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禁止贩卖私盐,大家知道原因吗?

须臾lighting


在古代盐一向都是国家十分重视的东西,因此国家很少将盐工业放开,朝廷不仅不让民间生产开采盐而且还不让私自贩卖,只能由官家统一售卖,而且得到的钱都必须全数充入国库。

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之所以对盐的销售格外重视以及对盐的管控相当严格,其主要的原因除了盐是人们生活的必需物品之外,还一个原因就是盐每年可以给朝廷带来大量的税赋。在古代,朝廷的国库里有三分之一的钱都是来自盐的开采和销售上缴的。

如果有官员私自开采盐和销售贩卖盐的话国家财政就会不稳,导致朝廷没有过多的钱支付军饷以及其他用度,所以朝廷专门成立了盐铁转运使等官职。

那么在古代,朝廷大可以让私人商贾自己经营销售盐,然后让这些商贾上缴盐的赋税,为何要禁止民间开采和销售盐呢。我们可以先从盐被官家管控的渊源来分析。

1.官盐的起源与发展:中央集权不断强化必然产物

官盐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为了扩充军备,每年需要大量的军饷,而这些军饷都是通过增加民间赋税以此增加财政收入。

齐国在丞相管仲时期为了增加国内的经济收入以及增强经济实力创立食用盐专卖,也就是盐的开采和销售收归国有。

管仲的这一提议得到了齐桓公的支持,之后齐国的国力空前强大起来。就此官盐被历朝历代所采纳。在齐国之后,很多朝代都禁止民间私盐存在,加强对官盐的管理。

后到了汉朝,历代帝王逐渐将官盐放开,允许民间商贾通过朝廷的投放进行交易,不过到了汉武帝时期,因为国库空虚,商贾的队伍壮大了不少,汉武帝便下令盐铁的经营权完全归属官府。

到了东汉之后,官盐再次被放开直到隋唐时期,盐的经营权才逐步被官府收回,不过当时免收盐的赋税的。到了安史之乱,盐再次被收归官府。

因此从这些朝代对盐的管控方式可以看到盐关系到朝廷的财政收入,当国库充足迎来太平盛世时期就会放开官盐的管控,到了国库空虚战乱不断就会严格管理官盐。在古代官盐使得朝廷富足起来,成为封建统治阶级赚钱充实国库的工具,也因此盐是统治集团牢牢抓住的专卖商品。

然而在古代,因为盐铁官职等级森严,因为销售官盐的银两逐级上缴导致中间被不少贪官贪污了许多,根据史料记载,明清时期,官盐可以每年为朝廷带来上千万两白银的财政收入,可实际上官盐所带来的利益并不止这些。

2.官盐成为国家财政的重要渠道

在古代曾经出现过几次盐被封建统治集团所垄断达到顶峰,一次是在唐末,一次是在汉武帝时期,再一次就是明清时期,这几个时期朝廷都在之前经历过一些大小好几次战争。

就清朝来说,有一组数据可以证明盐对朝廷的财政收入是多么重要。根据《清史稿·食盐盐法》记载,乾隆年间乾隆十八年,朝廷在官盐垄断上获得了700余万两白银,这这笔钱占据了当时清朝财政收入的五分之一,而且这笔钱还不包括那些被逐级盐官所贪污的银两,到了光绪年间,官盐所带来的财政收入是2400万两之多。

乾隆一生曾几次下江南玩耍游历,每次下江南内务府都会很担忧,因为每次出去都会花了不少钱,相当于清朝财政收入的六分之一,所以有一次乾隆再次下江南,内务府就让江淮盐官和盐商出钱,可想而知光江淮盐政就可以支付乾隆帝下江南的钱。因此,古代对盐管控不允许私盐的存在,就是因为担心国库的钱子往外流,流到了老百姓的手里,从而壮大了富商大贾。

要知道在古代,封建统治集团是不允许商贾的势力高于士族官僚阶级的,所以历朝历代都会变相打压商贾,然而朝廷也是需要这些商贾贡献钱财充实国库。在古代也出现几次因为朝廷对盐管控不力导致盐税外流国库空虚,统治集团知道盐的重要性后几次下令严查私盐。

3.历朝历代颁布禁止私自贩盐的法令

在古代,封建统治阶级为了避免国库空虚导致国家陷入动乱,对盐铁严格管制,盐官的调任也是非常勤快,在乾隆时期就曾出现过几个盐官因为失查导致盐税不足,乾隆直接将其就地正法,甚至有的诛三族。

在汉武帝时期也是如此,根据史料记载,汉武帝对私盐打压是很严厉的,根据汉武帝在位时的历法,如果一家人走私私盐就会将左趾挂上铁钳这样的刑罚在当时是很残酷的,史称“钛左趾”,而到了五代十国,对私盐的惩处更是严苛,如果一个人走私私盐达到一斤一两就可以直接就地处决,明代到了朱元璋,就更加残酷了,只要与盐相关的不好的事情,但凡与走私私盐相关挪用盐赋税的都会被剥皮抽筋要么就是诛九族。

到了清代,因为清廷划清了行盐制度,所以给了私盐发展的机会,导致清廷的财政收入一时之间少了许多,清廷再次将走私私盐提到了台面上并且专门成立了打压私盐的官府。

4.走私盐对封建政权所带来的影响

在古代如果统治阶级对私盐打压力度小就会造成私盐猖獗,国家财政收入无法足额入库,国库不充实就当战争需要时就会极大影响军心,在古代每每发动战争的一方都是国库充实的,发动战争需要大量的银两做支撑正所谓粮草先行。

隋唐时期为何统治阶级对官盐管理不是很严格,甚至私盐猖獗,原因当时战争不是很频繁,国家财政收入光铁矿石等就可以支撑财政开支,可是到了安史之乱之后,国家就疯狂打压私盐,安史之乱以后,大唐的根基受到了重创,急需要大量的银两。

在古代,官盐是归户部管辖,而在户部的底下又分为铁和农政以及盐等,这几个项目都是每年财政收入的大头,当然不允许私盐的存在。

除此之外,古代禁止私人贩盐和古代封建统治阶级打压商贾也是存在一定关系。

在隋唐时期,商贾的地位得到了极大了提升,商贾队伍也不断壮大起来,从某种程度来说也是因为私盐肆虐壮大了他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既是国家财政收入的命门之一也是国家经济运转的工具之一。在古代,经济运转最频繁的就是米行以及盐行等,米和盐关系到百姓的生活生命,如果百姓没有米和盐必定会动荡社稷,所以自古以来,所有的帝王都是十分重视米粮盐。

如果私盐横行就会影响到朝廷的经济运行,在古代为何朝廷不允许商贾势力壮大,其原因就是不允许商贾的生意影响到官办生意。在乾隆时期因为一次的海运官盐失事导致清朝短时期出现了经济下滑的情况,官盐出现了事故乾隆十分恼怒直接严办了大批盐官。可见盐对百姓的生活是何等重要。

5.结论:

盐不仅可以使得菜肴变得美味,适当摄入盐有利于人体机能正常运行,对于国家社稷而言也是稳民心稳定社稷的一大方向,官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极大增加财政收入,因此私盐是朝廷绝对禁止的。


旧时楼台月


盐在古代是重要的战略物资。

在现代人看来,盐只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非常普通调味品。一袋售价两块钱的半斤装的盐,够一个三口之家吃两三个月,需求量也不大。但是,在古代,盐确实重要的战略物资,需求量非常大。

在古代,没有冰箱,冷藏技术有限,很多食物无法长期储存。但是,用盐腌制以后,食物可以储存数月甚至数年。例如:腌肉,腌鱼,咸菜等等。盐让食物适合长期储存和运输,所以,普通家庭需要囤积大量食盐。

在我小时候,家里买盐都是一次四五十斤的买。买回来以后,直接放进一个缸里面。收获应季蔬菜以后,要马上用盐腌制,以便日后食用。

控制了盐,就等于控制了很多地区的食物存储量!没有足够食物,怎么打仗?而且,人不吃盐,就没力气!人体摄入的盐分不够,还会生病。所以,在古代,囤积盐就跟现在囤积石油一样重要。

盐也是重要的征税“手段”。

盐的售价虽然不高,但是,成本更低,属于暴利行业。而盐的产地是有限的,所有人都是需要盐的。国家可以通过控制盐的价格和产量,就能向所有地区进行征税!历朝历代,盐税都是一项重要的财政收入。而且,这还是一条非常便捷的征税途径。

举个例子,一个拥有一万人的地区,朝廷想让百姓每人交一文钱。此时,他有两个途径可以选择。一是,可以挨家挨户收,但是,人力成本太高。二是,直接找盐商要1万文钱,然后,让盐商把盐的售价提上去就行了!反正盐属于必需品,而这片地区只能从盐商这里买盐!

所以,古代朝廷禁止贩卖私盐。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在古罗马时代,士兵们会按日定量,领到一笔名为“salarium”的专门补贴,这笔补贴不是金钱,而是食盐。尽管后来军饷代替了食盐,但拉丁文“salarium”保留了下来,经过法语和英语的演变,最终以“ salary” 的形式出现,用来泛指“薪水”、“薪金”。如今,物质生活非常优越,盐的重要性被忽视了。然而中国的古代史,就是一部盐业发展史,可以说盐是立国之本,富强之基。

盐之所以如此重要,先从盐的特性说起。维持人体健康必须盐的补充。盐的咸味来自于丰富的钠。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钠能促进消化,增强食欲,协助新陈代谢,还可以维护人体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古代对盐最直观的感觉,就是不吃盐浑身乏力,无法从事农业生产,行军打仗更是空谈。

图1 古代用灶具进行熬盐

此外,在古代,食物不易长时间保存。古人发明了盐腌的方法,将蔬菜和肉类制作成咸菜和咸肉,这样一来,食物的保质期大大增加。百姓可以留着自用,有备无患。商人通过异地贩卖牟利,类似于现在的冷链保鲜运输。

在古代农业社会,个人通过耕种满足自己的温饱需要,唯独盐需要外来供应。而盐的产地,除了沿海地区比较分散外,中国内陆产盐地相对集中,例如山西解州、四川自贡、陕西花马池等。嗅觉灵敏的商人首先发现了其中蕴含的商机,将原本孤立的个体,联结成一个贸易网络。

最先重视发展盐业的国家是齐国。周武王灭商建周,姜子牙因功受封在营丘(今山东淄博市淄博区),建立了齐国。姜子牙在齐国修明政事,顺其风俗,简化礼仪,开放工商业,尤其是大力发展盐业和渔业贸易。繁荣的贸易往来,以及宽松的经营环境,给齐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史记·货殖列传》对此有详细的记载:“太公望封于营丘,地瀉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渔盐,则人物归之,繈全而辐凑。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

图2 古代晒制海盐

以齐国都城临淄为例,凭借古济水的水运优势,建立一张庞大的贸易网络。对外出口食盐,换取齐国急需的粮食和物产。临淄因此逐步发展为东方第一大都会。春秋中期齐桓公时,临淄人口有20万人,战国中期超过35万人,到了汉武帝则达到了50万人。《战国策·齐策一》中,苏秦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临淄之中七万户,臣窃度之,下户三男子,三七二十一万”。人口的空前增长,是临淄对外贸易繁荣的一个标志,也是盐业红利的综合体现。

有识之士很快认识到盐业对国家的重要性。春秋时期,齐国宰相管仲提出了“官山海”制度,即朝廷对盐业实行垄断经营,有贩卖私盐的不法之徒将处以死刑。古代,人们消费支出主要用于购买食品,粮食在商品交易中占有主要地位,与此相应,盐与粮食密不可分,控制了盐业,就控制了整个农业贸易。另外,盐还具有“隐形征税”的作用。个人的食盐消费量很少,对食盐的价格并不敏感,人们购买咸肉时,只注重咸肉本身,往往忽略了国家对咸肉中盐征收的税收。控制了盐的产地、数量、价格以及流通,就能对消费者征税。盐税成为古代财政收入中最大的来源之一,甚至可以称为“第二人头税”。

齐国大力发展盐业,通过庞大的贸易网络,达到天下人向齐国交税的目的。有了盐业做后盾,齐国迅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有了齐国的成功案例,秦国实行商鞅变法,也实行盐业专卖,富国强兵,最终实现统一大业。

图3 汉代煮盐

西汉初年,政府推行“与民休息”政策,开放了盐业市场,允许私人资本进入盐业市场。盐商很快富甲一方。汉武帝在位时,连年财政赤字,民间富商“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公家之急、黎民重困”。汉武帝认识到了盐业对赋税的重要性。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大司马桑弘羊主持实行“笼盐铁”制度,将盐业经营权重新收归国有。在产盐地,设置“司盐校尉”作为政府的代表,监督盐民进行盐业生产,盐由政府收购、运输和销售。可以说,产盐地是汉朝当之无愧的“国有企业”。

在汉昭帝和王莽新朝时期,盐业专卖都有所松动。不同的是汉昭帝召开了著名的“盐铁之议”,主动放开了部分盐禁,受到了史学家的好评和肯定。而王莽新朝时期,大商巨富通过贿赂地方官员,公开或半公开“盗煮”,盐业市场受到了私盐的冲击,公元前22年,朝廷被迫废止盐禁。魏晋三国时期,各方势力觊觎盐业的巨额利润,对盐田展开了你死我活的争夺。对于盐田实行“国营”或“军营”政策,孙吴政权对盐田实行“军营”,由军队控制盐业生产和销售。

图4 唐代用于盐业专营的榷盐院

隋朝初期,隋文帝杨坚本着“官民共利”的思想,开放盐田、盐井。个人遵循盐业生产制度,取得盐业生产、经营、销售的权利。没有合法手续的私盐,将受到朝廷打击。隋朝末年,朝廷对盐业的控制力削弱,私盐泛滥,朝廷经常抓捕贩卖私盐的不法分子,导致民变四起,许多民变首领就是贩卖私盐出身的。

唐朝白居易有一首名为《盐商妇》的诗,“盐商妇,多金帛,不事田农与蚕绩。南北东西不失家,风水为乡船作宅。”描写了盐商的夫人富有安逸,衣食无忧的生活。唐代中期,实行“榷盐法”。盐民组织食盐生产,朝廷统一收购,然后加价卖给盐商,盐商将盐运输到指定的经销点出售,朝廷控制了货源,掌握了批发环节,削弱了盐商的盈利能力,增加了国家的财税收入。唐朝中后期,盐业收入占据了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

图5 《天工开物》中的制盐部份过程

两宋时期是中国盐业发展的辉煌时期。朝廷设置了转运司,它是联系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中介,起到上下沟通的作用。转运使专管盐务,严格控制盐业流通,划分销盐区域,实行销界政策,某一种盐只能在指定地域销售,不得越界。北宋时期,产自青海的青盐销售价是44文,其实际采购成本只有5文。熙宁年间1石米的售价是400文,1石米的重量是100斤,换算下来1斤盐的价值约等于11-12斤大米,折算现在的购买力,1斤盐的价格达到了近30元。盐通过北宋朝廷系统的运作,运销体系不断完善,朝廷府库日趋充盈,财政收入中有三分之二来自于盐税。

明清时期,朝廷延续了两宋的做法,实行“纲商引岸”制度。盐商运销食盐,需要缴纳盐课,领取盐引,然后到指定的产盐区购盐,再贩往指定的地区销售。在清朝,盐民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利用古代的设备开采盐井。1835年,自贡的燊海井凿穿厚厚的岩层,喷涌出黑色卤水,盐工们或许没有想到,这口盐井的深度已达1001.42米,是人类第一口超过千米的深井,堪称古代工程学奇迹。

盐业专卖,促进了国家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保证民生的稳定,可以说,盐是国家级的重要战略物资,受到了历朝历代的普遍重视。


历史大学堂


古代的盐就是钱、钱、钱……《金瓶梅》里的西门庆占尽权色,就在于他有很多钱,而他最大的金钱收入就是从盐上来的。中国并不缺乏海岸线,内地也有不少盐矿,正常来说讲,盐的产量足够满足需要,而且价格不会太贵。

但事实并非如此,古代的盐可一点不便宜,它是被官方垄断的商品。如果老百姓贩卖私盐,就是严重的违法行为,抓到要被砍头示众。为什么盐会被官方这么重视,绝不允许百姓贩卖私盐?

最早的时候,盐是可以被老百姓用来买卖的商品,大家就像去市场买株大白菜一样容易。直到春秋齐国的管仲出来扰局,他提出“官山海”经济政策,把“铁”“盐”变为国家专卖。

抽烟的人比较容易理解这个问题,因为如今的烟草就是国家专卖,烟草的成本很低、价格老贵。管仲的思路是这样的:铁、盐,多数老百姓不能自己生产,但又必须要用,只能靠市场购买;国家只要控制住这两样东西,就不怕收不到税赋,君王有钱就好办事。

后来,中国历代统治者吸取管仲的成功经验,只许“公盐”不许“私盐”。不过,贩卖私盐的利润相当可观,铤而走险的人也不少,著名的私盐贩子有黄巢、钱缪、程咬金等。当王朝末年的时候,很多盐贩子甚至能够拉起队伍,占据一方为王为霸,可见他们雄厚的经济实力,如元末的张士诚。

私盐猖獗,源于成本和价格的差额过大,就像马克思在《资本论》里的说道:“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绞首的危险。”

统治者对私盐贩子的惩罚,历来是绝不手软,通常都是取人家性命。下面列举几例:

1、汉武帝时期:对卖私盐者施行“钛左趾没入其器物”,就是在左脚趾上挂6斤重的铁钳,并且没收生产食盐的工具。

2、唐帝国时期:对卖私盐者施行“自淮北置监院十三”,不仅私盐贩子要杀头,而且牵连的官员都要坐牢。

3、五代十国时期:政局不稳定,钱特别重要,盐法也最为残酷。有谁敢贩私盐,一斤一两就要杀头。

可以看出,统治者对盐的态度是越来越重视,但“盐法”也有弹性,并非一味采用重刑。到宋代的时候,普通老百姓贩卖几斤盐还能保命,只有那些大批量的盐贩子才会被处死,这样的御民之术也是相当高明。

总的来说,经过管仲老师的开悟之后,历朝历代都是盯紧盐务,一方面“奇货可居”,获利颇丰;另一方面操作食盐专卖,对控制民众有重大意义。

当然,国家的专卖政策从来不是铁桶一块,很多人为赚钱而贩卖私盐。古代的私盐就像现代的“贩毒”,给私盐贩子带来滚滚财源,但也遭到国家的严厉打击。


子屠龙


盐虽然不是贵重的物品,但却是人每天必须的消耗品,所需量巨大,也就会产生巨大的利润,国家掌握盐市可以给国库带来巨大收入。其次,因为盐是生活必须品,一旦有人囤积哄抬价格,会影响百姓生活,进而产生动乱,因此必须要加以控制。前些年日本核辐射事件引起的盐价上涨,大家抢购的现象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此条。

少量贩卖私盐为什么会被禁止?因为一旦允许少量贩卖,面对着巨大的利益,肯定有人不会只满足于少量贩卖。


北京早知道


为什么古代不能贩卖私盐?不仅是古代,在前些年放宽食盐买卖之前,我国也是实行食盐国家专营的!各地的盐业公司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那么,为什么食盐要实行国家专营呢?原因很简单,食盐是战略性物资,别看盐是日常用品、并不起眼,但是任何人都离不开盐!一旦盐的生产和买卖被私人垄断,不仅可以借此谋取暴利,如果被有心之人利用,还可能会威胁到社会安定和国家安全。前些年,我国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对食盐的买卖逐渐放宽,但是也仅仅是在流通领域适当放宽,食盐的生产、销售基本上还是以国家为主导的。为什么?因为不能放!这并不是一笔经济账,而是实打实社会安定和国家安全的需要。想想前几年那场由网络谣言引发的“全国盐荒”闹剧便什么都明白了……



中国的盐铁国家专营始于汉武帝时期,最初桑弘羊提出盐由国家专营的建议时,的确不是出于社会安定和国家安全考虑,主要还是为了解决长期对匈奴用兵造成的财政赤字问题。盐作为一种自然存在的东西,其成本实际上是非常低的,无论是沿海地区的海盐、还是四川的井盐等等,除了设备和人工的投入,近乎零成本。而盐又是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是长期消耗品,人想要生存离不开盐。因此,盐的市场是极度庞大的,而且是长期需求!在汉武帝之前,盐的收益几乎都进了私人的腰包,拥有盐邑作为封地是贵族们梦寐以求的事情。著名的吴王刘濞就曾经在自己封地内煮海为盐,积累了巨额财富。后来刘濞敢于发动“吴楚七国之乱”,盐的进项是他的重要资本和底气之一。汉武帝时期著名的卫长公主,其汤沐邑当利便是重要的盐邑。可见,盐在汉朝是非常有利可图的。



但是,这一切与国家无关,国家除了征收少量盐税,与盐相关的巨大利润全部进入了私人腰包。而桑弘羊恰恰就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才向汉武帝提出了盐铁国家专营的战略。自此,盐业的收入成了汉王朝重要的财政来源,为汉王朝与匈奴的长期对耗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支撑。




除此之外,匈奴地处草原、荒漠地区,除了少量产盐区,并不是盐的主要产地。匈奴的盐有很大一部分要靠与汉王朝的边境贸易获得。在盐铁国家专营之前,商人们为了巨大利益,也顾不得国家利益了,与匈奴之间的食盐贸易屡禁不止。在实行盐铁国家专营之后,国家控制了食盐的生产和销售,匈奴再想从汉王朝获得盐这种战略资源,就必须经过汉王朝官方,等于是被汉王朝扼住了咽喉。否则,匈奴便只能依靠走私私盐,而这,正是历朝历代禁止民间贩卖私盐的重要原因所在!汉王朝的盐铁国家专营让后来的王朝看到了盐的战略性作用,后来的王朝虽然更迭不断,但是来自北方游牧政权的威胁一直存在,而盐成为了控制游牧政权的一把利器,加之盐业又可以作为国家的重要财政来源之一和稳定社会不可或缺的物资,后来的王朝自然也就都延续了汉王朝的这一国策。既然盐是作为战略物资存在的,国家打击贩卖私盐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安定繁荣,经济逐步腾飞,盐业收入已经不再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家也不再需要以盐这种物资来遏制其他国家或地区,盐的作用大为降低。因此,国家为了适应新经济形势的需要,适当放宽了对食盐流通领域的限制。但是,盐作为一种战略物资,依然对社会安定和国家安全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因此,国家在食盐的生产、销售领域还是居于主导地位的,并没有彻底放手、也不能彻底放手!制造、贩卖私盐在现代依然是违法的。


农民工歪说历史


在古代的技术条件,盐、铁、茶叶等物资,恐怕是最能快速积累财富的。倘若能垄断盐、铁或茶叶的生意,想不当古代的巨富都难。这么大的利润,倘若被古代帝王看上了,想搞官营、专卖,那就自然禁止私人买卖。要说古代贩卖私盐,那可是重罪,动辄要杀头的。

一、历史记载,山东半岛上的齐国,因为煮海为盐,因此其国大富,秦为西帝,而齐为东帝

这说的是战国时的田齐,其实早在春秋时代的姜齐时期,齐国已经这样搞了。看到盐业这么赚钱,齐桓公的名相管仲首创出盐业的国家专卖来,既然明着加税容易引起反抗,那么通过国家深度介入具体经营而赚取市场利益的这种敛财的办法,就要显得温柔和缓和得多。不得不说,虽然我们今天的人因为时代遥远,对管仲已经不太熟悉,但管仲对华夏文化各方面的影响,真是巨大而长远。

二、到汉武帝与匈奴长期交战的时代,因为战争造成的财政危机,盐铁专营又被抬了出来,而且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西汉初年经历了文景二帝几十年休养生息所积累的巨大财富,还不够汉武帝打几场仗的所需。据说汉武帝有时候赏赐一场大胜仗所用的黄金,就已经超过了西汉一年的财政收入。正因为如此,汉武帝开始任用一批聚敛之臣,通过国家权力与商业头脑的结合,开始从百姓头上大肆搞钱,盐铁专营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手段。盐这种人们生产生活所必须的物资,被禁止私下交易,改由西汉政府垄断买卖。这种垄断是全方位,从生产、到收购、到运输储藏、到定价出卖,都将私人排除在外。靠着盐铁专营的巨大利润,已经汉武帝同时推行的乱发货币、卖官鬻爵等各种竭泽而渔的措施,汉武帝终于算是打赢了对匈奴的战争,但是国家也到了一个濒临崩溃的边缘。

三、古代的食盐专卖有多大的暴利,以至于唐、宋、明、清等朝都不肯放手?

可以说,盐铁等物资的专卖,几乎可以带来封建王朝一半左右的财政收入,有时候甚至超过这个比例。相比于田租得广泛丈量土地、人头税得准确统计人口等等,在古代这其间有巨大的技术难度,盐铁专营,只用守住百十来个盐铁产地,实行严厉的法律控制(禁止私人买卖及官营场所内的盗卖),这种获得财富的方式显然要轻松得多。

四、古代的老百姓在盐铁专营下获得了什么?又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甘冒杀头大罪的私盐贩子?

以唐代安史之乱后的食盐专卖为例,专卖之前,很多地方的食盐一斗十钱,专卖一开始就涨到一斗百钱左右,到后来涨到一斗三、四百钱,很多人因为吃不起盐,干脆不吃了,结果很多人因为淡食而患病。经济学上有个说法,这种强行禁止,反倒会给某些商品带来暴利,因此加剧违法行为的发生。食盐专卖就是个例子,因为其间的巨大利润,许多人甘冒奇险,开展私盐买卖。唐末的黄巢本身就是大盐枭,而五代十国的许多开国君主,什么杨行密、钱镠等人,都和私盐有染。

说到底,都是古代盐业的巨大利润(十倍百倍之利)和特殊属性(便于垄断)造成的。


星火辰


私盐是指凡未经盐务部门和税务机关批准,私制、私运、私销的原盐,或以工、农、牧、渔等免税盐改变用途或出售,以及未经外贸部门许可而由国外输入或对外输出的原盐和再制盐。

中国私盐产生的历史可追溯至西汉时期。自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实行食盐官卖,严禁私煮之后,“盐始有官、私之分”。

(古代制盐图)

一、古代私盐泛滥情况

私盐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个社会问题,一直是屡禁不止。特别是从宋代开始,私盐贩子组成人员复杂,人数众多,“民以私贩为业者,十率五六”,特别是广西、江西一带,甚至出现整个村子的人都在贩私盐的。


史书上记载:“赣、广间,常以岁杪贩盐,空聚落往返,号盐子”。


四川地区“蜀盐私贩者众,禁不能止”;产盐的徽、严、衢、婺、建、吉等州私盐贩子“动以千百为群,盗贩茶盐”;而江浙等地的广大江河上,有“私盐百余舰往来江中,杀掠商贾”,甚至连都城里,都有私盐的影子。


私盐买卖不限于中原和江南地区,连边境地区也甚为猖獗。北宋与西夏和辽国接壤地区,许多边民“出塞贩青白盐,虽严禁所不能止”,“私市契丹骨堆渡及桃山盐”以食。甚至出现武装贩私盐的团伙,“动辄以千百为群,盗贩私盐”。

(盐商)

二、古代私盐盛行的原因

(一)、代表封建土地国有制的“均田制”瓦解后,土地私有制得到发展,出现了按田地、资产交税的“两税法”。


这使得原来国家田赋收入的大部分转移到了土地所有者手中,国家税赋收入大大减少,两税收入远远不能满足统治者的需要和开支。


于是,统治者对茶、盐、酒等物资的专卖更加严格,盐税收入在国家收入中占比越来越大。唐代中后期就出现“天下之赋,盐利居半”的情况,盐税成为国家重要的财政收入。宋真宗期间,盐税收入占国家财政总收入的15%以上,仁宗时上升到18%,到了南宋,更是上升到50%以上。

(采盐)

(二)、食盐专卖对国家财政的贡献很大,但它的弊病也不少。官盐一般质量不行,价格还居高不下,越是边远地区,盐的质量越差,“涉道愈远,杂恶殆不可食”。而且价格还奇高。

造成这个的现象的原因很多,但与政府管理上的漏洞是分不开的。南宋绍兴年间,由于战火不断,客贩不通,造成“荆湖、京西盐价每斤卖及两贯以上”,普通百姓无法承受。

(三)、与官盐相比,私盐物美价廉,很受老百姓的欢迎。所以私盐越卖越红火,官盐的竞争力越来越低,造成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贩私盐的行列。

(产销供应)

(四)、上图所示,是宋代官盐的销售地界规定。为了垄断盐利,官府规定,什么地方产的官盐供应哪些地区,都有明文规定,不经允许,不得跨地区销售。这种规定考虑到古代交通不发达,合理划分销售区域,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更多的时候造成盐多的地区大量滞销,盐少的地区又没有盐可食用。“淮南诸场积盐如山,而荆湖两路民无食盐”。在不产盐的河北地区出现了“去城稍远贫家下户往往不复食盐,至有以盐比药之语”。

苏东坡有首诗正是这种情况的反映:“老翁七十自腰镰,惭愧春山笋簌甜。岂是闻韶解无味,迩来三月食无盐”。

交通不便,不产盐的地区吃不到盐,是私盐销售火爆的一个重要原因。

(私盐贩子)

(五)、私盐贩子中的绝大部分是底层劳动者,当时的农民因为土地兼并失去土地,特别是“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造成贫富分化严重,各种苛捐杂税名目系繁多,广大农民要么进入地主的田庄,成为依附地主的佃农;要么逃入深山老林为寇,更多的是涌入城市,成为商贩、雇工或者无业游民。

司马光也说过:“四民之中,惟农最苦”。为了生存,许多失地农民和手工业者不得不加入到贩私盐的队伍中来。


(六)、那些生产盐的盐户,受到的压迫也很多。国家以极低的价格从他们手上征收官盐,所得的一点点钱还经常被官府以各种名目克扣,“天下细民之苦,莫亭户为剧”。这些盐户为了生存,“乐不供官而大半粜于私贩”,他们常常背着官府私卖“伏火浮盐”乃至应纳的正盐,获得生活所用。盐户们“灶户煎到盐货,入官者少,私售者多,皆不乐供官而大半粜于私贩”,虽有重法而不能止。

(电视剧中的查处私盐)

(七)、古代官僚政治的腐败,也是造成私盐泛滥的原因。各级官吏见盐有暴利,纷纷将手伸进这个筐子,他们与地方的恶霸势力勾结,由地方势力出面经营甚至垄断私盐市场,数量惊人。甚至连盐铁转运使也参与其中,真正的私盐大贩,正是这些官商勾结的人。

三、私盐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私盐带来的影响是巨大而深刻的,有时与王朝的兴亡有着直接的关系。

(一)、私盐的盛行,严重影响了官盐的销售,减少了政府的收入,影响国家财政。官盐通常竞争不过私盐,造成“岁课日减“的局面。而各处官办盐场也纷纷积压,江淮盐场往往出现“积盐不售者至数百万石有奇”的现象。


(二)、私盐的盛行,也使得商人们不愿意销售官盐,原因很简单,销售私盐利润更大。

史书记载北宋末年“东南私贩公行,沮害商贾,使客失厚利,虚废本钱,或至失所”。

因此,许多官盐商人在以卖官盐为幌子,夹带私盐买卖,牟取暴利。

(缺盐地区的人们)

(三)、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私盐经走私入境,又使国家的钱币外流。

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就说到:

“京西盗贩解盐,唯光化军、均、房州有小路可通北界,私贩甚多,缘此,人户全食解盐,淮盐绝无到者。然盐易皆中国之钱”。


如果严禁私盐入境,往往会导致边境局势和两国关系的紧张。北宋与西夏的战争,很多时候是因为盐的原因诱发的。

我正在着手写一篇关于北宋和西夏之间走私贸易的小文,感兴趣的可以关注我,我将会在这个方面给您讲解历史上的走私行为。

(武装贩盐)

(四)、私盐贩子如果被抓住,往往是重罪,而他们贩私盐的原因不过是想活下去。这样就使得阶级矛盾更加尖锐。很多私盐贩子往往联合起来,人多力量大,以此对抗官府,甚至有揭竿而起的。

比如黄巢、张士诚,都是盐贩子出身,被官府逼迫才发动的起义。这些起义反过来又严重的打击了政府的统治,形成恶性循环。

四、对私盐的打击

有盐业专卖就必然有私盐,盐业专卖越严,私盐越好卖,利润越高。这是一个客观规律。私盐利润奇高,清雍正时私盐“数倍于引盐数目”,道光年间两淮盐政钟灵在奏折中指出“总计私盐倍于官额”。

中国历代政府对私盐一直采取严厉的打压态势。汉武帝时,对私盐贩子"钛左趾没入其器物"。"钛左趾"是在左脚趾挂上6斤重的铁钳,"没其器物"是没收生产工具。

唐代"自淮北置监院十三",捕私盐者。私盐贩子要杀头,连相关官员都要连坐。五代时,盐法最酷,贩私盐一斤一两就可以正法。宋代之后略为宽松一点,杀头的标准变成“私贩三斤者死”。

(斩私盐贩子)

到了明清时期,私盐的打击力度更大。清朝就先后颁布了《豪强贩私律》、《武装贩私律》等,贩卖私盐量大者一经捕获,一律死罪。

《豪强贩私律》规定:“凡豪强盐徒,聚众至十人以上,撑驾大船,张挂旗号,擅用兵仗响器,拒敌官兵,若杀人及伤三人以上者,比照强盗已行得财律,皆斩。为首者,仍枭首示众。为从者俱发边卫充军。伤至二人以上者,为首者依律处斩;下手之人,比照伤人律绞;不曾下手者,仍以为从论。”
各级盐官查缉失职者,或伙同私贩者,《大清律例》规定:“初犯笞四十,再犯笞五十,三犯杖六十,并留职役。。。。其巡获私盐入已,不解官者,杖一百徒三年”。

《会典事例》还规定:“地方武职故为疏纵,不即擒拿者,照例议处”。

(贩盐图)

国家屡屡打击私盐,却总是无法完全杜绝。其中固然有官盐价格过高,普通百姓无法承受之外,私盐难禁的根本原因,还是“缉私之人即贩私之人”,当然缉私收效不大。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为什么封建统治者要严禁私盐了。私盐既减少了国家财政收入,又使得国家钱币外流,还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甚至危及统治者的统治,所以历代政府都要严禁私盐了。

参考资料: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

陈连庆:《魏晋以来盐铁事业的恢复和发展》

顾大风:《宋至清代杨州盐业市场繁荣的社会基础》


刚日读史


大家都知道,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缺少食盐的摄入,会威胁到人的正常生活乃至生命的,所以说盐还真是个宝贝东西。

但是盐这种物品,在汉朝以前是可以自由买卖的,只是从汉武帝时期开始,就不允许贩卖私盐了,买盐必须从官家买,可以说官家给垄断了盐的市场。

一、汉武帝时期,政府开始垄断食盐的市场

为什么汉武帝时期,政府开始垄断食盐的市场呢?这个还要从汉武帝时期的镇压匈奴的战役说起。

在汉武帝时期匈奴人特别的猖狂,他们经常在我们的边界肆意掠夺,当然有压迫就有反抗,还能让他们一直欺负我们?所以汉武帝也多次出兵去镇压匈奴人,让他们知道我们不是好惹的。

但是因为当时的国库很紧张,出兵呢就要用到大量的粮草还有兵器。这样打几次仗,国库就有点吃不消了,所以导致了当时的经济情况也不是很好。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也不知道哪个害人精就提出了把盐收为官有,这样以来老百姓们用到这些东西就都得向国家买了。汉武帝觉得这个提议很好,因为食盐并不像农作物一般,可以自给自足。它可以说是唯一需要人们花钱购买的必需品。

再说食盐的产地还有非常大的局限性,在海边就比较容易获得,而在内陆不是哪都可以产盐的,只有从盐矿和盐井中才能开采出来。这就是说只要汉武帝掌握了食盐的控制权,那就等于掌握了巨大的财富。

可以说食盐在贩卖过程中带来的收入足以让一个国家称霸。因此从汉武帝开始 ,就有了官府垄断盐的买卖,老百姓吃盐都必须从官府买!

二、在古代为什么不让贩卖私盐

自从食盐被收为官有以后,它的价格就被提升了不少,很多老百姓就开始吃不起盐了。其实盐的成本很低,那既然官方的盐那么贵,当然就有一些人耍起了小聪明,开始私自贩卖食盐。

这私盐的价格当然要比官方的价格便宜很多,而且古代制盐步骤简单,没有技术难度,所以很多人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会铤而走险去贩卖私盐。

也就是说你只要背个篓子去产盐地,顺手装满一篓盐,只要躲过官府的搜查,那回来卖给老百姓,白花花的银子可就全来了。贩卖私盐的货源和销路都是不愁的,所以很多人都看上了这条路。

但是贩卖私盐,这却对官盐是极为严重的伤害,道理就等同于我们现在的假币制造。如果说一个私盐的产业链形成后,那对官府的财政收入可是致命的打击了。

这威胁到自己的利益怎么能行,汉武帝可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存在,所以他就全力打击私盐。为的就是让国家的利益不受损害,他才不管老百姓的苦楚呢。

所以说,尽管官盐含有杂质,颜色发黄味道发苦,私盐的纯度很高价格又低,但是百姓却不得不买官盐。

因为买卖私盐,官府的税收会减少,所以在后来的很多朝代,官府都是不允许买卖私盐的。买卖私盐在各朝各代都是违法的,有的朝代还把买卖私盐定为死罪。

三、历代对贩卖私盐的惩罚

虽然古代不允许贩卖私盐,但是有些胆大的人,为了生计还是会铤而走险。当然贩卖私盐的如果被抓住,他们还是要受到严酷的处罚的。

在汉代,贩私盐被抓到只是没收工具和卖盐获得的钱,然后把他关起来一段时间。因为那个时候生产能力有限,耕牛和马匹都受到了严格的管理,所以老百姓就是敞开了膀子运盐也运不了多少。所以官府一般都是以震慑为主。

但是到了唐代,京杭运河等水利极为发达,那运输方便了运盐也就方便多了。所以在唐代为了打击贩卖私盐,朝廷就在漕运各地设置了专门调查私盐买卖的衙门。

他们对私盐的贩卖查处很严。贩卖私盐不到五斤就被痛打一顿,判三年牢灾。要是超过五斤,那不客气了,先是痛打,然后判处死刑。

而到了五代时期,国家压榨百姓就更厉害了,盐价也是高的离谱。

盐的价格是唐贞观年间价格的四十倍,这简直就是赤裸裸的掠夺。当然朝廷对贩卖私盐的惩罚力度也是相当地大。

贩卖私盐超过一斤的,就会判处死刑,这处罚可是相当地严重了。所以说敢在五代时期贩卖私盐,那可都是亡命徒啊!

由此可见古代统治者垄断食盐的市场,只是为了获得超额的利润,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他们不顾百姓的苦难生活,看到贩卖私盐威胁了自己的利益,就对贩卖私盐的人进行残酷的惩罚。这些统治者的所作所为,只是为了不让自己的国家利益受损害,想想真的是醉了。

不过话说回来,这贩卖私盐不仅古代不允许,就是我们现代也是不允许私自贩卖的。

因为随着现在的科技越来越发达,私盐里面有很多的化学成分,有的甚至会拿工业用盐来冒充食用盐。

因为会有不顾别人只故自己利益的人存在,而国家为了保护老百姓的生命安全,所以才会禁止贩卖私盐。

这样想想,虽然古代和近代都禁止贩卖私盐,但是差距还是很大的。古代统治者是只图自己利益,不顾百姓生活。

而现代我们国家的统治者是为了保护老百姓的生命安全,才禁止贩卖私盐。所以说我们生活在这个年代,还是应该感到庆幸与幸福的。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明亮耀眼,金陵少年,自来作答。

今之起居中都已不离盐矣,虽多之人不喜食盐,然不得不服食中犹得多少调一点乃佳食。今者我多者在何小卖部皆可得,而今何我相望之盐于古则治之严?

一、我国乃是盐发源地。

先,我须知,盐于调中时占甚高之,而于古无今之高科技,但以有而多盐分之水置一物其中煮,使海水先至卤,复为煎盐,于时盐之色,多者。而我亦见矣上世纪古以为盐之器也,此则益明也我国家可谓斯术之出地!



二、古代之盐类似于货币。

次于古乎?盐在必义上可谓不为之通之货而用。盐则为着财富,非是我国,多者亦如之外,有诸国至于劳民发之值为盐。而我亦知,在我国古代,盐直为官所管之,民贩卖盐而重行,则竟是何也?


三、盐是古代政府重要经济来源。

其实我自盐此字于古之状可看出来,一个臣字则言凡事,明之盐,国制之,而于彼时盐亦其政入之一甚大之原。

国谓其专最早,自秦始也,时之所来之利皆以养兵、建大所矣,可见此中之利何其乐。至唐之时,大半皆由盐,可谓盐以控最严者际矣,其私贩之人皆受重罚矣。且私之盐质亦非善,民之所食之盐易出安者虑。

四、税收之重皆靠盐。

最后一面也即有税矣,自产盐之地至吾消费者手,一路亦税数者,光为数省,税则至于四十余种,见此税数信众亦与,吾也甚惊者之,我亦可及时之小贩,多邪之难治矣。

金陵少年叹曰:盐自古至于今日,其功亦不在止于济矣,有时或尚可以疗疾,信众亦可知盐何其强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