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浩|对传统山水绘画发展的贡献,给当今美术教育带来什么启迪?

上篇讲了

本篇再谈谈

荆浩对中国传统山水绘画发展所做的重大贡献。中国绘画应当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启迪学生?

荆浩的画论,是否失去了对今日美术教育之指导意义?人才辈出的五代还有哪些杰出的大画家?


荆浩画论,立后世绘画学说之基石

荆浩在"画说"中提出,"<strong>朝洗筆,暮出颜,勤渲砚,习描戳”,“<strong>坐看五,立量七,树参差,水曲折,人绯徊,山宾主"…对画家用笔用砚,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对山形山势的主次布局,人物比例的大小,树木和流水的画法,都提出了详细的指导和要求,是一本观点明析,指点详尽的山水画教科书,这是我国古代山水画系统教学的开端。对山水绘画的启蒙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

要知道,荆浩的论点,不仅立论经典,言简意駭,不是光写在纸上,编成读来顺口的排句,他是身体力行,親自带着学生实践的,这些看似简单的排句,是教学实践中的精华之集要,每句话,都是深刻的物理总结,饱含辨证学的哲人哲思。难怪他的两位学生关仝和范宽,最后都成为划时代的山水画大家! 纵观我国的历代画论,从南北朝至宋元明清,构建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完整的教学体糸,使我国绘画传承交替,"江山代有英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荆浩的另一篇著述"笔法记",在其中提出画有六要,<strong>一日气,二日韵,三日思,四日景,五日笔、六日墨。並解释说,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韵者,隐迹立形,备遗不俗。思者,删拔大要,凝想物形。景者,制度因时,搜妙創真。笔者,虽依法则,运转变通,不质不形,如飞如动。墨者,高低晕淡,品物深淺,文采自然,似非因笔。还说道:笔有四势,<strong>筋,肉,骨,气,皆画者之用筆要法。

还著有"山水诀",指出图画山水,乃画学十三科之首也。有山峦,柯木,水石云煙,泉崖,溪岸之类,皆天地自然造化,势有形格,有骨格,亦无定质,所以学者初入艰难,必要先知体用之理,方有规矩。

荆浩这三篇著述,思理明析,论据精辟,依据自然物理,提纲挈肘,将绘画要義,做了全面的剖析概括,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完整的教学大纲。荆老先生边实践(光他自己便实地模写,积稿数万),边教学,边整理总结,给后来之人留下了一份极其宝贵的美术教学的经典之作。五代之后,宋有郭熙,米芾,元有赵孟頫,黄公望,汤垕,明有文徵明,杨慎,莫是龙,董其昌,清有石涛,龚贤,唐岱,郑燮等书画大家皆有画论问世,然则自南北朝谢赫之后,中国山水画经历重大变革之际,荆浩之首论乃开山奠基之作,其燦然明朗若金石击水的论点逾千年而不衰,无疑对后世诸家开篇立论有着重要的影响。

荆浩本身又是杰出的山水画家,他长时间隐逸于山中,搜尽奇峰,溶于胸壑,善画云中山顶,有四面峻厚之气势,創山水画全景构图和各种山石皴法技巧,尤其是水墨暈散构图之法,开北方画派筆墨沉厚凝重风气之先。他曾说,"吴道子山水有筆而无墨,项容山水有墨而无筆,吾当采二子之长,成一家之体"。他的传世作品之一"匡庐图",皴染兼备,构图精密细致,山高谷幽、林木溪泉,朴密繁茂,深邃悠远,筆墨深沉凝練,气势雄渾壮阔,有神品之誉。

要之,荆浩的著述及其在画坛数十载亲传弟子,耕耘实践,又以神迹传世,奠定了他无可争议的五代时期中国传统山水画伟大的創新实践者,伟大的美学教育家和北派山水的开山之宗的崇高地位。他的教学理论,立法严谨,百代仰观,应当说对当代中国之传统山水画教学,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纵观今日之美学教育,却令人忧心重重。

荆浩|对传统山水绘画发展的贡献,给当今美术教育带来什么启迪?


中国绘画应当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启迪学生?

荆浩的画论,难道失去了对今日美学教育之指导意义?

当今中国画界,有些人以洋为荣,盲目崇拜西方印象派的所谓艺术,丢失了自我,丢失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本色本源。也有些人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对社会,对艺术毫无责任感可言,一味逐名求利,自吹自擂。

笔者前几年曾在中国美术館看到一位堂堂美院教授的画展,其中有一幅巨大的水墨泰山图,只用线条切割成黑白两块,便算完成筆墨架构,落款以外文签名。似这样不伦不类的所谓超现实的抽象作品,要把跟着他学画的莘莘学子引向何处?

现今的美院学堂教授写丑书怪书者有之,以美术博名博利者有之,以怪画惑众者有之,大开工作室,以速成法教学,名利双收者有之、对照摄影作品,照猫画虎者有之。

而身体力行,窮究深研古贤画论,能带领学生师法古贤,探求画理,刻苦实践者鲜矣!

近几年余所见之大小美展百余家,艺术水准平平,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教育,正经受来自西方艺术的各类教学体系和怪异的超现实画派的冲击,必须引起我们的警惕。

作为東方最古老的文化大国,中国自古便和域外国家有着频繁的文化交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多种文化元素的汲取从各方面丰富了我国民族文化的表现内涵。但是我们的先贤们始终坚持中华文化鲜明的本色不变,使这技艺术奇葩,独立于世並泽及四邻。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当前我国民族文化复兴的大潮中,我们须更加注意坚守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艺术本色和道德底线。

人材辈出的五代

五代虽乱,却是人材辈出的时代

荆浩弟子关仝,师从荆浩于洪谷山,隐逸放浪于山水之间,因而所作山水,往往上突巍峰,下瞰穷谷,层峦迭障,高古雄浑。

荆浩|对传统山水绘画发展的贡献,给当今美术教育带来什么启迪?

关仝筆墨,人谓有出兰之誉,他于荆浩筆墨要论,刻意力学,融会贯通于心,在山势皴法上取得了新的突破,他的筆法简劲,气势雄壮,石体坚凝,山峰峭拔,杂树丰茂,枝头朴密繁胜,尤其喜欢画秋山寒林,村居野渡,幽人逸士,渔市山驿,灞桥风雪,意境高雅脱俗,逸兴出脱尘外,时人称之为关家山水。

荆浩|对传统山水绘画发展的贡献,给当今美术教育带来什么启迪?

另一位高足范宽,学业既成,则更进一步师法天地造化,移居终南山,太华山,于山隈峯巅,终日危坐四顾,将心之所得发之于筆墨之间,尽揽千岩万壑雄渾峭跋之气象,云煙惨澹风雪水雾蕩激之景状,挥洒描摸,意象万千,独步当时。范宽的山水画作,善以全景式入画,用筆雄强老硬,雄渾大气,气势磅礴。又独創雨点,豆瓣多种皴法,山顶好作密林,枝如丁香,山涧幽深,危石壘壘,湍流激荡,房屋板桥,以墨色籠染,车马行人,皆栩栩如生。极大地丰富了山水画的表现手法。评家认为,范宽画作能得山之骨韵,善与青山传神。

当时有人评论说,"李成之筆近视如千里之远,范宽之筆远望不离坐外,皆所谓造神者也。"

荆浩|对传统山水绘画发展的贡献,给当今美术教育带来什么启迪?

李成,荆浩的另一位重要弟子。李成,唐长安人,唐宗室后裔,唐末朱温之乱,随家人迁至山东营丘(今山东临淄),后世人称之为李营丘。李成能诗善文,磊落有大志。然五代战乱,终难施展。于是放意诗酒,寓兴于画。他既入荆浩门下,潜心修法,复深入自然,师法造化,终有所成。李成作品笔锋颖脱、墨法精微,凡煙云变幻,水石幽闲,林木萧森,峰峦聳翠,皆能曲尽其妙。又在皴法上創新突破,首創卷云皴法,进一步丰富了山水画的表现技法,宣和画谱记载,"其时凡称山水者必以成为古今第一。

李成的绘画成就甚至影响了另一位山水画大家郭熙的艺朮取向

荆浩|对传统山水绘画发展的贡献,给当今美术教育带来什么启迪?

郭熙实为荆浩再传弟子,郭熙苦学李成画法,而又有所創新,山峦創卷云或鬼脸皴法,画树枝如蟹爪下垂,筆力劲健,独树一帜。郭熙学有所成,因此特别强调画者要博取前人的創作经验并仔细观察,师法大自然。他在其学术著作"林泉高致"中提出具有透视观点的三远论,即"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心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又提出用筆用墨八法。可以说全面继承並发展了师祖荆浩的画论精髓。对后世中国传统美学教育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千百年来指引无数山水画家走向艺术成材之路。

山水绘画創新,传承有序,画家代有至论

简言之,从公元908年到北宋初期,短短不到百年时间,荆浩同他的弟子关仝,范宽,李成,再传弟子郭熙,作为五代至北宋初期北方山水画大家,鼎故革新,艰苦探索,使中国传统山水画发生火山喷发式的巨大的变化,理所应当地成为北宗山水的开派人物。这同荆浩的画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关糸极为密切。荆浩老先生先后成就四位开宗立派的山水画大家,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考慮荆浩的学术著作画说,筆法记,山水诀在中国传统山水画教学实践中的可行性和重大意义。

中国画论,自荆浩而后,

宋元明清,代有大家,如宋之米芾,著有画史,郭熙,郭思父子,著有林泉高致,

元之赵孟頫,著有松雪论画,王铎,著有写像秘诀,黄公望,著有写山水诀,倪瓒,著有云林画论,

明之文徵明,著有文待诏画论,杨慎,著有升庵论画,莫是龙,著有画说,董其昌,著有画禅室隨筆,

清之石涛,著有苦瓜和尚画语彔,王原祁,著有雨窗漫筆,龚贤,著有画诀,郑燮,著有板桥题画。

诸多古贤大家,皆有画学至论传世,且各成一家之言。

然而朔其本源,莫不遁迹荆浩画论之影响力。故知五代荆浩之于中国画学之理论与实践,其教化开导之力,无人能与之比肩。其理其义,绵延千年之久,于中国山水绘画筆墨传承之形成,功莫大焉。

积我国古代数千年之画学理论及教学方法,形成了世界上最完美的中国传统绘画的师徒授受的教学体系。而建国数十年间,至今尚未出现能令公众信服的开宗立派的中国传统山水画绘画大师。

岂非中国传统山水绘画技法己走到尽头耶?抑或人才断代耶?非也!长时间以来推行的教学方法,值得我们深深反思。


让我们一起再看看精彩纷呈的南派山水是怎样形成的。

敬请关注下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