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普洛夫大楼里的苏联士兵仅仅23人,为何德军迟迟攻不下?

dafu2322


巴普洛夫大楼本来只是一座普通的员工宿舍,二战中因为一个保卫者,名字叫雅科夫·巴普洛夫的苏联中士而得名。因为巴普洛夫中士仅仅带领着23个士兵,在德军猛烈的攻击下,足足将大楼坚守了58天。巴普洛夫大楼因此载入史册!<strong>

23人VS“虎狼”德军,德军为何久攻不下?

1942年7月,斯大林格勒战役打响,在德国以第6集团为主力的炮火攻击下,斯大林格勒这座城市很快就变成了一片废墟。

虽然战事很惨烈,但对于题目来说这是很关键的。

正是因为斯大林格勒几乎变成了废墟,因此整个城市到处都是瓦砾废墟,几乎找不到一栋完整的建筑和一条平坦的街道。

因此斯大林格勒战役便形成了传统的巷战!

众所周知的是,二战中德军之所以能够横扫欧洲,靠的是坦克和机械化炮兵的装甲洪流。

处处是影响德军前进障碍的斯大林格勒,使得德军的坦克压根无法深入到城区,只能逗留在城市的外缘。

所以德军在进攻巴普洛夫大楼的时候,坦克和机械化炮兵基本排不上用场,顶多只能进行概略的火力支援,而且还是没有任何精确度可言的打击。

这是德军发面的一个劣势。

<strong>

那么问题来了,进攻巴普洛夫大楼既然是巷战,那德军方面的重火力应该还有迫击炮和手投式的炸弹吧?

这是肯定的,毋庸置疑。

由于斯大林格勒地区冬季是十分寒冷的,所以巴普洛夫大楼本身墙体的建造厚度都很厚,加之寒冬凛冽,所以德军迫击炮的威力对大楼无法造成致命的损毁,即使千疮百孔也不至于大楼的主体会坍塌。

这是自然与人为因素,但也对德军很不利,因此德军又处在了一个劣势。<strong>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点:巴普洛夫大楼是重要的战略制高点!

因为斯大林格勒的高大建筑在德军前期的轰炸中基本已经被夷为平地,所以高大四层的巴普洛夫大楼是一个难得的战略制高点。

这里位于伏尔加河畔,俯瞰列宁广场,更是可以控制周边纵横的多条道路。

对于防守的苏军23人来说,这个制高点可以提前发现敌人的进攻动向,进而做好全方位的防御。

其实德军之所以没有使用轰炸机炸平巴普洛夫大楼,出发点也是这个制高点。因为德军也想占领这个制高点,所以才会不计代价夺取大楼而不使用轰炸机。

其实巴普洛夫大楼在9月中旬曾经一度被德军占领,但是没有意识到大楼的重要性,大楼的控制权在9月27日就被巴普洛夫中士带领的30人的突击小队给夺走了。

另外,在巴普洛夫大楼中,不仅仅只有23名苏军,还有几十名的市民,他们帮助苏军打通地下的管道,使得大楼和附近的面粉厂、工厂等掩护体连成一片。

战争的间隙这几十名市民也协助苏军构筑防御和提供生活补给。

无论德军如何想要攻下巴普洛夫大楼,都无济于事,这也和苏联士兵的顽强抵抗是分不开的。

毕竟苏军没想过后退,在残酷的巷战中,巴普洛夫小组的胜利,不仅表现在军事上,更是振奋了苏军士气。


白衣青象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以前酷爱玩游戏《使命召唤1》,里面就有一段是防御巴普洛夫大楼。

巴普洛夫大楼为什么能够守住?

原因如下:

第一,德军没有使用重炮和轰炸机攻击。

很多人认为斯大林格勒都被炸平了,其实不是这样。

大家也许不知道那个年代的俄罗斯城市是什么样子?

斯大林格勒或者说伏尔加格勒,本来就是俄罗斯的重镇。

这种城市的主要建筑物都是老式建筑,主要使用石料建筑,非常坚固。今天俄罗斯很多房屋已经使用超过100年甚至200年,从外表看仍然是完好的。

普通炮击对它们没用,只能重炮连续直接命中才行。

而巴普洛夫大楼是苏联时期建造的4层大楼。

而苏联初期的建筑风格还是以前那套,建筑物外表普通但修建的非常结实。

德军一是难以有效摧毁巴普洛夫大楼这种坚固建筑物,二是他们也不准备摧毁。

因为巴普洛夫大楼是这里附近重要的制高点,距离伏尔加河码头,德军占领这里也是为了这个制高点。如果将大楼炸平,就没有意义。


第二,德军没有持续攻击。

德军只是一度杀到伏尔加河边,很快又被击退。

所以,其实巴普洛夫大楼承受的攻击时间是有限的,并不是50多天都在被攻击。

一说德军对于巴普洛夫大楼并不重视,不然不可能占领以后只派1个班部队驻守,被苏军反攻轻松占领。

而且,巴普洛夫大楼是当时这一片唯一的高建筑。德军炮兵需要利用巴普洛夫大楼作为地标进行炮击,也不愿意将它摧毁。

即便如此,德军零星炮击和轰炸,也让巴普洛夫大楼失受损严重,战后已经没有敢住。


第三,苏军防御战术很完美。


资料中这么写:最外层,苏军在大楼外修建了4层铁丝网,还设置了1米深的壕沟,因大雨里面都是水。

中层,苏军设置了大量地雷。

内层,围绕着大楼设置无数火力点,地下室有1门反坦克炮,顶楼还有PTRS-41反坦克步枪,敌人坦克火炮无法打到他们。

这里每个窗口都设置了机枪火力,部署了很多狙击手,还有迫击炮支援。

苏军将房间里的墙壁打穿,能快速便捷地出入各个房间,做到互相支援,迅速撤退。

第四,没人敢撤退。

为遵守斯大林的第227号命令——“不许后退一步”,巴甫洛夫中士奉命建立防御工事并死守大楼,没有人敢后撤。

他们只要后撤,一定会被枪决。


萨沙


其实,德军已经攻下了这栋大楼,但是德军显然忽视了它的重要价值,防守大意,被巴普洛夫带领几名士兵 ,偷偷的干掉守卫士兵,重新占领了这栋大楼。

此后德军不断地对这栋大楼发起攻击,但都以失败告终。其原因有几点,其一,伏尔加河已经封冻,苏军军队,物资可以源源不断地支援大楼里的苏军,更了大楼强有力的保障。

其二,对岸苏军已经集结了强大兵力,以大楼为观察点,炮火给以进攻的德军猛烈的打击,这也是德军进攻屡屡受挫的原因。

其三,在斯大林格勒的德军经过长时间的消耗战,早已经疲惫不堪,各种物质,人员补充又跟不上,士气非常低落,根本不想再耗下去了。即便占领了大楼,也很容易成河对岸苏军炮火的靶子,而封冻的大河已经从天堑变通途,苏军随时都能从封冻的河面杀过来。

最后,大楼里防守的士兵战术得当,也非常英勇。

总的说来,耗时200天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成功的阻击了德军的进攻,死死第把德军耗在这里,不但造成大量德军死亡,也让德军的闪电战彻底的熄了火。而苏联人则趁机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重新集结了大量有生力量,为反击歼灭德军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至此,天时地利人和,慢慢倒向了苏联。


时光工坊


战争是残酷的。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最经典的战斗当属“巴普波夫大楼保卫战”。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这个仅有4层的小楼房里,只有23个士兵却能面对自己数以倍计的德军苦战58天,这不能不说是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

巴普洛夫大楼因其所在的地理位置重要性,成为苏军和德军争夺的对象。为了争夺这个斯大林格勒的至高点,双方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德军更是发起一次次进攻妄图拿下这座大楼,但是面对只有23个苏联士兵的大楼,却迟迟没有攻下来,这是为什么呢?

在大楼里有充足的战备物资。巴普洛夫大楼在被德军战领时德军在里面就放置了大量的枪支弹药等军火物质。这就会为日后坚守这个大楼和德军作战提供了有力的武器装备。不光有军用物资,楼里还有德军留下的食物,这样23个士兵的食物供给也有了保证。其实在这个大楼的地下室藏着一些苏联老百姓,他们也为坚守这座大楼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些老百姓帮助士兵修地下攻势,还能救治护理伤员。在大楼内部挖掘地下通道,使外面的苏联军队给大楼里的士兵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资补充。必要的时候,这些老百姓还能投入到战斗中去。

一场战争的输赢往往不是仅仅取决于人数的多少,并不是人多就能够取得最后胜利的,在胜利的背后还有许多密不可分的原因。


家庭欢乐剧场


缺乏巴普洛夫大楼详细战斗的介绍(如时间、对手、具体位置等),难以做正确的讨论。

根据以前看过的文章,写到过附近是面包厂附近这一情况,个人推断巴普洛夫大楼的守军所属步兵95师,对手是389步兵师的“塞德尔”战斗群。苏军前期的顽强作战,11月初二军的对峙线可能就是以巴普洛夫等建筑为基础的。

11月10日开始的,德军对斯大林格勒“最后一博”之战,主要由389步兵师附近的305步兵师来执行,计划攻克一系列苏军在伏尔加河沿岸的最后部分据点后抵达河岸,再计划由侧翼与后方卷击左右二翼的苏军138和95步兵师,这样相对容易完成最后目标。

在305步兵师攻击线路上,攻势一直进行到11月23日,由于苏军完成包围第六集团军,305步兵师的最后攻势才暂停并转入防守,此时已完成计划占领部分伏尔加河沿岸的80~90%的任务,唯一重要的据点只剩一座叫“红楼”的建筑未来得及攻克。

巴普洛夫大楼显然没有在德军最后攻击的线路上,此阶段战事并不激烈……(个人看法,欢迎交流)


探测卫星A


在如今的伏尔加格勒(原斯大林格勒)苏维埃大街三十九号,坐落着一面残缺不全的砖红色墙壁式建筑,这便是巴甫洛夫大楼纪念墙;而巴甫洛夫大楼曾是苏联反法西斯卫国战争的重要遗迹,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更是上演过以寡敌众的惨烈战斗。

随着苏军在1942年5月12号发起第二次哈尔科夫反击战并惨遭德军围歼,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序幕也由此拉开。9月13号,来势汹汹的德军开始向斯大林格勒城市发起进攻,而此时城内早已在德军轰炸机的肆虐下毁伤殆尽;次日,德军从斯大林格勒城的北部突入,城市巷战一触即发!

面对德国人声势浩大的进攻,视死如归的苏军也展开了激烈的防御。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到底有多惨烈?据悉赶赴支援苏军士兵的平均生存时间不会超过二十四小时、军官的平均生存时间不超过三天,而德军向前推进的距离也是用“米”来计算;苏德双方甚至会因为争夺一堵墙发生战斗。

9月26号,此时德军已经占领了斯大林格勒的市中心,苏军为了尽可能多的控制对自己有利的制高点,时任苏军近卫步兵团团长的叶林上校下达了攻占列宁广场上一座四层建筑的命令。最终,该任务被交由近卫步兵七连连长瑙英夫上尉去完成。

任务下达后,率先由苏军中士巴甫洛夫带领三名列兵:亚历山德洛夫、格卢先科以及切尔诺戈洛夫对大楼进行了侦察,在确定未落入敌人之手后实施了占领。在接下来的两天两夜当中,以巴甫洛夫为首的四名苏军顽强的抵御住了德军的数次进攻,而当时滞留在这座大楼地下室内的三十多名苏联民众的协助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随后的几天里,巴甫洛夫等人坚守的这座大楼等来了数次支援:以阿法纳西耶夫中尉为首的七人携带一挺重机枪、以索布加伊达上士为首的六人携带三挺反坦克步枪、以切尔努申科少尉为首的四人携带两门50毫米迫击炮,再加上负责现场指挥战斗的瑙英夫和一名到现在都不清楚姓名的士兵,就是当时苏军镇守大楼的全部力量。

客观而言,仅凭上述的人力和武器确实很难在德军的大规模强攻下屹立不倒,因此苏军在占领大楼后便开始了针对性的改造:比如在大楼周围埋设地雷、挖凿通向后方的地道和战壕、在大楼外设置铁丝网、尽可能的武装滞留在大楼内的普通民众等等;最终,在瑙英夫的指挥下,这二十三名苏军士兵和民众坚守巴甫洛夫大楼长达58天之久,直到德军从进攻者变为防守者开始后撤。

尽管德军在战斗中意识到巴甫洛夫大楼对于战斗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从未停止过对这座大楼的进攻,但始终难以成功。笔者以为这其中除了有战术安排合理、防御措施完善、人员协作到位等原因外,瑙英夫和巴甫洛夫等人誓死不屈的战斗意志才是最为关键的取胜因素。

我是军武最前哨!


军武最前哨


在我国抗日战争时期,也有类似巴普洛夫大楼的故事发生,后来被拍成了电影以纪念那段岁月。

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战斗打的十分惨烈,在斯大林严禁投降之后双方的战事就变得更加胶着,甚至苏军也开始逐渐反击。

这栋巴普洛夫大楼只是一个普通的四层高小楼,可是她身处在斯大林格勒这座城市,就变成了苏德之间反复争夺的焦点。

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那里的每一条街道,每一个窗户,每一条下水道都是战场,甚至双方会为了一个小屋子就开始反复的争夺。

在这里,德军被消灭了至少一百万士兵,苏军也有将近一百二十万士兵阵亡,被德军屠杀的平民也无法计算。

而巴普洛夫大楼就是发生在斯大林格勒的一场战役,被叫做“巴普洛夫大楼保卫战”。

在这个只有四层高的建筑物中,23名苏联红军面对着包围着他们的德军也苦守了58天,创造了战争史上的纪录。

这栋大楼位于伏尔加河畔,是在斯大林格勒的市中心,并且是周围几公里之内的最高建筑!更要紧的是在这栋大楼的东面不远处就是苏军转移物资的战略码头!

1942年9月,这栋楼落入了德军的控制,随后意识到问题的苏军也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夺回这栋大楼,这个任务落在了雅科夫·费多托维奇·巴普洛夫的身上。

固守这栋大楼的分别是最初反攻大楼的六人小分队,一个中尉带领的7人机枪排,一名上士带领的6人反坦克小组,一名少尉带领的4人迫击炮组。

就这样,固守大楼的人数达到了23人,在巴普洛夫的带领下顽强阻击德军进攻,那么他们又是依靠什么阻挡敌人进攻的呢?

在这座大楼被德军占据的时候,德军也没有想过会被重新的夺取回去,于是就在里面囤积了大量的战略物资,有枪支弹药以及大量的食物。

并且在大楼的地下室中还有着三十位居民,这些人都是为了躲避德军逃到了地下,虽然巴普洛夫想要他们离开,但这些居民后来拒绝了,主动留下了要和巴普洛夫分队一起战斗。

这些居民后来也有大用,帮助苏军修建工事,在必要的时候补充战斗,并且巴普洛夫也从大楼内往后方修建了一条秘密通道,可以获得源源不断补充。

就这样,巴普洛夫分队坚守了58天,直到苏联援军的到来,在二战胜利之后苏联也保存了这栋建筑,并且用巴普洛夫命名,还刻上了58的数字,以纪念抗击德军的壮举。


三书青史


这是关于英雄的故事,细节上肯定有真有假,要看宣传的需要。斯大林格勒战役,普通苏军士兵的生命只有1-3天,只有极少数的老兵才能幸运的熬过这场血肉磨坊般的战役。所以,23人只是一个参考数字,肯定是每天都不停的有人牺牲,然后不停的新兵补充,一栋双方争夺不休的大楼,起码要填进去一个营以上的人员伤亡。只要主角人物还在,这个英雄群体的故事就无需过分推敲。


无猫的猫迷


以当年的作战形态,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进行到相持阶段双方都已呈现疲态。苏方为筹集反攻所需的兵力与装备,对斯大林格勒的部队采取了坚守防御的指导方针,以少量兵力逐渐添油,即不使其被消灭,又能够在缓慢的退却中粘死保罗斯兵团,为随后开始的巨斧砍劈般的围歼保留住砧板。斯大林格勒是苏联在战前三个五年计划中所建立的一座新兴城市,高楼工厂林立,而在城市防御中建筑的废墟残骸及地下室管道沟对于防守方是极为有利的,俄军前几年在车臣格罗滋尼所吃的亏正重新强调了这一规律,进攻方的坦克装甲车但凡进去就丧失了优势,成为了靶子,由于战斗瞬息万变战线犬牙交错,炮兵的作用也大打折扣。因此在大楼中的战斗纯粹就是两军步兵使用步枪冲锋枪手榴弹甚至刺刀匕首军锹的搏斗了。德军的优势已不在(装甲兵炮兵航空兵),而苏军步兵的素质(特别是政治素质)也就突出的表现出来了。而这一切都是最高统帅部早已预想与谋划在内的。


京中HW冻一坨


原因很多,苏联的楼都是双层砖(保暖)比较结实,即便如此如果有卡尔臼炮或古斯塔夫炮,再或者有几个中队的斯图卡对着它一通猛轰,它就算重堡垒也会被炸成坑的!所以只能说德军没把巴普洛夫大楼当回事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