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书法,怎样让字有力?

90斤刚刚好呢


书法,不是你用力写的大就有力的,这要长时间的临习积累,是间架结构的搭配,是提按的力度,只有日积月累才能慢慢体会


入魔成佛


说点心得:我是四岁由爷爷启蒙习字的,家里有矮几一张,直跪几前悬肘握管,手掌中间还要握住一枚鸽子蛋(因为手小),后面长大些开始握的是鸡蛋。从练习第一个笔画开始就始终是悬肘,而不是只悬腕,对力度的训练自然不在一个等级上。

我爷爷脾气暴躁,写不好天天挨打,打完了手掌还得继续写,在我心里一直都是排斥着这件事的,所以在进初中后基本就丢掉了书法练习。

最近七八年慢慢又捡回来写一写,惊讶发现幼时之功还残存一点,很是感慨,没有当年的皮肉之苦,只怕早已忘记如何写字了。

附上近年习作一张,写的不好,勿喷



周三有话讲


练习书法让自己写出来的字看起来有力,这是每个书写者追求的基本目标。但初学书法却往往事与愿违,写出来的线条没有“劲”不说,还常常疙疙瘩瘩的,线条不够流畅,结构显得松散,怎么看都不美观。这还是基本功不扎实的原因,千万不要着急,更不要气馁,等写到一定程度,功到自然成,一切都会好的。这里,我有三个建议:

一、认真临习古人碑帖

初学书法,临帖是不二法门,没有其他捷径可循。为了训练自己的线条质量,建议初学书法先从楷书入手,而楷书中线条质量最好的,我认为还是欧阳询的真书。建议学习欧体字先从《九成宫醴泉铭》开始,加以时日,这个碑帖一定会带给你虬劲有力的书法线条的。

临习碑帖是枯燥无味的事,一定要沉下心来学习,不可操之过急,也不要三日打鱼二日晒网,先练习三个月试试。

二、坚持锻炼使用中锋行笔

初学书法,写出来的线条没有力度,主要原因是没有中锋行笔,在运笔过程中加入了侧锋,甚至是使用了偏锋,这样的线条是扁平的,甚至是毛燥的,当然就没有力度。锻炼中锋行笔,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就是“画蚊香”,这是几乎每个启蒙老师都会教的办法,初学书法可以坚持画一段时间。

三、坚持锻炼控笔能力

初学书法,有时手抖,写出来的字笔画就不顺畅,有时会出现一些墨疙瘩。这就需要坚持锻炼控笔,当自己基本做到心手合一、手笔合一时,控笔能力就没有问题了。善于控笔,我专门有一篇回答是写这个问题的,有兴趣可以一阅。


方圆居文化


练习书法,怎么写的有力?

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有人的字被称作有力量,有筋骨。如果不仔细考究的话,也就是大家看来的“结构挺拔,笔画硬朗”。

书法分为软笔和硬笔,但凡讲到如何练习,及练习笔力,我们大多数朋友首先想到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硬笔和软笔不一样。但是小编认为,二者虽有区别,但本质上还是很相似的。初学书法的朋友很有可能陷入一个误区,认为想要字写的有力量,就是要有腕力,手要有力量,其实不然。力气大,反而写不好,写出的笔画生硬,没有灵气,称不上笔力,毛笔书法里屋漏痕及我们长说的力透纸背,入木三分都是形容笔画质量,中锋用笔的。

那么如何练习笔力,小编认为应遵循古帖,特别是初学者少看今人的作品。因为我们看过之后,会很自然的留下印象,在下面的书写练习当中引用今人的元素,当然不是说今人的作品不好,不能学习。因为今人也是在遵循古人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如果一上来就学今人,以后路子会很窄,不易未来发展。

练习书法笔力可以从篆隶,魏碑入手,这些书体非常练习线条质量,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本帖,坚持写下去,效果应当是很明显的。

如果对你有用,就关注一下吧,谢谢








笔尖须臾


让书法写的有力,笔力遒劲。是所有学书法的人追求,它不是使蛮力,而是用意力,来自哪里,来自多年临帖,练习,磨练,从而逐步积累的深厚功力。看似手用力,实际大脑总控,根在全身心,通过意念,使千钧一发之力,转化成一划千金的点化功力。方法很多,甚至真的有人为了有力,手臂吊一块砖的,但这根本不是正道,流入野路子。下面说几个重要的方法。

一是开始练习时,选用的毛笔,是很重要的一环节。一般人爱选用兼毫或狼毫,因为笔毫,笔锋硬朗,练习时容易上手,但是事物都有两性,临帖是为啥,就是为了锻炼手脑并用,操控笔锋的能力,要想锻炼笔力,就必须高起点,严要求,加难度。最好用较难操控的纯羊毫,因为羊毫毛软,这就逼着你,使出更大的耐心和精微之力去操控拿捏笔锋。

林散之老人就是用长羊毫,一般的长羊还不过瘾,专门让笔工给他特制加更长峰的羊毫,然后就有了这样的奇事。七十年代初中日刚刚建交,举办第一届中日书法展,实际就是中日书法擂台赛,林老的草书技压群雄,轰动全场,震惊中日书坛,日本书协坛老大很好奇,经周总理批准,专门去拜访林老,其实就是看林老用啥工具,达到他根本难以企及的书法高度。一看是特长羊毫,于是不服气,就当场试着用林老的笔写了,刚一下笔,就写不下去了,歪歪扭扭,人是满脸通红尴尬,甘拜下风。林散之老人后来在他的《笔谈书法》里专门说过一句话:"很多人不明白这个,笔软才能写出硬字"。软笔才能练出过硬的笔力,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你长期练习用长羊毫,那么你再用狼蒹毫写,最直接的感觉就是这笔太好使了,太容易用上劲了,甚至有使用钢笔的感觉。

二是必须悬腕悬肘,其重要性在上一篇昨天的发文已经专门论述了,不再赘述。

三要想写字有力,刚开始临的时侯,最好不要临赵孟頫的字,为什么,不为什么,以后形成气候了,需要融会贯通,喜欢谁的字临谁的再临赵体不迟。那时都是多种营养和微量元素。只想说傅山提出了“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的观点。很大因素,就是针对以赵体为代表的书风的,而现在让一部分人当成遮丑大旗,会写不会写都拿出来用,傅山老人家原本不是这个初衷的,可以说背道而驰。这个以后可以接一个专题论述。这里只是建议一下。



四是所选的字帖,任何字帖都有各自的特点。都能练出笔力,而要特意练笔力,那么魏碑是最好的选择,它有力度,有苍然老辣的气息,有震撼力。比如《张迁碑》《石门铭》等。如果喜欢有力度还优美俊朗,令人叹为观止的,《张黑女墓志》是首选。李叔同大师开始就是为了练笔力,专临魏碑《始平公造像》,后来出家后,受佛教经典的洗礼,字体风格也随之升华,温和典雅,超凡脱俗,但由于胎底魏碑,骨子里的字体风格还是劲稳有力度,字的风格很有禅韵风骨。

练出笔力方法还有,但万变不离其宗,要想写出有力度的字,坚持练习临帖是关键,只要不放弃,坚持不间断,最终会达到你想实现的心意力道的字


张劲逸


书法是一种美,书法美是一个系统的整体的美,是一种以语言、文字为载体,以线条结构为具体形象,以一种抽象的审美理念为思维形象。

尽量多临帖少摹帖。

在摹的过程中,绝大多数人都不会主动深入的去分析理解每个字体的各个基本画笔来龙去脉,以及基本笔画中的提、按、顿、收笔和逆、折、回、转、等书写要领,这样实质上阻碍了对书法的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创造思维的发挥,很难提高书法水平。而临帖则能较好的拟补摹帖的不足,让人更容易进步

如何把书法写的张弛有度我的理解是:

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书贵瘦硬方通神。” “骨法用笔”是南齐谢赫在论图绘六法中提出来的概念,实际上中国的书法、绘画、诗文都讲究“风骨”,刘勰《文心雕龙.风骨》就说:“辞之待骨,如体之树...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 在书法中,通俗理解就是瘦硬才见风骨。



杰少紫砂


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一开始就想写出有力道的书法是比较难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首先要保持着良好心态,其次选中小号羊豪毛笔为宜,在进行练习时,最好还从最基本的笔画开始练习,或者反复练习“永"这个字,这个字基本包括所有笔画。

写书法是手脑并用,“意由心生,境由手成”!要写出一幅好的书法,必须在好的环境,好的心境状态下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对于刚入门书法的学者,要写好有力道的书法还是要以临摹楷书为主,这临摹要选适合自己的范本。中国四大书法体(欧体、柳体、颜体、赵体)就本人认为“欧体”比较好。欧体书法总体来说以笔法取胜,工整严谨,点画之间给人挺拔俊俏的美感。柳体以骨力洞达,笔画顿挫工整,笔力刚劲。颜体楷书笔画浑厚刚健,结体宏达,极富阳刚、遒劲之气。赵体楷书秀美流利,深得晋唐风韵,同时吸收了宋朝书风,将他们融为一体,并开创属于自已的清香圆阔的特有之风。

总之 要想写出好的书法必须要有恒心,耐心。持之以恒,水滴石穿的精神……






堕入凡间de钢琴天使


要想书法刚劲有力,就得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重复。除了写字最好还的练练杠铃哑铃,练好身体!个人观点。

姜公醉先生隶书变体作品











痴影堂


如果让书法的线条有骨力,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达到的。相反,如果方法上出现了问题,即使练上几十年也是徒劳的。提高线条质量我们可以试试下面这几种方法。


一、用笔。这一点我认为是最重要的。中锋取质,侧锋取妍,中锋为主,侧锋为辅。这几句话告诉我们要提高线条质量一定要重视中锋的运用,中锋用的好,线条质量自然高。

二、书体的选择。在用笔正确的前提下,还可以练习一些特定的书体来提高线条质量。如小篆、汉隶、魏碑等。尤其是小篆,纯中锋用笔,而且线条较长,既有利于中锋的训练,也有助于腕力的提高。汉隶用笔基本也以中锋为主。魏碑本身对骨力的要求就极高。



下面推荐有助于提高线条质量的几部经典法帖。小篆,秦篆、唐篆、清篆都可以。魏碑如《礼器碑》、《石门颂》、《大开通》也都可以。魏碑如《张猛龙碑》、《郑文公碑》、《龙门二十品》也都不错。


古风书法


早年学书不法不驯,老来写字狂野生猛,初如江河奔涌,狂浪澎湃,撞岸裂石;又似雷惊莽原,野牛撒蹄,踵迹不羁;更似盲人瞎马,临渊跌坠,头破血流,力竭神散……终非熟手法书,遇有人问来处,实无名目,想起戒烟戒酒已经四年,故谓之戒二野书!

酣畅淋漓处,野书可以当酒;笔下清风怡神时,野书也可如品烟,哈哈哈!

……[大笑][大笑][大笑][我想静静][我想静静][我想静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