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兄妹,大的六歲,小的兩歲半。天天在家都是拆家模式。把家弄的不忍直視。這樣對嗎?怎麼辦?

超級奶爸鎖匠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我家寶寶10個月就已經開始拆家模式了。我的原則就是在保證他安全的前提下,讓他自由探索。

如果說每次玩完都搞得亂七八糟的話,其實大人可以引導孩子玩完後恢復原狀的。比如亂扔一地的積木,可以帶領孩子,將積木投入積木盒中,一方面增加了親子互動,另一方面也把積木收拾好了。

所以問題不在於孩子怎麼鬧騰,在於家長怎麼引導。幫助孩子建立好收拾的好習慣。玩就痛痛快快的玩,玩後再大家一起收拾好,一定讓孩子養成主人翁意識,收拾髒亂的房間,並不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責任,而是家裡每個人的責任。


一娛若水


我和我的哥哥也是相差三歲半的,不僅僅是小時候,就連現在也還是會一起在家裡鬧騰。我認為,只要能夠保證孩子的安全,多讓他們活躍活躍也是挺好的,至少也會比一整天坐在電視機前好,還能夠鍛鍊他們自己身體和思維能力。如果您實在是忍受不了亂糟糟的感覺,可以上網買一張黑板貼紙貼在牆上,讓他們多鍛鍊鍛鍊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等疫情過後也可以多帶他們出去走走逛逛,吃吃喝喝,讓他們多吸收吸收清鮮空氣,多曬曬太陽🌞。



屁顛屁顛的小公舉


大家好我是未知。現在孩子還這麼小,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是一個孩子有可能不會弄的這麼亂,但是兩個孩子一起玩,他們肯定特別開心,所以說每天都會把加弄的特別亂。不僅是小時候,就算是長大了。兄妹倆肯定也老鬧,一天鬧一百次,我都習以為常了。哈哈,再堅持二十年吧。


知未知lsn


由於受疫情的影響,孩子不能出去,只能宅在家裡,一個小孩就能把大人逼瘋,更何況是兩個孩子呢。

男孩子6歲,這個階段的孩子,特別喜歡大運動 跑啊跳啊,不讓乾的偏要幹,會各種討厭,會帶著妹妹做很多不好的事情。女孩2歲半,也是在自我意識的敏感期,進入了可怕的兩歲階段,這兩個孩子加在一起,不把家給拆了才怪呢!

但是也有好的方法,讓他們玩歸玩,鬧歸鬧,不至於要拆家,這個時候,家長要放下電視,電腦,手機,全身心的陪孩子,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可以進行親子游戲,也可以親子閱讀,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某一規則,但是都必須服從,如果誰違背規則,誰就要懲罰,哥哥已經完全知道規則了,這個時候,把哥哥控制好,妹妹也不會調皮到哪兒去。父母也要參與到規則裡面來,一旦確定,就得執行。




瓜與籽


首先,孩子貪玩實屬正常,無須多慮。

其次,孩子在家的拆家模式需要引導,培養習慣。

再次,家長要注意監督,以防出現安全事故。

家有兩寶的家庭,你所說的這種現象在所難免。我也是兩寶家庭,只不過兩寶間隔的年齡比較大,但是,依然也是瘋的不行。這是所有兩寶家庭的共有特點。

玩是孩子的天性,而六歲和兩歲半正是孩子內心好奇感最強的時候,任何事情充滿興趣,他們對任何事物充滿了好奇。所以,他們總是喜歡做著那些從來沒做的事情。

首先,作為父母,我們不能打擊他們的這種興趣與愛好。我們要讓他們按自己的想法上去玩,你保留他們的天性,從來讓他們得到個性發展。

另外,孩子很小,家長要在旁邊做好監護工作。要隨時關注孩子的一言一行,要防止出現任何可能發生的安全事故。兩個孩子間隔年齡不大,都是幼兒時期,要關注雙方行為,避免無意的傷害。

再次,可以引導孩子正確的玩法,教會他們怎麼玩。可以陪伴他們一起玩,給他們一些規劃,給他們一些建議與提示。改變他們這種瘋狂模式,或者以其他的方式吸引他的注意力,從而朝著我們希望的角度去發展。

第四,可以運用這樣的機會,培養兩個孩子之間的感情。兄妹之家,感情真摯,我們需要利用他們在一起的時光,培養他們他們之間的感情。培養互相之間的關愛,從而引導他們正確的對待家人。

結束語:

家有兩寶的家庭,總是充滿了忙碌與辛勞,總是充滿了雜亂與哭鬧,會遭遇種種拆家行為,但是,這是家有兩寶家庭的特別形式。

這種把家弄的不忍直視的現象,其實,其中特別的幸福。不是嗎?


娛說娛


孩子的教育問題,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各個國家因為經濟模式不同,領域尊重不同,呈現的教育形式也不同。針對於目前我們國家的實際情況,看完問題和圖片,我個人給出幾個建議

1:六歲的孩子,邏輯思維基本漸進形成,也就是我們說的“聽懂話了”,同時這個年齡也是紀律的敏感期,給孩子講道理,做約定,情緒上關愛,約定上執行。便於帶動好老二。

2、2歲半的孩子,terrible two,孩子的成長髮育會讓她/他本身活力四射,想去做很多自我的嘗試,在家裡,給予一個特殊空間,注意衛生和安全性即可,讓孩子完全自主發揮,另外可以帶孩子多出去走走,也是不錯的選擇。

3、給予老大多肯定,鼓勵老大帶好老二。

孩子最折騰的這些年,恰是最需要我們陪伴的時光,滿懷愛意,好好珍惜。父母子女的親情,是一場“目送”他們很快長大,留給我們的“折騰時光”溫暖再溫暖些☕️



Linda果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來分享我的經驗,疫情期間孩子們的活動場所就是家裡。

1、他們需要放鬆自己的心情,家長可以允許孩子玩耍。但是不能說任由著孩子這樣鬧騰,必須制定對應的規則,玩好後,要把物品歸位,學會整理收拾。

2、大的孩子六歲,家長對應的列好表格,按照學校是時間來安排孩子的時間,良好的作息不會讓孩子懶散,他的表現會直接帶動妹妹。我是從事學前教育專業的,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您。





鹹蛋超人總動員


我覺得這樣挺好的,比總是看電腦看電視好呀,首先她們兩自己玩的很開心,不用你陪,你可以做自己的事。其次他們的身體和大腦得到很好的運動與鍛鍊,不用費心思的想關鍵時期怎麼陪他們才能算優質的陪伴。最好的地方是他們不打架而且玩得很和諧呀。我們家三個,兩個我老公哥哥家的,相差就一歲多,天天搶東西打架,頭都吵炸了[捂臉][捂臉]還天天要看電腦[我想靜靜]




不安於現狀的蕭蕭


玩是孩子的天性,關鍵在於怎麼玩,家長要引導好,我覺得玩太過了,家長應該提醒,也應該多些陪伴,孩子自然不會作翻天,還要該有脾氣時候要對孩子立規矩的


愛生活愛美食愛歌唱


這樣不對,給他們畫個空間,在那邊玩,將來上班也這樣,每個人都有一個私人空間不可侵犯,學會相互尊重。大家才好和平共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