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武漢採訪一週紀實:醫護人員嚴禁用手揉眼睛、挖鼻孔、掏耳朵


大眾網·海報新聞武漢2月16日訊(特派記者 吳軍林)如果不是有後方同事提到現在已經週末,我還沒意識到,跟隨山東大學第二醫院援湖北國家醫療隊來武漢採訪已有一週。這種少出門、少見人的日子,時光流逝得悄無聲息。


昨天(2月15日)上午,連日來馬不停蹄前後奔忙又精神持續高昂的醫療隊忙人、臨時充當幾位跟隊記者對接人身份的高妍,來到我屋,指導我和隔壁的大眾日報記者對房間內的區域進行劃分。醫療隊建議,在住宿的房間內,也要劃分汙染區、清潔區,總的原則是越往裡走要越乾淨。


按照她的建議,我花了大半個上午的時間重新擺放房間用品、噴84消毒液。房間內噴灑完84,又瞥到了衣服,一不做二不休,給衣服也同步消消毒。本來考慮用酒精,但武漢昨天氣溫驟降、雨雪交加,不敢長時間開窗,房間內又開著一臺電暖器,擔心房間內酒精濃度過高引起閃爆、閃燃,於是往幾件衣服上都噴了些84。


前幾天,偶爾用醫療隊隊員吳夢夢送來的84消毒液噴一點到衣服上,未見衣服褪色。昨天,或許是我調配的84濃度太高,或許是噴灑強度太大,中午不經意看到心愛的墨綠色襯衫、黑色外套等幾件衣服上都出現了大片褪色,慘不忍睹。


拿起衣服看了好幾遍,悵然若失。同時又暗罵自己非要以身試“法”。生活中總有這些惱人的細節。


到達武漢24小時後接管病區 身穿防護服有人吐了又咽回去


說回這一週的工作。


2月9日從濟南出發赴武漢的山東大學第二醫院援湖北國家醫療隊共有隊員131人,我從“局外人”的身份去看他們過去的一週,首先映入腦海的即是忙和累。


9日晚上10點多,醫療隊抵達武漢、入住酒店。不到24小時之後,2月10日晚上9點半,醫療組部分成員就出發趕往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光谷院區,準備接管一個重症病區。稍早前,護理組的成員已經趕到了醫院。當晚10點多,他們就迎來首批29名病患。


這批醫療隊整建制接管一個病區,從設備安裝、排班、工作內容和流程都要儘快完成、理順,工作量大又繁瑣。


一切匆匆忙忙,10日中午12點半,醫療隊趕往同濟醫院時,就已經進入工作狀態,隊員們熟悉病區、接受穿脫防護服的培訓。當天下午2點半,醫療隊聯絡員董紅開始排班以及制定工作制度,這花費了大量時間,人員安排、新老搭配是非常繁瑣細緻的工作。


記者武漢採訪一週紀實:醫護人員嚴禁用手揉眼睛、挖鼻孔、掏耳朵

(2月10日,山東大學第二醫院援湖北國家醫療隊在同濟醫院光谷院區熟悉病區,進行接管前的準備工作)


工作剛剛起步,一切隨時調整。徐照娟本是護理組第二組組長,組裡已經建好了工作群,其後,她被調整到了四組。護理人員也從開始的7個組,調整為8個組,又調整為現在的10個組。


工作節奏也在調整。起初,護理組每個班次的工作時間是6小時。從酒店提前1小時出發到醫院,到醫院後一套防護服穿下來大概半個小時左右;下班後,脫防護服耗時更長,再加上交接班的時間,一般是在下班後的1小時才能從醫院往酒店趕;回酒店後要先洗半個小時以上的澡。因此,護理組的工作時間雖是6個小時,其實整個準備過程在2個小時以上。


長時間穿防護服工作的難度不是外人所能想象的,全程不進食、不飲水、穿紙尿褲……


隊員程燕第一個班值了7個小時,她說,最大的感受就是憋喘得厲害、體力透支。期間,她吐了兩次又咽回去了,“因為一旦吐出來就要重新更換全套防護服。我都能清晰感受到吐的是晚飯的哪一個菜。”


徐照娟第一次值班是接管病區後的第二個班次,仍是工作剛剛起步的階段。前4個小時,她幾乎沒停下來,出汗,秋衣秋褲和手術衣都溼透了。出過汗之後,溼衣服貼身上就涼。


大約10個小時未進水以及大量出汗之後,徐照娟“雖然(早上9點)下班回到住處整理完畢後使勁喝水,但直到晚上8點,還是沒有一滴尿液,10點以後開始有尿意,但上廁所只有幾毫升。”


記者武漢採訪一週紀實:醫護人員嚴禁用手揉眼睛、挖鼻孔、掏耳朵

(一個班上完,趙麗娟的鼻樑處形成水泡)


考慮到護士在這種工作環境下工作6個小時時間過長,目前護理組的工作時間已調整為4小時一個班次。


領隊抵武漢持續作戰31小時 團隊好多90後


醫療隊的忙碌,還有一個細節可見。我們於9日晚上抵達武漢,但直到12日晚上9點半,領隊魏峰濤才終於有空和隨隊記者坐下來談談。


10日上午8點半,魏峰濤就在跟同濟醫院光谷院區進行交接,全天沒離開醫院。當天晚上,他緊接著參與了接收患者,首批有29名。短時間內來的病患數量多、病症重,醫療隊同時上了兩組醫生、兩組護士。


魏峰濤說,當天晚上,他逐個檢查了醫療隊員穿戴防護服的過程,“沒有哪個人退縮,也沒有哪個人猶豫一下,我檢查完說一句話,穿得不錯、到位,他們開門就走。”


後來聽高妍說,魏峰濤從10日早上8點半去醫院,直到11日下午3點多才離開醫院返回酒店,高強度作戰大概31個小時。


魏峰濤是放心不下,這批護士大多20歲出頭,實在年輕。


我特意去看了護士名單上的出生年月,滿屏的90後,還有幾位是1995、1996年出生的。


2月13日晚上10點45分,董紅還在醫療隊的工作群裡發通知提醒,“剛才開小組會議,魏主任(魏峰濤,醫療隊領隊)和馬主任(馬承恩,醫療隊隊長)壓力很大,他們最關心我們的防護,我們一定都做好防護,我們都好好的哈。”


進了醫療隊的工作交流群以來,我注意到,群裡強調與溝通次數最多的就是隊員的防護問題。那是具體而微到繁瑣的問題,比如一套防護服穿起來需要十幾步,脫防護服時,每脫一層就要做一次“手衛生”。


醫院外的防護細節也是方方面面的,比如,嚴禁在任何地方,包括賓館內的生活區用手去揉眼睛、挖鼻孔、掏耳朵。切記,只能用棉棒解決,用酒精棉棒。


記者武漢採訪一週紀實:醫護人員嚴禁用手揉眼睛、挖鼻孔、掏耳朵

(醫療隊交流群裡不斷提示個人防護注意事項)


截至2月15日,山大二院援湖北國家醫療隊已經收治了52位患者。目前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醫療隊隊員們壓力不小,但他們的精神狀態尚佳,平時見到,都是說說笑笑。其實,這些隊員來自不同科室,相互之間往往並不認識,加上戴著口罩、頭套,樣貌都不一定認得清,但是,來到武漢,成為一個團隊,瞬間陌生變熟悉。


他們互稱“戰友”。


記者武漢採訪一週紀實:醫護人員嚴禁用手揉眼睛、挖鼻孔、掏耳朵

(2月15日,醫療隊隊員王欣查看病房,有位病人明顯焦慮,王欣發現後安慰、鼓勵她,並告訴她:“你看外面的大雪多好啊!我們山東醫療隊把瑞雪都帶來了,瑞雪兆豐年啊!”病房裡的氣氛好了很多。護士長提議醫護人員和患者們一起豎起大拇指喊加油。)


如果沒來前線 也許永遠不懂什麼叫愛心捐贈


回顧一週,不只有忙和累,還有暖。如果沒有隨隊來前線,也許我永遠不會理解愛心捐贈意味著什麼。快遞不便、外出購物不便的特殊時期,收到捐贈的物資,內心除了感恩真是無可言說。


為了避免交叉感染,我們入住的酒店不開中央空調,醫療隊隊員大都北方人,不適應武漢的溼冷氣候。第二天,我們就收到了格力捐贈的一批“小太陽”。


記者武漢採訪一週紀實:醫護人員嚴禁用手揉眼睛、挖鼻孔、掏耳朵

(醫療隊受捐一批“小太陽”)


其後,物資源源不斷地湧向醫療隊。保暖內衣、電熱毯、臉盆、插排、晾衣架、鹹菜等生活物資,給我們的“酒店生涯”帶來很大方便,84消毒液、醫用酒精、手消等醫療物資又持續保障了我們的防護。


記者武漢採訪一週紀實:醫護人員嚴禁用手揉眼睛、挖鼻孔、掏耳朵

(醫療隊正在搬運後方運來的物資)


有天傍晚去領物資時,我聽到一位隊員感慨,“好心人真多啊,都(牽)掛著我們。”


武漢當地對醫療隊的照顧也無微不至,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有位聯絡員李紅亮24小時值守在酒店,每回在酒店大廳遇到,他一定會說,“有什麼需求你們跟我提,我去協調。”同時又反覆感謝山東醫療隊。


北方人愛喝粥,來到武漢幾天之後,酒店早餐調整,供應上了小米粥、大米粥;醫療隊中許多人不能吃辣,盒飯的口味也調整了,少辣。這都離不開李紅亮的協調。


我們所在的紐賓凱光谷國際酒店對醫療隊的照顧也很細心,雖然現在特殊時期,並非全員在崗。起初,酒店把瓶裝水放在每個樓層的電梯口,各人自取,後來每天放四瓶水到各人房間門口。其後,中國十五冶集團公司定點捐贈同濟醫院醫療隊礦泉水,由酒店工作人員統一發放至每間客房門口,同時,水不夠喝者仍可在樓道處繼續領取。


有兩位隊員過生日,醫療隊為其舉辦了小小的“生日趴”。生日蛋糕是難辦的問題,聯絡員李紅亮和酒店最終給解決了。酒店總經理蘆亞玲說,山東醫療隊大老遠來武漢幫忙,我們做這點小事不算什麼。接著又說,“有什麼需求我們儘量滿足。”


記者武漢採訪一週紀實:醫護人員嚴禁用手揉眼睛、挖鼻孔、掏耳朵

(正在許生日願望的殷樹梅和範雙雙。由於戴著口罩,她們用手扇滅了蛋糕上的蠟燭)


每個人都在貢獻自己的力量戰“疫”。每天,有固定的司機師傅接送山東醫療隊往返於酒店與醫院之間,有隊員給司機師傅發短信致謝,司機回覆,“為你們服務是我們的榮幸!你們辛苦了!”


為了防止交叉感染,不少隊員要把頭髮繼續剪短,當地聯繫了理髮師來為醫療隊服務。與理髮師交談時,我才知道他們都是志願者,往往在一個醫療隊一理就是一天。志願者理髮師李奇是荊州人,來武漢已十幾年,這個春節,他沒回老家。他希望武漢能快點“好起來”,他說,他真的很喜歡這個城市。接著向我推薦了許多武漢小吃,“武漢早餐花樣多得很”,不過除了熱乾麵,我現在都忘了。


記者武漢採訪一週紀實:醫護人員嚴禁用手揉眼睛、挖鼻孔、掏耳朵

(李奇剛為一位醫療隊隊員理完髮)


醫療隊對我們幾位隨行記者的關愛也無以復加。有一天,董紅特意在群裡說,“記者朋友為我們做出很多工作,我們是136人的團隊!”


我們是倉促之間接到通知可以隨醫療隊採訪,沒有充足的時間準備物資。到武漢後,醫療隊特意安排人送了手消和84消毒液等,隊員吳夢夢還將自備口罩拿出來勻給我們。


連續吃了幾頓盒飯之後,有一天我吃完泡麵發朋友圈感慨真香。隊員侯興芹看到後給我發微信說,她帶了很多吃的,要分給我,隨後就發來一張照片,餅乾、火腿腸等零食已經裝在了方便袋裡。


其實,侯興芹加我微信是要表揚她的單位——山東大學第二醫院。這幾天,不斷有醫療隊隊員向我感慨,單位在後方為他們做了很多保障工作,給他們家人送去了生活用品和蔬菜水果等等。


有隊員說,救死扶傷是醫護人員的天職,他們來武漢只是完成分內的工作,但單位在後方所給予的關愛遠遠超過了自己的付出,這讓他們無比感動。


借這篇手記,我也要向單位表達感謝。從接到通知來武漢至今,集團多位領導、同事通過電話、微信、QQ表達關心,提醒注意休息、保重身體,以及協調寄送物資。我總想起那句“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我們一起等待春暖花開。

記者武漢採訪一週紀實:醫護人員嚴禁用手揉眼睛、挖鼻孔、掏耳朵

(山大二院援湖北國家醫療隊受捐物資一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