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黑條矮縮病如何防治?南方種植應掌握這些要領,高產並不難

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主要發生在我國南方稻區,是一種嚴重的病毒病,其傳毒介體主要是白背飛蝨,為害寄主有水稻、玉米、小麥、馬唐、看麥娘、稗草等20多種糧食作物和雜草。

水稻整個生育期均可被侵染,苗齡越小越易感病,潛伏期越短;感病越早,發病越重,產量損失越大。

水稻黑條矮縮病如何防治?南方種植應掌握這些要領,高產並不難

分櫱前期感染髮病後基本絕收,拔節期和孕穗期發病產量損失在30%~50%。電白地區2009年較大面積發生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涉及麻崗、樹仔、電城、旦場、林頭等多個鄉鎮,發生面積約667hm 2 ,尤以沿海鄉鎮發生較為嚴重,以後年份也有不同程度的發生,其中2017年茂名地區晚造水稻有較大範圍的發生。本文概括的技術要點是:(1)選種常規抗病水稻品種。(2)機械化育秧。(3)適時插播,合理密植。(4)施用有機肥料,平衡大中微量元素,提高水稻植株抗逆力。(5)稻鴨一體生態綠色種養。(6)控肥控藥,保護天敵。開展綜合防控以來,基地水稻田塊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發病率較農戶的水稻田塊較低。

水稻黑條矮縮病如何防治?南方種植應掌握這些要領,高產並不難

1 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發病症狀

該病毒的一個重要發生特徵是病株地上數節節部有倒生鬚根及高節位分(櫱)枝,病株莖稈表面有乳白色大小約1~2mm的瘤狀突起(手摸有粗糙感),瘤突呈燭淚狀縱向排列成條形,早期乳白色,後期褐黑色。病瘤產生的節位,因感病時期不同而異,早期感病稻株,病瘤產生在下位節,感病時期越晚,病瘤產生的節位越高。苗期感病,病株顏色深綠,心葉葉片短小而僵直,葉枕間距縮短,葉鞘被包裹在下葉鞘裡,植株矮小,不能抽穗,分櫱期感病,病株分櫱增多叢生,上部數片葉的葉枕重疊,心葉破下葉葉鞘而出或從下葉枕口呈螺旋狀伸出,葉片短而僵直,葉尖略有扭曲畸形。植株矮小,主莖及早生分櫱尚能抽穗,有的主莖形成包頸穗而分枝無穗,反之,分枝包頸主莖無穗。卡頸,穗小,株穗上只有極少病粒,絕大部分空殼不結實;抽穗期發病,病株下部節間和節上可見全株矮縮叢生,有的能抽穗,但相對抽穗遲而小,半包在葉鞘裡,劍葉短小僵直。在中上部葉片基部可見縱向皺褶。莖稈剝開苞葉有蠟白色突起物瘤,縱向條狀排列,後期變成黑褐色隆起的短條脈瘤。

水稻黑條矮縮病如何防治?南方種植應掌握這些要領,高產並不難

2 主要感病品種及產量損失調查

根據農戶隨機調查,該病晚稻發病重於早稻;育秧移栽田發病重於直播田及拋秧田,早、中、晚稻混栽區發病重於單季稻連片區,田塊間發病程度差異顯著,病害普遍分佈,但僅部分地區或田塊嚴重發,雜交稻發病重於常規稻,病區田間尚未發現有明顯抗病性的水稻品種。最易感病期為秧苗的2~6葉期,撥節後不易感病。水稻苗期至分櫱前感染髮病後基本絕收,撥節期和孕穗期發病產量因侵染時期先後造成損失在22%~35%。當地主要栽培品種感病情況見表1。

水稻黑條矮縮病如何防治?南方種植應掌握這些要領,高產並不難

表1

另據發病田塊水稻經濟性狀調查,發病株結實率明顯下降,發病嚴重的稻株形成包莖穗,結實率只有3%左右,近乎絕收。見表2:

水稻黑條矮縮病如何防治?南方種植應掌握這些要領,高產並不難

表2

3 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綜合防控技術

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主要是由白背飛蝨帶毒引起,目前尚沒有特效藥可以防治,生產上只能預防為主。針對過去農戶在防治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時“重施藥、輕預防”的不良現狀,農科人員在實際生產中提出了以“生產驅避”替代“藥物治療”的綜合防控方案,並從2013年起,持續在廣東天力大地生態農業股份公司麻崗有機水稻基地、嶺門有機水稻基地、黃嶺有機水稻基地分別進行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綜合防控示範試驗,示範試驗面積約35hm 2 。主要技術要點如下:

水稻黑條矮縮病如何防治?南方種植應掌握這些要領,高產並不難

3.1 選種常規抗病品種

主要栽培品種有象牙香佔、竹香紅米、飛糯等,均為常規水稻品種。

3.2 機械化育秧

針對秧苗期易感病、潛伏期短、感病後損失大的特點,實行機械化集中育秧,加強秧苗期管理,減輕稻飛蝨為害,降低秧苗發病率。

水稻黑條矮縮病如何防治?南方種植應掌握這些要領,高產並不難

3.3 適時插播,合理密植

適時插播。根據植保部門調查,稻飛蝨在電白地區一年發生8~9代,第一代在3月上旬至4月中旬發生,第二代在4月中旬至5月中旬發生,第三代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發生,第四代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發生,第五代在7月上旬至7月下旬發生,第六代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發生,第七代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發生,第八代在9月上旬至9月下旬發生,第九代在9月下旬以後發生。基地早造水稻通常在2月下旬育秧,4月上旬移栽,晚造在7月下旬育秧,8月上旬移栽,儘量避免在秧田期與分櫱盛期前與稻飛蝨的為害高峰期相遇。合理密植,基地每1hm 2 機插秧苗約22.5萬科,由於田間密度控制在合理範圍內,控光控溼,田間小氣候不利於稻飛蝨繁殖,可有效遏制稻飛蝨的大量發生。

水稻黑條矮縮病如何防治?南方種植應掌握這些要領,高產並不難

3.4 增施有機肥料,平衡大、中、微量元素,提高水稻植株抗逆力

稻飛蝨具有趨嫩綠、喜廕庇的特性,氮肥充足、生長濃密、葉片肥厚的水稻植株容易聚集稻飛蝨。基地減少化肥尤其是氮肥的施用,田塊全部施用有機肥料,每hm 2 施用經堆漚充分腐熟的魚粉肥2625kg作基肥,由於魚粉肥含有豐富的天然磷鉀鈣元素,經施用魚粉有機肥後的水稻植株挺拔、葉色清秀,抗逆力增強,有利於降低稻飛蝨為害,有效預防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的發生。

水稻黑條矮縮病如何防治?南方種植應掌握這些要領,高產並不難

3.5 稻鴨一體生態綠色種養

在稻田放養鴨,利用鴨子吞食水稻田塊害蟲,同時鴨子在田塊踩踏遊動,對稻飛蝨等害蟲具有覓食驚擾驅離的效果,鴨的糞便還可作為有機肥料還田。在水稻分櫱期放養鴨子150~300只/hm 2 ,可減輕飛蝨為害,降低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發病率。

3.6 控肥控藥,保護害蟲天敵

基地水稻生產遵循有機食品生產技術規程,在田塊安裝頻振式殺蟲燈,不使用化學農藥,只在必要時少量使用生物農藥,這樣可以保護青蛙、稻田蜘蛛、黑肩綠盲蝽等害蟲天敵,利用天敵加強控制稻飛蝨種群數量。

水稻黑條矮縮病如何防治?南方種植應掌握這些要領,高產並不難

4 結果分析

經調查,2013~2016年基地田塊早、晚造均沒有發生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2017年晚造茂名地區發生大面積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不少農戶水稻田塊發病嚴重甚至絕收,而基地水稻病叢率僅0.95%,屬輕發生(見表3)。此外經觀察,應用該技術後基地的其它水稻病蟲如紋枯病、稻瘟病、三化螟、卷葉螟等明顯減少。

水稻黑條矮縮病如何防治?南方種植應掌握這些要領,高產並不難

5 小結

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綜合防控技術關鍵在於以防為主,重點是防飛蝨,通過選擇抗病水稻品種以及加強栽培管理,培養健株,有目的地減少飛蝨為害,從而有效預防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發生。該技術改變當前農戶嚴重依賴化學農藥防治水稻病蟲的不良生產習慣,體現了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特點。目前該技術只在公司基地進行小範圍的試驗,證實對防治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具有一定的成效。但在大面積應用的條件下,其對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的防效如何,有待於進一步觀察、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