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比战死还可怕?为何越南战争结束后超过10万的越战老兵自尽?

静夜史


战争往往带给我们都是一些伤痛和折磨,然而在现代社会当中,我们已经很少看到战争的正面爆发。虽然有一些中东地区经常会有一些战争发生,但是相较于前期在一战二战期间发生的战争来看,它的频率已经降低了很多。

现在全世界范围内喜欢和平的人也越来越多,整个世界都在走向一个平稳快速发展的过程之中,然而我们不可以忘记的是曾经在那段历史当中带给我们非常多的伤痛的战争,比如最为有名的越南战争就是其中之一。虽然最终整个越南实现了统一,但是我们今天却要来聊一聊在越南战争结束后,为什么会有人说超过10万的越南老兵都选择了自尽,这个消息是真的吗?

相信大家了解过越南战争的人都知道,越南战争的发生其实是一次冷战里的局部战争,而在这场争斗当中,无异于是来自于两大阵营的国家支持着南北进行对抗。在这场战争当中,真正获益者无非就是这两大阵营的主谋,可是对于整个越南来说却是一种屠城市的灾难。

虽然最后美国将部队已经全部撤离这个地方,但是他在这里留下的这些足迹和伤害,却一直干扰着整个越南的建立和建设。我们都知道任何一场战争需要投入的,除了有武器之外,更多的需要的是人力的支持,而在这场战争当中所投入的数量也非常的多。

但是根据有一些传言说这场战争结束以后,有超过10万的越南老兵都选择了自尽,而他们自尽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大家经常看军旅片就会知道一个概念叫做战后应激反应,就是一个人在经历过最大的精神创伤以后,在短时间内难以愈合的状态,遇到生活当中的一些事情无法用正常的思维进行判断。

这种应激反应出现在军人身上的概率非常的大,由于他们参与的战争是非常残酷并且无情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之中,他们的精神会受到巨大的影响,从而在日常生活当中也会表现出一定的激烈的行为。可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是,越南战争结束以后,并没有超过10万的越南老兵自尽,毕竟这个数字没有准确的来源,而有人自尽我们是可以理解的。

为什么说我们可以理解呢?因为一场战争的发生在任何时刻都免不了流血和牺牲,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这些参与到战争当中的人,他们真实的感受过战场的氛围,也将这些痛苦的东西不断不断的去加深。在这种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之下,他们的精神会在一种极度紧绷的状态保持高速的运转,然而当战争结束以后,他们的生活回归平静,可是自己的思维和性格已经在战争当中彻底被改变,所以在平时的生活当中就会形成一种较为脱节的状态,从而使得整个人与社会格格不入。长期处于这样的精神状态之下,很容易使人得抑郁症。

其实这种情况在我们的电视剧上也有一定的描述,但是我们却无法理解,为什么抑郁能够让人变得这样的无法接受生活。因为每一个人的存在都是群居性的社会动物,他们在战争当中被战争的战况洗磨的只剩下机械性的运转,他们身上的军人气质也是从战争当中不断被打磨出来的。他们在自己的社会生活当中,有时候会感觉自己生活变得异常困难,而这样的情况会让他们陷入自我的否定和精神的压力之下,有些人在战争当中受伤了以后更是使得自己跟常人有一定的区别,所以更是难以难以接受自己的现状。

虽然这些人有时候能够扛下这样的重压,但是有一些人却无法在这样的重压之下继续生活而选择了自杀,这种自杀来自于他们的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在战争以后,很多越南战争当时参与过的老兵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心理干预和辅导,所以他们在内心无法排解的情况之下,只能够选择极端的方式去结束自己的生命,可是这些人为和平所付出的东西是我们最值得尊敬的。


猫眼观史


越南战争结束之后,有很多美国老兵自杀,结果是非常惨烈的,在拉锯战中双方都死伤,残中美军伤亡57,000人,而且是越南男人成了抢手的货,据统计越南伤亡了130多万人。



虽然说美军的死亡人数也很少很多,但是战后的战争创伤最后使得大量的美国老兵选择自杀,越南战争是一场非正义的战争,所以说这些老兵,到了美国之后,并没有被人们当做英雄,反而受到人们的冷落和指责。

美国老兵很多都是平民老百姓,在战争期间他们也没有学会任何的生存的技能,到了国家,他们也没有得到过这样的特殊的照顾,自然生活的非常的憋屈,这些美国老兵得了战场创伤综合症,这种创伤综合症导致他们变得盲目精神紧张,不能适应正常的生活节奏,这也是很多老兵为什么退伍之后,还是喜欢继续去做雇佣兵的原因,因为他们已经适应了战争的环境,对于正常的生活,他们感觉节奏太慢,已经完全不能适应了。

这些战场创伤综合症的老兵,经常会被战争中的死亡和杀戮和所折磨,毕竟他们毕竟都是血肉之躯,有着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看到战争中惨烈的场面,自然会受到大量的刺激,一时也难以忘怀,在人们的谴责和战场创伤性的双重折磨之下,很多老人选择自杀也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奇葩历史大观


首先纠正一下,10万这个数字有些夸张,当时美军自杀的人虽然很多,但远没有达到这种规模,否则美国各种人权组织早就开始大规模报道。

事实上,据初步统计,当时自杀的人数大约在一万人以内。当然,这样的规模,也足以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因此很多人肯定也很好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这个还要从1955年说起,这一年越南战争爆发,其后20年,美方派出大量兵力到越南作战。据统计,在这场战争中,美国共投入65万人,其中5.8万人死亡,30万人受伤,两千多人失踪。

后来,这近六十万的士兵撤回美国后,本应当颐养天年,结果很多原先的战场老兵却纷纷选择自杀,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战争带给他们严重的后遗症,包括身体上的和心理上的。

其中,身体上的主要是指战争造成四肢不全而无法正常生活;心理上的则统称为战后心理综合症。



当然,还有更重要的,就是当时的外部客观环境所刺激。要知道,在这场长达二十年的战争中,美国不仅没有取得胜利,反而让美国经济陷入泥潭,因此遭到美国国内很多民众的痛恨。

那么,该由谁来背这个锅呢?政客们自然不可能站出来背锅,那就只能是这些老兵。所以,等到这些老兵返回美国时,非但没有受到英雄般的欢迎,反而遭到民众们的唾弃,这让很多士兵从内心里无法接受。

与此同时,这些底层老兵,大多是美国政府当时在民间征召或自愿入伍的贫民、农民、技工和建筑工的后代,这么多年的战争让他们除了会打仗之外,再没有其他一技之长,而他们的家庭又都不富裕,根本无力养活他们,甚至他们的家人,还都总等着他们来养活。

然而偏偏屋漏又逢连夜雨,在这些士兵回到美国后,大都需要面临退伍回家。更关键是,因为他们成为战争失败的背锅侠,加上这么多年的战争早已经让美国的财政出现危机,所以美国政府对于他们的退伍安置,都是非常糟糕,几乎等于没管。



在这种背景下,那些在战争中受伤的士兵,尤其是那些没有腿脚、或者没有手,又或者眼睛瞎了的士兵,他的生活最先遭到危机,很多人因此穷困潦倒,身边连个可以照顾的人都没有,在这种艰难的生存压力之下,他们只好无奈的选择自杀来结束生命。

还有一部分士兵,虽然身体上没什么大碍,但心理上的创伤却非常严重,患上了所谓的“战争心理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噩梦、情感麻木、社交障碍、精神不定等。如果病情长期得不到重视和治疗就会发展为重度抑郁症,进而增大自残自杀的可能。

大家知道,在这场长达二十年的战争中,这些士兵几乎每天都要经历尸横遍野和疯狂屠杀的日子,很多时候还会亲眼看着身边的战友被杀死,更甚至,为了保护自己和队友,不得不拿枪指向弱者,将大炮对准无辜平民。不管你是怀孕的妇女、还是蹒跚的老人又或者是涉世未深的孩童,统统杀掉。

对此,美国前陆战队员艾德·奥斯汀在越服役时曾给父母写信时说到:“每天杀死的平民比越共还多,无论是意外还是故意,这就是谋杀。有那么多越共我一点也不吃惊。我们就这么样对待当地人,用这种方法造出的越共比杀掉的多。”

在这样的高压环境之下,士兵们基本长期都处于于高度紧张和亢奋之中,而随着战场的突然结束,他们很多人会瞬间到达“崩溃点”,然后出现严重精神萎靡不振、反应迟缓,甚至记忆、语言功能退化、战争噩梦、终日独处脱离群体,最终在外部刺激及内部抑郁之下选择自杀。


我是赵帅锅


没有这么严重,据统计,自杀老兵大约在1万人左右。老美参加越战的人数达到650000,死亡接近60000,受伤人数超过300000,还有近2500人失踪。

关于越战老兵自杀的原因,现在流行的说法是“战后心理创伤”

这是一种心理疾病,有些老兵从战场上回来后,无法恢复正常的生活。总觉得自己还在枪林弹雨之中挣扎,他们几乎都有失眠、性格多变、敏感多疑等方面的困扰。为了摆脱这种困扰,他们渐渐都依赖酗酒、吸毒,来麻痹自己,也因此成为被社会抛弃的那部分。

<strong>

其实这些老兵无法融入社会,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当时的社会不愿意接纳他们

上世纪60年代开始,陷入越战不可自拔的老美,由于战争带来的伤亡太多,民众开始反对战争。全民的反战情绪越来越高,越战老兵也在1973年全部撤回。

但是撤回的老兵又要面临新的问题,就是生活和就业。经过10多年的战争生涯,他们已经从20多岁的青年,变成现在30多岁的中年了。年纪大不说,而且在技能方面,他们也只会战争的那一套,现实社会中的工作几乎都做不了

而且他们长期处在,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现在回到生活中,也放松不下来。他们回归家庭后,家暴行为频繁被曝出,他们甚至还有攻击倾向和虐待行为,让社会对他们更加不满。

找不到工作,离婚率上升,社会的歧视,让他们心里渐渐不平衡,本来心目中应该是英雄,结果归来后确实这番景象。

史泰龙的《第一滴血》系列讲的就是一个老兵不能融入社会,被逼杀人的事情,这种事情在当时比比皆是。

<strong>

《阿甘正传》中那个被炸断双腿的上尉回国后的生活多么潦倒,整天酗酒,和妓女厮混。那是没有办法,一个获得过帝国勋章的英雄,回到生活后也只能和最底层的人混迹在一起,这就是当时美国老兵的真实写照。

所以,很多人想不通开始报复社会,还有人就选择了自杀。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心理问题,而是种种因素综合的结果。

<strong>


老虫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很正常,这叫做战后心理综合症。

美军自杀没有10万,但数量确实不少。

这主要是战争的特殊后遗症,任何一个国家只要参加过战争的人,都会有这种情况,绝非美国特有。

萨沙和很多中越战争老兵聊过,他们不同程度都有这类问题,有的到今天都没有好转。

上过战场的这些老兵,回来以后统一特点是易怒、暴躁、喜欢用武力解决问题。

有个老兵说,从战场回来1年多,他和各种人打过好几次架,都是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基本就是,互相吵几句,他挥拳就打,对方一般都傻了。

如果放在今天,早就拘留甚至坐牢了。但当时对于他们这种刚到后方的军人,政府比较宽容,知道是有病,就没有追究责任。

几年以后,有的人好转,有的人则还是一样。

他有个战友,本来脾气温和,下了战场就像变了个人。他年龄较大,是个军官,出战以前已经有了老婆孩子。

回到后方以后,由于脾气变了,经常和妻子吵架甚至打架。妻子忍了10年,受不了,提出离婚。他坚决不同意。

一次两人又大闹,妻子再次跑回娘家,老丈人来劝说两人离婚。

结果劝说的时候,老丈人可能说了几句不好听的话,这家伙拿起猎枪,一枪就把老丈人打死了。

后来民警包围他的住宅要抓他。但此人枪法非常好,一说是军队有名的神枪手,先后打伤了好几个警察。最后见跑不掉,用脚趾扣动扳机,自己爆头自杀了。

说起来,这家伙枪法确实牛逼。他打伤的几个民警,中弹部位都是非要害,也就是他不愿意打死这些无冤无仇的人。

以上这些,多少还算可以回归社会的。

还有根本无法融入社会的,就像《芳华》里面何小萍这种精神病人。

朝鲜战争期间,我军后方收治了大量有精神问题战士。

因政治宣传原因,这段历史很长时间不为人知。

博学的萨沙摘录一段:

军人可能会在战争结束后的数周、数月、数年间,都一直处于战场上才会有的特殊亢奋状态,最后会到达”崩溃点”,然后出现严重精神萎靡不振、反应迟缓,甚至记忆、语言功能退化、战争噩梦、终日独处脱离群体,以及其他轻重不等的抑郁症状。

几乎所有的志愿军老兵都会在回忆中提及,朝鲜战争中美军炮火格外猛烈:敌人“像撒胡椒面一样扔炮弹。以前扔汽油弹也就一颗两颗,看准了来这么一下,后来汽油弹扔得不断点。在营指挥所里看着那个山头就像一个大火炬。整整一天烧得如同火焰山。”  

那个环境里,很多人当场就精神错乱了,“前方有,后方也不少。一个个目光呆滞。胡言乱语。动不动就在那里’打炮了,打炮了!’或是‘卧倒卧倒’的乱叫。那样子,没有人见了不发怵。”

在今天的浙江省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精神病区,75岁的蒋振娟,思维仍然停留在56年前。他们在医学上被称为“战争应激反应”患者,当年共有417名志愿军人来到这里,其中146人长期留在这里休养终老,而现在,只有蒋、胡二人尚在,在混沌中走到一生的末段。

高唱“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走上朝鲜战场时,16岁的蒋振娟可能没有想到,仅仅1年半后,自己就成了精神病人:胡言乱语,乱解小便,反复把棉被掀起一个角又放下折平。继而连续数日不眠不休,并且拒绝与任何人交谈。  

3年后,她因精神分裂症久治不愈,转入浙江第五康复医院、也就是如今的湖州第三人民医院。  

年仅19岁的蒋振娟,就此开始她漫长而混沌的余生。  

2010年2月下旬,湖州第三人民医院老年精神病区里,满头白发的蒋振娟坐在床边的的靠背椅上,低头摆弄衣角,一丝口水从歪斜的嘴角慢慢滑下。间或抬起头来,眼神空洞发直,没有聚焦点,没有一丝情感波动。  

从56年前入院起到现在,医生护士们一直叫她“小蒋”。 “问她多少岁?十七”,护士长俞静如说。75岁的“小蒋”,记忆永久停留在了发病前。  

在蒋振娟的隔壁,另一位87岁的志愿军精神病人胡久昌,鼻孔插着氧气管,颈窝插着营养液管,已经卧床不起。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精神疾病和胆怯没有关系,并不是因胆小怕死才得病。

特等战斗英雄赵桐风就是一位。在张家口沙岭子疗养院里,他一天到晚只重复一件事,声称设计“威力无比”的大炮。间或对着天空大吼,有如冲锋陷阵。


萨沙


越南战争中,美军投入的兵力最多时达56万人,在参战的13年间,美军死亡5万人,负伤近30万人,消耗财力2500亿美元。然而,美军最惨痛的代价却是出现在战后,有近10万老兵因战后心理综合症而选择自杀。

战后心理综合症,属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一种,是说人在重压之下,心理状态崩溃后产生的后遗症。对于参加战争的老兵来说,就是因生命遭到威胁或心灵受到创伤之后的表现出的厌世,想要解脱的严重表现。

因此,战后心理综合症并非是美军的专利,只要是参与过战争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这种后遗症,只是美军参战的人数多表现突出罢了。这种病症并非患者本来就有,具体表现有频发噩梦、性格大变及呼吸困难等。

旷日持久的战争使美军精神崩溃<strong>

严重者会情绪失控,陷入恐慌之中,直到自杀解脱。美军介入越战前后长达十三年,先后有近六十万人参与其中。面对北越旷日持续的殊死抵抗,再加上越来越多的血腥场面的刺激,使得美军的神经越来越紧绷。

到1968年,开战七年来美军已经死伤10万多人,美军的投入也达到顶峰56万人。面对庞大的军费开支,美国经济愈发不支,国内不断爆发反战游行。美国人已经对这场无法取胜的战争感到厌恶,美军更是不言而喻。

美军的士气极其低落,表现为持续的开小差,以及频发的刺杀长官事件。许多部队的纪律极其松散,不少士兵靠毒品来麻醉自己,还有一些人变得特别嗜杀。随着紧张情绪的蔓延,美军在越战中的犯罪率急剧攀升。

大多是相互之间的仇恨,这导致许多美军军官对军营产生畏惧心理。军官在军营中被士兵谋杀的事情屡见不鲜。虽然犯错的士兵都受到惩罚,但这并未阻止整个局势。许多的士兵无缘无故的,就自己消失在战场上。

1969年,尼克松入主白宫,他决定让美国从越战中脱身。直到四年后,美军才陆续从越南完全撤离。这场战争不但加深了美国国内政治与经济危机,而且还使战后的五十万老兵中,出现数万人自杀的战争后遗症现象。

越战结束后美军出现的心理创伤

越战虽然结束,但这些回到家中的越战老兵的日子并不好过。他们深陷在战争的场景中不能自拔,战场上的情形历历在目,尤其是在晚上睡觉时,梦中经常出现的是被敌人用枪顶着,还有让人感到窒息的热带雨林。

恐惧与噩梦是这些老兵战后需要面对的首要难关,他们承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战后精神压力。很多人想返回战场来舒缓这种压力,但实际上战争已经结束。因此,吸食毒品就成为他们缓解压力的一种日常行为。

许多人对战争阴影挥之不去,整天靠毒品浑浑噩噩的度日。还有巨大的心理落差,让他们更是无所适从。他们战后的这些战争创伤后遗症,使得他们很难融入正常的工作生活之中,再加上本身的伤病让他们很难生存。

据统计,有战争创伤后遗症的这些老兵,回忆最多的就是战友在身边死亡的惨况和他们杀害敌人时的血腥场面,这都会使他们精神高度紧张,甚至濒临崩溃。在这种情况下,许多的老兵都选择用自杀来躲避恐惧。

有许多病症不太严重的老兵,选择前往越南来缓解病痛,释放压力。到目前为止,美国还有几万越战老兵患有严重创伤后遗症。他们选择重返越南,以此来结束痛苦。当年战斗的地方已是生机勃勃,这让他们很轻松。

越战结束后,美国也曾耗费数亿美元来调查这些自杀率居高不下的越战老兵,但因种种原因,最后不了了之。随着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的相继爆发,越来越多的美军患上上述病症,这才让人们对战后综合症有所了解。

战后心理综合症并非是越战专利

2011年,有位名叫贝尔斯的驻阿美军上士,他曾因“创伤后应激障碍”而枪杀了16名阿富汗平民,其中有9名是儿童。这位上士是一名优秀的狙击手,他曾三赴伊拉克,在战斗中因翻车而摔伤头部,作案之后精神崩溃。

据美媒披露,这名美军士兵曾请求退役但未获批准,之后被突然派往阿富汗。在事发的前一天,这名士兵目睹了作战受伤的战友,当时多名士兵被伤情震惊。美媒分析说,这可能诱发了该名士兵的“战后心理综合征”。

北卡罗莱纳大学曾对六百多名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回来的老兵调查,发现曾遭受过严重创伤事件或处境的人,他们会不由自主地陷入回忆和幻觉,会出现心悸、失眠、狂暴易怒及对未来失去希望和信心等精神疾病。

曾在阿富汗南部作战的美军士兵罗伯特森的说,他对路边炸弹和隐身敌人的袭击情况感到焦虑,还对无休止的战争感到绝望。他曾有六个月时间睡不着觉,体重骤降了三十六斤多,他的梦中的叫喊把家人吓得不轻。

综上,并非是自杀比战死可怕,而是战后心理综合征比战死更可怕。之所以越战结束后有近10万的越战老兵选择自尽,就是因为他们都患上了“战后心理综合征”。


野史也是史


没有真正上过战场的人,对于战争的理解可能仅仅只能凭借主观臆测,关于自杀和战死哪一个更可怕,其实就按照我们处在和平年代人的思维逻辑来看,当然是自杀要更可怕了,自杀与战死之间,就差一个——有没有准备。

自杀者在自杀之前,肯定会有复杂的心理斗争,但是战死完全是意外,很少带有主观情感色彩的。那么当时越南战争的10万越战老兵,究竟经历了什么让他们宁愿选择自尽呢?

根据当时参加越战老兵的回忆录,我们就不难发现战争对于他们的影响,不仅仅是生活方面给他们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压力和负担,毕竟没有人愿意主动参加战争的。

战场之上没有任何情感可言,有时候甚至是毫无人性的虐杀,短时间内就可以给人造成极大的心理创伤或者是视觉冲击,一个正常人是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战争有多么残酷和激烈。

战场上容不得你半点犹豫,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就不一样,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谨言慎行,力求让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行为规范和国家法律。

战场是一个用武力解决问题的地方,从来不会和你讲任何道理,唯一的选择就是你杀别人或者是你被杀,说起这个严肃而又沉重的话题,就不得不提起那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往事。

说起越南战争的参战国家,全部由南越、美国、韩国、北越、中国、红色高棉等,在这次越南的民族独立过程当中,不仅直接造成了800万无辜平民的死亡。

战争也给越南带来了空前绝后的恶劣影响,长达30年的战争,作为最极端的行为,这是在原始社会才惯用的解决问题的方式。现在社会的价值观,人生观,在战争面前显得那么渺小、脆弱,不堪一击。

根据越战老兵的自白,他们在当时的战争过程当中,会印发相关传单海报,但是令人不解的是,关于中国葬礼的音乐,经常会在直升机里响起,也可能是为了让逝者长眠。

但对于活着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种痛苦的折磨,这场战争并没有固定的战线,尽管随时带着枪,但是几乎没有对任何人举起过。

他不幸参与了这场战争,但是在这场战争,他又幸运的活了下来,尽管只有短短一年的时间,可越南战争对于他的影响还是挺大的,当然作为战争的幸存者,他也得到了他应有的嘉奖与赏赐。

说起战争中的幸存者,更多的是背后那些默默付出,但却最后几乎什么都没有留下的牺牲者,在这场越南战争中,美国总共损失36万人。

根据战后统计,当时战死的仅仅58,000多人,但是受伤的却有304,000人,当然还不包括失踪的人数。美军当时参战10余年,对越南战争感受最深的,心理上最最恐惧的莫过于越南丛林战。

大规模的战争,美军是极易发挥自身优势的,凭借着武器上的优势,很容易就可以达到大规模的杀伤,而在越南丛林战争,美国大兵可就体会到了绝望。

即使美军派出了特种部队参加丛林战,但效果真的不如人意,就在1967年某一周阵亡人数就达到144人,受伤达到1044人。

越南军队的丛林作战能力堪称恐怖,越南丛林密布,不仅仅是美军,当时只要参加过越南战争的外国人,就已经从心理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

越战结束后,承受不了巨大心理恐惧和压力的老兵,精神很容易失控,自杀也是很常见的,或许这就是一种最好的解脱方式。

与其整天接受精神压迫,或许还不如当时在战场上战死来得更直接一些。尽管自杀很可怕,但是在承受巨大精神压迫的条件下活着,要比自杀一了百了更可怕。


大国布衣


《庄子·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自杀不就是心死的一种行为吗,而心死如同行尸走肉,谁不害怕呢?难道战死就不可怕吗?还真是如此,反而战场活下来的人会感到深深的后怕。

当过兵的人,可能都经历或听过这样的传闻,战斗打响之前,心里可能会很害怕或紧张,但是真正打起来,就不害怕,也不紧张了。因为,已没有精力去害怕和紧张了。但是,一场战斗停下后,当活着的人看着身边一个个倒在血泊中的战友、缺脚少臂的战友、血肉模糊的战友等场面时,心理可能会有一种抓狂、呕吐的感觉。

只不过,几场战斗下来,新兵变成老兵也就渐渐麻木适应,可那一幕幕惨烈的战争场面却已深深地扎根心灵,直到死亡也难以忘记,或许还会成为折磨一生的梦魔。

看看美国那些越战老兵回国后都经历了些什么,或许我们就会理解为何自杀比战死还可怕?

战场致残归来的越战老兵,遭家人抛弃而跳楼自杀

越南战争结束后,越战老兵杰西斯怀着激动的心情,乘坐飞机返回美国旧金山。

但是,当他下飞机后,却不敢直接回家,而是打电话给父母:“爸妈,我回来了!但我想带一个战友一起回家,不知你们会不会接受。”

父母立马答应:“杰西斯,我们很高兴见到他。”

接着,杰西斯又说:“只是,他在战场上被炸掉了左臂和右腿,现已无处可去。所以,我想让他和我们一起生活。”

这时,母亲急忙道:“杰西斯,非常抱歉,妈妈不能同意。因为,我们难以承担他的生活支出。”父亲则激动道:“杰西斯,最好忘了他,这样的残障,会破坏我们一家的生活秩序,我们会真心祝福他找到一处属于自己的安身之处……”

还未听完父母的回答,杰西斯拿着的话筒已滑落地上,而他则用唯一的右手抹了一把脸上的泪水,拄着拐杖,踮着左腿,一瘸一拐地离开了。

三天后,杰西斯的父母接到了旧金山警察局的电话,经确认杰西斯系跳楼自杀身亡。当父母看到杰西斯的遗体时,这才明白儿子口中说的残疾战友原来是他自己,就算有再多的悔恨也是为时已晚。

这个事件,只是致残越战老兵被家人抛弃的一个缩影,再来看看被国家和社会抛弃的越战老兵的真实经历吧。

很难融入和适应社会,而选择自杀

从1955年到1975年的20年间,多数的越战老兵都是生活在战场上的。因此,当战争结束返回国后,许多的越战老兵已很难融入和适应当时的社会环境。

据报道,家住美国康涅狄格州的越战陆军老兵,因为受不了周围人群的歧视眼光,留下一封遗书后,选择撞上一辆极速奔驰的大货车而自杀身亡。

还有一个叫威尔·乔治的越战老兵,带着私藏的枪支,躲进城外的丛林中。每当夜晚来临,便会习惯性的点燃篝火,并围着篝火疯跑、喝酒或对着周围开枪乱射。后来,不幸掉下山沟摔死,但也有说是自杀。

再有,越战老兵查理斯·托克,因难以融入社会,抱着罐子破摔的生活态度,经常酗酒、吸毒以及滥性。他生前曾常说:“活着还是死亡,对我来说没有意义。”最终,他选择割腕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同时,大家熟悉的《第一滴血》中的大兵兰博,就是一个从越战退役的特种兵,却因找不到工作,而遭到社会歧视。最终,走上了抗法杀人的道路。

忍受不了梦魔的折磨,而选择自杀。

据美国媒体报道,喝大量安眠自杀身亡的越战老兵格威·托尼,曾留下一封遗书,遗书中写道:“虽然越南战争结束了,但每次半夜醒来,我都会在自己的房子周围搞伏击。因为我总感到越共要过来抓我。为了摆脱这些梦魔般的回忆,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喝酒,喝很多的酒,以此来麻痹自己……我实在受不了,还是去陪那些战死的战友吧,或许他们才是最幸福的……”

那么,越南战争结束后自尽的越战老兵超过10万人吗?

有数据显示,越南战争,简称越战,又称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美国累计投入兵力65万,死亡5.8万,受伤30多万。战争中,由于高达5.8万的死亡人数和3500亿美元的军费开支,美国各地曾引发无数起大规模的停战示威游行活动。

如果,战后出现10万越战老兵自杀,这已远超整个越战中的死亡人数,极可能会引起整个美国的恐慌,岂不吸引世界各国媒体的关注。结果,至今却很难见到相关越战老兵自杀的相关数据报道。

显然,超过10万的越战老兵自尽的数据太过夸张。不过,据诸多幸存的越战老兵声称,自杀的人数约有数万人。


祥子谈历史


除了要面对恐怖分子的袭击,还要时刻提防萨达姆拥护者的死灰复燃。据美军战后的数据来看,伊拉克战争美军共阵亡士兵1万余人,而真正死在战场上的不过几千人,剩下的大部分都是非战斗减员,其中自杀占据了很大一部分。



当年亲手抓获萨达姆的“战斗英雄”吉斯恩·克鲁兹,在媒体的光环下可谓出尽了风头,这名黑人士兵也瞬间被全世界铭记。

然而,好景不长,退伍后的克鲁兹生活的及其悲剧,由于自己在部队的生活很难与社会挂钩,导致他求职四处碰壁,而且他与萨达姆的“合影”让企业很是担心雇佣了他会遭到报复,因此,克鲁兹陷入了极度的彷徨与压抑。

在此之后,他换上了严重的抑郁症,每天靠着酗酒和毒品来麻醉自己,甚至几次想过自杀,最后只能在精神病院接受治疗来缓解痛苦。



美军的自杀率在全球来说算的上很高,而上述这个例子足以证明美军在获得战争胜利的情况下都面临如此之高的自杀率,更何况在越南战争中败北呢?虽然美军不承认失败,但事实上并不是他们所说的那样“光荣的撤退”。

虽然整个越南战争北越的伤亡要远远大于美国,但美军在越南的日子并不好过。这场前前后后共经历了20年的战争,美军直接参战就占据了12年。

期间,越南伤亡加上失踪人数达到了200万人,美军则一共损失了6万人,看似美军伤亡比例小,但毕竟美国是以占领全越南为终极目标,可以说,这是美军继朝鲜战争之后的又一场失利。



部队在撤出越南后,美军士兵或多或少都换上了“战争综合征”,在美国本土,美军又迎来了一波自杀潮,虽然题目之中的10万人自杀有些夸张成分,但绝不是危言耸听。

由于在越南战场上的孤独与压抑,使得他们每天都会将神经绷紧以应对死亡的威胁,虽然他们幸运的没有战死在沙场,然而回国后的他们始终被恐惧所笼罩。

大部分士兵都会变得情绪暴躁,打骂妻子,与他人发生冲突的事情屡见不鲜。他们常常因为高度紧张而导致失眠,失眠之后就伴随着大量酗酒与吸毒来麻痹自己。

许多人由于忍受不了这种痛苦,于是拿起手枪选择了自杀。

而且美国普通士兵与他们的政府还不一样,许多美国人崇尚平等、自由,他们有许多人认为对越南的战争是不正义的行为。

许多人都沉浸在自责与懊恼之中,加上部队的生活让他们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因此,退伍老兵的抑郁症倾向十分严重,这也是导致自杀率过高的主要因素。

其实,这就是美国人和日本人的区别。日本当年无条件投降后,他们的自杀率主要来自于对所谓的军国主义的“崇拜”,而不是对自己罪行的忏悔。

许多日本士兵回国后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他们四处炫耀自己的“功绩”,从来就没有考虑过被侵略国人民的感受,甚至篡改教科书,拒不承认战争罪行。

从这一点来说,日本人要比美国人逊色不少,毕竟许多美国士兵是因为忏悔而选择了自杀。

我是亮仔,欢迎大家讨论留言,关注亮仔学史,共同探讨历史的那些事儿!


亮仔学史


一、越南战争是一场非正义的战争,没有得到美国民众的支持,不少民众反对这场战争。因此越战老兵非但没有被民众当成英雄,反而受到不少指责和批评。

二、美国在越南战争中是战败方,因而越战老兵没有战利品。

三、长期的战争使得大量的越战老兵出现了心理问题,得了战争创伤综合症,噩梦和恐惧时常陪伴这些越战老兵。

四、越战老兵已经习惯战场生活,不习惯美国社会生活,通常显得与美国社会格格不入。

五、越战老兵常年作战,只会打仗,缺乏工作技能,回到美国后也没有享受到相应的待遇,生活窘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