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中的太监吕芳为何能全身而退?

孔143297732


我们都知道嘉靖皇帝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也是明朝全部皇帝当中把皇权运用的最好的皇帝之一,虽然他数十年不上朝但是他对朝政及大局是始终是章在自己的手上,因为他了解每个人,也能掌控每个人,这个可能就是他稳如泰山控制大明王朝。

另外我们在来说说吕芳这个人,他从嘉靖登基开始就一直在嘉靖旁边,并帮助嘉靖皇帝一直处理内廷事务,我们知道嘉靖是个不好相处的人,能长久在他身边的人不多,算算嘉靖皇帝身边只有吕芳、严嵩两人最久,那这样来说可以在嘉靖皇帝身边可以长久做下去的人,真的很不容易。

虽然朝廷中内阁首辅还有其他官员经常换来换去,但是吕芳确没有给嘉靖更换,因此,一方面吕芳是个好奴才,他做什么都以大局为准,并且吕芳处事也不错很多时候做的事情都要嘉靖很舒服,因此一个好的顺心的奴才在身边总比一个看不顺眼额奴才在身边。

如果这样说吕芳应该可以一直在嘉靖身边终老,但是为什么最后嘉靖要处理他呢?我们知道严嵩倒台后,朝局发生了变化,很多东西都需要重新调整,之前朝局上很多事情都是严嵩替嘉靖处理的,而且处理的也不错,要嘉靖十分满意,但是在严嵩倒台后局势发生了变化,新任首辅徐阶还有吕芳都不能要嘉靖满意,因此嘉靖需要一个和严嵩一样有铁血手腕的人,因此他选择了陈洪,陈洪虽然心狠手辣,但是他很了解嘉靖。

选好了人那就把事情交给陈洪吧,而吕芳就可以顺理成章的退休了,在说吕芳跟了自己好多年,应该给他给好退路,因此最后吕芳给嘉靖派到南京守祖陵了。

虽然远离了权利中心,吕芳也失去了一些东西,但是对于吕芳可以说是一种解脱,他离开了自己小心翼翼服侍了四十年的嘉靖皇帝,并且是安全离开,因此对于吕芳的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还有一点他是嘉靖的大总管,而且多年屹立不倒,一方面可以说他善于观察而且绝顶聪明,可以说这个是嘉靖看中他的一点,还有就是吕芳从一开始就给自己安排了退路,他把冯保派去裕王府的时候就在给自己安排了退路,可以说他每走的一步都在为自己的下一步走好准备,因此他躲开了危险也在其他不注意的时候安排好了一切并且考虑一切的变化,这样的谋略可以说他太厉害了。

他救下冯保并安排冯保去了世子府就已经知道未来谁是皇帝,谁是皇帝的大内总管,放一个自己信任的人去了皇宫后并要这个人感谢自己,可以说他这一步确保了自己晚年的安稳。


莫地方


看了下其他人的回答,已经相当精彩了,要想讲明白他能全身而退的原因,除了开头的“三思”,安排冯保,保杨金水,夜访芸娘,再访严嵩等等……

其中有一个小小的细节,也能说明吕芳能全身而退的原因,这个细节,就是吐掉了嘉靖帝御赐的仙丹!

有人讲,你杨角风这不是瞎说嘛,这叫抗旨,怎么能引申出他要全身而退呢?

且听我慢慢道来:

一、

嘉靖帝在剧中的表现一直是神神叨叨的,动不动就念诗,动不动就双手伸开作飞翔状……

实际上他是在修仙,祈求长生不老,既然是修仙,那必然与常人不同,这在剧中也有具体的提现:

比如在浙江贪污案爆发之后,他给赵贞吉和杨金水的奏折中写道:

“朕四季常服不过八套,换干洗湿……”

虽说这封圣旨中有很多不合实际的情况,但是这句话应该是真的,嘉靖帝的衣服确实不多。由于修仙的需要,他是大夏天穿着厚厚的蓝色保温松江棉衣,而且还不出汗。冬天呢,却换上了白色的纱衣,风嗖嗖的,关键是还感觉不到冷,在他看来,这就是神仙的体质。

而且宫里的小太监也是这么认为的:

“也就是咱们万岁爷神仙的体,大冷的天门窗都开着,热死人的天门窗都关着。”

那么,嘉靖帝的体质真的这么棒?

其实并不是,还记得他曾经用茅台酒洗脚吗?

当时嘉靖帝的病症是全身起红色的疙瘩,其实在杨角风看来,那就是痱子,大夏天关着门窗,穿着棉衣,内热排不出导致。吕芳用茅台酒给嘉靖帝洗脚,就是采用的李时珍的方子,也是治标不治本,你想啊,用酒精洗脚,蒸发吸热嘛,当然就好受一点。

二、

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嘉靖帝服用的丹药,这种丹药必然导致了内分泌失调,从而形成这种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热的体质。

这一年冬天,嘉靖帝同样精舍不生火,开着窗,但是顾及其他人感受,外间允许生了火。由于吕芳需要内外两边跑,所以,他穿棉衣在外间就热,穿单衣在内间就冷,于是只穿了一件夹袄。

在进门的时候,吕芳刻意裹了裹衣襟,那么他是不是故意的呢?

在杨角风看来,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他故意的,以他对嘉靖帝的了解,必然清楚嘉靖帝会有所动作。另一种可能,则是两人实在是默契,在吕芳想到之前,嘉靖帝就已经想到了。

那么这个动作是什么呢?

就是给了吕芳一颗仙丹,是嘉靖帝亲手递给吕芳的:

“吃了,就不冷了!”

所以,我们可以推断出,嘉靖帝之所以具备这种不怕冷的体质,必然跟这颗仙丹有关。可是吕芳一开始是拿过来就放到了嘴里,可是出了门就把仙丹吐出来了,难道他要抗旨?

这就是吕芳高超的演技,不要觉得他是瞒着嘉靖帝做事,实际上,嘉靖帝是什么性格,吕芳很清楚。在剧中有多处情节,都表明嘉靖帝这个人,喜欢耍小聪明,并以此津津乐道。

果然,嘉靖帝明察秋毫,发现了端倪:

“朕赐你的那颗丹药,为什么吐了?”

显然,吕芳是有备而来的,那么面对欺君之罪,他该怎么应对呢?

三、

吕芳立刻磕了一个头:

“主子法眼,奴才是将仙丹藏起了,奴才有私心。”

这句话其实有点问题,“奴才”这个词是清朝发明的,在这之前没有太监自称“奴才”的。之所以出现这个错误,就是因为《明史》是清政府修的,他们想当然的把明朝的太监也称为了“奴才”。

吕芳之所以有这么一个举动,完全在于对局势的把握,从后面他跟嘉靖帝的对话可以看出,朱七和南直隶已经有消息送到了吕芳耳中。根据他的判断,这次严党真的过分了,超过了嘉靖帝分红的底线,自然离倒台不远。

而严党倒台之日,也就是吕芳失去作用之时,这一点他很清楚,毕竟三派平衡已经打破。

也就是说,吕芳已经在思退了,而他最喜欢的儿子,杨金水还穿着单衣在院子里转呢。而自己要想全身而退,就得把之前的烂事全都撇干净,显然,杨金水的生死,决定了吕芳的去留。

所以,面对嘉靖帝质问他是不是怕死,吕芳的理由是大冬天,杨金水还穿着单衣在院子里乱串呢:

“回主子,仙丹吃了只会长寿,怎会死人?奴才是想起了杨金水。”

这句话是关键哦,既然仙丹吃了可以长寿,为什么偏偏要给杨金水呢?

这就是吕芳最精明的地方,看懂了这句话,也就明白,为什么最后杨金水跟着吕芳出了京城,俩人会在河里抱头痛哭?

四、

要解释这句话,首先我们要搞明白,现在的情况下,到底是谁在左右着杨金水的生死?

这个问题,其实嘉靖帝已经给答案了,当他得知杨金水穿着单衣在大冬天的夜里走来走去时,反问:

“蓝神仙那些人就不管他?”

也就是说,此时掌握杨金水命运的人已经不是嘉靖帝了,而是蓝神仙。毕竟当初杨金水装疯,嘉靖帝给的结论就是被厉鬼夺去了魂魄,让他去蓝神仙那里的理由也是天罚了,朕就不罚了。

而蓝神仙这个人,在剧中一直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相当的神秘,但是从嘉靖帝的称呼中来看。此人必然是协助嘉靖帝修仙的高人,也可以定位为修仙总策划和总指挥,甚至仙丹都是此人所炼。

嘉靖帝只是把杨金水交给了蓝神仙,那么杀或者不杀,其实就是蓝神仙说的算了。

吕芳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把仙丹给杨金水吃了后,就等于给杨金水上了金钟罩。仙丹是你蓝神仙炼的,功效是吃了可长生不老,那么杨金水如果有个三长两短,你蓝神仙跑得掉吗?

就算是没有长生不老的功效,但总不能吃死人吧?一旦吃死了人,那么蓝神仙就是蓄谋弑君,这是诛九族的大罪,哦,不,大明朝可以诛你十族!

嘉靖帝明白吕芳的意思吗?

他是何许人也,岂能不懂,当然明白吕芳的意思,实际上他何尝不是念杨金水的好:

“杨金水在杭州四年,功劳还是有的,他要是不疯,今年五十万匹丝绸就织出来了,朕何必还要靠向人家讨钱来过日子?”

一句话就等于默许了吕芳救杨金水,这颗仙丹一旦送到了杨金水的嘴中,蓝神仙哪里还敢半夜放杨金水穿着单衣出来,必然严加看管,好生伺候。

后来吕芳能顺利带着杨金水出京,这就是根源!

所以,吕芳之所以能全身而退,就在于,这个人啊,未雨绸缪,早就找好了退路。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看大明王朝,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原创文章,喜欢就关注吧!


杨角风发作


  

  吕芳能全身而退,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聪明!

  吕芳很聪明。无论是在早期与严嵩、徐阶的对战中,还是在严嵩倒台后,吕芳主动请辞时,都表现的十分聪明。他的智谋与见识,与徐阶、严嵩相比毫不逊色。

  不过,吕芳最聪明的地方,还是在他守本分。

  守本分,就是明确自己的定位。他是个太监,是皇帝的奴才,无论做什么事,都把皇帝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即便这个利益会损害百官的利益,损害百姓的利益,损害大明王朝的利益,只好最终能保全主子的利益,那么,一般来说就会被庇护。

  换言之,吕芳是个彻头彻尾的奴才。

  说实话,这样的一个太监,其人格魅力并不如何,可是在《大明王朝》中却被拔高到了一个极高的地步。无论是在电视剧开头教导冯保思退,思危,思变,还是在电视剧结尾与杨金水一番倾诉,都将吕芳拔得太高,简直就是官场教父一般。

其实,吕芳的处事标准落在实处,就是唯上论。不管得罪谁,只要讨好领导就可以了。如此为人处世,有什么值得吹捧的呢?


叶之秋


吕芳是著名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中虚构的一个历史人物,其原型应该是明穆宗隆庆帝朱载垕在位期间内官监的太监李芳。

在电视剧中,从宣布改稻为桑政策起,朝廷局势就暗流涌动,内阁大臣以及清流派密谋策划,试图扳倒严嵩严世蕃父子。而身为司礼监掌印大太监的吕芳,无法置身其外。

嘉靖皇帝虽然深居幕后,喜怒无常,遇事善于让大臣揣摩猜测,施展帝王心术。但他也确实信任这位陪伴身边的老奴才,当他突然发现严嵩一党已经尾大不掉、控制不住时,就暗自命令吕芳让自己的手下人搜集消息继续打探。

我们可以理解的是,嘉靖皇帝尊崇道法,故作神秘,要密切的控制朝局,没有一个自己的联络体系和用人机制是不可能实现的:

表面上看,严嵩肆意专权,实际上他就是嘉靖皇帝的打手与行政代表。内阁大臣徐阶,士林有威望,与严嵩斗智斗勇,功能是制衡作用。奴才吕芳,性格老成,听话顺从且忠心,是作为一个各方中介出现的。在嘉靖的皇权赋予下,这三个人及其身后的派系形成了一个完整有序的控制结构。

严嵩党羽的最终倒台,其实是嘉靖的个人意志,那些内阁官员只是做了明面上的工作罢了,没有他的点头,是不可能实现的。这就是太监们所说的我们头上只有一片天空、一片乌云。

除此之外,嘉靖皇帝也暗地里派出锦衣卫作为耳目,替自己在浙江察看,以免自己闭塞视听被蒙蔽。吕芳角色的重要,朝臣们都能看到,严党也可以看到,纷纷拉拢,这个时候就要考验吕芳的智慧了。否则一不小心,踩错点了,选择失误,就可能会万劫不复。幸运的是,智者往往是运筹帷幄之中,有远谋规划的吕芳,已经敏锐觉察到裕王迟早会将入主宫内,继承大统,于是借机以嘉靖帝的名义,将自己一手培养的太监冯保派到裕王府,给嘉靖帝的第一个皇孙,裕王的儿子做大伴,为自己日后做好打算,谋了一条后路。

自然,吕芳料定以冯保机灵的性格,定能伺候好小世子。果不其然,在冯保的精心照顾下,未来是万历皇帝的世子已然离不开他,形成了依赖。而且,冯保也积极发挥了裕王府-内廷吕芳之间传声筒的作用,两者互通消息,慢慢的裕王和李妃也基本上信任了吕芳。理想主义者海瑞不合时宜,上了一道逆天的奏折,指责皇帝,辱骂君父,又一次搅动了晚年嘉靖的神经,朝局顿时大变,风云再现,愤怒之余嘉靖也开始了自己的最后布局。最明显的一步就是,打算提拔陈洪而贬斥吕芳。

这当然不是因为嘉靖皇帝对吕芳完全失去了信任,而是他非常明白,一旦自己百年之后,新皇帝肯定要清算内廷太监,加上杨金水事件吕芳也被牵连,留下来也不符合实际情况了,因此颇有一些飞扬跋扈的陈洪就成了新的秉笔太监。孰轻孰重,嘉靖皇帝心里是有谱的,并非庸溃之辈,尚在杭州的锦衣卫先把杨金水押解进京,之后嘉靖命赵贞吉署理江南织造局,给正在抗倭的总督胡宗宪筹措军需。至于如何处理海瑞,其实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嘉靖想看到的是一个表态。

当吕芳走完了嘉靖布局的这几个步骤时,就该退出舞台了,结果是带着装疯的杨金水,发配中都孝陵,实际上是远离朝局,全身而退,他的政治智慧是很高明的。

实际上,最明显一件事就是,当陈洪心里的小九九暴露,想要打压之前给吕芳办事的人之时,嘉靖突然龙颜大怒,骂道:

吕芳跟了我这么久,宫里待了这么久,从来就没有自己的人。

没有自己的人,不结党营私,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高的评价。看电视剧的人也可以豁然开朗,吕芳一直给嘉靖皇帝办事,一些小太监给吕芳办事,吕芳只是嘉靖意志的中介而已。

高处不胜寒,也很孤独寂寥。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面对朝夕相处吕芳的黯然离去,嘉靖心里颇有几分苍凉,故而给吕芳说话定性。也就是说,皇帝心里其实还是感念着吕芳多年苦劳的。

总之,如果做领导小弟到了这个份上,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吕芳久居内宫,伺候皇帝,也算是活明白了。

秦右史,原创通俗历史,专注民间文化。


秦右史


嘉靖帝因为之前的宫女谋杀案一事,我们在剧中看不到宫里有几个宫女,一切大小事务,包括盖印到熬煮汤药,都由亲近的太监一手完成。可见,这些太监是皇帝最亲近的人,但是这些人也得分成“长江”和“黄河”,不然就淹没了君权这座“大山”,这是本剧最长的脉络之一。直到海瑞发起“大招”,但是也只是憾动了嘉靖帝,令其悔悟,却无法动摇君权的根本利益。这是后话。




吕芳被称为“老祖宗”,是剧中设定了他是陪伴嘉靖帝最长的太监了,这点在嘉靖帝和黄锦于城门之上,观看朝中的清流百官和内阁对峙的时候,嘉靖帝对黄锦说:“这只是小阵仗,当年朕面对的比这多得多,险恶得多。你还小,当时吕芳就在身边。”这说的是,嘉靖当年和百官的“大礼议之争”,带着“痞性”的嘉靖帝那时才继位不久,就和百官干了起来,影响深远。这点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里透露了一个信息,嘉靖帝从稚嫩到成熟,都是吕芳在身边陪着,少不了出谋划策,鞍前马后,一起受过。所以,吕芳不止像老家人,还是老战友,嘉靖帝也是人,只要是人就有感情。所以,情感上,吕芳也该全身而退。



更不用说,吕芳是有良心的宦官,很少有太监在外人面前暴露让自己自卑的缺陷,从心理上来说,这是大忌,甚至更多的太监因此而心理扭曲,如秦朝的赵高,如今的陈洪。而吕芳在高翰文面前,不仅说了这个大忌,还想成全高翰文和芸娘,这恐怕不止是想得到他的信任,也是吕芳“良心”的表现。正是吕芳这种能“超然”自己短处的宦官,他才没有为自己私利去争,他所做的都是为了嘉靖帝。虽然曾经因为海瑞审的供词,而去找了严嵩和徐阶讲和,这犯了忌讳,连严嵩都觉得不可思议,吕芳居然从后门进来了?所以,嘉靖帝惩罚让吕芳去“吉壤”,吕芳怎么做的?吕芳问清楚后,立刻就动身了。



这一幕像极了唐朝,老年唐太宗贬李绩去地方,如果李绩一迟疑,立遭杀身之祸。幸亏李绩是“纯臣”,没有所谓的结党营私,没有争权夺利之心,而吕芳正是宦官中的“纯臣”。当然,吕芳一系的黄锦,杨金水,冯保都是他的人,但是吕芳用这些人不是为己,而是为嘉靖帝。所以,杨金水第一次回皇宫,说到胡宗宪,杨金水说了客观的事实,并没有添油加醋,嘉靖帝才说,这个杨金水还是得力的。因此,嘉靖在敲打陈洪的时候说,吕芳没有用过一个自己人,他用的人,都是为朕用的。



所以,吕芳和嘉靖帝有深厚的感情,又是纯臣。嘉靖帝为了启用陈洪打击百官清流,这是要担恶名的。嘉靖帝让吕芳“小仗受,大仗走”,既是让吕芳全其身,成其名。


大飞熊骑士


在《大明王朝1566》中,吕芳可以说是为数不多的好人。对上能够忠心办事,对下能够爱护下属,正如他的干儿子黄锦所说,“我们这些人,原本都不是人,有了皇上我们才是半个人,有了老祖宗的多年呵护我们才有半个人样。”他最后能够善终,带着那个装疯的杨金水远离是非之地,可以说是皆大欢喜了。

吕芳能够全身而退最为关键的有两点,第一是嘉靖皇帝是一个念旧的人,对有功的人,对那些忠心替他办事的人,他是愿意保全这些人的;第二是吕芳能够做到为官三思,关键的时候倒戈到裕王这边。

《大明王朝1566》中的嘉靖可谓是一个深谙帝王心术的人。他成天躲在深宫之中,但是却对大明朝的事情了如指掌。可以说严嵩徐阶这些人,嘉靖是完全能够驾驭的。大明王朝的任何事情,虽然嘉靖不明言,但是都是嘉靖一个人说了算,是真正的乾纲独断。

嘉靖做皇帝是缺点的,这一点海瑞的《治安疏》就说得很明白了,电视剧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嘉靖也有自己的优点,那就是他还是个念旧情的人。他自己说过的一句话很恰当,“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无论对于老严嵩,还是对于吕芳,这些跟了他很多年的老人,他都是有感情的。即使迫于朝局的需要,嘉靖后来杀了严世蕃等人,但是对于老严嵩,嘉靖还是客客气气的,并且让老严嵩回家颐养天年了。

嘉靖对伺候了自己二十多年的内阁首辅严嵩能够网开一面,自然极有可能对这个跟了自己一辈子,忠心耿耿的老奴仆不会下毒手。

当然,除了嘉靖念旧的个性以外,吕芳自己的为人也至关重要。吕芳当初教导自己的干儿子冯保,说过为官要三思,思危、思退、思变。吕芳是司礼监掌印大太监,位高权重。但是从裕王的儿子出生以后,吕芳就明白了裕王是非常有可能继位的。这种情况下,他如果一味的和严嵩合作,到头来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他敏感的捕捉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才派了自己的干儿子冯保给世子做大伴。冯保也不负期望,吕芳成功的搭上了裕王这条线,这为嘉靖去世以后,他能够不被牵连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不光如此,吕芳也能够把握到朝局的变化。

在嘉靖罢黜了严嵩,杀了严世蕃以后,他明白朝廷中平衡局面已经打破。他不愿像陈洪那样得罪百官,他自己也不愿意这样做。毕竟干这种事情多半是没有好结果的,迟早是会被清算的。嘉靖也看出来这个老仆人的心思,所以找个理由将他罚到南京去守陵,让他能够颐养天年。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历史是什么


嘉靖皇帝对于吕芳有特殊的感情,这种感情超越了主仆君臣,他半生修道半生入世,入世的半生指望着宦官集团监督文官内阁,强悍的阁臣,贪婪的首辅需要制衡,吕芳和他的徒子徒孙渗透到明帝国的各级官僚,内阁六部与两京十六省的机构都有留守太监,众多留守太监中有几位是他看中的:掌管锦衣卫的黄锦,控制东厂的陈洪,协同张居正开创万历新政的冯保,江南织造局的杨金水。



黄锦是一个厚道忠义的人,他没有对别人落尽下石或赶尽杀绝的情事,在老祖宗吕芳被贬督造嘉靖皇帝万年吉壤的时候,黄锦始终维持着司礼监与内部的平衡,他明白作为皇帝奴仆的本职工作是忠心护主而不是扩张权力,嘉靖皇帝在看完海瑞奏疏之后雷霆万丈,黄锦及时制止了陈洪的野蛮处理措施维护了一代贤臣海瑞性命。



陈洪对于黄锦的权力制约耿耿于怀,黄锦护卫海瑞举动引发嘉靖皇帝愤怒,伴君如伴虎的情事下黄锦失去司礼监权力,陈洪围绕海瑞案件开启株连模式,宦官协调内阁工作的原则被陈洪打破了,失去权力制衡的朝廷是危险的,文官们开始蠢蠢欲动仿佛当年大礼仪事件一样,午门外,大雪中,一群衣冠楚楚的官员代表天下翰林向皇帝求情,他们希望皇帝可以纳谏海瑞而赦免忠臣,钦天监周云逸的鲜血未干,陈洪步了冯保的后尘,没有皇帝圣旨,没有内阁会议的决议,陈洪杖责了六部的年轻官员们,此时此刻嘉靖皇帝带着黄锦正在城头上看着陈洪的所作所为,皇帝对黄锦说陈洪是一把杀人的刀。



陈洪春风得意的时候,冯保被他从裕王府抓出去罚作苦役,裕王战战兢兢的接受了这个事实并且如履薄冰的贿赂陈洪,大明王朝的储君向一个宦官行贿是一件悲哀的事情,追溯到汉朝时期宦官集团势力则可以稍解于心,皇权依然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冯保被监工鞭挞着搬运重重的木头,他失去了荣华富贵,他前途未卜,嘉靖皇帝指着冯保对黄锦说:以后能杀陈洪的只有冯保了。冯保此时此刻是否还记得老祖宗吕芳的话呢?吕芳在冯保被罚出宫的时候,曾经告诫过他一段为官处世哲学,吕芳说了两句话,一句是文官们说的:“做官要三思,三思就是:思危、思退、思变。知道了危险就能躲开危险,这就叫思危;躲到人家都不再注意你的地方,这就叫思退;退了下来就有机会,再慢慢看、慢慢想,自己以前哪错了,往后该怎么做,这就叫思变。” 我再教你武官们说的那句话:“置之死地而后生。”



置之死地而后生,我相信杨金水对此有深刻的理解,他从江南织造局案子获罪后开始装傻充愣,嘉靖皇帝亲审查他也没有漏出半点儿痕迹,杨金水的疯言疯语把浙江改稻为桑和毁堤淹田的事情都交待清楚了,严嵩父子和浙江衙门及不法商人沈一石都交待了,皇帝心如明镜一样看到自己国库的内幕,嘉靖皇帝下决心倒严为自己儿子留下一个太平江山。杨金水得到了赦免被安置到蓝神仙那里修炼,直到嘉靖皇帝给吕芳仙符彻底放过自己。

吕芳老了,他前半生服务的皇帝也不久于人世,一代天子一朝臣,皇帝不忍心自己的老仆落得悲惨下场,于是赐吕芳到南京养老。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 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


唐俊龙55398571


简单概括:

1、开剧冯宝打死人后,吕芳与其对话的内容——“文官常说的三思,是指思危、思退、思变……”可见吕芳深谙文武官员宦海沉浮的真谛!此为油!

2、安排冯宝进裕王府,给裕王世子做大伴,提前部署好了帝、奴双接棒的前期准备工作,由此可见吕芳对朝局的高瞻远瞩,此为智!

3、嘉靖皇帝当着陈洪对吕芳的评论——“用人无数,但他从来就没有自己人”。由此可见吕芳作为皇帝家奴的忠。

4、临行反拜冯宝——“孩儿们就拜托给你了”。由此可见吕芳作为宦官集团大当家的义。

5、携杨金水离京,点拨杨金水可以不用再装疯,杨金水涉水大哭,足见吕芳作为宦官集团大当家行事的密

综上:虽然是一个大太监,能做到这些善终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寄魂予风


奴才能否得善终,全在主人一念之间。

吕芳是刘和平虚构出来的角色,其人物原型应该是明穆宗时的大太监李芳。咱们先说虚构的吕芳,之后再说真实的李芳。



吕芳能够全身而退,究其原因还是要着落在嘉靖身上。因为是虚构人物,所以后续讨论主要是基于《大明王朝1566》展开。

严嵩把嘉靖琢磨明白了。这位道君皇帝故作云淡风轻,看似一心求道,其实帝王心术玩得很溜,又非常自负,一刻也没有放松对权力的把控。


这种领导往往看谁都像奴才,而且他也只需要奴才。吕芳,其实也包括严嵩,都是嘉靖眼里的好奴才。对主人无限忠诚,绝不藏私,指哪打哪、指谁咬谁,推功揽过,关键时刻替领导背锅……这是嘉靖对奴才的要求。至于奴才偷吃一点肉,只要不越过他的心理价位,嘉靖并不在乎。



吕芳终究只是一个太监,权力游戏他还是没有玩明白。眼看闹得不可开交,老头居然拿着一坛酒想去劝和严嵩和徐阶。姑且不说这两位官场老手心里都跟明镜似的,政治斗争就是你死我活。退一万步讲,就算这俩人愿意偃旗息鼓握手言和,他们代表的利益集团也不可能就此罢手。

而且吕公公显然忘了自己的身份。明朝太监不过是皇帝的一条狗,官员忌惮太监,本质上是忌惮背后的天子。吕芳此举,严嵩和徐阶势必认为是嘉靖的意思。而在大明朝,皇帝赐酒可不是什么好事。



洪武朝,官员茹太素经常上书言事,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各种叨逼叨,搞得朱重八同志不胜其扰。朱老板明显不是一个好脾气的人,有一回赐酒给茹太素,并放了狠话,今儿咱们俩喝一杯,你丫要是再不收敛一点,那以后就白刀子进红刀子出。茹太素最终还是没有逃过杀身之祸,遭连坐而死。

据《明史》记载——

太素(茹太素)抗直不屈,屡濒于罪,帝时宥之。一日,宴便殿,赐之酒曰:“金杯同汝饮,白刃不相饶。”太素叩首,即续韵对曰:“丹诚图报国,不避圣心焦。”帝为恻然。未几,谪御史,复坐排陷詹徽,与同官十二人俱镣足治事。后竟坐法死。

在错误的时间,用错误的方式,向错误的对象传递了错误的信息,这个锅当然只能是吕公公来背。客观说,嘉靖并非没有想过杀几个人镇镇场子,只是还没有想好杀多少人,以及杀哪些人而已。



作为政治老手,嘉靖当然知道力量平衡的重要性,手下一团和气,倒霉的就得是他这个老板了。因此,一方面要打击严党,另一方面要敲打裕王小团体。修道几十年,嘉靖恐怕心里也明白,长生不老是没希望了,这天下终究有一天是自己儿子的。毕竟吕芳给自己当了一辈子好奴才,嘉靖也想给他留个善终,所以借故给老头发配南京养老去了。


咱回过头再说说李芳。按《明史》的说法,李芳虽是太监,但为人比较正直。

李芳,穆宗朝内官监太监也。帝初立,芳以能持正见信任。

因为直言劝谏得罪了朱载垕,李芳自然是没啥好果子吃。

芳切谏,帝不悦。祥等复媒孽之,帝遂怒,勒芳闲住。二年十一月复杖芳八十,下刑部监禁待决。尚书毛恺等言:芳罪状未明,臣等莫知所坐。帝曰:芳事朕无礼,其锢之。芳锢,祥等益横。

总体来说,文官群体对李芳这个人还是比较认可的。在文官多方活动下,李芳最终被发配往南京,算是捡回一条命。

四年四月,刑科都给事中舒化等以热审届期,请宥芳,乃得释,充南京净军。


月下没有花




从嘉靖皇帝登基开始,吕芳就一直守在他身边,并一步步坐上内相的位置,帮着嘉靖皇帝处理内廷事务。

嘉靖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也是一个绝顶自私的人。他对自己任用的每一个人都了如指掌,能够操控如木偶,完全为自己所用。

嘉靖是一个刻薄寡恩的人,能在他身边呆的很久是很不容易的事。只有吕芳跟了他40年,严嵩跟了他20年。好几任内阁首辅都没有什么好下场,能坐得久并且能够善终,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虽然外相也就是内阁首辅经常换来换去,但长期以来吕芳的位置是比较稳固的。吕芳是一个忠诚的好奴才,做事大局观极强,大事小事都处理的让嘉靖皇帝感觉非常舒服。



之所以嘉靖皇帝忍无可忍要处置吕芳,并不是吕芳犯了什么错,而是严嵩倒台后,形势发生了变化,人事上也需要进行调整。

以前大臣们对皇帝不满,都由严嵩这个打手亲自处理。对于严嵩的铁血手腕,嘉靖皇帝是比较满意的。能替主子分忧的奴才都是好奴才。


严嵩倒台后,海瑞顶撞皇帝的事,内阁首辅徐阶和吕芳都在和稀泥。这就让嘉靖皇帝非常不满意,他需要一个有铁血手腕的人来帮他处理这些烂事。

这个人有且只能是陈洪,他心狠手辣,善于揣摩嘉靖皇帝的心思。



既然内相的差事都要交给陈洪了,那么吕芳就只能退休了。让吕芳退下去,总要找个借口,这从来都不是什么难事。

嘉靖皇帝就说,最近伺候我,吕芳犯了三次错。十步之内必有芳草,芳草萋萋,这不是什么好事。也就是说到处都是吕芳的人,权势太大了,应该退休了。

但吕芳并没有犯什么错,换人也只是因为嘉靖皇帝需要。于是嘉靖皇帝就把吕芳派到南京去守祖陵。

对于吕芳来说,这也是一种解脱,更是一种善终的表现。毕竟伴君如伴虎,小心翼翼四十年,已经是相当不容易了。



吕芳能够混到大内最高位置,并陪在嘉靖皇帝身边40年,这本身就说明他的能力是非常强的。

吕芳的水准之高,早在他派冯保去裕王府时就显露了出来。他对冯保说:三思就是思危思退思变。知道了危险,就能躲开危险,这就叫思危。躲在人家都不注意你的地方,这就叫思退。退下来以后就有机会再慢慢看,慢慢想,自己以前哪儿错了,往后该怎么做?这就叫思变。



正是这三思让吕芳40年如履薄冰,如鱼得水,始终稳坐如泰山。他派冯保去裕王府,也是在给自己留退路。


冯保去裕王府是去伺候世子,也就是未来的太子和皇帝。这就基本上决定了冯保会成为未来的皇宫内的丞相,简称内相。有自己的人在担任内相,吕芳的晚年也就不用担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