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願意寫作業,認為學習很苦?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

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讓這個春節都全民宅家,而延遲開學也讓陪寫作業成為母子大戰。

  • “別人在學習,你在打遊戲,還有臉哭?”
  • “磨磨蹭蹭的,趕緊寫作業!”

半夜裡,樓群中傳來媽媽們的怒吼,還伴隨著孩子的尖叫聲和哭泣聲。

一個個小時候可愛好奇心強的孩子,為何在上學後卻不願意寫作業,不願意看書,逃避學習呢?

一、為什麼孩子感受不到學習的快樂,不願意寫作業呢?


在孩子出生後,她們如飢似渴地吸收周圍的信息,好奇地打量著周圍的世界;孩子會坐後,她們會不願意躺著,因為坐起來可以看到更廣的世界;孩子會走後,她們興奮地走來走去,不願意坐,不願意爬,因為可以探索到更多的東西。她們盡情地體驗會走路的感覺,體驗小手的觸感,體驗視覺下多彩的世界,更會不知疲倦地啃眼中的物品。

這就是孩子的吸收性心智,是著名的瑞士教育家蒙特梭利博士提出的理論,每個孩子都有自發學習的潛力,儘管其自身缺乏經驗,但他們所擁有的最豐富的潛力使他自己適應外部世界。

如同蒙特梭利女士所說:學習是孩子天然的需求,是他們獲得自由的一種重要手段。為了學習語言,學習走路,學習各種技能,他們不畏困難,不知疲倦。

那為何天生好奇,熱愛學習的孩子卻在上小學後感受不到學習的快樂,不願意寫作業呢?

1、心理發育方面

每個孩子的智力發展有差異,有遺傳的因素,也有早產對大腦的破壞性影響,或者藥物對孩子大腦的智力發育的影響,致使部分孩子的智力差異顯著。

有些孩子有學習技能方面的障礙,所謂的學習技能發育障礙指的是智力正常的兒童在閱讀、計算、寫字、表達等單一方面的能力低下,而其他技能正常。比如最常見的閱讀障礙,屬於神經發育障礙的一種,全世界有5%-17.5%的發病率,5個小孩中可能就有一個孩子患有不同程度的閱讀障礙。

如果我們父母不知道孩子有學習技能方面的障礙,把孩子的表現等同於孩子不愛學習,對孩子責罵訓斥督促,就會加重孩子的逆反情緒,出現不願意寫作業,甚至厭學的惡劣後果。

這時候我們最好尋求心理醫生或者醫學專家 的幫助,來幫助孩子瞭解具體的原因,有針對性地幫助孩子。

2、孩子的學習基礎不好

根據心理學家皮亞傑提出的認知發展理論:孩子在0-2歲,是感知運動階段,以直覺行動思維為主。他們會靠手和嘴來探索周圍的事物,喜歡啃咬東西,用手撕扯玩具。如果我們因為怕髒、怕亂阻止孩子啃玩具、用手去觸摸東西,孩子的認知發展的需要就會得不到滿足。

2-6歲的孩子是“前運算階段”,他們會用語言和符號進行思考,喜歡假象遊戲。他們會表現出“泛靈論”,認為所有的物品都是有生命的,會相信童話故事是真的。如果我們破壞他們的認知發展,認為童話故事是假的,認為假象遊戲很無聊,那孩子的認知發展也會受阻。

7-11歲的孩子是“具體運算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必須有具體的事物做支持,可以進行簡單的抽象思維。但是他們是以無意注意為主,容易被新奇、有趣的事物吸引。

11-16歲的孩子是形式運算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能夠根據邏輯推理、歸納演繹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才開始具有抽象思維。開始從無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轉變,注意力才會有所增強。

從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中,我們知道學齡前的孩子是形象思維階段,過早的知識學習和抽象思維的灌輸,會破壞孩子的學習興趣。而且小學階段的前期,孩子的注意力短暫,不以注意為主,如果我們強迫孩子端坐在桌子前學習,就會讓孩子討厭學習。

如果我們父母沒有根據孩子的認知發展特點,盲目地早教,逼迫孩子識字卡,強迫孩子學習數學,逼迫孩子多背古詩詞,會讓孩子對學習產生牴觸心理。

所以,我們要掌握孩子在不同階段認知發展的特點,對症下藥幫助孩子,讓孩子在上學階段遊刃有餘,滋生孩子的自信心和樂學的心態。

3、家庭和社會環境的雙重壓力

社會上普遍的“不能輸在起跑線”的宣傳滋生了父母的焦慮,也會不自覺地影響著孩子。“學海無涯苦作舟”,“頭懸梁錐刺股”,“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讓很多人以為學習是苦的,而我們從小教育學習是苦的,讓我們對學習的苦深以為然,從而把學習等同於壓力灌輸給了孩子。

有時候,我們父母會告訴孩子:現在好好學習,以後才能有好工作,能賺錢,而這樣的目標對孩子而言很遙遠,孩子就會覺得學習很苦。

如果我們賦予孩子學習的意義,讓孩子明白自己學習的意義,就會為孩子找到學習的源動力,讓孩子愛上學習。

把三個兒子都送進斯坦福大學的歌星陳美齡女士,在孩子小時候就會經常問孩子為什麼要上學,滋生孩子的探索欲。有時候他們看電視看到貧窮的孩子上學困難,就會詢問孩子的看法。儘管孩子很小,還不能說一二三,很吃驚地問媽媽:我還是孩子呢?可是,陳美齡女士會告訴孩子你也可以談談自己的想法。

孩子不願意寫作業,認為學習很苦?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

然後,陳美齡女士會和孩子一起談論,為什麼上學?有些孩子喜歡上學卻沒有機會……在不斷的交流中,讓孩子找到學習的意義。

4、學校教育的教學理念

現在,我們的教育仍然是應試教育為主的升學制度,以書本知識為主的枯燥學習,壓抑了孩子的好奇心,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孩子的學習壓力。而我們父母為了保證孩子能夠上好小學、好中學、好大學,讓孩子奔波在補習班,更加重了孩子的學習負擔。

苦行僧式的學習方式,讓孩子逃學、厭學。

這是我們國家教育的大環境決定的,我們無能為力,只有最大程度地讓家成為孩子快樂的殿堂。在枯燥的學校學習後,我們可以在孩子放學後講講笑話,玩幾分鐘親子游戲緩解孩子的學習負擔。

5、心理和情緒障礙

在父母的高壓和社會環境的焦慮中,孩子出現了焦慮、抑鬱、注意力不集中、多動症、品性障礙、物質障礙等心理和情緒障礙。

甚至,2013年,美國的心理診斷標準又添加了一種新的心理疾病-破壞性心經失調。據統計,全球大概有2%-5%的兒童和青少年患有破壞性心境失調障礙。這類疾病的核心特徵是慢性的、嚴重而持續性的易激惹。

在美國精神疾病分類與診斷手冊第五版中指出這類破壞性心經失調的表現:

  • 持久的不安、激惹、易怒、不穩定。
  • 頻繁發生的嚴重的“脾氣發作”,表現為敵對情緒、爭吵、燥鬧、言語或行為攻擊、自殺或自殺威脅。發作強度或者持續時間明顯超出了可能存在的挑釁,與發育階段或所處情景不符。

如果孩子有這方面的心理或情緒障礙,我們可以帶孩子尋求專業的心理或者精神治療,而非諱

疾忌醫,從而幫助孩子緩解症狀,積極干預。

孩子不愛學習,不僅僅是心理發育的問題、學習基礎的問題、社會壓力問題、教育理念的問題、心理和情緒障礙的問題,還有可能是我們父母的責罵和訓斥,給孩子過高的目標和期望,從而抹殺了孩子學習的興趣。

那麼,在生活中,我們如何幫助孩子愛上學習呢?

二、五招幫助孩子愛上學習

著名心理學教授邊玉芳老師在《讓孩子愛上學習》書中講道:孩子的學習如同植物的成長,有其自身的規律和節奏,只有懂得孩子的學習規律,瞭解孩子在不同階段的認知能力發展的特點和學習動機的來源,才能真正地幫助孩子愛上學習。

1、高效學習

經常看到寶媽抱怨每天陪孩子寫作業到十一點,而孩子的成績卻上不去?孩子每天端坐在桌子前寫作業,半天都寫不好?

這就是孩子的學習效率低的問題,看似孩子每天學習的時間很長,但都在拖延時間,或者身在曹營心在漢。

而且心理學上有一個“倒U型曲線”:開始時,學習時間越長學習效果越好,當學習時間增加到一定程度後,如果再繼續學習,成績不但不會提高,反而會下降。

孩子不願意寫作業,認為學習很苦?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

因為隨著學習時間的加長,孩子的疲勞感會增加,注意力也會渙散,興趣會降低。如果增加學習時間,學習的效率就會下降。

所以,我們可以規定孩子的學習時間,告訴孩子儘快完成作業,就可以出去玩耍。我們還可以為孩子預備好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作為學習的獎勵。寓教於樂的親子活動中不僅緩解了孩子的學習壓力,還會增進親子間的感情。

著名的教育家卡爾威特,把痴呆的早產的兒子教育成天才,秘訣就在於高效的學習。從孩子小時候,他就對孩子實施科學早教,但是他會限制孩子的學習時間是每天2小時,如果到時間,孩子就只能出去玩,不論孩子是多麼渴求。

孩子不願意寫作業,認為學習很苦?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

當時著名的教育家海德利奇.科恩先生問卡爾威特:他教的孩子中表現特別好的都是每天學習6個小時,為什麼他只給孩子安排2個小時?並且孩子明明想多學一些時間。

卡爾威特先生告訴科恩先生:並不是多學有什麼不好,而是因為像他這麼大的孩子,每天有兩個小時的學習已經足夠了。不能讓孩子每天都在啃書本學習,而應該讓孩子走出去,多學習大自然中豐富的知識,這才是最重要的學習。

正是卡爾威特的高效學習法,不僅讓小卡爾愛上學習,還培養了孩子高效的學習方法。

所以,孩子在寫作業時,我們可以根據孩子的家庭作業的種類和數量,讓孩子估算每科作業的時間,規定孩子的學習時間,同時完成一科作業休息10分鐘。週末時,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先安排好週末的親子娛樂活動,然後規定孩子寫作業的時間。孩子按時完成作業,就可以和我們一起去旅遊或者參加親子活動,因為週末的親子活動時孩子感興趣的,孩子就會,從而讓孩子養成高效學習的習慣。

2、專注學習

心理學教授邊玉芳老師在《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書中講道:孩子的專注程度是學習的“基本功。

根據孩子的認知發展特點,我們知道孩子的專注力是有限的,專注程度隨年齡的增加而增加。學齡前的孩子的注意力很短暫,7-11歲的孩子以無意注意為主,大概專注力20分鐘。如果我們要求這個階段的孩子端坐在桌子前學習,就會適得其反。

孩子不願意寫作業,認為學習很苦?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

科學家曾經做過這樣一項研究:他們給參與者佈置了一堆瑣碎的任務,比如填字遊戲等等。參與者在完成這些任務的過程中,研究員不時地故意去打斷一下他們的進度。最後,研究員要求這些參與者描述出所有他們被佈置的任務的進行情況,然後發現他們記得最清楚的任務正是他們曾經被打斷的那些任務。

而且研究發現:在學習過程中,孩子們適度地中斷一下,不僅會讓孩子的記憶力更強,還能激發他們自由的思考,消化剛才所學的東西,出現新的思路。

所以,如果孩子要進行長時間的學習,可以適當地中斷,起來走走,吃些水果,上上廁所,從而幫助孩子提高學習的專注性。

那麼,在孩子學習、寫作業時,我們可以讓孩子自己決定學習的時間。學習累了孩子可以出來吃些水果,和我們聊聊天,做個親子游戲,從而精神抖擻地投入學習中。

在生活中,我們最好根據孩子的注意力時間長短,來安排孩子的學習。對於低年級的孩子,我們根據他們的無意注意力時間20分鐘,來安排他們的學習。對於高年級的孩子,他們的有意注意力可以達到30分鐘左右,我們就可以延長他們的學習時間。

比如我家孩子不到4歲,無意注意力也就幾分鐘。於是,在她從幼兒園回來後,我會給她準備好繪本、磁力片、畫筆和畫紙等。她自己看繪本幾分鐘後,就會來找我。那我會和她閱讀一本繪本後,然後讓她自己拿畫筆畫畫或者玩磁力片,我去做飯或者工作。在她玩膩後,再來邀請她和我一起準備晚餐,或者在廚房玩。

每個孩子的注意力都是有限的,最重要的是根據孩子的注意力情況,有針對性地安排學習,從而幫助孩子專注學習。

3、交替學習

有科學家做過這樣的研究:他們把孩子們分為2組,訓練他們在矇住眼睛的時候如何投擲豆袋。第一組只訓練投擲三步之遙的一個目標;而第二組則有兩個訓練目標,分別投擲距離2步和4步的目標。

6次訓練之後,讓所有的孩子們參與測試,要求他們投向三步距離的一個單一目標。

研究發現:第二組的表現更好,即使他們從沒有練習過距離3步的目標。因為孩子們在訓練過程中的變化性導致他們發展出更通用的“投擲”技能,從而幫助他們更好地投擲。

孩子不願意寫作業,認為學習很苦?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

所以,我們可以讓孩子在學習過程中交替學習,先做數學的思維訓練,然後再去學習語文的背誦練習,讓大腦的語言區和思維區可以勞逸結合,交替工作,從而提高學習效果,讓孩子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4、適當運動

過去我們常說四肢發達大腦簡單,但是現代的科學研究發現:運動不僅會促進我們大腦的血液循環,還會促使大腦分泌腦源性神經成長因子,提高我們的注意力和記憶力。而腦源性神經生長因子是大腦的腦神經發展的肥料,可以提高我們的智力。

而且運動還會促進內啡肽釋放,緩解我們壓力,帶來愉悅心情。

所以,在孩子學習之餘,我們可以帶孩子一起做親子游戲,或者簡單的室內運動,比如跳繩、健身操,HIIT的徒手操等等。

我們經常和孩子玩的親子游戲就是一家人你追我趕的遊戲,兩個人先跑,爸爸在外面追,假裝追不上,孩子就會呵呵大笑,嚷著再來玩。

而且在我們的親子活動中,孩子還會釋放學習的情緒,恢復精神。

5、充足的睡眠


2017年3月,《自然科學》雜誌發表了一篇研究睡眠和大腦的關係的文章,文章指出:孩子在經過充足的睡眠後,大腦內的神經突觸的體積縮小了1/3。即大腦在我們休息後,並沒有閒著,而是不斷地清理多餘的連接,整理修剪我們的腦神經銜接,類似於電腦的清理緩存的功能。

所以說,我們在充足的睡眠後,會覺得神清氣爽,因為大腦的清理修剪讓我們恢復了高效率狀態。

而且在睡眠中,大腦中的“海馬體”會把我們短時記憶的內容送到長期記憶的儲存區域,幫助我們提高記憶。

心理學家威林厄姆在《為什麼學生不喜歡上學》書中講道:長期記憶就是我們大腦的記憶力。我們的長期記憶越多,大量的事實性知識的積累也就越多,我們的反應就越快。

如同電影《大腦特工隊》中樂樂、憂憂等情緒小人,會在萊莉睡覺後,把各種記憶球分類存放,短期記憶放入海馬體存儲起來,長期記憶放入大腦皮層中永久的儲存,而那些重要的記憶則被存儲在核心記憶球放在了主控臺上。

孩子不願意寫作業,認為學習很苦?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

所以說,睡眠會幫助萊莉強化白天的記憶,幫助萊莉消化歸類。我們在生活中也應該保證孩子充足的睡眠,幫助孩子鞏固每天學習的知識。

比如我有朋友說自己上小學的孩子每天做作業到11點多,那我就建議她可以根據孩子的作業情況進行劃分。晚飯後,先做一些難度係數中等的作業,讓孩子進入狀態後。再做難度係數大的作業。對於一些需要背誦默寫的作業,可以留到早起來完成,儘量讓孩子十點前睡覺,保證孩子充足的睡眠。

而孩子在獲得充足的睡眠後,學習的積極性和狀態也好了許多。

所以,我們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年級和學校要求,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儘量不熬夜寫作業,保證孩子每天8小時的休息時間。如果作業實在太多,可以安排早起寫作業,畢竟大多數人在早晨的學習狀態更好,學習效率也更高。

寫在最後

一個天生有好奇心的孩子,為什麼在上學後不願意寫作業,不願意學習?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分析:

  • 心理發育方面問題:每個孩子的智商各有差異,部分孩子有學習技能障礙,如閱讀障礙等。
  • 孩子的學習基礎不好:父母不瞭解孩子的認知發展特點,盲目地早教,破壞了孩子的學習興趣。
  • 家庭和社會的雙重壓力:社會的“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的焦慮,家長認為學習是苦的和高期望,讓孩子們不堪重負。我們可以賦予孩子學習的意義,讓孩子找到自己學習的目標,從而樂學。
  • 學校的應試教育:苦行僧式的學習,讓孩子對學習索然無味。
  • 心理和情緒障礙:在父母的高壓和社會環境的焦慮中,孩子出現了焦慮、注意力不集中、多動症、品性障礙等心理和情緒障礙。

那麼,在生活中,我們可以這麼做幫助孩子愛上學習。

  • 高效學習:規定孩子的學習時間,學習時間不是越唱越好。
  • 專注學習:根據孩子的專注力的程度,有針對性的安排學習。
  • 交替學習:孩子在寫作業時,可以在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之間交替進行,讓大腦的語言區和思維區勞逸結合。
  • 適當運動:運動有助於提高孩子的智商,幫助孩子釋放情緒。在孩子學習之餘,讓孩子做中等強度的運動,幫助孩子恢復學習的興趣。
  • 充足的睡眠:充足的睡眠會幫助我們鞏固白天所學的知識,恢復高效率狀態。

孩子有天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我們父母要做的是保護孩子的興趣,而不是做孩子學習路上的攔路虎,讓孩子對學習談虎色變。


關注【Daisy2019小燕】,關注育兒,持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