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什么时侯感悟到“民以食为天”这句话的真谛,分享一下?

瑞气冲霄


感悟这个事儿没什么时间节点,好像小时候有种感觉,就总是吃不饱似的,什么能吃的东西都想啃几口,也不管生熟,好不好吃,根本顾不得挑食。爷爷奶奶对于每一粒粮食从种到收那种精细的态度,颗粒归仓不只是个成语,那是真事儿。玉米面饼子馊了,一掰开拉出很长的丝,那都上锅热热吃掉,不舍的喂了鸡。后来慢慢长大,生活也好了起来,更多的理解了老辈人,他们曾经经历过连那种食物都没的吃的时候啊。可以设想一下,家里老人在炕上,一群嗷嗷叫的孩子追着你喊饿死了,缸里却没有一粒米,你会是什么心情?但愿现在的孩子听到这些别说出“何不食肉糜”这样的话来吧。谢谢你能想到这样的问题。


春有花秋见果


在我十二岁的时候,即1976年,当年放寒暑假的时候,就在生产队干活挣工分了。由于家里兄弟姐妹六个,加上父母和外婆共9口人,家里负担很重,常吃不饱肚子。

那年深秋的一天晚上,我妈要我第二天跟她挑牲口去17里外的向山区南山矿附近去卖(那里矿山的老工人多),那天天刚朦朦亮就被我妈叫起来了,我吃了点煮的红薯,不一会就出发了。我挑了二只鸭和二只鹅,大概有28斤重,我妈挑的是二只鸡和10斤鸡蛋。我虽然挑的不重,但是轻担怕远路,还要翻过几次山岗,等挑到向山区南山矿附近的时候,已走了2个多小时,我当时累的一身的汗,就一屁股坐在地上,不想起来。等我妈找好了摊位,我就跟着陪我妈卖牲口和用鸡蛋换煤。

到了中午,我的肚子早叫了,我妈从框子里拿出几个红薯,给我二个,然后向老矿工讨了一点开水,就把中午饭给糊弄过去了。

当我妈卖掉了牲口,换到了煤,估计已经是下午三四点钟了。我们赶紧挑起煤球往回赶,我妈总共换了120个煤球,我挑了40个,约有50多斤。我和妈挑阿挑阿,累了就息一会,也不知息了几次,渴了就顺便喝路边池塘的水。等到赶回家的时候,已是下午6点多了,我也已累得不行了,肚子也早就饿的咕咕叫了。我当时在想,要是中午能吃个饱饭多好,也不至于累成这样。没想不过半小时,我外婆稀饭煮好了,我忙不停地就着咸菜和黑酱,猛吃了二大碗稀饭,然后洗了个热水澡,就早早地去睡了!


探索者Kcarl


民以食为天!这句以前听故事时觉得很有道理但自己却很无感的话,最近这段时间让我狠狠的体会了一把。

因为最近的疫情,我们这边管理的很到位,小区早早都封了。有定点卖菜的,但想要买米、面、油或者水果之类的就非常不容易。只能人家卖啥我们买啥,没得挑。而且因为米面这种东西,过年很多人家里存货不少,再加上封锁之前有提示过储存,所以没人来卖。要去市场是需要有证明的,而且回来后还需要全家隔离啥的,非常麻烦!

屋漏偏逢连夜雨!最近家里人都出不去,全部宅家。人口是平时的两倍多,而且粮食估算有误——快见底了!这回是真真的体会了一把啥叫“无米之炊”!

太惨了,一天三顿饭都改两顿了,实在饿了再加点餐。挨吧!能多拖一天是一天。

以前不理解为啥我爸总是害怕吃不饱,平时总爱屯粮,觉着现在这年代要啥没有啊?买什么都方便快速,饥荒什么的实在太遥远。现在秒懂!古人诚不欺我!


秋月红枫2020


我年龄跨度大,曾有过两次深切的感悟:

第一次,是在上世纪即所谓的“三年困难时期”。当时我刚考入中学,还是个孩子,总是觉得肚子饿,大家也都是三句话离不开“吃”。粮食渐渐由米面转为杂粮,再到“瓜、菜代”,再转为一种“无粮面”(据说是一些谷壳、花生壳磨碎的粉)……“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心里慌”,后来实在饿得没心思唸书,就辍学了。这一次真是饿得刻骨铭心!

再就是前几年大火的电视节目《舌尖上的中国》,那一个个让人馋涎欲滴的镜头真能勾出你肚里(或心里)的馋虫,由不得你不去想“民以食为天”!


雅音博文


从小学的时候就学过,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那时候只知道是一首儿歌,也就是十二三岁,我就已经懂事啦!那时候我是工薪阶级家庭出生,只有父亲一个人工作、母亲在家槽操持家务。家里七口人,父亲从早到晚上班,用瘦弱的身体,肩负着全家的重任,因为那时他是煤矿工人,是重体力劳动者。

煤矿的劳动环境,特别恶劣。危险和粉尘,时刻威胁着人的生命安全,煤矿工人有句老话。四块石头中间夹块儿肉,一天到晚不见日头。六七十年代的时候,煤矿工人的工资也是很低。一个月百十来块钱,家里边有好几个小孩儿上学,一年三块钱的学费都交不起,还要向学校写申请,因为家里生活困难,让学校给免费。那个年代是供给制的年代,穿衣要布票,在外边的饭店吃饭要粮票,18岁以上给27斤粮供应量,27斤粮里边有10%的白面。剩下的都是粗粮,玉米面儿,高粱面,小米红薯面。那是北方人,主要是以这几种粮食为主,一个月定量二两油,因为是穷人家的孩子,十来岁就早已懂事啦!就知道父母的艰辛生活不易,更知道粮食的珍贵,我们生活在矿区,大山沟里边,有句俗话说的好,苦难是财富。经历过苦难 的人才能感悟到民以食为天,这句话的真谛。


金金生大路


玩《全面战争·三国》的时候,带兵打仗,管理国家。在很高的模拟度的游戏下,粮食短缺就会有民怨,兵力恢复也慢,生产等各方面都会降低,在满意度低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产生叛军。所以一定要保证粮食供给,有了粮食才能有民心,有了民心就能有天下。

这个道理自古以来都是成立的,包括现在国家储备的各种战略粮,现疫情紧张阶段积极保证生产确保春耕有序进行,都是对粮食的重视,对民心的重视,民以食为天。


LaIslaBonita987


民以食为天出自《汉书·郦食其传》,指人民以粮食为自己生活所系,说明了民食的重要。【释义】天:比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东西。人民以粮食为自己生活所系。指民食的重要。

现在人们说“民以食为天”,“食”,多 数指直接能吃的饭菜等各类饮食。而这 话的原义是,人民把粮食看作生命的根 本。

西汉的司马迁在《史记·郦生陆贾 列传》中写道:“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 以食为天。”唐代的司马贞作《史记》的 “索隐”时,注明是出自管子的话。管仲曾 说:“王者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能知天 之天者,斯可矣。”

民以食为天的观念如 此源远流长,反映了中国几千年文明史 和农业关系至为密切,粮食至关重要。人 们对于吃的重要性的认识始终贯穿于中 国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

民以食为天的 观念,可以说是中国饮食文化观念中最 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核心。 我的理解如此,欢迎批评指正!


小辅料大生意


我很小的时候就懂得。因为我是穷人家的孩子。为了生活。我才14岁就开始赚钱养家。三更不睡,五更不眠。无论风霜雪雨。寒暑冬夏。农闲之余,还要去做点小生意。不都是为了填饱肚子嘛。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一天吃一顿饭。不都是为了让家人能够吃的更好一点吗?


闫方9


我们这代人,都没有深的感悟,因为没有面临长期食不果腹的情况,没有生活,没有体验,身体和心理也就没有这个敏感神经元素。电视剧中的情景,根本无法打动内心,正如对聋子说话、隔靴蚤痒的道理一样,也正如谁此刻知道下图猴子想什么?[呲牙]。



富平柿饼的前世今生


民以食为天,这句话是错误的!

一切自然万物都以食为本性,草吃土,羊吃草,虎吃羊,唯独人什么都吃。偏偏不吃天,更不管天在不在看,民工以天为食,无精神之愉悦,岂不是呼弄百姓。

最后,告诉你这句话的真谛,是在读懂了一点《金刚经》智慧后感觉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