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如何看待“延遲開學用暑期補齊”

我國素質教育要求秉承“以人為本”的教育戰略

近期停課不停學,然然在家學習,效率一直不高,作業完成度低,上網課的時候還總是走神,不注意聽講。媽媽看到這個情況,十分著急,就怕自己在家沒有輔導好孩子的學習,等開學之後孩子的成績會下滑。於是媽媽開始頻繁指出然然的錯誤,而然然的狀態卻原來越差,最後他竟然對媽媽說:<strong>我再也不想讓你輔導我的學習了!

這樣的故事在最近一週幾乎成了家庭中的熱門戲碼,在家開學為什麼會造成親子矛盾突發呢?其實這是因為<strong>我們家長不是教育專家,我們不瞭解素質教育的教育觀。


“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如何看待“延遲開學用暑期補齊”


《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中提到:我國素質教育戰略是“以人為本”的教育觀。

要求真正的把學生當做“人”來開展教育,尊重學生的自主意識。

承認學生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獨立主體。

如果我們以然然為這一事件的主體來分析,就會看到然然本身可能正因為<strong>在家抗疫而有輕微焦慮,再加上還要在家學習,<strong>學習的場景和節奏都發生了變化,然然很難迅速適應,由此才產生了情緒。而媽媽卻沉浸在<strong>自己對於孩子未來的焦慮中,沒有及時看到然然的問題根源,沒有理解孩子、共情孩子,只是不斷的給予孩子負面的反饋,最終導致了矛盾的激化。


“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如何看待“延遲開學用暑期補齊”

為什麼“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在當下顯得如此重要?

受疫情影響,大部分孩子都處於延遲開學期,此時他們的心理狀態如何呢?

其實目前孩子們的心理是充滿內心衝突的。<strong>想出門又不能出門的糾結;社交圈子突然變小的壓迫感;與大自然的接觸幾乎等於零的飢渴感;在家開學所帶來的各種不適應感;親子衝突所帶來的恐懼感等等。這些都妨礙了孩子們正常的社交能力、探索創新能力的發展,甚至影響了親子關係的發展。

人本主義心理學代表人物羅傑斯認為:能促進學生學習的關鍵,不在於教師的教學技巧、專業知識、課程計劃等,而是在於特定的心理氛圍因素。


“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如何看待“延遲開學用暑期補齊”

所以當下作為家長,我們一定要首先看到孩子的各種不容易,嘗試著去<strong>理解他們。允許他們在家的學習狀態不那麼好,對他們進行<strong>心理上的支持和關懷,他們真的在家庭中感受到<strong>疫情不能隔離愛,無論是對疫情的恐懼還是對學業的焦慮,都有父母在支持鼓勵他們。

  • 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在這個特殊的寒假,需要我們父母親身去嘗試應用。只有這樣孩子們才能真正享受到居家生活所帶來的樂趣。

如果不佔用暑期,那麼待延遲開學應用什麼補齊?

1、關注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對學生實施人文關懷

按照<strong>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孩子們只有在缺失性需求得到充分滿足的情況下,才會對更高級的成長性需求產生學習動機。

而學校教學計劃中的學習安排一般都在成長性需求階段,

孩子們只有在缺失性需求都得到滿足後,才能開始專心學習,去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


“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如何看待“延遲開學用暑期補齊”

比如《放牛班的春天》中的班主任,就對班裡的孩子們進行了人文關懷,有任何問題先尊重他們,理解他們,幫他們想辦法解決問題。最終孩子們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因此,建議教育部門和廣大教師朋友們,在復課之後多多<strong>關注同學們的安全需求、歸屬和愛的需求、受尊重的需求等心理需求,想方設法滿足他們的這些需求。

居家學習期,家長們也要關注孩子的這些缺失性需求,你會發現當這些都被滿足之後,孩子就會自發的去追求更高的需求了。


“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如何看待“延遲開學用暑期補齊”

2、適時調整教學安排,保證學生充足休假時長

教學計劃和安排應該是可以<strong>機動靈活的,尤其是全國抗疫的特殊時期,不做出變化調整是不可能的。

在設計新的教學安排時,請一定注意保證孩子們的休假時間。

發展心理學創始人、美國教育家霍爾說:兒童發展是對人類歷史的復演。

比如:兒童喜歡追逐的遊戲,這是遠古時代狩獵的復演;少年時期捕魚、爬樹、游泳、划船,這是祖先生活的復演。

<strong>在這種生活體驗中孩子們能學到的遠遠比在教室中多得多,也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得到全面發展。而我國素質教育的核心就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人本主義代表人物羅傑斯認為:有意義學習不僅僅是一種增長知識的學習,更是一種與每個人各部分經驗都

融合在一起的學習,是一種對個體的行為、態度、個性以及在未來選擇行動方針時都有重大影響的學習。

所以在生活中,多讓孩子自主學習,自由提問。<strong>多積累他們的生活經驗和閱歷,這樣當他們身處教室,打開書本的時候,<strong>才能有“以往的經驗”的可以融合,才能更深刻的理解課文的意義。

疫情突襲,舉國皆兵。待到戰鬥勝利時,請還孩子們擁抱自然,自由學習的權利!


“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如何看待“延遲開學用暑期補齊”

3、相信學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培養更強的適應能力

如果不佔用休息時間,那麼教學進度一定會變緊湊。學生們能適應麼?

<strong>作為教師,請溫習“學生是發展的人”這一學生觀,請無條件的相信你的學生,他們有能力做到。如果一開始做不到,那麼一定是他們面對了實際的困難,幫助他們解決具體的問題和困難,允許他們有改變的時間。你會發現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在《放牛班的春天》中,校長一直不相信馬修老師能組建合唱團,但是馬修老師做到了。

孩子們不會唱,他可以教;有的孩子五音不全,他因材施教,任命他為樂譜架;有的孩子極具音樂天賦,他長善救失,不但開發了他的音樂才能,也優化了他的人格。

人們習慣將教師稱為靈魂工程師,說的就是教師們的這一特殊使命:<strong>化腐朽為神奇。只要同學們的主動性被調動,他們就能創造歷史;只要同學們被允許犯錯,被允許有調整的時間,他們就能有很好的適應性,能適應疫情結束後的這個特殊的春季學期。

請相信孩子們!辛苦您啦,老師!

“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如何看待“延遲開學用暑期補齊”

4、降低期望,不以一時成敗論英雄

<strong>疫情結束後的這個特殊的春季學期,必定是一個困難重重的學期。請老師、同學和家長們都降低期望值,

放棄完美執念,允許各項工作的不完善和學習成績的不理想。

在新肺疫情的背景下,各個行業都需要時間來調整,才能重新步入正軌。那為什麼不能給教育界時間呢?不要強求這個學期的教育成果,也不要為了完美執念就一定要讓這個春季學期的時長與以往都相等。

<strong>其實,即使時間補上了,其他各方面因素也會影響教學效果。即使佔用了暑期,教學結果也不一定就能完美無暇。

《莊子·盜蹠》 :“自古風雲多變幻,不以成敗論英雄。”

這個春季學期的成敗,不過是孩子們人生經歷中的一朵小浪花。此時的成與敗都不能斷定孩子的一生。<strong>而能夠影響他們的,卻恰恰是我們成年人,在面對疫情時做所的努力,以及我們面對變化的心態和行動。

我們是不是積極應對?是不是立刻調整?是不是隨機應變?是不是團結互助?是不是包容理解?這些都將深深印刻在孩子們的記憶中,對他們健全人格的養成起著決定性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