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是因小說《三國演義》而成名的嗎?

文學老兵


諸葛亮不能說是因《三國演義》而聞名,但《三國演義》至少強化了諸葛亮在民間的影響。

諸葛亮的成名,首先是其家族。東漢末至三國時,瑯琊諸葛己是響噹噹的名門望族,諸葛三兄弟分別為魏、蜀、吳三國高官即為佐證。諸葛亮通過其妻又與荊州蔡氏、蒯氏、黃氏、龐氏及劉表攀上關係,算荊州幫的核心圈人物。劉表不用他是沒把他當外人,劉備重視他是看重他代表的勢力。

跟了劉備後,諸葛亮事實上佔據了二把手位置。但在攻取益州及劉備統治時期,劉備在益州本土系、東州軍系、荊州系三大勢力中,運用帝王術在前二者之間搞平衡,而讓代表荊州系的諸葛亮置身於外。在荊州丟失後也是如此,直到劉備死後,諸葛亮才真正上位。

作為權臣,諸葛亮之於蜀漢,等同於曹操之於漢。他以才智聞名,更以忠臣聞名。二千年以來,三國諸葛亮和中唐郭子儀是功高蓋主又善終的唯二人臣,因此,也被歷代帝王大加宣揚和加封。

所以,諸葛亮的名聲,在歷朝歷代都很顯赫!一定程度上,《三國演義》之崇劉,恰是因為歷代帝王們要人臣們效法諸葛亮而造成的後果!


明世俗的角落


▂ ▄ ▅ ▆ ▇ █ 精彩分享 █ ▇ ▆ ▅ ▄ ▂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要知道羅貫中寫《三國演義》雖然用的是春秋筆法,把諸葛亮近乎神話,但是何嘗不是對歷史上諸葛亮的地位認可和崇敬呢?

而且諸葛亮在劉備沒有三顧茅廬之前在當地就已經赫赫有名了,這是在正史上都有記載的。

當時在荊襄的一眾名士,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對諸葛亮的才幹很是欣賞,所以才有“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的傳說。

黃承彥更是把自己的女兒嫁給當時已經家道中落的諸葛亮,以示對這個後生的看重。

劉表更是慕名幾次徵兆諸葛亮都被他本人拒絕,如果諸葛亮在當地沒有名聲的話,劉備會恭敬到三顧茅廬?

再說三國演義神化諸葛亮的是他的軍事才能,把他形容成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擁有神鬼莫測之機的神人,帶兵打仗、行軍佈陣無所不能的完人。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 ▄ ▅ ▆ ▇ █ 謝謝關注█ ▇ ▆ ▅ ▄ ▂



佛學文摘


在陳壽的《三國志》中,諸葛亮的篇幅有限,難以達到經《三國》所推崇的高度和名聲,所以諸葛村夫因三國而更著名!

客觀的評價諸葛亮,在三國那百八十位謀士當中,無論從能力還是品德來看,諸葛亮都是中等偏上的。

陳壽在《三國志》裡對諸葛亮曾有過十六個字的評價:“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

陳壽雖然是被稱為“史之良吏”,評價人物也比較客觀,起碼比這個《魏略》的作者客觀公正。但是我們要知道一個事實,就是陳壽的一個親戚,也就是陳壽的父輩,犯了法,是被諸葛亮整過的。而且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瞧不起陳壽,在政治上打壓他,長達六年之久。陳壽既然是當事人,他評價諸葛亮呢,也不太合適。因此,關於諸葛亮到底如何,我們還是得綜合像《後漢書》、《九州春秋》等其他一系列書來看。

傅玄評價諸葛亮:“治國有分,御軍有法,積功興業,事得其機。”

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評價他:“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輔,豈有今日之勞乎!”






國學文傳


諸葛亮不是因為《三國演義》而出名,他在歷史上本來就赫赫有名。

要知道羅貫中寫《三國演義》雖然用的是春秋筆法,把諸葛亮近乎神話,但是何嘗不是對歷史上諸葛亮的地位認可和崇敬呢?

而且諸葛亮在劉備沒有三顧茅廬之前在當地就已經赫赫有名了,這是在正史上都有記載的。

當時在荊襄的一眾名士,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對諸葛亮的才幹很是欣賞,所以才有“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的傳說。

黃承彥更是把自己的女兒嫁給當時已經家道中落的諸葛亮,以示對這個後生的看重。

劉表更是慕名幾次徵兆諸葛亮都被他本人拒絕,如果諸葛亮在當地沒有名聲的話,劉備會恭敬到三顧茅廬?

再說三國演義神化諸葛亮的是他的軍事才能,把他形容成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擁有神鬼莫測之機的神人,帶兵打仗、行軍佈陣無所不能的完人。

而現實中的諸葛亮在軍事才能上雖然沒有這麼全才,但是也絕對是一個出色的軍事戰略家。

別忘了他在劉備病逝後,蜀國五虎上將僅剩一個年邁的趙雲之時,仍能帶著蜀國大軍六出祁山,讓魏軍聞風喪膽、頭疼不已。

諸葛亮以一書生做到這一步實屬不易,不負臥龍之名。

而且在諸葛亮執政蜀漢的這些年裡,政治清平、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讓當地老百姓心懷其恩。

在文學上著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成為後世學習的典範。

更發明了木牛流馬、孔明燈,改造連弩為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成為當時蜀漢軍中不可或缺的作戰工具。

就憑上述這些功績就足以奠定諸葛亮在歷史上的地位,所以他並不是因為《三國演義》而出名。


平安是福0123


當然是因《三國演義》成名的!

中華五千年文化多少文人名士,你是怎麼知道的?不都是歷朝歷代所保存的典章書籍嗎?

不管哪個朝代大到帝國皇帝小到文人名士,都要著書立傳,很多文官不惜死諫也要在史書上留一筆,不都是希望後人記住流芳百世名垂青古嗎?所以我來分析下…

首先,諸葛亮歷史上確有其人,這裡就不說能耐大小單說其成名。如果沒有《三國演義》諸葛亮不過就是一個人名,甚至對三國這個歷史時期都是模糊的。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從來就不缺英雄,它只是一個過渡期。

然後,仔細想想甚至我都覺得它就不能是三個國家,每個朝代後期不是群雄並起征戰天下。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把各個軍閥滅了以後,蜀吳堅持了時間長點最後還是滅亡了,然後曹丕建立魏朝。

所以都是因為元末明初羅貫中著書《三國演義》之後,在明清兩代受到歡迎。新中國成立以後又成為四大名著,後來又拍成電視連續劇這才家喻戶曉,諸葛亮大名也就水漲船高。

試想如果明清有一代把其封為禁書,只從史書得知又有幾人知道諸葛亮?

而且諸葛亮也遠沒有三國中那麼神!


已是大叔


諸葛躬耕襄陽,原本一介布衣,得劉備賞識,因志同道合走上了助桃園三傑分天下的道路,因智慧和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授命於危難之間,授任於敗軍之際。最後三分天下,可以說英雄所見略同,成就了諸葛孔明在民間的歷史功績。


武當遊俠兒


可以這樣說,如果三國演義這部小說有主角的話,那毫無疑問,肯定是雙主角模式,其中的兩個男主就是劉備和諸葛亮這對好基友了,這戲份都已經安排到當上主角了,雖然只是男主之一,但你說三國演義把它捧到了什麼程度?

其實也不需要做太多的對比,直接把幾件事情從諸葛亮身上身上剔除就可以了,比如說大名鼎鼎的空城計,小時候看到這個故事的時候,覺得諸葛亮可牛逼了,就那麼點兵力,直接把司馬懿給嚇尿了。長大之後才知道全特喵的是騙人的,那個時候的司馬懿都還沒長大,根本沒有機會統領大軍跟諸葛亮對上招,更別說兩人交戰多次非常瞭解了。

還有諸葛亮的成名戰役之一火燒赤壁,事實證明那玩跟諸葛亮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主角是周瑜,這裡就不得不為我們周瑜周都督洗一下地了,他根本不是什麼好妒忌的人,死因也不是因為被諸葛亮氣死的。

雖然說既生瑜何生亮,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提升了周瑜的知名度,但這絕非是什麼好名聲。能夠管理好江東這塊地方,能夠想出火燒赤壁這一招將局勢轉危為安的周都督不應該承受著這種嫉妒的名號,真的非常的冤。

然後去掉空城計和火燒赤壁,這幾齣戲之後的諸葛亮身上還有多少神秘光環呢?只能說是一個很有名的文臣了並不是諸葛亮那種足智近乎妖的變態人物了,其中的差距就不用我說了吧。


超級科學奶爸


是的!您說的沒錯兒!

《三國演義》之所以被稱之為演義,其內容,距離真實歷史還是有一定距離的。

真實的諸葛亮,實際上是一個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演義中,不僅把真實的他描寫了出來,還給他增加了一個足智多謀的人設。

但,正史中的諸葛亮,是一個政治能手,而非一個帶兵打仗的能手,在計謀上連劉備更信任法正。在劉備夷陵之敗後諸葛亮曾感嘆“ 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 。足可以看出,出門打仗,法正是第一人謀臣人選。而諸葛亮則坐鎮大後方,運籌帷幄。

然而,諸葛亮的宏觀戰略方面,卻優於任何一個當時蜀漢的謀臣,這一點,在“隆中對”這個典故中便能凸顯出來。另外,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經自比管仲、樂毅,這兩個人都是治世能臣,而並非帶兵打仗之人。

陳壽在《諸葛亮集》中評價諸葛亮:“ 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而在《三國志·諸葛亮傳》評價諸葛亮:“ 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肖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欽衛”。

也就是說,諸葛亮更擅長的大局上的分析,而不是戰術當中的千變萬化。

所以,我認為,諸葛亮乃是一個治世之臣,而非出奇謀之臣。

說了完了正史,咱們再說回演義。正本《三國演義》,諸葛亮出山前,只寫了黃巾、討董一些大事件或者為下文鋪墊的必要情節,十八路諸侯中的公孫瓚、孫堅、袁術等等一干梟雄都是草草帶過。諸葛亮出山後,《三國演義》才叫精彩起來,可以說有關諸葛亮的能寫的都寫了,將真實的諸葛亮誇張成神一般的存在,後來諸葛亮一死,結果《三國演義》草草完書。

綜上,諸葛亮是《三國演義》中神話了,因此成名。《三國志》中的諸葛亮也很厲害,不過厲害不在奇謀,而在治兵、治世。

這裡再多說兩句,不光諸葛亮,蜀漢的絕大部分將領也都被神話,由於塑造了很多正面形象,很多朋友也會如數家珍。當然至於為什麼要吹劉貶曹,這就與當時的思想意識形態有關了,這裡就不做細表了。


老楊說史


是!

三國神話了他。



維摩居主人


 《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它將古人的權謀發揮到了極致,有著非常深厚的藝術價值。細心的讀者都會發現,在《三國演義》裡面,火貫穿於很多戰爭之中,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這些大戰都和火有關係。特別是諸葛亮對火的運用,可以說是把火玩到了極致,最後諸葛亮也應了那句話“玩火自焚”,今天我一起來看看諸葛亮和火的傳奇一生。

  還記得劉備的三顧茅廬嗎?當劉備第三次去拜訪諸葛亮的時候,諸葛亮正在睡覺,劉關張三兄弟非常耐心的等待諸葛亮醒來。這時候,脾氣火爆的張飛,按捺不住了,一把大火把諸葛亮的茅廬給燒了,諸葛亮不得不從煙塵中醒來,可以說諸葛亮一現身,就和大火有著某種關聯。


  當諸葛亮跟隨了劉備的時候,劉備還沒有立身之地,仍然是東奔西走。為了讓劉備立足,諸葛亮獻出火攻之計,將曹操的大軍陷入一片火海之中,他先燒博望坡,再燒新野,最終用火換取了勝利,也為劉備贏得了喘息的機會。

  接下來就是赤壁大戰,這一戰奠定了三國的局面,諸葛亮的一陣東風,將曹操百萬大軍陷入冰火水天之中,此後的曹操不得不蜷縮在長江之北,再次經營他的大北方。這一戰,諸葛亮也和火有著很大的情緣,可以說諸葛亮的成名出眾,和火燒赤壁是有著很大關聯的。


  接下來就是東吳陸遜的火燒七百里聯營,這一戰雖然諸葛亮沒有直接參與,但也和諸葛亮有著很大的關係,經此一戰,蜀國國力得到了較大的削弱,劉備白帝城託孤,諸葛亮的地位有了極大的改變,可以說蜀國的大小事務全部由諸葛亮來掌控,他在某種程度上也成為了蜀國最重要的統治者之一,可以說這一戰是火讓諸葛亮的身份發生了實質性轉折。

  夷陵之戰後,諸葛亮對火攻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他認為火攻太過殘忍,於是在作戰中儘量避免用火。可是,在平定南方蠻夷的時候,諸葛亮遇到野蠻的孟獲時,不得不再次用火來攻擊孟獲的藤甲兵。這時候諸葛亮似乎已經預示到了自己的命運,火燒藤甲兵後,生靈塗炭,屍橫遍野,那慘狀讓諸葛亮感到了深深的恐懼。


  在第六次出祁山的時候,諸葛亮再次使用火攻,這時候諸葛亮已經知道自己來日無多,在這種情況下,他再次在上方谷設下火藥,準備用火攻擊司馬懿。然而一場大雨將火熄滅,也永遠將諸葛亮的希望熄滅了,諸葛亮哀聲嘆道,天意如此!其實這句話代表著諸葛亮深深地無奈。

  諸葛亮因為張飛的一把火,開始和劉備暢談三國之勢,成就了三顧茅廬的千古佳話;諸葛亮因為赤壁的一場大火開始讓蜀國在西部崛地而起,同時也讓他成為歷史上一顆璀璨的明星;諸葛亮也因為上方谷的那一場大火,讓他出師未捷身先死的遺憾永遠的留在了歷史長河之中,這就是諸葛亮和火的傳奇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