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热衷于搞战友聚会?

思想者4977


我65年参军,算打过仗的兵,几十年了,都想见个面,我们的时间不多了。是种纯友谊,上次在长沙聚连队干部自愿捐款,大都一万到几千,就连我一个在连队时的代理干部也自愿拿一万,为什么?是生死之交的战友有重蓬之日。同学会也一样,大学同学会和战友会聚的是情,不论官位,有贫民战友和同学,也有高官,大家是回味从前的友谊走到一块来了。


用户101497043499


刚开始聚会真的是多年没联系了,真的是聚聚,聊聊天,互相诉一下各人的情况,还有的是以前关系好的,互相彼此有着牵挂。但是;再聚首,以是物事人非。很难把过去的感情从温。社会变了,人也变了。变的世故了,少了单纯。变的圆滑了,少了真心。混的好的口气大了,谱子也大了,眼里也没了友谊了。混的不好的,唯唯诺诺的,怕别人瞧不起,装腔作势,虚情假意的奉承。没了原来的单纯和善良。我第一次和同学聚会,都40年没见过面了,那次电话联系上了后,真的都不敢相信。😜️😜️😜️那个激动啊😄,心跳加速,整整一夜都无法如眠。――太激动了,你们想一下,40年了,那可真的是纯真无邪的年代。那可有我关系最铁的同学。等见面了,一阵寒暄后,发现并不是我想像的那种热泪盈眶,也没有见面后的语无轮次。尽尽的寒暄后,马上就会发现,物以类聚,人与群分。不同的收入马上就成分水岭了。过去的友谊,感情,纯洁都以退去。――只剩下轻描淡写的虚假的言语了。有些人热衷于此,可以在老战友,老同学跟前尽情的炫耀,因为都是同龄人,都是一个房间里共生活过的人,现在发生了质的变化。能不引以为豪吗?总之,老话说的好;“财大气粗,无钱气短”。同学聚会多了市侩的气息,少了青涩的纯真。而我念念不忘的好朋友,并没有我想像的那么激动万分,泪流满面。😱️只是和我礼貌的相互拥抱了一下。😕️说实话,我很失望😞因为我一直没忘记她,还曾经去她工作的地方找过,但是不知具体的车间,上千人的厂子根本没法找,问了很多人都没打听到。我以为我们这一辈子也见不上了。可是却相聚了,结果是匆匆的,草率的拥了一下而已。😰️而以后人家再没和我联系,感觉很失落,如果不见,我会永远记住当年的友谊和天真的笑脸。


快乐4740


看了你的题目“为什么有些人热衷于搞战友聚会”,看了真的让人不舒服。我不知你是否当过兵,不应该妄加评论战友之间的情谊。过去没现代网络的便利,恐别分别就是永别,山南海北无法再见面,现在有了联系的方便,交通的便利,以我为例离开部队四十多年,今年已是70岁的老者,与当年的战友已四十多年没见面,总想在有生之年见一面,以后也不会再去聚会,难道这个人之常情的想法过分吗?战友聚会,往返交通、住宿都是自理,仅仅是为了吃战友的一顿饭,喝2杯酒吗?致于热衷,总要有个热心人去组织,安排食宿,这有错吗?战友聚会花钱是自己的,是战友请吃,与别人何干?为啥用这种语言伤人感情?战友聚会,不上访、不闹事,不扰乱社会治安,仅仅是喝酒、聊聊分别后的情况、回忆回过去,老友相见,热泪横流,是真情的自然流漏,分别时相拥而泣,没当过兵的,怎能理解战友的情份。把嘴巴闭上吧。


李同民


本人参加战友会的心情及行动分三个阶段:激动,被动,不动。激动:一开始听闻战友聚会,激动得睡不着觉,几十年的战友难得一遇,见面后激动得几近流泪,然后推杯换盏,好不热闹。之后,某个别战友倚老卖老,私下诉说其家庭经济之困难,要求资助。说实话:我们的岁数差不多奔七了,大家都是从农村来到农村去,除少数人享受社保退休金外,绝大多数经济来源靠子女提供,出于礼貌,给少许资助,以示同情,但后来又再开口,本人怀疑其真实性,婉言回绝,激动之心转变。被动:战友聚会若干次后,好像每次除了吃喝一场,并无新意,战友开始小以群分,各扯东西,感觉有点俗气,开始被动参与。不动:每次聚会,我们都是捐了款的,每年聚会一次,从最开始的每次捐款二百起步,逐渐增加至目前的四百元,还说资金不够支付,说白了,好像变成了吃那一餐四百元费用一样,感到毫无意义。因此,今年本人自动退出,不再参与。以上是本人的个人观点及做法,属个人行为,如觉不妥,请勿效仿。


填道通平


多年前我仅参加过一次战友聚会,是退出现役后的首次也是最后一次。为何说是最后一次?因为我太了解自己;因为我的战友我的兵,曾经给我的直观感知都是部队时的正直、正义、团结和纯洁,这些刻在骨子里的记忆不想被冲淡不希望被打破!每年八一都会有人组织战友聚会,每年都会首先接到聚会通知,但我的决定是远远祝福而非参与。记得唯一参加的那次战友聚会,酒劲催燃了自己久违了的臭脾气,对部分参会战友的表现非常失望,以至于让被批评的、已取得一定社会地位的战友讥讽到:“老营长作风不减当年,佩服,但彼时不是此时,现在不是以前,请老领导息怒"!我竟然被昔日的手下、老乡加战友、今日的商界佼佼者当场怼的哑口无言!在我认为或许这不是什么耻辱,而是社会风气的体现。也有军风犹存的战友发表意见,清楚记得他当时是这么说的:大家凑在一起庆祝八一,一年也就这么一回,今天不是炫富的日子,在座的没谁比谁矮一头,聚会的所有费用都是大家一块出的,友谊第一。之后每逢建军节战友聚会通知,我都是以不同借口推辞,近两年,基本没人再组织聚会了,原因很简单,社会上很难呼吸到部队特有的清新空气,曾经已成记忆,能够留在心里不忘的才是值得怀念的!


天秤之中国


战友聚会也不宜频繁,尤其大规模聚会更是宜少不宜多。比如说改革开放以前的战友,也就是七十年代退伍的,那年代没有电话,退伍也就意味着失去了联系,三.四十年过去了由于各人都有了电话,有心人终于把大家串联了起来,组织了战友聚会,应该说这头一次战友聚会心情是非常激动的,终于见到了以为一辈子都不会再见到的心心念念的战友,这种聚会除了激动,战友们经历了四十年后模样的巨大变化,聚餐喝酒,认识的打个招呼敬个酒,当年关系好的叙叙旧问问离开部队后的大致情况,参观老连队,参加联欢会外,别的也没啥了。聚会结束后总感觉并没有之前想象那样使人激动,想了很久,终于想通了,毕竟过去了四十年,当年年轻单纯的我们其实早已物事人非,尤其我们所经历的这四十年正是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我们所处的经济社会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而作为经济社会主角的人们更是早已发生了巨大变化,早已不再是当年那一个个单纯年轻的你我他了,所谓物是人非正是如此。也许这正是聚会未能让我们觉得并不象想象的那样让我激动和满足。

战友就是战友,这是我们人身的经历,仅此而已,因为绝大多数战友只是和平年代当兵在了一起,并没有战场上那种生死相依的情义。加之之间少有联系,相互间三观甚至人品也不得而知,所以如果是在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每年八一建军节形式上聚聚纪念一下就可以了,聚会中除了必要的餐费外,战友相处时最好不要涉及到钱,如果涉及到很可能最终结果是不欢而散。


用户84953171838


我当过兵,虽然距今已有30多年了。但在军营中发生的那一幕幕,还时常进入我梦里。我当兵时,学唱第一首歌曲就是《战友之歌》:“战友战友亲如兄弟,革命把我们召唤在一起,你来自边疆他来自内地,我们都是人民的子弟.......”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最纯洁的友谊,那就是战友之情。你想想,我们十七八岁的年龄,一腔热血,投身军营,同吃一锅饭,同举一杆旗,用血与火、生与死,一张白纸描绘成的友谊。那父爱、兄长般的战友关怀,岂是你能理解的?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最无私的友谊,那就是战友之情。我记得新兵训练时候,有一次手榴弾实弹投掷。一个湖南籍战士由于紧张过度,投掷失误,手榴弹掉在自己脚下,嗤嗤冒烟,眼看就要爆炸,酿成重大训练事故。结果,一个山东籍老班长冒死冲上去,一手把吓懵的新兵推倒到掩体,一脚踼飞了就要爆炸的手榴彈。你看看,这种牺牲自己也要抢救战友凝结成的友谊,能不比钢还要坚吗!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怀念最永恒,那就是战友之情。我们在军队服役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年,长的也只十来年,却是这辈子最宝贵的年华。部队的教育深深的影响着我们一生,那严于律己、雷厉风行的作风,敢于吃苦、甘于吃亏传统,是我们一生做人、做事的准则。说句心里话,我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加怀念过去的老战友、老首长。我当兵时军营的模样,站岗时的哨位.....,虽然几十年过去了,我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

现在,我们搞些战友聚会,完全是怀念过去,叙谈战友之谊,是人之常情。战友们离开军营,走向社会几十年了,各人际遇不同,都想知道彼此还好吗?你大不必带上“有色眼镜”去看。如果你能做好自己的,就足矣!


便江春色


请不要用热衷这个词。1979年对越反击战的英雄们听到会哭的,1984年参加老山,者阴山,法卡山的英雄们听到会哭的。当年他们是热血青年,为了国家,走向战场。你到云南麻栗坡烈士陵园看看,身穿65式军装的中年人,老年人个个眼含热泪,不远千里来看望长眠于此的战友。呼唤着牺牲战友的名字。一束束鲜花,一声声呼唤,一行行热泪,一串串哭泣。袅袅的香烟,杯杯的白酒,寄托着,寄托着战友的思念。一百年的思念。热衷这个词太刺眼。太扎心。我不想对这个题目做任何评论。


一船星辉伴月明


籍建国七十周年契机,我于八一建军节参加了为期三天的湘籍战友长沙连谊会,聚会入伍岁月垮越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场面壮观,相谈甚欢,印象深刻。

参加聚会的战友统一了服装,设计了徽标,布置了军旅照片墙。聚会以同唱军歌开场;接着重温入伍誓词,若有战,召必回,代表发言;然后合影留念,聚餐;组织参观现代企业;组织在橘子洲头给主席像献花蓝并集体宣誓……会后将活动视频上传腾讯,并给每人制作一份像册。经过精心组织策划,战友聚会格调高雅,重温了稍息立正的庄严,非常成功,是一场和谐、文明、胜利的聚会。

啰嗦这么多,是想给一些战友聚会一点思路,不要把战友聚会搞成了吃喝会,让人用“热衷于”来恶心。

当然人数很少,也只能通过吃喝联络感情,通过酒精刺激兴奋。我记得有一年我们6个战友在其中一个战友家小聚,那时青春年少,斗志旺盛,把他家酒都喝完了,半夜还让他哥去商店又买了几瓶回来,总共喝了11瓶白酒。我醉得不省人事,后来听他们说我把战友家泡菜坛子当成了小便池,至今还是他们的笑谈。哈哈,战友走到一起就是这么好玩。








闲着聊聊天呀


战友聚会,老乡聚会,同学聚会等等,等等。开始大家觉得不错,和当年一起的亲人,见见面,聊聊天,应该挺好的。然而,慢慢多起来的时候,好像就变味了,岔道了。

办这些,完全成了有的人显摆一下的地方了,又浪费时间又浪费资源。特别的无聊,你如果不参加,就会有人说你闲话,你参加了,又不知道做些什么,说些什么,慢慢成了一件挺烦人的事情了!其实,做这些聚会召集人的人,真的是很无聊的人。我建议,这样的聚会国家应该有个规定,叫这些人做义工去。不要再这样做这种无聊的事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