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感覺中國後衛不能在nba立足?

許文嬌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想一下,中國後衛進過NBA的有誰呢?顯而易見,只有孫悅,並且在NBA也只是醬油角色,難獲出場時間。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淺談一下我的看法。

第一,身體素質差距。不可否認,黃種人的身體素質和歐美人相比,確實存在著先天性的劣勢。我們中國後衛,在國際賽場上和歐美后衛同臺競技時,身體差距體現的比較明顯。然而,這也並非不可以彌補一下,想一想姚明,易建聯,剛進NBA是不也是瘦排骨身材嗎?通過後天努力訓練和科學的飲食方法,也可以縮小和他們之間的差距。

第二,基本功。身體上的劣勢是天生的,無法否認,可是基本功方面,就沒有什麼藉口可言了吧。然而,通過比賽我們發現,中國後衛的基本功,屬實不敢恭維啊。運球過不去半場,一遇緊逼救失誤,突破突不進去,投籃投不進去,總之,基本功差距明顯。尤其讓球迷詬病的是投籃基本功,最明顯的一項數據對比,就是罰籃命中率,慘不忍睹啊。

所以說,身體素質不行,基本功不行,想要在NBA立足,難如登天。


小黑麥


不容置疑NBA是最好的籃球聯賽,那裡有全世界最頂尖的籃球運動員,我們國家至今只有6人打過NBA,王治郅、巴特爾、姚明、易建聯、孫悅和周琦,王治郅2001年進入達拉斯小牛(現在的獨行俠)到現在已經馬上20年了,更何況除了孫悅是後衛其他人都是中鋒和大前鋒,都具有身高的先天性優勢,可見我們後衛的人才真的少之又少。

男籃的後衛似乎從未有過打出名堂的球員,姚明在NBA是名人堂級別的球員,易建聯和王治郅天賦和能力勉強也可以NBA立足,但你不敢說有哪個後衛有資格征戰NBA,曾經的在湖人隊孫悅也基本垃圾時間才有上場機會,可能會有人說那是我們身高和身體素質原因,我想說從斯克託頓,艾弗森,托馬斯,內特羅賓遜誰的身高過了190?這顯然不正確

號稱亞洲第一控衛的郭艾倫CBA2019場均19.3分3.4籃板5助攻,在NBA打不上球的林書豪當時在北京隊 場均24.2分5.8籃板5.8助攻從各數據可以輕鬆打爆郭艾倫,差距可想而知。

具體什麼原因呢?記得有年報道美國隊教練老K接受國內記者採訪說過“這些孩子的身體素質已經很好了,但他們的基本功依然需要加強,尤其是中國後衛。”身體和身高素質只是一方面,主要我們缺少基礎練習,現在籃球的青少年選拔,孩子特優秀和家庭特富裕除外,不然球打不好學也沒上了,一旦沒有打出成績,高考也沒有機會,很多平民出身的天賦選手,家庭條件也支付不起這麼多的費用,這也成了我們人才青黃不接的一種現狀,這雖然是一部分原因,中國籃球還有更多的路要走,希望籃協有姚主席的帶領下會越來越好。




泰國張小夥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劉煒,他算是最早去NBA試訓的中國後衛,當時他是中國男籃最好的後衛之一,與凱文-馬丁競爭一個國王隊的名額。最終,國王選擇了馬丁,很顯然他們的選擇是對的,馬丁成為了一位出色的球員,雖然沒能成為巨星,但也是一位非常好的球員。

後來中國男籃最好的後衛之一孫悅也踏上了NBA,並隨湖人拿到了很多球員夢寐以求的NBA總冠軍,不過這算是他躺贏了一個總冠軍戒指。身高205cm的孫悅在後衛中算是很高,控球能力也不錯,但在湖人的表現糟糕,共出場10場比賽,共得到6分、2助攻、1搶斷和1蓋帽。由於表現非常一般,孫悅也很快告別的NBA。

那麼為什麼中國後衛無法在NBA立足呢?

其實去年的籃球世界盃就已經給出了很好的答案,我們的身體素質和NBA球員差太多,技術也不佔優勢。中國乃至亞洲最好的控衛郭艾倫在籃球世界盃上面對歐美球隊表現低迷,在CBA大殺四方,在國際大賽上卻判若兩人。他的爆發力、突破能力在身體條件更好的歐美球員面前沒有了威力,那麼在NBA球員面對就更脆弱了。亞洲最好的後衛去NBA可能也是替補的邊緣,基本無法立足。



最重要的原因是NBA後衛人才濟濟,他們缺的是大個子,不是後衛。很多美國本土出色的後衛都被NBA拋棄,更何況一點沒有優勢的中國球員。他們控球和投籃的基本功都比中國球員出色,身體素質就更不用說了,在賽季漫長的NBA沒有一個好身體是不行的。

如果說有哪個中國球員能繼姚明之後又在NBA立足,那大概率是位大個子。其實周琦有點可惜了,他太緊張了,沒有自信。


家有老魚


這麼說有點絕對。有實力但沒有條件去的,比如胡衛東。有實力有條件去了的,但沒發展好的,比如劉煒。有實力有條件也有了發展的,但沒留下的,比如孫悅。如果把你的問題再拓展一點,加個裔字,如林書豪,立足了而且打得很棒。所以,並不是完全不能立足,只是各種原因,內部的、外部的都有影響。但不能否認的是,在後衛這個位置,NBA競爭能用慘烈形容。已不必在分析身體素質或者什麼技術等因素。我來從更宏大的角度來說中國後衛為什麼在NBA難以立足,甚至本土好後衛也不多的原因。我拿組織後衛來說,後衛講究的果斷決絕、無私,大局觀、高度的球商。巧了,與我們根子裡的東西都是矛盾的。我見過因為擔心隊友數據太好,搶走自己風頭而不傳球的後衛;我也見過因為平日對抗訓練要把主力弄傷而保護自己不傷才能獲得上場的後衛;你我都見過全場不傳球,卻到處要球的後衛。當你有種性格與這個職業不相符時候,很難成器。就好比非要讓急性子下象棋,讓慢性子去飆車。這事兒具象表現到實際情況就是,我們的籃球文化,很是薄弱。你大可以去全國各地看看邀請賽或者友誼賽等業餘比賽,甚至部分職業比賽。那球員表現、裁判表現、都不及美國小學級別的比賽。當你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突然有一天扔進去聯賽就要正規軍一般?不現實。有什麼文化造就什麼風格,有什麼風格形成什麼環境,有什麼環境培養什麼樣的球員。文化是薄弱的,風格是歪門邪道的,環境是惡劣不公的,想培養“超級後衛”?說什麼呢?


放蕩的馬


我想你的感覺應該是對的,不是貶低國內球員的意思,事實上就是這個現狀。

對於籃球后衛我們來了解一下具體的職責和這個位置相對於其他的四個位置難度係數比較大的因素。

在以往的NBA比賽球隊中,通常會有兩個後防球員即組織後衛和得分後衛,前者在整個比賽過程中掌控大部分球權時間和球隊大局,負責球隊的進攻。而後者主要在賽場上穿插運動接球直接射球得分,同時負責阻止對方球隊中的重點球員進攻和得分。隨著球隊日益演變,現在的後衛全部都基本上把組織後衛和得分後衛集於一身了,不緊要串聯整個球隊每一個球員的整體化學反應,同時在困難的時候還要站出來得分穩住球隊的陣腳,通過外線投籃威脅對手,讓對方防守範圍不得不擴大由此給內線帶來進攻的機會和減少壓力。

控球后衛在現在的比賽中,要充分理解教練的意圖,盤活整個球隊的進攻和防守,所以後衛一般要充當場上教練還是一名領導身份,控制比賽的節奏,激活隊友的得分能力,及時的把球傳送到手感發燙的的得分手手上。在以往的NBA的比賽中對於後衛的數據不是看得分,而是體現在助攻數據,但現在不一樣,都要雙數據了,對於後衛的要求更加高了,不緊要組織進攻還要得分。

縱觀中國曆屆籃球后衛一直都是被球迷罵的比較多的,都說防守防不住,進攻進不去,投籃投不進,關鍵時刻黃油手。我們現在的CBA引進國外球員基本上以得分後衛為主,。有的解說就CBA請國外球員打球就是缺少控衛沒有好的控衛,其實說的也比較到位的一針見血。其實我們國家隊近十多年一直都是內線比較強,組織後衛比較弱。我們從姚明時代一直都是沿襲NBA以前的模式,就是依靠中鋒建立球隊的理念,所以也限制了後衛的發揮,因為中鋒移動比較慢,打得是落地戰術,所以後衛也要慢配合中鋒。但是現在的NBA的戰術都大部分放棄中鋒戰術這種打法,都有前鋒去協防作為中鋒,把戰線拉開到三分附近投射得分,這就對控衛來說要求更加多方向性,因為場上比賽的變化會多樣化,對控衛把控比賽時局會很難。

其實我們也有近十幾年比較比錯的控衛,早期的有劉煒在國家隊盡職盡責,也一直是背鍋俠,但其實整體數據不差的,起碼比現在CBA大部分的後衛都比較好一點吧。接著就是陳江華,那個可以給姚明傳球的人,可以晃過科比的人,但是隻知進攻不會防守何來組織,早早退役。然後就是孫悅,集NBA和CBA聯賽冠軍戒指於一身的球員僅此一人,他確實天賦異稟,兩米零五的後衛很難找到,而且動作比較輕盈,觀察比賽也比較準,確實是可以在我們國家來說可以走的比較遠,如果說他的態度真的比較端正的話,應該可以打NBA,當然他是在湖人隊打過,我們說可以打NBA但是我們不能代表NBA留下他原因很多對吧。然而就這樣一名冉冉上升的新星也可以說前途無量吧,無來由的狀態極速下滑,究其原因沉迷於娛樂圈,從心態上失去進取心,白白浪費天賦,令很多人恨鐵不成鋼,但是他的榮譽也無人能及的吧。現在國家隊比較年輕的後衛就是郭艾倫和趙繼偉吧,其實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如果給他們配一個NBA級別的球員給他做牽制和協防,他就能入天遁地,數據相當亮眼,但是進入國家隊真正靠實力去硬抗,就很難發揮,在聯賽裡投的多的是壓迫力不是很大的球一般好進,但是真的進國家隊和實力強的球隊比賽,防守強度一上來就勉為其難,有點力不從心。其他的國內後衛就暫且不說了。

以上就是藉著題主的話說了一些片面見解,也可能會引起爭論,但僅代表個人愚見,不同意見留言探討。萬分感謝🙏


猴子和狗的故事


中國球員都很難立足NBA,更何況在NBA競爭激烈的後衛群體呢,目前咱們後衛上只有孫悅正式踏入過NBA,其他球員全部都是簡單的訓練營,中國後衛不能立足NBA有很多原因!

各個方面導致咱們中國後衛不能立足NBA!

中國籃球選拔體系有足多問題,一般咱們中國籃球在選拔籃球人才的時候,第一個看的是身高,無論是姚明、還是易建聯、王治郅、巴特爾都是以身高在NBA立足,身高不足的很難在咱們中國籃球所選,除非你有超強的天賦,這一點是咱們最大的不足,不過姚明的上任,正在慢慢改善這個問題,希望以後有所改善!

再者說咱們亞裔身體瘦弱,不夠強壯,籃球的身體對抗極多,所以首先你要有絕佳的身體。不論是力量,高度,臂展,彈跳都要低於他們,所以在先天條件落後的情況下要彌補的東西太多!

努力程度上的不足,在拋開大方面上,咱們的球員普遍不夠刻苦,林書豪的成功對於咱們後衛就是一個案例,他為什麼成功,就是因為他不斷刻苦的訓練,而我們缺少這麼系統的訓練和刻苦的精神!

而且美國本土有實力的後衛太多了,咱們的籃球技術和各個方面完全不如別人,導致咱們球員練習後衛的本來就少,!

不過一切的問題都會慢慢解決,咱們籃球在慢慢發展,雖然不及NBA,但是有自己獨到的優勢點!


菲菲愛籃球


不是感覺,是事實,起碼近期還沒有這樣的人出現。畢竟身體素質是在nba立足的首要條件,因為nba是世界大舞臺,身體質素和天賦好的球員太多了,而中國的優秀的後衛線裡缺乏綜合素質過硬的人,為什麼到目前為止只有姚明真正在nba立足,一大部分原因就是他的身體條件和天賦,其次就是他的刻苦和紮實的基本功,以及優秀的技術。而這些中國的後衛線裡目前沒有,這也是姚主席一直想要改變中國籃球的格局!



威武的陳阿呆24KB


你的感覺是對的!中國目前後衛球員整體能力不足,對抗不足,戰術素養不夠,自律性不夠,在NBA這種最高級別的聯賽中根本沒法立足,即使看飲水機的角色都不夠。



一、基本功不紮實

這是目前中國後衛的通病,至於什麼原因?我認為就是努力程度不夠所致,沒有將自己投籃和手感淬鍊成鋼的意志力。

聯賽打到30輪看看我們後衛的數據,最高的還是郭艾倫,場均19.3分,再對比一下一個賽季沒怎麼在NBA打比賽的林書豪,在狀態下滑的情況下還能拿到場均25分左右,基本功差距太大。



二、對抗能力不足

對抗能力不足就是肌肉類型達不到要求,阿聯為什麼不懼對抗因為他有讓人羨慕的肌肉線條和力量,再看看這些後衛,自我感覺很努力,身體素質不錯,但是沒有對比肯定沒有傷害,在國內自然行,大家都差不多,但是一到大賽碰到歐美那些肌肉男時馬上就能看到差距,說白了就是沒有練到火候,然後自我滿足。



三、全面能力短板

後衛是後場發動機是大腦,不但要有組織串聯能力還需要全面的攻擊能力,突破、中投、三分、拼搶籃板、防守必須達到一定的標準,像帕克、保羅他們都有自己獨到的能力,關鍵時候具備一擊致命能力,看看我們的後衛哪個具備這樣的能力?



四、戰術素養不夠

我們的訓練理念,訓練體系以及對於籃球的理解都存在很大差距,表現在場上就是創造力不足,整體的思維不夠,帶動不起整體的攻防轉換。



☞當然身體素質是一方面,我們和黑人球員相比存在眾多不足,比如彈跳力、延展性以及柔韌性,這是客觀存在的,不過林書豪能夠立足足以說明並非不可能,同時我們現在國內生活太安逸,工資都很高也滋生了惰性,對於籃球更快更高更強的目標追求激情不足,動力不強也是一個原因。


醉眼觀球


首先,身體素質是第一位。在比賽中,身體對抗是必不可少的,黃種人的體質比黑人甚至於歐洲的白種人體質的差別太大了,尤其是在nba那種高強度的比賽中,後衛往往是重要的一環,如果在比賽中堅持不了20-30分鐘,只能坐板凳最末端,而且nba中少不了背靠背的比賽,中國後衛容易因疲勞而受傷;

其次,基本功較差。在cba的比賽中,大家可以看到,中國後衛基本大多數基本功極差,都是有小外援進行控球和單打,在訓練中,可以看到很多訓練的是體能,基本功訓練的時間極少;

最後,文化差異。中國人比較內向,而nba更看好的是那種能夠勇於表現自己的,能夠把自己的所有展現出來,千里馬是有自己表現出來的,接下來伯樂才能夠發現。

這是以上總結的三點,僅代表小編個人觀點。


NBA小山


首先,現在美國聯盟的後衛主要分為:

第一種進攻得分型的,比如:庫裡,威少,利拉德。但是仍有一定的控場能力,助攻對手

第二種傳統控場型的,比如隆多,保羅,洛瑞。但是他們也有一定的得分能力,能在關鍵時候得分。

相比之下中國的後衛線能控場的得分能力不強,比如鞍山保羅趙繼偉(當然這個賽季得分能力有一定的提升),但是能得分的控場能力又太差,比如趙睿,郭艾倫(雖然國內助攻第一),關鍵時候能得分,但是想讓他們做到控場,助攻隊友,帶動隊友比較難。也是中國後衛跟NBA後衛第一點不同之處。

其次,NBA後衛多為黑人身體素質好,爆發力強,突破快,不說本-西蒙斯,哈登這些高個後衛,就比如健康時的小托馬斯,雖然身高不夠174cm,甚至是CBA新疆隊的外援後衛凱-費爾德,身高175cm。費爾德他的突破第一步在CBA幾乎沒有人防得住。一個在NBA打不上球的超小個後衛,國內後衛都沒有人防得住,有時候甚至需要兩個人或者三個人夾防。所以說這是國內後衛第二點不足之處

第三,投籃的精準度和穩定性,甚至是罰球,這些問題都是國內後衛的致命缺陷,跟NBA後衛更是無法企及。

最後,即使是孫悅這種高個後衛,在CBA已經是最優質後衛在NBA也只是飲水機,甚至飲水機都沒機會(參考:34歲,兩年沒職業打球還有本賽季的狀態,和上場時間)。如果國內後衛想進NBA的話,任重而道遠。還需要從各個方面去提高自己。當然,近些年來也有很多優秀後衛開始萌發,比如廣廈隊的孫銘徽,宏遠隊的趙睿,胡明軒或者是徐傑(靈巧,努力),遼寧隊的艾倫,紀委等等。雖然各方面有所不足,但是他們還是比較努力的。希望大家給他們時間,少一些責罵。讓他們繼續努力,為國出征。

以上個人觀點,如有不足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