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時期,雞鴨苗便宜,現在進苗養殖合適嗎?

擺攤超哥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好多養殖場因飼料不足和運輸不便,導致蛋製品和肉製品價格大幅下降。

昨天看到微信群裡一個蛋雞養殖戶賣雞蛋,80塊錢/箱,一箱是30斤縣城送貨上門,算下來每斤還不到三塊錢。年前我買的肉雞8塊錢/斤,今天去超市才六塊多一斤,課件疫情影響還是非常大的。由於疫情,養殖戶運送雞蛋不那麼便利,加上我們不出門不到萬不得已不採購的原則,市場需求量大大減少,導致雞鴨蛋製品滯銷便宜處理,所以隨之雞鴨苗也便宜。

如果您的養殖場飼料儲備富裕,各方面條件具備,完全可以考慮在這個時機進一些苗養殖,疫情過後需求量肉類和蛋類都是非常大的。


梨鄉高大圓


疫情時期,雞鴨苗便宜,現在進苗養殖合適嗎?我個人認,對大多數養殖戶來說,現在不適合進雞鴨苗養殖。

一,現在養殖戶手裡還有很多雞鴨,在短時期內很難消化。

去年由於非洲豬瘟的原因,肉類食品價格上漲很快,雞鴨的價格也是直線上升,很多養殖戶加入了養殖雞鴨的行列,有很多養豬戶也改養雞鴨,使得去年年底雞鴨的價格又直線下降,養殖戶手裡還有很多雞鴨沒有賣了,現在市場上的雞鴨的數量還是很多。

二,年後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雞鴨沒有市場銷售,現在有很多雞鴨還在養殖戶手裡。2020年新年過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從武漢迅速蔓延到全國,全國各地都加入了抗疫戰中,活禽交易市場關閉,高速公路關閉,農村村村封路,農村不準擺酒,不準聚會,一些飯店娛樂場所,不許營業,雞鴨沒有市場銷售,去年養殖戶手裡的雞鴨還沒有銷售出去。

三,今年特殊時期,高速公路封路,飼料運輸困難,飼料價格上漲,雖然雞苗價格便宜,飼料價格上漲,養殖成本還是很高。

四,現在是冬春交界季節,氣溫還是比較低,對一般保溫設備不是很好的養殖戶,養殖雞鴨,小雞小鴨的成活率比較低,而且二三月雨水比較多,對雞鴨的生長受到很大的影響,養殖技術不是很好的養殖戶,很難保證雞鴨的成活率。

五,就是現在疫情過後,很多以前該辦的酒席,該聚的會,差不多都會取消,雞鴨的消化量還不是很大,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消化掉,我估計可能要到下半年,因此雞鴨的價格暫時還不會上漲。

綜合上述,我個人認為現在進雞鴨苗,不是合適的時間,一般人最好不要賭這個市場。


農村老徐


疫情時期,雞鴨苗價格便宜,現在進料是否合適?
很高興與大家共同分享這個問題。由於新型病毒橫行亂竄,導致養殖業遭嚴重挫傷,造成的經濟損失事難預料。畢竟,新型病毒惡魔已瘋狂不久,現處於垂死掙扎狀態,全國人民齊心協力把它踩在腳下,永遠沒有翻身的可能。
如今,疫情雖然有所緩解,但仍然要提高警惕,隨時注意病毒侵擾。特殊時期,因受各方面限制,現在進雞鴨苗,我認為,為了安全起見,暫緩一緩比較保險。
但是,只要家裡有足夠飼料供給,也是雞鴨進苗最佳時期。為什麼呢?因為疫情影響,據有關數據顯示,目前雞肉呈下滑趨勢,也是給養殖戶發起挑戰的關鍵時刻。很多養殖場因無法進到飼料處於半癱瘓狀態,假如現在進一批雞鴨苗飼養,雖然存在風險性,但是有逆轉戰機的可能。
就拿養鴨來說吧!自古以來,我國養鴨歷史悠久,因為我國廣大地區自然條件非常適宜鴨的生長髮育和生產。我國無論鴨的品種資源和數量,均名列世界前茅。在說,養鴨的好處很多,經濟效率非常樂觀。


(1),鴨性成熟早、繁殖力很強
鴨性成熟比雞和鵝早,飼養產蛋鴨120開始產蛋,小型的蛋(如山麻鴨)僅飼養三個月就開始下蛋。公鴨配種能力又強,一隻雄鴨可以配很多雌鴨,而且交配和產蛋不受季節影響,可以全年性繁殖。
蛋鴨年產蛋可達280~320個,每隻母鴨可提供200~220只雛鴨,肉用種鴨每年也可提供80~160只雛鴨,這對養殖戶發展養鴨生產是非常有利的。
(2),養鴨帶來的經濟效益
在農村,人們常說:鴨在水中游,不愁鹽和油。可想而知,養鴨在人們心目中佔據的地位多麼重要。因為養鴨具有投資少,成本低,設備簡單,鴨子生長快和鴨舍要求也不高等特點。
如果飼養肉鴨60天可達2.5公斤左右,蛋鴨成熟早,年產蛋量280個,最高300個左右,更何況鴨肉、鴨蛋、羽絨等進行綜合利用,就可以取得更高經濟效益。
(3),農牧漁相結合的原則飼養
稻田養鴨是我國的傳統習慣,稻田養鴨可消除諸多弊端,可防止因農藥造成公害,降低農業成本。主要是通過鴨子進行中耕除草,捕捉田裡害蟲,從而有利於鴨子正常生長。但也有利有弊,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因鴨在稻田裡,容易給農作物造成一定損傷也在所難免。

而且鴨糞肥效高,是種植業的優質肥料。所以,實行鴨漁兩樣兩樣相結合綜合原則值得大力推廣。
(4)養鴨資金週轉快的特點
由於鴨子具有適應性廣、生長快和產量高等生物學特性。一年四季均可產蛋,在短期內開始有收益。更重要的是,據經驗豐富養殖得出;養鴨成本比養雞低,相對來說投資也減少。
(5)鴨在市場銷路廣,供不應求
在國際市場對鴨產品需求量非常大,但質量要求也越來越嚴格。掌握科技養鴨技術,抓住機遇,成功的路就在眼前。
綜上所述,養鴨前途廣闊,值得大力推廣生產。但必須要掌握過硬養鴨技術,瞭解鴨的生物學特性,儘量控制鴨病毒感染傳播發生,提高經濟效率。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一定幫助,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討論,共同蹉商,共同走向致富路,甩掉貧困。
(所有文章和回答由本人原創,歡迎轉發)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3d200101d8eb07713ad\

突破烏江


現在非常時期,大部分養殖戶,都有一定的困難,尤其現在雞鴨飼料,運輸就不那麼暢通,再說活禽市場還沒開放,這就導致一部分散養的土雞鴨,壓在家裡賣不出去,還得每天餵它們很多飼料,現在有的養殖戶,已經沒有純糧食了喂土雞土鴨,只能喂些米糠之類的,維持雞鴨的正常需要,這個時候不管是雞鴨苗,還是雞鴨,都是非常便宜的,如果在這個節骨眼上,想養雞鴨,我想那是不允許的,現在的疫情還不知道什麼時間過去。

現在的雞鴨苗特別便宜,一隻在一毛錢左右,有的時候能達到五分錢,因為有的大養殖戶,因為飼料的短缺,沒有辦法再擴大生產,只能忍痛把雞鴨苗兒賣掉,這個時候雞鴨苗是很便宜的,如果想養雞鴨的話,這個時間段是不允許的,因為在我們北方,是寒冷的時候,前天還下雪呢,如果想養的話,還得蓋個溫暖的育雛室,在育雛使最起碼得養兩個月,現在是2月16號,兩個月後是四月16號,那個時候就可以放到外邊散養,雖然雞鴨苗現在便宜點,但是在育雛室呆兩個月,有點得不償失。

最好的養殖時間時是在四月份,那個時間正好疫情已經結束,雖然雞鴨苗多花點兒錢,但是在育雛室待的時間比較短,有20多天就可以放到外面去,因為那個時候天氣比較暖和,雞鴨苗在育雛室裡,還能快速的適應外邊的環境,只是剛開始的時候溫度36,以後每天降0.5度,直到達到外邊的溫度為止,過20天后,就到了4月20號,就可以放到外邊散養了,這是正確的養雞鴨方法,也是現在的主導方向。

所以說想養植雞鴨,那就等疫情過去後,再進行養殖也不遲,因為那個時候飼料供應充足,各類藥品都非常的齊全,四月份開始養殖,在育雛室裡,能安全地待上20天,每一個星期打一遍疫苗,才能保證土雞鴨苗的成活率,在喂全價飼料,保證雞鴨苗的營養均衡,那時候養殖雞鴨,就會順風順水,毫無阻擋的情況下,養殖雞鴨,會有一種揚眉吐氣的感覺。


三農剛子


您好,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提要:疫情衝擊養殖業,雞苗、鴨苗價格走低,現在進購養殖如何?

目前疫情持續發酵,可以說全國上下各行各業都受到了疫情的衝擊,尤其是對一些微小企業的衝擊更是嚴重。有朋友發現目前市場上的雞苗、鴨苗價格比往年便宜很多,想要現在購買一些養殖,不知道是否可行。這裡科學興農就和大家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科學興農本人目前也因為疫情的原因,被滯留在了農村老家一個多月了,在農村老家的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裡,也對農村的養殖業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在老家這邊封村沒有多久的時間,村裡面的養殖場就出現了低價拋售雞蛋、肉雞的情況,雞蛋價格一度跌至2元左右一斤,肉雞的價格更是比平時價格低了好幾塊,另外肉雞場甚至低價出售半大的雞苗。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這裡先簡單分析一下。

首先受到疫情的衝擊,交通物流方面受到了嚴重的阻礙,不僅運輸困難,且運輸費用成倍增加,造成養殖場飼料供給出現短缺的情況。再者肉雞物流成本增加,養殖場為了降低損失,不得不選擇就近低價拋售手中的雞蛋、肉雞等。

另外,受到疫情的影響,全國上下都採取封閉式管理,城市小區嚴格控制進出情況,農村各個路口也有專人進行看守,外出必須經由村委開具相關通行證。城市、農村的人員外出都受到了嚴格的限制,消費者自己不敢輕易的出門。另外疫情下,餐飲業停業,肉類消費群體急劇下降。再加上湖南、四川等地出現禽流感疫情,這也影響到了肉類的消費需求量。

以上因素的疊加,造成今年的肉類產品價格低廉,養殖戶不敢擴大養殖,雞苗、鴨苗的價格自然也較往年會低不少,就目前的養殖業的發展形勢來看,雖然目前已經有明文規定不得攔截仔畜雛禽、飼料等農產品車輛,同時協調屠宰場等儘快復工,但目前的行情還是不容樂觀的,尤其是養殖風險性還是比較大的,如果沒有足夠的資金成本,同時養殖技術不到位的人員,個人還是建議不要輕易冒風險養殖。


科學興農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目前不合適,那就等疫情過去後,再進行養殖也不遲,因為那個時候飼料供應充足,各類藥品都非常的齊全,四月份開始養殖,在育雛室裡,能安全地待上20天,每一個星期打一遍疫苗,才能保證土雞鴨苗的成活率,在喂全價飼料,保證雞鴨苗的營養均衡,那時候養殖雞鴨,就會順風順水。


中藥材之鄉小王


這個要從多點考慮,現在價格肯定合適但是最主要的就是如何保證飼料的正常供應。據我瞭解我們附近幾個養雞場都把雞虧本處理掉了,5斤多的一隻雞隻賣10元錢一隻,主要原因就是沒有飼料,現在工廠停產,道路運輸也不暢通飼料運輸不過來,這是最大的問題!如果解決了這一點現在上雞苗應該是合適的,畢竟現在很多養雞場都處理了,疫情結束後會有市場會有一個空檔期,價格也應該會不錯!但是還是要謹慎判斷疫情結束時間和雞的出欄時間以及飼料渠道的穩定性!


莫名s奇妙


年前,雞鴨需求量一直持平,價錢一直都是平平穩穩,不高不低,我覺得當時市場需求,應該是供求平穩。所以雞鴨苗需求也是平穩的。

今年初價錢又不同了,受肺炎疫情影響,加之其它省份出現禽流感,雞鴨價錢一直走低,母雞出欄由九塊錢一斤跌至四塊甚至三塊二塊錢一斤,有的養殖場甚至數只出售,10元只至20元一隻,鴨兩三塊錢一斤,甚至100元四隻,而雞鴨苗也不是很貴。

疫情嚴峻,國家各部門控制人流動,養殖戶養的家禽積壓,供過於求,加之市場銷售通道受阻,養殖飼料通道也受阻,養殖戶不得不低價出售家禽,虧本清倉,這種價錢連本找不回來,農村養殖散戶必然會減一半以後,剩下的精英老闆肯定有一定的資金週轉,此時他們嗅到商業商機,會立刻大量進苗,創業風口不是每個養殖戶都能看到的。

所以疫情出現拐點,國家控制住疫情蔓延,疫情過後應該爆發性需求消費,民以食為天,到時雞需求量供應不上,雞鴨苗更供應不上,你說這時下苗適合麼,慧眼看世界,有資金博一博,或許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粵西海哥


疫情時期,雞鴨苗價格便宜,現在進料是否合適?很高興與大家共同分享這個問題。我朋友就是養雞的。

由於新型病毒橫行亂竄,導致養殖業遭嚴重挫傷,造成的經濟損失事難預料。畢竟,新型病毒惡魔已瘋狂不久,現處於垂死掙扎狀態,全國人民齊心協力把它踩在腳下,永遠沒有翻身的可能。如今,疫情雖然有所緩解,但仍然要提高警惕,隨時注意病毒侵擾。特殊時期,因受各方面限制,現在進雞鴨苗,我認為,為了安全起見,暫緩一緩比較保險。但是,只要家裡有足夠飼料供給,也是雞鴨進苗最佳時期。為什麼呢?因為疫情影響,據有關數據顯示,目前雞肉呈下滑趨勢,也是給養殖戶發起挑戰的關鍵時刻。很多養殖場因無法進到飼料處於半癱瘓狀態,假如現在進一批雞鴨苗飼養,雖然存在風險性,但是有逆轉戰機的可能。就拿養鴨來說吧!自古以來,我國養鴨歷史悠久,因為我國廣大地區自然條件非常適宜鴨的生長髮育和生產。我國無論鴨的品種資源和數量,均名列世界前茅。在說,養鴨的好處很多,經濟效率非常樂觀。(1),鴨性成熟早、繁殖力很強鴨性成熟比雞和鵝早,飼養產蛋鴨120開始產蛋,小型的蛋(如山麻鴨)僅飼養三個月就開始下蛋。公鴨配種能力又強,一隻雄鴨可以配很多雌鴨,而且交配和產蛋不受季節影響,可以全年性繁殖。蛋鴨年產蛋可達280~320個,每隻母鴨可提供200~220只雛鴨,肉用種鴨每年也可提供80~160只雛鴨,這對養殖戶發展養鴨生產是非常有利的。(2),養鴨帶來的經濟效益在農村,人們常說:鴨在水中游,不愁鹽和油。可想而知,養鴨在人們心目中佔據的地位多麼重要。因為養鴨具有投資少,成本低,設備簡單,鴨子生長快和鴨舍要求也不高等特點。如果飼養肉鴨60天可達2.5公斤左右,蛋鴨成熟早,年產蛋量280個,最高300個左右,更何況鴨肉、鴨蛋、羽絨等進行綜合利用,就可以取得更高經濟效益。(3),農牧漁相結合的原則飼養稻田養鴨是我國的傳統習慣,稻田養鴨可消除諸多弊端,可防止因農藥造成公害,降低農業成本。主要是通過鴨子進行中耕除草,捕捉田裡害蟲,從而有利於鴨子正常生長。但也有利有弊,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因鴨在稻田裡,容易給農作物造成一定損傷也在所難免。而且鴨糞肥效高,是種植業的優質肥料。所以,實行鴨漁兩樣兩樣相結合綜合原則值得大力推廣。(4)養鴨資金週轉快的特點由於鴨子具有適應性廣、生長快和產量高等生物學特性。一年四季均可產蛋,在短期內開始有收益。更重要的是,據經驗豐富養殖得出;養鴨成本比養雞低,相對來說投資也減少。(5)鴨在市場銷路廣,供不應求在國際市場對鴨產品需求量非常大,但質量要求也越來越嚴格。掌握科技養鴨技術,抓住機遇,成功的路就在眼前。綜上所述,養鴨前途廣闊,值得大力推廣生產。但必須要掌握過硬養鴨技術,瞭解鴨的生物學特性,儘量控制鴨病毒感染傳播發生,提高經濟效率。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一定幫助,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討論,共同蹉商,共同走向致富路,甩掉貧困。(所有文章和回答由本人原創,歡迎


上過山下過田


現在老家養雞都是高科技了,不需要太多人工了,全都是機械化了,方便快捷,以前母雞下蛋後,需要人工來把雞蛋撿起來,現在都是機器自動收了很快節約時間成本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