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些農民提議將養老金漲到500元時會出現一些人的反對?你覺得合理嗎?

一鑫探易


如果國家政府真的是要為農村老人提高養老金到300至500元,我代表全體農村老人向政府說聲,謝謝政府,謝謝共產黨對農村老人的關照!

說到反對提高農村老人的養老金還是城市人為主體,特別是城市人年齡30以上50歲以下的人持反對聲音特別多,他們這些人有一種心太不好也不平,在這些人裡多數人發聲都是但心政府提高了農村老人的養老金就會影響到他們城裡人的每年每月上漲成度,所以在城市人裡有相當一部分人是堅決反對的

就在昨天中午我和一位城市人在工地上吃飯,很多都是農民工,我也是農民今年61了,大夥都提到了政府應該給農村老人加點養老金的時候,那一位城市人便立刻跳起來了,他便大吼大鬧有想打架之勢,因為農民工要佔工地人的95%以上,大夥都說這些人心太太不好了別給他噪了,就轉了話題!

其實他們跟本不知道過去的農村老人的辛苦,我是58年出生的,兩歲不到父親就去逝了,等我長到5.,6歲開始上學時我母親時常給我講我父親和村裡好多人一起支援江鋼約事,因為新中國成立之後國家窮沒錢建廠房,響應國家號召還年輕人獻物獻力支援國家建設,我們是四川射洪人,在當時每一個村每一個隊都要去一部分人到四川的江油修建鋼鐵廠(在當時叫做支援全國有名的江鋼),廠房建好後每個人發5元錢為路費,有些趕車有些人就走路回家,走路要走好幾天才能到家,我父親跟一部分人走路回家後家裡又沒吃的就多喝水沒多久就多人都一樣得的“叫黃腫病”,在當時醫療也不好沒多久就去逝了,在我們村子那樣去逝的還有好多………

到了六幾年又修水利山頂上修建有十米寬的人民渠

後來到處修水庫

再後來到處修塘修渠修路

除了義務工,每年交公糧,完統夠,趕上國家招工當工人的還要由集體轉糧,有保送的學生還要給學生轉糧,一個工人一個學生轉的糧食夠一家人吃幾年了,上面除了統夠有幾分錢一斤,其它所有全是免費必須交的糧食……

……說不完呀!

農民真心酸

真希望國家政府能給農村老人加到300到500就心滿意足了,這話能成為現實,對政府說聲謝謝了!!!


一身正氣6661


我今年六十九了,我們這個年領的農民是從十五歲就開使在生產隊幹活了,我們村當時有六百口人,最多時交二十四萬斤公糧,但我們自已且不夠吃的。清那些不同意給農民長養老金的人想一想,?我們交的公糧幹什麼了?我是獻縣三堤口鄉隨莊村人。你可以到我們村去問一下,看是不是實情。


新聞25分鐘


我認為農村養老金漲到500也合情合理,那些持反對意見的人五穀雜糧外殼長什麼樣他肯定跟那黃主任一個樣一問三不知,怎麼辦播種糧食肯定也一竅不通。就跟我們村一個樣!黨和政府關心貧困戶,給予了貧困戶一定的幫助和救濟他們都很不高興。貧富差距就是農村與城市的差距,反對農村養老金500的人肯定別有用心,他們希望中國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導致社會動盪才是他們的最終目的!


關注三農深入三農


同意將農民的基本養老金漲至500元,因為在社會主義建設初他們的貢獻定巨大的。


注視人


反哺農業不要成為一句空話,每個共和國公民都應該平等對待。農民繳納公糧視同納稅,理應和城裡人公平對待,尤其是老人更應補嘗他們,種糧吃不飽是何等的辛酸?現在發展了農村老人應該按社會發展水平調控養老金,不能定為一個數,別說500元,該提多少就應該給多少。


老白


全國農民養老金漲到叄仟元五年不變,且全國農民一個價。全國朋友們支持。



紅色001號


我覺得是應該的。我是一個60後的農民。記得小時候,農民的工作條件是非常非常艱苦的。那個時候沒有現在的機械化。整個耕種的過程是異常辛苦的,沒有化肥,沒有收種澆水打藥的機械。整個全靠人力去做,每畝地的單產非常低,當時國家的政策是以農業反哺工業,支持國家建設。所有的農民義無反顧的響應黨的號召,支援國家建設。把好的糧食交給國家,有時要排好多好多天的隊才能夠做到,整車的糧食幾乎是沒有一點報酬,可以說那個時代的農民為國家的發展貢獻了巨大的力量,現在他們差不多都有六十多了,農民應該是一種職業。工人是職業,公務員是職業,都是為國家富強奮鬥,不是職業不分貴賤嗎,國家富裕啦,無論從什麼角度說,他們是時候需要照顧了,根據現在農村的現狀,500元就可以讓他們沒有太大憂慮的生活了,這樣他們也可以放心的消費,進一步的盤活國內市場。



把月亮掛起來


別說長500,就是長/000也不算多,因為農民做的貢獻不少與那些拿退休金的,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種的糧食得拿出最好的交給國象,掙的錢還得交集資。他們挖溝,修渠,搞農田建沒,他們都是自帶乾糧,不要報酬,默默無聞的為國家做出了貢獻。


夕陽佘輝


要是反對長到500、希望再高些那是可以的、反之就無人味了、老年農民他們需要有尊嚴的生活、因此經濟獨立是必須的。


A強叔


哈哈,農民養老金永遠都是工人工資的六十分之一,也就是你漲到五百,工人就會三萬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