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诗或者歌对于生活,是可有可无,还是一定要有?

江上弄舟


首先“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个诗和远方应该有两层意思,狭义上就是文字组成的诗和离家很远的地方,广义上“眼前的苟且”无非是现实中追逐名利世俗红尘中身不由己的每个你每个我。“诗和远方”指的是理想生活。我不知题主指的是哪方面。

其实吧,我理解的“苟且”就是物质需求,诗和远方就是精神需求。

当一个人三餐不饱,为衣食四处奔波,面朝黄土背朝天时他还会想到诗和远方吗!当一个成年人衣食无忧,花不完的金钱(套用一句话就是财务自由)。自然就会“饱暖思淫欲”,奈何“找乐子”在现在的中国是犯法的,只好退而取一半。为什么说是一半呢?君不见古代的大多诗歌都是文人和青楼妓#女合作而成的吗,文人做诗,妓#女做歌。现在只剩下文人做诗了,大家闺秀明面上是很少学诗词歌赋的。这就是找乐子了。

其实说到底还是个人的文化修养问题吧,现在的生活节奏也快,大众都只喜欢接受轻松愉快的东西,比如短视频,直播,而很少人能静下心来琢磨语句和文字的魅力了。现在的歌和歌词大多都是用声色(娃娃音,甜美...)来取悦人了,很少有有意义的,文字优美的词句了。


兰亭妖月


人生有梦不觉寒

生命里总有那样一些冥冥中的缘定,不期然间蓦地相逢,无语微笑,绽放出宿命里早已刻画好的那一帧容颜……写作之于我,就是如此。我喜欢看书,在家人的呵护和老师们的引导下,从小阅读了大量的连环画和文学名著,那些书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着我。那时起,就萌生了小小作家梦……

记得中学时,我的作文常被老师当做范文朗读,无形中激发了我对语文、对写作的兴趣。多年来,虽然断断续续,时松时紧,我从来都没放下写作这门功课。在我们70年初的这辈人心中,作家梦是一个很美好的理想。长长的岁月里,我们渐渐淡忘了阳光般的童年,然而那日中学同学毕业26年聚会,当我把出版的新书送给大家时,多年不见的同学说我实现了小时候大家一个共同的理想,居然比我还激动,让我为之动容。

 “无迹方知流光逝,有梦不觉人生寒”。人生就是一场行走:相逢美景,相逢生命,相逢自我。大学毕业做语文老师的那些年,我上语文课,带文学社,辅导学生竞赛作文。自己写,也教学生写。“闲阅床头几卷书,三更有梦书作枕”,夜簌如幻,人清如水,一盏灯,一本书,在不受惊扰的天地里,静静地阅读,去掉一些浮躁,保持一份平静,沉下心来学习,努力超越繁重的教学工作和琐碎的家庭事务,蘸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想感情去品味、感悟,用毅力和耐性来支撑,并让这种感悟融入到自己的血肉与精神。

我让自己的学生随时都能够像欣赏优美的乐曲一样品读老师的文章,与学生共享成功与快乐。人生没有痕迹,就像光阴流水一样都走完了,但是幸亏有梦。只要有梦,哪怕我们是一粒轻沙,越过千山万水,也要去演绎一幅一幅沙画。到最终,梦想会变成我们生命中真正无可剥夺的资源。

曾经的梦想会告诉我们青春是一种资本。你已经做过的事情告诉你,你还可以去做更多的事。路遥先生曾说过:“写作是愚人的事业”。这话说的一点也不假。当流光涤荡过我们的生命,总有一些或明或暗的片断蹁跹徘徊,成为刻画着年轮的信物。逢着一段心事,一处风景,一个人的名字,一种形式的寄托,都是有缘的。法国启蒙思想家爱尔维修说:“表示惊讶只需一分钟,要做出惊人的事业却要许多年”,写作的人有多种类型,有眼慧手快的,也有默默耕耘以拙补巧的,我想我应该属于后者。

于丹在她的《人生有梦不觉寒》中写道,我们会遇见一个全新柔软的真我。一个无比勇敢的自己,勇敢到转过身就能担当眼前的一切;一个无比天真的自己,天真到眨眼间,就能放下所有的经验与成见。可以酩酊大醉,可以酣畅淋漓,也可以静默不语,“相看两不厌,唯有静亭山”。女人的一生,除了工作,除了家庭,还拥有一份读读写写的心怀,多少会让人变得聪明睿智而有修养。而梦想——是心灵的能量源,生命的保鲜剂。

我是一个极普通的女子,有着许多女性的弱点和缺陷。很偶然地,我读到一篇文章。它说:我爱太阳,因为它温暖了我的筋骨;而且我也爱雨水,因为它洗净了我的精神。我爱光芒,因为它照亮我的道路;而且我也爱黑暗,因为它让我看到星星。从这简简单单的几句话里,我悟出了一个待人处世的道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于是,我试着走出以前那个小我世界。看春上春树的言情小说,也看奥古斯丁的哲学专著。用真诚的微笑问候每一位迎面而来人,无论天雨天晴。放下就是快乐,天并不是“空”,从来也不“空”。古希腊有位诗人曾说:人生是一个影子所做的梦。

我虽然不是以文为生,但是文字一直以它独有的魅力令我意乱情迷,于是写作便成了我长久以来生生息息的做梦方式。浮生如梦,过眼烟云,而有的故事,有的画面,有的瞬间,有的细节,却定格在脑海里,飞越它所爱而永恒。我的写作并非为博得喝彩而为,而是为在喧嚣中求一已之安宁。

出版书籍,于已,就像整理书案和莳弄自已的花圃一般,寻常之事,随意最好,不要搞得那么庄重;于关注自已的人,则是一次最真诚也是最朴素的回报与感谢。面对朋们充满爱心的检阅,我只能说,你们不要太认真。看我的文章,认为有点趣味的,权且读读;认为触动了某根神经的,是你我心灵的一种感应,是前世修得的缘份。











心海墨客的阅读时光


“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句话源自高晓松《给母亲新书写的序》,而《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是歌手许巍演唱的一首歌曲,由高晓松作曲作词,后成为《晓松奇谈》主题曲。这句话说起来很有文艺范,大意是说人活在世上,难免身不由己,做着自己不愿做的事情,过着自己不喜欢的生活,尽管如此,我们还可以选择生活的态度,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生活的美好,热爱生活,拥抱人生。“苟且”说的是一个人目前的生活状态,人生总不是一帆风顺,无论我们当下处于什么样的环境,或者生活有多么不如意的地方,人生低谷也好,失恋悲伤也好,但不能被自己的心态打败。“诗和远方”是人生前进的动力,是我们生活的另一方面,是一种信仰。王小波说,一个人只有今生今世是不够的,他还应当有诗意的世界。路遥说,活着不只是活着。诚然人生在世,我们要舍弃要妥协要低姿态,但这并不是人生而存活的目的,恬淡优雅地生活着,拥有勇气和激情,拥有诗意和浪漫,才是我们生活的真谛目的。

人生除了眼前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们要做一个有情怀、有追求的人。既然说到了诗意人生、诗和远方,那么对于我来说,诗歌就不可或缺,因此用一首本人近期所填的一首词结束回答。

踏莎行

溪畔枝垂,红墙水绕。东风吹落花多少。一朝春尽水如天,斜阳依旧青山老。

楼上灯光,窗前啼鸟。个中冷暖谁知晓。如今渐去少年心,化成池水生芳草。




楚韵春秋


这里说的“诗歌”大概不是狭义的,应该代表一种生命的信仰、自我的理想、价值实现以及生活的小期待。我觉得,还是必须要有的。

最近996工作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这种看不到尽头的工作,算是现实中的一种苟且吗?再回看之前爆红的“流浪哲学家”沈大师,他这种居无定所、衣食无着落的生活,算是现实中的一种苟且吗?

你或许会觉得,有些人就很享受枯燥乏味的工作、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那你有想过是什么在支撑着他们呢?我觉得就是内心里的诗歌与远方吧。

“人生有梦不觉寒”,生活需要远方与期待。而看着目标,总是能让我们内心充满希望和动力。

很希望高晓松的《晓松奇谈》的开篇语:

“历史不是镜子,历史是精子,牺牲亿万才有一个活到今天!人生不是故事,人生是事故,摸爬滚打才不辜负功名尘土!世界不是苟且,世界是远方,行万里路才能回到内心深处!未来不是岁数,未来是礼物,读万卷书才看的清皓月繁星!”

愿你有人爱,内心有期待!


柒娱


生活一定要有诗或者歌。

笔者认为诗和远方一方面指文学作品,另一方面指生活的情趣。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我们为了更好的工作,为了更高的收入,为了更好的生活,奔波,劳累,我们有时愿意牺牲陪伴孩子的时间,舍弃赡养父母的假期,去应酬,去赚钱,但是,生活不是一场匆匆忙忙的旅行,不必只顾前方的目的地,应停下车,驻足欣赏窗外的鸟语花香。

在诗中,我们会看到苏东坡笔下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范仲淹笔下雄奇壮观的岳阳楼,诗圣杜甫笔下神奇秀丽的泰山。短小精悍的诗篇,带领我们纵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体验春夏秋冬的奥妙。我们在诗中会放慢心态,忘记嘈杂的世俗生活,愿每个人抽出一些时间读读书,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希望大家抓住诗和远方。

生活情趣对于我们的生活很重要,大家不要只束缚在狭小的工作区间,要张开翅膀,勇敢地走向大自然。当你有了生活的情趣,你会发现春天的百花齐放,夏天的绿树成荫,秋天的果实累累,冬天的白雪皑皑,是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这时,你的眼睛里便善于发现美,善于捕捉生命的律动,生活不再只是枯燥,无聊,会增添许多不一样的色彩。

最后,一首小诗送给大家,

天上星际漫漫,

人间灯火阑珊,

我闭上眼睛,

希望梦见故乡的样子,

那些起舞的青春年华,

是我心头永恒的美好回忆。






樱桃小丸子或海绵宝宝


梦(欲望)是人生命的舞台,胆量是成就的发动机,兴趣是润滑济!

人类的梦想造就了现实的世界。我们受制于现实,在生活面前努力前行。

一部分人在思想的攀爬中站在山脚,能看到的只有脚下眼晴前一小片光影,光影中有工作的艰辛,有生活的重压。

还有一部分人在思想的攀爬中登到了山腰,抬头望去是一片未知的区域,有着无尽想象的丰富多彩的世界!

极少数人会在思想的攀爬中站到山顶,他们会穿过层峦叠嶂的迷雾,极目远眺时即能够透视未来的时空,又能够看到山腰山脚下的变化!

如果没有这一部分站到山腰和山顶上的人,我们全部都生活在思想的山脚,整个世界将会笼罩黑洞的雾霾中。

如果我们只有山脚,我们的人生会被埋葬在我们开始的地方。

没有诗和远方的生命,就像没有发动机和润滑油的飞船,停泊在枯萎的沙漠中,任凭风沙侵蚀,慢慢老去。


蜂闻言事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马云的996


灵异诗人


我们常常幻想着渺茫的诗和远方,却忘了在现实生活中怀有一颗充满希望的心。找到自己现实的位置,解放出一个自由的心灵,在平凡的生活里找到乐趣与真味,诗和远方其实就在眼前。4月16日,周二,早安,么么哒!🙏💝


望月依栏


这个因个人而议,你关注的就是你需要的。 当然也要知足常乐。 无形中你会发现,其实,你拥有的不只诗和远方,还有善和美的乐趣~~~ 有时候,一本书,一束阳光,都能让你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忘掉了生活给予的伤和痛,给自己一个甜甜的微笑,然后坚定地向前走,把心中的温暖带给更多人,静静地,便好。


妙语禅心茶古今


我觉得这个问题其实因人而异,像我这样的人,诗歌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我觉得是必需品。

我的一些朋友对诗歌并不感兴趣,他们反倒觉得是矫情,是累赘。所以这个问题还是因人而异吧,看个人的追求时什么。

诗歌对于我来说有着独特的意义,无论是阅读还是创作,我都从中感受到无尽的乐趣,前进的动力,和心灵的慰藉。

借用诗歌,我与自己对话,与世界对话。我用诗歌劝说自己,安慰自己,诗歌成为了我的一位好朋友,是一种精神食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