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里,你会记得“颂”讲了什么吗


诗经里,你会记得“颂”讲了什么吗

十三月带着读者们来到《诗经》中最后一个部分“颂”,这是祭祀与颂圣的篇章,其中的内涵都是歌颂祖先功业的。

我们仔细来看,《颂》诗分为《周颂》31篇,《鲁颂》4颂,《商颂》5篇,一共40篇,全部都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不知道读者们有没有细心的发现,《周颂》产生于西周初期,《鲁颂》《商颂》是产生于春秋时期的,这样的时间观念可是我们要牢记的。

诗经里,你会记得“颂”讲了什么吗

《思文》

思文后稷,克配彼天。

立我烝民,莫匪尔极。

贻我来牟,帝命率育,

无此疆尔界。陈常于时夏。

十三月有话说

我是一个朝代的国君,我的功绩可以与天齐,这江山的社稷只有贤德的国君,才能治理的好。谷粮养活了我的子民,我的恩德高无比。这是上天赐予的小麦吗?我想不是,这是我的子民在一年的劳作里辛苦挣来的。作为贤明的君主,我也推行良好的农政给农民,只有这样,我的国家才能强盛。


诗经里,你会记得“颂”讲了什么吗


《丰年》

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

万亿及秭。

为酒为醴,烝畀祖妣。

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十三月有话说

这是丰收的一年,我是一国的君主,看到子民们丰收,年景谷物这么多,新建的高大粮仓一座又一座。储存着亿万新稻粮,酿成的美酒甜又香,用来献给祖先来品尝。配合祭典很适当,普降福禄多吉祥。

知识导播:古人于收获之后,为报鬼神的庇佑,举行祭奠,借以娱神,并喜庆丰收。中国古代称国家为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可见当时农业的重要地位。人民的生存依赖农业生产,政权的稳固也要以农业生产为保障。上古的西周,是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农业的收成在当时必然是朝野上下最为关注的头等大事。


诗经里,你会记得“颂”讲了什么吗

《振鹭》

振鹭于飞,于彼西雍。

我客戾止,亦有斯容。

在彼无恶,在此无斁。

庶几夙夜,以永终誉。

十三月有话说

回想起,在我的故乡,曾经有一群白鹭冲天而起,在西边泽畔任意飞翔。也就是在这一天,我有重要的嘉宾光临,他也穿着洁白的衣裳。他在本地无恩怨,很受人们欢迎。日夜勤勉不能懈怠,保持美誉永不移。


诗经里,你会记得“颂”讲了什么吗

《有客》

有客有客,亦白其马。

有萋有且,敦琢其旅。

有客宿宿,有客信信。

言授之絷,以絷其马。

薄言追之,左右绥之。

既有淫威,降福孔夷。

十三月有话说

远方的客人来到我的国家,他骑着一匹白色的骏马。他身边的随从威仪很壮盛,德行很好,并没有瑕疵。客人们在这里住宿着,两天四夜再留下。送给他一根绊马绳,以便让他拴着马儿。客人走时,我站在门前相送,他有着盛德和威望,上天也会降下洪福去保佑他。

知识导播:《周颂·有客》作于周成王之时。在中国历史上,商汤伐桀,周武王伐纣,皆以吊民伐罪为号召,对于被灭亡的前代,并不断其禋祀。如武王克商,封微子于宋,待以客礼。微子名启,商纣王同母之庶兄,当殷之世,受封于微而爵为子,"微"为殷畿内国名。周武王改封微子于宋。其时纣子武庚尚在,故微子不得为殷后,及武庚叛周,周公辅成王诛之,于是进微子爵为公,命为殷后,以奉汤祀。宋微子来朝周,周以客礼待之。《周颂·有客》这首诗即为周成王设宴招待微子时所唱的乐歌。


诗经里,你会记得“颂”讲了什么吗

《般》

於皇时周,陟其高山,

嶞山乔岳,允犹翕河。

敷天之下,裒时之对。

时周之命。

十三月有话说

周朝的江山很辽阔,也很壮观,周天子登高祭山川。连绵的群山高四岳,众多的河流向下流淌着。天下的诸侯与百官,聚集在此来谢恩,这是周王朝承接的天命。

知识导播:后人推断《周颂·般》为周成王时代的作品。近现代学者一般认为此诗是《大武》中的一个乐章的歌辞。


诗经里,你会记得“颂”讲了什么吗


也欢迎留言给小编分享关于《诗经》的故事,下一个月古西楼­长灵性将推出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所著《给所有人的黑塞童话》:文学是一种超越疆域的东西,人类这个概念对它正合适。

古西楼书之道一“长灵性”相关读物


诗经里,你会记得“颂”讲了什么吗

作品多有获奖。

监制:西楼


在古西楼书屋『读书、喝茶、沙龙、发呆』

读创生活之美|古西楼24h书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