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自媒體養活了一批好吃懶做的人,你怎麼看?

地道儂老表


不贊同這種說法。做自媒體的很少有專職,都是副業,他們都有自己本身的主要職業,好吃懶做又從何說起。大家都知道,自謀體就是拍視頻,寫故事,把生活最美的一面展現給大家。。沒做過的片面認為很簡單,不幹正事,其實錯了。做自謀體真的是很費心費力。從構思一取材一錄段一剪輯,有時要用上整整半天,眼睛疲勞得只想睡覺。還有更辛苦的新手期頭幾個月,基本上都是努力在為自己打紮實基礎,也沒有多少收益,又哪來自謀體養活好吃懶做一說法,一份付出就有一份收穫,都是靠實力在不斷的改善,豐富自己的生活。





明月崩滴崩


我奶奶天天在家種地,家裡還有一個讀小學的妹妹,我爸常年出差在外,我媽去工廠打工一個月才1500。

奶奶種地一年收入也就4000多塊錢,這是我奶奶的個人收入。

然後我教會我妹玩抖音,她就將奶奶種地的視頻上傳到抖音,很多年輕人都喜歡看我奶奶種地洗衣做飯的樣子,都稱奶奶很慈祥,然後就給點小紅包什麼的,這樣下來我奶奶通過抖音每個月有五六百塊錢的收入。

偶爾我也去打賞奶奶的視頻,每次三四十塊錢。

一年下來,奶奶從自媒體也能獲得五六千塊錢,比種地划算多了。

你告訴我自媒體養活了好吃懶做的人,那我奶奶操勞一輩子,養活兩輩人算不算好吃懶做?

自媒體給了更多農村人展現自己的舞臺,拼命做自媒體的人在家也能月入3000~4000,讓他們不至於跑去背井離鄉跑去一線城市出賣自己的體力和時間換取那點可憐的薪水,能多一點時間陪自己的孩子。

而不是像題主說的那樣。


廣西巴馬壽鄉旅遊


不偷不搶滴!明星還有人伺候呢[靈光一閃]過去叫戲子現在稱老師,追時代潮流吧,人本來就悶,自媒體娛樂了別人實惠了自己,挺好。

別整天玩清高,高水平高層人員忙的腳打後腦勺,沒功夫看這些,即然都是平庸之輩誰也別笑誰,各種噴只是展現了自己內心的陰暗,並沒把自己抬的多麼的高大上。

不好意思在朋友圈曬,跑這曬曬,看咋咋,吃你家糧食喝你家酒啦!

6天織完,準備窮遊東三省,我屬於戴上帽子立馬年輕10歲,小姐姐今年我49,感覺還很青春[耶]

噴吧!我就喜歡看一張臭嘴能噴出啥花樣[呲牙]




i心愛i


長久不了,跟做傳銷的人一樣,大多題材是千篇一律的家庭聚餐分享美食,農村弱勢群眾的生活,沒有文化內涵,有些盡是虛夠醜化人性的,看多了就眼煩了,確實養了好多自媒體懶人,天天聚光在可憐人的門下討生計,這跟那些大街上乞討者背後的吸血鬼操始者差不多吧。做好事的出發點就是應該拿自己的價值幫助弱者,而不是把這當自己生活的根本。


142231197002200429


自媒體,人人能夠成為信息的發佈者,人人都能分享自己的生活,能夠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這一點是社會的進步。

好吃懶做是製作不出別人愛看的內容的,能夠經常更新,拿出作品的人一定是個自律,努力學習,有創新意識的人。

每個自媒體人都是先經營好自己的生活,拿出能夠分享的生活內容,將有趣的一面展現出來,這個過程是勤奮爭取的過程,是熱愛生活的人。

應該有一部分人不是為了賺錢而製作自媒體內容,而是為了分享自己對於生活的體驗而嘗試,觀眾也從中獲得新的感受。


大軍開拔


自媒體養活了一批好吃懶做的人你怎麼看?悟空問答裡這樣問。

說好吃懶做的人沒有體會過做自媒體的辛苦,還不瞭解什麼是自媒體?請往下看:

互聯網+,自媒體就是+的一種。不論貴賤、窮富、醜俊,每個人都有展示自我的舞臺,加入其中,不僅僅是為了展示自己,更為了能夠多一份收入。為了做自媒體我也是從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小白,利用工作之餘的瑣碎時間摸索學習拍攝短視頻,有人說:做自媒體的都是一些好吃懶做的人。其實不然,拍視頻的第一關是能大大方方的站在人群面前把話說的字正腔圓,還要到位,沒有一段時間的鍛鍊真做不到。

之前覺得拍個視頻有什麼難的?真正做起來才知道,根本沒有想象的那麼簡單,一個動作你或許要重複上N遍還是不盡人意。炒個菜你平常可能花幾分鐘就做完了,可是拍視頻的時候你要找角度,你要邊做邊解說,或者後日錄音……有時候可能一個小時,有時候甚至一道菜要做上三四個小時,一遍不完美要做兩遍,三遍……拍完你還需要剪輯,而對於一個什麼都不會的小白,所有的這一切都要從頭一點一點的學,白天拍攝完,晚上還要熬夜剪輯,發佈,而我的工作需要不到7點鐘就起床,所以我剛剛感覺自己有點兒上手了,可是長期的這樣連軸轉身體實在吃不消,於是決定放棄這份兼職,雖然很是依依不捨。

前天急性腸胃炎,可辛苦了,還一直放不下我的頭條,不是想著賺多少?是從中汲取的能量需求。

很多自媒體人都做的風生水起,我還是不甘心,琢磨著能不能寫文章呢?這樣也可以把碎片時間利用起來。試著寫吧!腦子裡卻一片空白,沒有靈感。寫作是需要環境才能一氣呵成,我覺得沒有靈感寫不出好文章。很多大爺、大媽寫的詩實在不敢恭維,但是他們圖的是個高興,開心就好無可厚非。

我覺得自己有很多的故事可以寫,卻因為沒有靈感只能像記流水帳一樣的寫出來,可即便是這樣我也希望自己能夠堅持下來,因為堅持本身就是一種成功。

通過接觸自媒體,深有體會,任何事情只有你自己親自嘗試去做了,你才有發言權,看似簡單的事情你未必能夠做的了,就算你能做的了,你也未必能夠做的好!

自媒體養活了一些敢幹的人;陪伴了一些孤獨的老人;成就了勤勞者。

好吃懶做做不了自媒體。


最愛五星耀中華


自媒體,比如說快手抖音,絕對養活了一大群遊手好閒好吃懶做的人。簡單來說,誰忙於事業還有閒心拍視頻啊,你見過上市老總沒事發快手抖音嗎?但是看問題一分為二,這些人好吃懶做,但是不等於腦袋不聰明,而且絕對的都是聰明人。老實巴交的人想紅還紅不起來呢,你看哪個網紅不是伶牙俐齒腦袋轉數低?所以這個社會的本質就是共存。要有一部分人辛勤勞動創造價值,還要一部分人偷奸耍滑加工價值。這也是社會的真相,沒必要大驚小怪。


風居住的街道5666


這種觀點是荒謬的。

老話說,360行,行行出狀元。科研是一種勞作,搬磚是一種勞作,做自媒體的也是一種勞作。有的人在做體力勞動,為社會創造物質財富。有的人在做腦力勞動,為社會貢獻精神產品。社會不僅需要物質,還需要精神方面的東西。

做自媒體,不僅需要各類軟件的使用技術,本人還需要具有某些特長,除此之外,還需要很多的辛勤勞作。你可能只看到他在一段小視頻中的輕鬆,但你不知道短短几分鐘視頻的背後,他做了多少處心積慮的策劃,熬了多少個製作的夜。你能說是懶作嗎?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你有氣力就去搬磚,他有智力就搞自媒體。這個時代畢竟不全是靠力氣吃飯的。況且,腦力勞動並不比體力勞動輕鬆,不信你去搞下試試?搬磚的手還未必拿得起綉花針。

存在即合理。在這裡說包含兩個意思。一是自媒體的產生,是因新時代人們對精神生活的需要而產生的。二是能夠生存在網絡上的自媒體,自有它的獨特一面,是受網民歡迎的。所以存在是有合理性的。

記住,在當今以市場經濟為主導的社會,好吃懶做的行為是不能夠合理存活的。不是你坐在家裡,喝著茶水翹個二郎腿就能賺錢的。特別是做文章的自媒體,肚裡沒幾兩墨水還真做不了。而這幾兩墨水不知寒窗多少年。


遠山344


首先:我認為做自媒體的人,不僅不是好吃懶做的人,而是每個人都很勤奮的。

第一,大部分做自媒體的人都是做兼職,那麼一個人除了正常的工作之外,再做一份兼職工作,你們覺得他是好吃懶做嗎?

第二,做自媒體不像我們想象中的那樣,只是他們隨便拍一個視頻或者寫一段話,就可以拿到錢的。以視頻為例,在拍攝之前必須有好的構思腳本。有了腳本需要拍視頻,還有後期的剪輯配音,加字幕等。那麼這個過程是需要創作者付出時間和精力的。而且不是拍好了視頻就可以拿到錢,如果你的視頻質量不好,那麼推薦量和觀看量都不會很高,所以就不會賺到錢,也就是說之前這一系列的努力都白費了,還得從頭再來。


第三,我們可以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我們有正常的工作,我們還會想著去找一份兼職工作嗎?如果讓你拍視頻,你能保證每個視頻都拍得很好嗎?都能迎合大部分觀眾的口味嗎?如果你去做自媒體,拍了一些視頻,而沒有觀看量,你能堅持多久?

所以說做自媒體的人不是一群好吃懶做的人,他們是熱愛生活的人,他們是堅持上進的人,他們是努力工作的人,在遇到不如意的時候,他們是能夠堅持到最後的人!



點金生活


當代,一言概之,是互聯網+的時代。這是一種更寬泛更加自由的業態,這是屬於新時代的,屬於所有人的機會。

一般而言,富裕成功總是屬於追隨時代,追隨新生事物的人。相反,窮團的人也往往是守舊的人。這種人的特徵就是對新東西質疑,不接受,所以,是容易被時代淘汰的人。

互聯網,是資本主義發展的一個主要的集科學大成的成果。+,是與個性和特長的結合。互聯網,一如人類所有的成果一樣,是為了節約生命,提高效率,所有的進步都表現為縮小世空。所以,今天與互聯網不搭界的人,一定是落後於時代的人。+,就是給有特長的人的改變人生的機會。自媒體就是應運而生的創富的機會。

有一個比喻特別好,你仰望天空,夠不到星星,但也抓不到一把爛泥。勇於嘗試的人,才有可能抓住機會。我一個六十開外鬢髮飄雪的半大老頭,都夢想寫成優質創作者,都想開通收益,然後去實現一點公益助人的夢想。

怎麼樣對待新生事物,就決定了你成為什麼樣的人。人家在做事,你在說事,這就是區別。你受窮是理所當然的事!嗯,大概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