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计划的题材有什么限制没?怎么一篇文章才能成功入围?

小小加油站


题材不限,有助于百花齐放。但各花入各眼。流量为王的时代,如何选择化(题材)就该好好构思。

一、题材。虽说各花入各眼。但就数据分析,一些花还是更引人注目,且确实更美,因此更有市场。可作为花匠,自己擅长种养什么花,应该清楚。所以题材的选择很重要。

二、受众。创作要传播,就不该是孤芳自赏,需要站在考虑传播的受众群体。努力让他们能看懂,且容易产生共鸣,好的作品应该做到入眼入脑入心。白居易作诗就是很好的例证,深入主动去交流。

三、策划。解决了前面两个问题。就该好好策划,做好内容创作了。好的创意只有实现了好的内容支撑,才是灵与肉的完美结合,不能光有雷声没有雨点。好的内容应具有专业性、思想性和可传播性或者说话题性。

总之,不断学习,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笔耕不辍,梦想会离你越来越近。祝好运🍀


自然风


标准1:内容具有稀缺性,史论结合

稀缺性即选题和史料的稀缺性,避开老生常谈的观点和素材,不鼓励翻译一首史料。

史论结合即文章要有史实+史论,避免单纯叙事和翻译史料,核心论点有史料和权威著作支撑。单纯翻译文言文的文章不属于奖励范畴。

比如这篇文章《都说古代打仗几万几万的死人,那么多尸体都哪去了》行文规整,知识点丰富且从稀缺性着手。

作者提出也解答了一个疑问,我们古代战争到底是群殴,还是如我们现代人所演绎的那样,巨型战阵、海量人马的碰撞。那些战争中离去的战死或者被屠戮的冤魂,究竟是怎么埋葬的?

举了相当多的例子,每样都有考古图或者文献作为佐证。读来并不枯燥,且丰富了不少古代战史冰山一角,给以后的阅读留下了空间。当然,战争总是令人痛恨的,文章收尾处也表达了本文的总结,“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标准2:文章通俗易懂,尊重专业、兼顾趣味

优秀的历史文章,应兼顾专业和趣味,切忌堆砌大段的史料、不尊重历史真相。

不提倡论文式的写作,过分“学究化”会令大部分读者望而生畏,甚至因此“讨厌历史”;但也不应该为了吸引眼球过分强调“接地气”,大量使用口语化表达甚至网络用语,或主要以耸动的野史作为资料来源。

以《化干戈为玉帛——美国画家与英国女王的艺术之缘》一文为例,它以美国平民画家与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一段艺术交集为切入点,不仅选题上具有稀缺性、趣味性,而且借助英美19世纪肖像画创作的差异,也凸显了两国文化的不同,同时暗含了作者的观点:艺术文化交流有助于提升两国的互信和邦交。此外,女王的肖像画也确属精品,令人赏心悦目。

标准3:故事性和内容连续性

历史随笔、感想类适用于对历史有中高级基础的读者,但大部分读者是不了解的。

一篇获得“青云计划”奖励的文章,基础要求是要把来龙去脉讲清楚,叙述历史片段完整,跳跃性不能过大。行文逻辑和论述逻辑要严密:避免出现因果倒置和因果关联性弱的论述。

比如你介绍“功高震主”的案例,上来就说“功高者被杀”的过程,肯定是不行。

标准4:尊重史实,引用权威史料

作者应对野史和神话加强鉴别,进行理性判断之后才能予以运用,单纯宣传怪力乱神和风水者不予奖励,涉及正史的文章道听途说,完全采纳传闻和野史者也不予奖励;

此外,区分文学形象和历史形象,不可将历史剧和演义细说当成正史,应引用权威史料来源,但是鉴别影视文学与历史事实的文章酌情奖励。

标准5:传递正确史观

文章应传递正确的史观,态度理客中:禁止过度渲染古代民族矛盾,恶意调侃先烈和民族英雄。

宗教类题材,应务必做到客观,避免极端言论,避免渲染宗教冲突,不过度粉饰一方或贬低一方。

违禁相关:避免性别歧视,职业歧视,地域歧视,民族歧视,种族歧视,宗教歧视,严禁侮辱调侃民族英雄和革命先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