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管教孩子時,面對孩子的磨蹭和不專心,比喊,吼叫,威脅,恐嚇,更好的方式是什麼?

wm無處安放的心


朋友你好。這裡是心理諮詢師老友手札,很高興回答朋友你的問題。


在朋友你的問題裡,我覺得有這樣幾個關鍵點:

1、管教;

2、面對;

3、磨蹭、不專心;

4、更好的方式。

那麼,帶來的理解就是,“怎麼做才能更好的讓孩子不磨蹭,並且專心”。

接著我們先看看後面提到的這幾種方式有哪些弊病。


喊、吼叫、威脅、恐嚇

在這些模式裡,都帶有非常強控制的味道,這種控制是建立在三個基礎上:

1、忽略孩子真實感受、真實情況;

2、將孩子當做不能有任何磨蹭;

3、孩子只能是聽話的。

而其本質是是:家長接受不了不聽話、不專心的孩子,所以出現這兩樣之後,家長異常焦慮,為了讓自己不再焦慮,然後開始極端控制。

這帶來的影響是:

1、孩子越來越反抗,或者越來越壓抑真實的自我;

2、家長處於一點就著的狀態;

3、這種一點就著會延伸到生活的其他方面。


其他方式

在這個時候我們要搞清楚另外一些事情:

1、為什麼我們會選擇這種方式;

2、孩子究竟需要些什麼。

之所以選擇這種方式,是因為除此之外我們並不知道可以做些什麼,也並不知道孩子究竟需要什麼。

什麼都不知道的我們,也就只能選擇聽從“孩子要成績好”、“成績不好家裡人的努力就是值得的”,然後想要把注意力與精力放在控制孩子積極、努力學習上面。

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即便家裡人告訴他們,你不學習未來你會如何如何,他也並不能理解,因為他缺乏相關的經驗讓他明白,“那種未來並不好”。

另外呢,包括很多家長都做不到不磨蹭、專注,更別說孩子了。


究竟需要什麼

在這裡說這些,並不是想說學習不重要。而是在於,小時候的孩子,比較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所以他們學習和認識外界主要方式在於模仿。

那麼家長就是他們的第一模仿對象和主要模仿對象。

所以,在同一個家庭裡,孩子的性格往往會和父母性格差不多。

基於此呢,現在孩子需要的是一個可以模仿的對象。

如果家長一直用喊、吼、威脅、恐嚇,出來帶給孩子負面影響,讓孩子覺得自己不被愛,也會讓孩子學會用這樣的方式處理問題。

當他們想要父母聽自己的話、滿足自己的訴求的時候,也會這麼做。

那麼,這時候一個比較好的模仿對象,才是最需要的。而這就直接指向於,作為父母的我們,能傳遞給孩子什麼、我們自己究竟如何。


自己

那麼做好自己就是最基本的。

如武藝姝的父親,每天下午都會關閉手機陪孩子,這樣做持續了很多年、浙江鄉村醫生蔡笑晚的6個孩子,有5個現在是博士,而他為孩子所做的一切總結一下就是陪伴學習、引導學習、讓學習趣味。

兩個家庭的家長,都沒有把孩子放在刻板的,“你是孩子,你必須聽我話”的位置上。而是充分的尊重孩子、儘可能的陪伴孩子。

家長嫌棄孩子磨蹭、注意力不集中,這並沒有把孩子放在平等的位置上、沒有認識到孩子在這個年齡本該如此,是單純的為了讓自己少操心、不焦慮、努力一天能看到點舒心的東西,而誕生的對孩子的不尊重。

父母在這個時候,疲於生活、疲於照顧孩子,然後就把情緒釋放在孩子身上了。

我們連自己都做不好、都活的這麼勉強,哪有時間和心力去引導和陪伴孩子呢?


問題

朋友你提到的這個問題,也還是基於,“我已經很累了,別打擾我了,安心的學習吧、聽話吧”,這樣樸素的念頭。企圖尋找到一個萬用的辦法,在不用自己做太多努力的時候,讓孩子能夠聽話、能夠專心。

那麼,朋友你只關注他是否磨蹭、是否專注,有否關注他內心真正的訴求、親子關係的現狀,甚至自己的狀態呢?

我們還是需要先調節自己的,不然單純的壓抑自己的脾氣,早晚會爆發。所以在這個時候,做好自己是必要的,並且這還會給孩子帶來一個優秀的學習榜樣、模仿對象。

自己好,孩子跟著好,何樂而不為呢?


方式

我會簡單的提供一些方式,但是也請明白,只用方式,不做思想的提高,方式是沒有靈魂的,起到的作用也是非常有限的。

所以家長務必改變的是,我要先優秀,然後帶著孩子優秀。而不是通過管控,讓孩子聽話。法律法規已經很嚴謹、成熟了,照樣還有不遵守的人。

那麼,朋友你可以考慮:

1、給自己列一些學習計劃,然後和孩子一起學習,不過成人學習成人的,孩子學習自己的;

2、有限度的陪伴。在一開始的時候,可以花費比較多的時間陪伴孩子學習,但是慢慢的,等他探尋到學習的樂趣、學習變得輕鬆之後,就可以逐漸開始獨立學習;

3、逐漸傳遞每個人都有每個人需要做的事情,這樣的念頭;

4、不要不讓孩子參與到家務的處理中,一直學習,對於孩子來說,是很難的;

5、試著讓枯燥的學習增加一些樂趣,如比賽。


感謝朋友你的閱讀。希望我的回答能協助朋友你看到世界真實的樣子。祝好。


老友手札


做作業、吃飯拖拉,可以這麼做,前段時間剛讓姐姐在外甥女身上測試了一下,立竿見影。

姐姐一直特別頭疼小外甥女吃飯拖拉的問題,好話說盡,連哄帶騙,發現孩子該吃多久還是吃多久,一口飯在嘴裡能含上半天,一會發發呆,一會聽人說說話,一會又說不要這個不要那個,最後不得不開啟河東獅吼。一頓飯下來感覺雙方都元氣大傷。姐姐很是納悶,自己和他爸爸都是做事雷厲風行的人,怎麼女兒就做事如此拖拉呢?不單單是體現在吃飯上,刷牙、出門、做作業等等。

於是我跟她說試試跟孩子比賽吧。孩子吃飯前,你可以告訴孩子,媽媽今天喉嚨有點不舒服,吃飯比較慢,你也不要吃慢點等等媽媽哦。

孩子一聽這話,平時都是媽媽一直監督自己吃飯的,今天自己要陪著媽媽吃飯,好開心啊,我要好好表現才行。她就會不自學地吃快了。看到孩子吃快了,你也可以旁邊接著說,你吃慢點等等我啊。

如果這時孩子吃得比以前快,你就要表現得略顯失望,然後不得不說,哎呀,怎麼今天你這麼快呀,你以前不是很慢的嘛!如果孩子還是像以前一樣慢,你就及時給予鼓勵說,你真是了不起啊,你真的可以吃得這麼慢啊。你的鼓勵是孩子的動力源。

除了可以跟孩子比賽以外,面對拖拉的孩子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 理解孩子磨蹭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小齡兒童很多事情剛學會,比如穿衣穿鞋吃飯,做起來慢是正常的,還有一些孩子天生就是慢性子,越是催他越容易出錯,所以要先理解孩子的個性和實際情況。另外有些孩子不愛做作業,可能是因為不喜歡這個科目的老師,所以提不起積極性,或者是因為自己覺得作業難,做起來就慢了。總之,在說孩子前要先了解清楚情況,不要一昧的催孩子。

第二 家長看問題要多從積極視角出發

上面教姐姐的方法中在最後孩子不管用什麼辦法都不奏效時,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看看,儘量找到孩子的優點誇誇,沒有哪個孩子不愛被肯定的。比如孩子慢,你可以跟他說“好像比昨天快多了哦”“雖然你比較慢,但穿的衣服很整齊呢”“作業的字寫得好工整呢”“你正在努力想做快一點”。

第三 讓孩子學會管理時間

低齡兒童一般都沒有時間觀念,你們說的都是具體多長時間。平時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可以給他一個概念,比如聽一首歌的時間是多長。當孩子完成任務時,提前跟孩子說多長時間完成,就是聽幾首歌的時間。當他開始做時就給他放歌,看他完成多少,然後告訴他,他用了多長時間,下次他就能比較直觀地知道需要掌控怎樣的速度了。就像我們自己考試一樣,一開始也不能很好地把握時間,都是在不斷訓練中,才能知道如何分配時間的。

心理學中有個專有名詞,叫作社會抑制效應。即當一個人在做事的時候,尤其是做一些需要集中注意力、或者不太熟練的事情時,如果有他人在場,做事的效率和發揮的水平就會降低,做事的動力也不如一個人時強。

這就很好的解釋了為什麼你給孩子輔導作業,苦口婆心一遍遍講題,他卻變得呆若木雞,反應遲鈍了。另外,一個磨蹭的家長背後肯定有一位著急的家長,平時催得多了,孩子已經產生免疫了。


育己育人


孩子寫作業特別慢,每天晚上寫作業都得坐在他旁邊,盯著一筆一劃的指導。但是,我們家長又要做飯收拾家務或者忙別的事情,不能時時刻刻在旁邊盯著看,一會兒不看著,這邊就開始偷懶,玩玩橡皮,玩玩鉛筆,一聽到有腳步聲過來就趕快拿起筆寫作業。同班的孩子一個小時就能做完的作業,他有時候磨磨蹭蹭兩個小時都做不完,真是焦慮。

後來聽別的家長說,自家都在書桌旁安裝了攝像頭,就算家長沒時間在旁邊,也能通過攝像頭盯著孩子寫作業。看到好幾個家長都在用,覺得應該是個好方法,試一下又無妨。

安裝好的第一天,我通過攝像軟件提醒孩子的坐姿,著實把孩子嚇了一跳,等他發現媽媽在用攝像頭監視他的時候大哭了一場。

本想著有了攝像頭能夠幫助孩子糾正寫作業磨蹭的問題,沒想到卻事與願違,孩子寫作業的效率不但沒有提高,反而變本加厲,甚至經常會對著攝像頭做鬼臉和一些奇怪的動作,讓人十分氣惱,又擔心這樣下去會對孩子的心理帶來影響,無奈之下四處“求醫問藥”,遇到了一位有著多年教學經驗的唐唐老師,她為孩子分析了寫作業磨蹭的原因和一些解決辦法,今天分享給大家,希望遇到同樣問題的家長們能夠借鑑。

家長要輔導,但不是監工

一二年級的孩子在做作業的過程中離不開家長的輔導,這是毋庸置疑的,這時候的孩子識字量不足,需要家長輔助。但有些孩子到了三四年級,甚至是五年級,在做作業的時候依然離不開家長的輔導,這時候就有問題了。

“這個字寫錯了,趕快改正!”

“這道題老師上課不是講過了嗎,怎麼還做錯?”

幾乎很少看到有家長在陪著孩子做作業的時候是心平氣和的,在旁邊一直盯著孩子,一旦發現錯誤立馬指出來並要求改正,孩子稍微慢一點,或者錯誤多一點,很多家長就開始沉不住氣要“河東獅吼”了,這些是大部分家長輔導作業的常態,但其實並不可取。

家長輔導孩子寫作業

要改變這種現狀,最先改變的是家長,我們做家長的首先要明白一個道理,輔導並不是監視。

孩子年齡小,身心發育並不完善,這時候父母要尊重孩子年齡的特性,不能一直催催催。

試想一下,你在工作的時候,老闆一直站在你旁邊盯著你看,還時不時的吼你兩聲,你還能專心工作嗎?這時候內心估計只剩下憤怒、委屈、生氣這些無關工作並且影響工作效率的情緒了。

如果父母實在放心不下孩子自己寫作業,可以找本書或者拿本字帖,和孩子一起學習,大家各做各的事,當孩子想玩的時候,看到父母依然在認真的學,多少都會受到影響。堅決不能出現父母一邊刷手機一遍催促孩子學習的現象,這樣只會讓孩子不服氣,產生逆反心理,不利於學習習慣的養成。

在輔導作業時,先抓習慣,再抓錯誤

做作業之前有三問:

  1. 今天各科的作業量有多少?
  2. 今天的作業有哪些難點,打算怎麼做?
  3. 今天計劃先從哪一科作業開始做?

讓孩子在做作業之前,心裡有譜,讓孩子養成學習有條理性的好習慣。

父母檢查孩子作業

檢查作業須知:

唐唐老師說,我們家長在檢查作業時,如果發現有錯題,不要直接告訴孩子哪一題做了,而是告訴孩子這裡面有兩道題做錯了,讓孩子自己找出來,這樣就迫使孩子再次檢查自己的作業,不會過度依賴父母,養成自己檢查作業的好習慣。

現在的陪伴是為了今後無需陪伴。孩子犯錯誤並不可怕,可怕的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希望和我一樣的家長們能夠引以為鑑。


唐唐老師說教育


我先來分享一個我閨蜜的故事。

閨蜜有個上四年級的兒子,每天不催不寫作業,即使他趴在桌子上寫作業也心不在焉,不是要喝水,就是肚子疼等等。

不論老師佈置的作業多與少,閨蜜的兒子每天晚上寫作業都能拖拖拉拉到十點,而且一有點時間就是看電視、玩遊戲。氣得閨蜜天天河東獅吼,威脅恐嚇的手段也因為用的次數太多,對她兒子早已不起作用了。


後來閨蜜改變了之前的做法,長期堅持用三個方法才改善了兒子的拖拉磨蹭不專心。


1.自然後果教育之法

面對孩子的磨蹭,最實用的辦法,是讓孩子自己去承受自己磨蹭的後果。

父母只需要做到“事前友情提醒、事後自己負責”即可,不要一味地嘮叨、吼叫、恐嚇孩子,這些舉動都是父母無形中給孩子貼的標籤,只會令孩子更加磨蹭,不專心。

比如:父母事先跟孩子約定好,20分鐘內吃完飯,孩子就可以自由玩耍,如果孩子吃飯磨蹭的話,只能減少或者取消孩子的玩耍時間,孩子就會自覺完成所需要做的事情。

在這裡,父母要注意的是,提醒孩子之後就不要頻繁催促了。

不論孩子最後是否完成約定的事情,都能夠讓孩子從中感受到時間的有限性,孩子自然就學會愛惜時間,專心做事不磨蹭。



2.“留白”的自由時間

父母一定要給孩子留出自由的時間,就像一幅山水畫中的留白,才能讓畫顯得更加協調精美。

而父母給與孩子一定的自由時間,從某種方面來說,其實就是他們的獎勵,因為孩子們都非常期待這個不受父母限制的自由感覺。

因此,父母要做到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由孩子完全主導自己的自由時間,想幹嘛就幹嘛,而不是被父母用來安排孩子的學習內容。

其次,父母不要對孩子在自由時間內吃喝玩樂的“放縱”行為表現出焦慮擔憂,這樣只會令孩子產生罪惡感。

而罪惡感會讓孩子一直心有負擔不能盡情的玩耍,始終處於擰巴的狀態,學習時自然也會不專心,因為孩子會老想著自己沒有盡興玩的遺憾。



3.和孩子一起做計劃

父母應該用一些良好的計劃去訓練孩子的時間觀念,以此來調整他們的磨蹭行為。

比如:父母要讓孩子參與計劃的制定,並給與孩子兩三天的調整期,然後根據孩子具體事情的完成度,一起制定出符合孩子學習和生活習慣的日程表。

當孩子做不到時,父母也不要指責孩子沒有自制力,而是平和且堅持原則地告訴孩子,“我們之前制定的計劃,都是一起商量並已經試驗過兩三天的,所以,除非人力不可抗拒的特殊情況,你應該要做到,而你沒有做到,就必須要用到你的自由時間,而且這個自由時間是不能再補回去的。”

當孩子知道自己的磨蹭行為,是要以縮短自己的自由時間為代價,自然會積極主動改善磨蹭的不良習慣。


面對孩子的磨蹭和不專心,父母要採用科學的方法,引導幫助孩子逐漸地克服磨蹭拖延症,而不是一味地靠強制手段壓迫孩子愛玩的天性,引發孩子的逆反心理,反而得不償失。


願我的建議能幫到你。


END


我是淺水小蟹,歡迎大家關注我,和我一起努力進階成為更好的自己和辣媽。



淺水小蟹


家有一娃,快7歲了。自從他上了小學後,也是同樣感覺越來越磨蹭了。早上起個床得催,有時感覺他刷著牙就能去發呆了。

後來想想催不是辦法,有時越是催,越是急,他反而更不急了。於是,我們改變了方法。

第一,讓孩子形成時間觀念。

每天早晨讓他在喜歡的鬧鐘聲中醒來,緊接著,給他一個時間段,自己刷牙、洗臉。有時,我會用我的番茄鍾給他設定一個時間限度,讓他知道10分鐘、15分鐘大概有多久,可以做哪些事。

第二,給他積極鼓勵,激發他的行動力。

比如:如果今天能在15分鐘內能完成刷牙、洗臉,那麼晚上回來可以帶他出去玩會。

第三,如果獎勵用多了對孩子沒用,那隻能讓孩子自己來承擔磨蹭的後果了。

前陣子,在看《正面管教》時,當中提到了自然後果。我覺得這點還是很有用的,就比如拿孩子寫完作業後,磨蹭不想收拾書本來說。平常我都會催他趕緊收拾好,後來我也不催了。只是提前會給他打好預防針,媽媽不會幫忙收拾,最後還得他自己來。

有一天,他東西沒收拾好,上課時找不到書本,老師直接發班級群說孩子沒準備好。自從那次後,他回家收拾書本勤快了很多。

最後,孩子喜歡磨蹭,父母也要做好榜樣,畢竟我們每天跟孩子生活在一起。孩子的很多習慣,可能也是模仿而來的,因此,父母也要養成好習慣,這樣孩子才容易受啟發。

而說到孩子另一個問題-不專心。我覺得主要是

平時我們不要去打斷孩子。

比如:孩子在做作業時,可以讓孩子獨自先完成,父母如果有問題,或者孩子有問題,可以告訴他,等他完成後再提出。這樣既可以讓孩子集中注意力,也能讓孩子養成獨立做作業的習慣。

孩子的好習慣多數是從小養成的,父母不可能一直幫孩子,儘量讓孩子養成自己的事自己來的習慣。孩子的成長是一個不斷摸索的過程,作為父母,在孩子摸索過程中可能會有很多意見不同的時候。我們要做的是在理解孩子的基礎上,再去做孩子的腳手架,給他支撐,而不是代替他。





木槿木木


先講一個小故事:

我兒子有一陣子特別痴迷撿豆子,他會去廚房拿黑豆、黃豆、紅豆,各種顏色的豆子,全部倒一起,然後慢慢一個個挑出來,堆成五顏六色豆子堆!

因為年齡小,手不夠靈活,開始的時候他會把豆子撒滿地都是,沙發下、茶几下,哪哪都是,還撿不全,需要大人幫忙收拾!

我打掃時會有點惱,可是看到孩子撿豆子時的專注,堅持就沒去打擾!

一週後,不到三歲的孩子就可以把一堆堆的豆子分門別類重新放回瓶子裡了!

很不可思議對不對?

孩子的磨蹭,大部分跟父母的引導有關。我們不妨問問自己,是不是太焦慮了?孩子真的準備好了嗎?

很多時候,孩子的磨蹭其實是在探索和思考,作為家長,我們需要做的不是催促,不是責怪,而是耐心等待:

這裡總結幾點建議,希望對你有幫助:

1、尊重孩子的探索欲:當孩子嘗試著自己去做的時候,請務必放手。這是父母應有的一個態度,不要因為害怕傷害或嫌麻煩緊緊拉住孩子向前奔跑的腳步!

2、及時關注引導:放手不是放養,尤其是幼齡的孩子,需要家長適當的參與和幫助,比如示範應該怎麼做才能更快更好,在適當的時候給予一定引導和幫助,這能很好地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3、正面肯定反饋:當孩子自己嘗試獲得成功後,給予積極鼓勵,也允許孩子犯錯, 幫助分析和總結。當孩子的正向行為成為一種習慣的時候,他們就會在自己的軌道上越來越好!




冬瓜也是一顆瓜


我的親身經歷

家有男娃 五歲

孩子性格比較急躁,做事情沒有耐心,動不動就用哭鬧來要挾家長,幼兒園小班曾經被老師一直認為是不是多動症

但是在進了幼兒園,我意識到問題所在,開始刻意培養他的自我控制力和專注力,以及耐心

教育孩子是很漫長的過程,不會立竿見影

但是慢慢你會發現越來越好,只要家長意識到了去做了就成功一半

接著說,

我家娃做事情耐心和專注力很差,我就儘量的選一些培養耐性的遊戲陪他玩,剛開始他會發脾氣,暴躁,摔玩具了都

但是我會很明確的告訴他,你發脾氣可以,但是不可以隨便發脾氣,再一個眼睜睜的看著他發脾氣,他發洩完,你問問,發洩完了嗎?問題解決了嗎?

這樣幾個回合下來孩子就會意識到了,但是他不會一下子控制住自己的脾氣,還是需要個過程和時間的

再一個孩子專注力的培養,我用了大概用了三個月,當我意識到孩子上了中班了,還是坐不住,課外班也坐不住,好了我開始採取措施,因為之前我認為是孩子太小了,坐不住天性使然

首先我每天晚上堅持陪他坐半個小時,可以畫畫看書,但是這半個小時不準離開座位

堅持了兩月效果就能看出來了

再一個專注力的培養,孩子專注力好了才能高效的吸收學習的東西,我選擇了背唐詩,剛開始就是為了讓他專心背,記,一是鍛鍊記憶,二就是為了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學知識

我花了整整一天去堅持麼他的性子,他哭鬧,打滾都不管用

然後到第二天就知道了,開始很快的背詩,現在基本一首詩讀十幾遍就可以記住

綜上就是我對自己孩子的一些小的辦法,不一定對每個孩子試用,但是我真的想和爸爸媽媽們分享,孩子真的是需要時間

我家娃自從我重點關注以後,改變了很多,當然也有懲戒,我個人認為懲戒也是需要的,尤其男娃

但是不可隨意的打罵


香蕉蘋果和梨


在管教孩子時,面對孩子的磨蹭和專心,比喊叫、吼罵、威脅、恐嚇更好的方式就是溫和而堅定的告訴孩子,你的做法是錯誤的,做任何事情都要認真、專心。

我家裡有兩個男孩子,大寶上小學三年級了,二寶上幼兒園中班。兩個男孩子都比較皮,我幾乎天天都在吼,因為你小聲說話,他們根本就不聽你的,依然我行我素,而我卻被他們搞得心力憔悴。特別是當大寶上小學後,作業進入我們的生活後,那真是天天吼,因為他寫作業磨蹭、不專心,本來二十分鐘能夠完成的作業,他肯定會拖到一個小時來完成,一會兒玩橡皮、一會玩鉛筆,就是不專心寫作業。作為陪寫的我,看到他這樣子,就來氣,一般都是大聲喝斥他,讓他敢緊寫,特別生氣時就會恐嚇他,說你再不認真寫作業,就不要寫了,不要去上學了;有時還會利誘他,你好好寫作業,週六、日就帶你出去玩。然而大寶可能剛開始會認真一點兒,過了一會兒又成了老樣子了。

和孩子“鬥爭”的過程中,我發現你越吼孩子,他反而越不寫,好像要和你做對一樣,你恐嚇他,他會很輕視你;而你利誘他,如果你沒有做到,他會變本加利。到底要怎樣管教孩子呢?我看了許多育兒書,也和其他家長溝通過,也請教過老師,最後,我總結了如下幾點,希望能給有育兒困惑的父母們解惑。

第一:讓孩子承擔磨蹭、不專心的後果。

大寶剛上一年級的國慶節,我和他爸帶他們倆兄弟去永泰玩,他們也非常期待這次旅行。我們是和非常要好的一家人一起拼車去,約好早晨七點半出發。然而這天早晨,我大寶先是磨蹭著不起床,吃早餐時也不好好吃,時間馬上就到了七點十分,還有二十分鐘。我嚴肅的對他說:“寶寶,如果七點半,你還沒有準備好,那你就不能去了。”他這才著急起來,然而七點半依然沒有準備好,我和爸爸、弟弟三人就準備走了,大寶急得哭了起來,但我和爸爸沒有管他,他又對我說:“媽媽,我可以和劉叔打個電話嗎?”他嘴裡的劉叔是我們這次出行的司機,我把電話給他,他客氣的給劉叔說,麻煩他要多等幾分鐘,他馬上就能出發。從此以後大寶明顯不再磨蹭了,學習鐘錶知識後,他對時間觀念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越來越守時了。

治大寶不專的毛病,我也是讓他 自己承擔後果,他不專心寫作業,作業總是錯誤百出,以前我都是檢查得好好的,後來就不給他檢查了,上交後,老師給他留了幾次,現在寫作業也認真了。

第二:父母要只針對孩子的錯誤行為,不可為孩子貼標籤。

這一點很多父母都無法做到,剛一開始時,我也是如此。每當兩個孩子做錯了事,我都是說你這個人怎麼這樣呀,比如你好笨呀之類的。後來我發現我完全否定了孩子這個人,事實是他們只是某個行為出現了偏差,於是我改成了只批評他們的錯誤行為,而不對他貼標籤。例如他們在坐地鐵時總是大聲喧譁,我會指出大聲喧譁這種行為是不對的,會引起別人的反感,但不會說他們的人會引起別人的反感。

第三,父母要有耐心,給孩子改正自己錯誤的時間和空間。

改正一種錯誤的行為是需要時間的,特別是對年齡比較小的孩子。孩子剛開始時可能只能專注十幾分鍾,可是後來可以坐在那裡二十幾分鍾,他這就是一種進步。不能一下子就要求他從10分鐘進步到40多分鐘。還要指出的是,一定要事後表揚,不要開始就稱讚。


做孩子喜歡的丁丁媽媽


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對這類問題真的很有話說。


  1. 兒子剛上學的時候,就是磨蹭、注意力不集中。每天作業要寫到很晚,本來作業不是太多,他寫著作業一會渴了,一會要去廁所,寫好作業起碼要跑出來三四趟。
  2. 總算寫好啦,然後再收拾收拾洗洗澡,就十點以後了。
  3. 因為睡覺晚第二天就起不來,往往叫了幾遍才慢悠悠地起來洗漱,你本來起床挺早做好了飯,等著他快馬加鞭三下五除二吃好,看他不急不燥挑三揀四的樣子真的挺惱火。



  4. 就忍不住發火:快點,到點了。快點,遲到了………用別人的話說,你們每天慌的跟打仗一樣。
  5. 面對我的吼叫威脅,孩子會經常出現慌忙不知所措的情況。面對你不定時的一驚一乍,給他心理造成了一定的負擔,時刻擔心你會對他發火。


這樣的生活方式時間久了大人孩子都會累的,必須改變。怎麼改變呢?

一.首先從我做起,不再凡事都為他包辦。讓他知道學習、整理書包、收拾房間都是他自己的份內事。媽媽有自己的事要做,不能每時每刻都圍著他轉。媽媽身體也會累也需要休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要替媽媽分擔。他剛開始的時候你會看他做的不好或心疼他,就忍不住想幫忙,但請住手,慢慢地你會發現他成了你想要的樣子。

二.其次要給他適當的鼓勵,不要沒完沒了的說你這也不行那也沒做好。這樣只會打擊孩子的自信,讓他自己否定自己,做事畏首畏尾。要重拾孩子的信心給他適當的鼓勵,不應再一味地追求完美,容忍他犯錯,更給他改正錯誤的機會。

三.然後同孩子一起成長,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你會發現孩子磨蹭、不專心不是故意為之,因為他的能力有限或習慣養成。這需要你拿出百倍的耐心和寬容來引導孩子,幫他成長。


其實孩子真的率真單純,要求不高。有時你的一個擁抱一個微笑,都會給他帶來莫大的鼓勵與安慰。來吧!讓我們用心努力,一定會成為孩子學習中的良師,生活中的益友,成長中的夥伴。

峰華晨諾


朋友的孩子幼兒園放學回家,帶了老師佈置的畫畫塗色作業,一張簡簡單單的蘑菇塗色練習畫。吃飯之前,他拿著畫筆在那裡畫,孩子他爸陪在他的邊上。畫一個點點,就摸摸這個,再畫畫點點,就摸摸那個,5個蘑菇點點足足花了半個小時,把他爸氣得直接拿走了畫跟彩筆。

吃完飯,換媽媽陪著,因為家裡的電視機開著,畫幾筆,看一會兒電視,再畫幾筆,擺弄一下玩具,媽媽差一點就炸毛了,催著孩子把畫給畫完。朋友跟我抱怨說:“我算是體會到一點人家輔導作業的心情了。能把我氣死!怎麼這麼磨蹭!”

相信很多爸爸媽媽都有這種類似的煩惱吧。儘管軟硬兼施,可孩子依然是磨磨蹭蹭,慢吞吞地跟不上大人的節奏。

那為什麼孩子會這樣磨蹭讓你抓狂呢?我們來分析一下。

孩子磨蹭有原因

1、孩子處於動作發展期。由於神經、肌肉的活動還不協調,同時缺乏一定的生活技能,處於動作發展期的孩子就會有手腳不靈活、不協調的表現,從而導致做事情比較緩慢。


2、孩子對需要做的事情缺乏興趣,就會用磨蹭來拖延。比如,讓孩子看喜歡的動畫片,沒幾天就能看完;而讓孩子收拾玩具,他就會磨磨蹭蹭的,任你三催四請,直到馬上就要“爆發”時,他才會稍微把動作加快一點,等你稍微不注意,他又放慢了速度。


3、注意力不集中。3歲之前的孩子對周圍的一切事情都很感興趣,所以總會被眼前的事吸引而忘記了手頭的事。就像朋友的孩子,畫畫時被電視給吸引,而浪費了不少時間。


4、家庭環境影響。家裡父母及其他成員若是慢性子,那麼孩子十之八九也會是慢性子。


5、孩子的時間觀念差,做事情缺乏緊迫感。


6、父母過多的對孩子靜心照料,使得孩子過分依賴父母。明明面對的是一些自己需要自己完成的事情,他也會不緊不慢地磨蹭,等待父母的援助。

既然有這些原因,那該怎麼樣幫助孩子擺脫“磨蹭”,跟拖延說拜拜呢?不如試試下面的方法。

1、給孩子做好榜樣

如果父母也有磨蹭的習慣,一定要改,要養成雷厲風行、乾淨利索、動作迅速的做事習慣。父母有了良好的行為習慣,才能讓孩子有一個好的學習榜樣。


2、試著跟孩子比賽

父母可以跟孩子進行比賽,比如看誰穿衣服快,誰疊被子快,誰刷牙洗臉快等等。另外,要給孩子設計一張比賽的成績表,記錄每天做事情所用的時間。進步了,那就獎勵孩子,沒有進步,就不給予獎勵。


3、利用孩子的愛好來激發孩子做事的興趣

父母可以選擇孩子平時愛聽的故事、最愛玩的時候遊戲等來激發孩子做事的興趣,促使孩子快速行動。比如孩子喜歡玩遊戲,那爸爸媽媽就可以對孩子說:“你快點把畫畫完,我們就可以再玩昨天的遊戲了哦。”不過在利用這種方法的時候,不用欺騙孩子,說過的話就要兌現,否則,不但達不到目的,還可能對孩子良好品格的形成帶來消極的影響。

4、訓練孩子的手上速度

孩子因為動作不熟練,缺乏操作的技巧以至於做事慢,父母可以通過教給孩子一些基本的技巧,讓孩子的動作快起來。比如怎麼穿衣服比較快;怎麼整理玩具才能拿取方便,學習分門別類等等。孩子找到了方法,速度自然也就提高了。


5、適當給予孩子鼓勵和誇獎

表揚和鼓勵要比批評和指責更能有效地激發孩子的積極性,孩子受到的表揚越多,對自己的期望也就越高。一般的孩子都較為看重來自外界的認同,所以,要想讓孩子不再磨蹭,父母改變對孩子的評論是必須的。“你如果再快一點就更出色了!”“你現在比過去進步很多了喲!”等,比“你快點行不,慢死了!”“你怎麼這麼笨!”更好,這些真誠的鼓勵是能夠打動孩子的,孩子為了不讓父母失望,下次做事就會有意識地提醒自己。


除了一些方法,還需要讓孩子明白磨蹭是會給自己帶來損失的。讓孩子去品嚐磨蹭帶來的後果。比如孩子賴床,提醒他一下“再不快點就遲到了哦”。等他真的遲到了,捱了批評,下次自然而然也就會加快速度了。

說在最後

孩子做事磨蹭,不要吼,不要喊,也不要上家法,從自身和孩子出發,想想這背後的原因,幫助孩子一起改正,孩子會在父母的努力下,漸漸的變得更加好!


我是一枚戰鬥在育兒一線的二寶媽,歡迎關注,一起分享育兒戰役中的點點滴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