组,提升学科领域内的教育发展体系,完善学科体系的教育与科研培养体系制度,扶持发展其它一般专业发展,提升高校的整体办学实力,这是大部分高校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

有必要对于部分高校进行重组,利用多方面的科研力量和教育资源发展学科体系结构和建设,加强高校学生制度管理体系,完善高校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注重高校在校生良好的素质培养,注重高校学生综合素能的发展,以立德树人,建立良好的高校制度管理秩序,强化高校学生拥有完备的专业知识体系。

总之,当前国家985、211及双一流高校数量已经比较多,虽然各著名高校的录取率比较低,但这也是正常的高校对优秀人才的选拔机制的格局,各行业的精优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进行区分性的选拔,这也是高校招生体制的严酷性所在。


时光匆匆微微甜


五年一轮回,2022年世界一流大学和学科建设评选谁能胜出,对于近年内的考生影响非常大,因为今年考入的普通大学也许毕业时候就是双一流大学。那么下一轮评选中有哪些可能落选,又有哪些潜力股晋级呢?

双一流与985.211最大的是区别就是打破了终身制。2017年发布第一批双一流大学,2022年第二批名单肯定要有所变化,除了一流大学AB类之间稍有变化外,其中变化最大的是985.211以外的25所一流学科建设大学。包括天津、上海、南京、广州、成都中医药大学5所中医院校,协和医学院、中国公安大学、外交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曲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上海体育学院、上海音乐学院10所特殊专业院校,以及成都理工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天津工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宁波大学、南京邮电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10所普通院校。

2022年有可能进入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山西大学、燕山大学、湘潭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沈阳药科大学、河北大学、东北财经大学、长春理工大学等。重点推荐三所潜力股大学:

山西大学,中国成立最早的三所百年国立大学之一。实力不逊211,山西省重点扶持大学。

燕山大学,百年老校,双非大学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进入A类学科的三所大学之一。

湘潭大学,由毛泽东亲自倡办,抽调清北等全国大学人力物力建设的大学,实力雄厚。

所以近年考生在填报志愿选择学校的时候一定要在这方面有所考虑,能够低分高就选中潜力股考入下一步新晋的双一流大学,无异于你中了人生大奖。



浪淘沙liu


众所周知,中国高等教育最新选定了42所学校进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95所学校进入了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很多人看到教育部公布的名单中没有自己的母校,为自己的母校没有入选而感到遗憾。

跟之前的国家重点大学以及985、211的评审终身制不同,双一流实行动态管理,5年一个建设周期,建设期末,根据每个期末建设评价结果等情况,重新确定下一轮建设范围,最终打破身份固化,引入竞争机制,不搞终身制。所以走在前面的要时刻保持警惕和动力,避免掉队,后面的要不断加油,下一次评选就会重新洗牌,机会也许就来了。很多人也期待着下一轮也就是2022年自己的母校入选,我也给出了自己的猜测,看看有没有你的母校呢?

首先大家可以看到非双一流建设高校中排名的前30名

这是入选A类学科的院校



以上中的某些院校是很有希望在下一轮的评估中“干掉”首轮评估的某些院校的。

你们有什么见解呢?


兰陵意境


最有可入选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1、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2、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

3、燕山大学,机械工程

4、东北财经大学,统计学

5、南方医科大学,临床医学

6、长春理工大学,光学工程

7、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

8、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

8、华东政法大学,法学

9、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10、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11、扬州大学,兽医学

12、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13、湘潭大学,数学与计算数学

14、福建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

15、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

16、广东工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

17、西南政法大学,法学

18、南方科技大学,物理学

19、西湖大学,生物学

20、上海科技大学,数学

21、昆明理工大学,材料学


工程科学与技术


南方科技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上海科技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东北财经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江苏大学、深圳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陆军军医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民航大学、燕山大学、汕头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天津师范大学、青岛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沈阳药科大学、湘潭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师范大学。





有才君子


能有这样的想法,题主也真是一个有心人。前段回答过一个类似的问题。今天又看这个提问,猜测题主是要以低分考上一个“四非”大学,在大学本科期间,学校摇身一变成了“双一流”,在校学生也能借机分享学校发展的红利,身价全都跟着水涨船高。下面我们就业具体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双一流评选的的下一轮是可以期待的。

由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以下简称《办法》)中有明确规定,“第六条 每五年一个建设周期,2016年开始新一轮建设。建设高校实行总量控制、开放竞争、动态调整。”,“第二十一条 打破身份固化,建立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有进有出动态调整机制。建设过程中,对于出现重大问题、不再具备建设条件且经警示整改仍无改善的高校及建设学科,调整出建设范围。”

从上面的规定可以看出,“双一流”建设高校是要有进有出的。下一轮评选可能是2021年启动,到2022年公布名单。

双一流的评选条件

《办法》中的第七条,对“双一流”大学的遴选条件做出了规定:

首先是要经过长期重点建设。原来的211工程大学都符合这一点。

其次是应具有居于国内前列或国际前沿的高水平学科,学科水平在有影响力的第三方评价中进入前列(教育部的学科评估就是引入第三方评价),或者国家急需、具有重大的行业或区域影响、学科优势突出、具有不可替代性(特殊学科,需要重点扶持的,如国防军工方面的)。

第三是人才培养方面,成果显著。

第四是科学研究方面,成效显著。

第五是社会服务方面,绩效突出。

第六是文化传承创新方面,成效显著。

第七是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整体水平高。

第八是国际交流合作方面,成效显著。

《办法》中的原文较长,为省流量省时间,简化一下。对于我们民间人士来说,我们无法做出准确评价的。特别是第三到第八个方面。我们能够观察到明显结果的,也只有第一和第二方面。通过长期重点建设,不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也应该是前期的国家重点大学(99所)或省部级重点建设大学,其次应该是在教育部的学科评估中有比较突出的学科。那么根据这两点,我们可以去推测下一轮可能进入“双一流”名单的大学。

第四轮学科评估评估中有A类学科的“四非”大学

“四非”大学中有A类学科的学校,暂不包括军校和艺术类学校,我们先列个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1、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护理学

2、燕山大学,机械工程

3、东北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 统计学、工商管理

4、沈阳药科大学,药学

5、长春理工大学,光学工程

6、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

7、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学

8、黑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学

9、华东政法大学,法学

10、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11、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12、扬州大学,兽医学

13、江苏大学,农业工程

14、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15、浙江工商大学,统计学

16、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17、江西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

18、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体育学、音乐与舞蹈学

19、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

20、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

21、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

22、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文学

23、广东工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

24、西南政法大学,法学

25、西安科技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

不知道有没有遗漏,如果有的话,欢迎帮我补充进来。这其中有A+学科的大学有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和南京医科大学,有A级学科的有东北财经大学、沈阳药科大学、黑龙江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这9所学校感觉下一轮进入“双一流”的可能性较大。

每个学校的专业水平都是在动态发展的。2022年教育部应该会公布第五轮学科评估,届时各校的学科评级肯定会发生变化。第四轮评估结果公布的时间是12月下旬,双一流名单公布是9月下旬。下一轮的“双一流”名单出炉、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公布也应该在2022年,不知谁先谁后,相互之间会有什么影响,届时学科水平相对下滑和上升,都是有可能的。

不过,根据《办法》中的“总量控制”规定,和调整出“双一流”的规定,“建设过程中,对于出现重大问题、不再具备建设条件且经警示整改仍无改善的高校及建设学科,调整出建设范围。”哪个学校出局“双一流”也不容易:要不具备条件,然后警示,然后整改无改善,然后才能出局。如果“双一流”高校总量不增加,其他学校想入围“双一流”,很难。

我是吉林桦甸高考志愿咨询师,欢迎评论区交流不同意见。关注交流更多高考志愿问题。


高考第一志愿


西安科技大学的安全工程在全国驰名,近来,应急管理部和西安科技大学成立了应急管理学院,也是我国第一所部校合办的学院,西安科技大学本身工科的专业实力就相当强大,所以下一轮双一流建设学科评估中,很有可能进入双一流建设大学的行列。类似这种院校还有不少,这些院校都有其独特的专业实力或者综合实力,有可能进入下一轮双一流建设大学或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行列,这些院校有可能是;

西安科技大学长春理工大学西北政法大学,深圳大学,昆明理工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上海海关学院,北京物资学院,北京印刷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扬州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上海立信金融会计学院,江苏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燕山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湘潭大学,宁波大学,山西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青岛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侨大学,烟台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重庆邮电大学,西安邮电大学等院校。


金牌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我告诉你吧,双非学校几乎不可能进入双一流,撑死是广义的一流学科建设给几个。

最可能进入狭义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都是原985、211高校。

因此下一轮可能入围的有华中师范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山西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


多云sky


院士按比例产生,一流大学也要评选,创新能力有比例吗?自然科学基础理论是可以评选产生的吗?

双一流的大学是创新能力与创新成果积累形成的,不是急功近利者可以一蹴而就的!

科学研究不能脱离实践,不能人云亦云;要逆向思维,敢于批判,有破有立!

蔡元培先生指出,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创新,必然从地质学开始;地质学作为一个综合性学科,一旦确定小行星撞击是地质变化的动力,则陨石坑岩浆冲击波层流里高速流动的物质转化为金属态氢离子聚合形成了地壳的岩石和矿物。这样物理理论创新与化学理论创新就可以展开!




金童希瑞


湘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