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垂攻占平城后,为什么没有屠城来震慑北魏?

用户7323424163980


慕容垂(326年——396年6月2日),字道明,原名霸,字道业,一说字叔仁,鲜卑名,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鲜卑族人。十六国后燕开国君主,号成武帝,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的第五子。后燕开国君主。

慕容垂十三岁时做偏将,每次征伐,勇冠三军。慕容隽平定中原时,慕容垂当前锋,累战有大功。慕容隽称帝之后,授给慕容垂黄门郎之职,出任安东、冀州牧,封为吴王。慕容垂又以侍中、右禁将军之职,总领留台事,镇守龙城,使东北一带得以和平。历任镇东、平州牧、征南大将军、荆兖二州牧、司隶校尉等职。并因为任车骑大将军时在枋头率领5万步骑打败东晋大将桓温,斩首3万多,威名大震。后因受到慕容隽的忌恶,投奔前秦苻坚。苻坚十分器重他,授以冠军将军,封宾都侯。慕容垂在前秦同样是攻城拔地,战无不胜,攻无不取。慕容垂逐渐扩大自己的势力,在60岁时脱离前秦建立后燕,而后攻打东晋,攻灭西燕。

随后北魏和后燕矛盾激化,于公元395年两国开战。慕容垂因年老体衰命自己儿子慕容宝率军出征,在参合陂北燕军大败。于是第二年慕容垂亲征。慕容垂以雷霆万钧之势,攻城拔寨,很快占领北魏南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攻占平城后,当时军中将士提议去祭奠上次战死在参合陂的后燕军士,来激起现在军队的士气。但是当后燕的军队到达参合陂时,眼前的一幕让他们悲伤不已,但见参合陂上全是燕军的尸体,茫茫参合,累累白骨,此情此景,天亦怜之。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天涯何处埋忠骨。英雄迟暮也好,老当益壮也好,此刻的慕容垂心里只有那一个个死去的前燕亡灵。将军百战死,壮士他乡埋。天地为被,苍山为碑。

慕容垂触景生情,加上连日战争,年迈体衰,一下子晕了过去,士气大丧,后来后燕军队退兵,慕容垂在退军的路上驾崩。所以慕容垂没有心思也没有来得及屠城平城震慑北魏。


刘文广


慕容垂攻占平城后,为什么没有屠城,关于这个疑问,我们可以从为什么会有屠城这个现象谈起,然后在回归到慕容垂没有屠城的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屠城这种现象呢?一般有三种原因:战略屠城;政治屠城;泄愤屠城。先说第一种,战略屠城,一般是战斗力极强,士兵却又相对而言比较少,攻占一城,却没有足够的时间,足够的兵力去防守治理城池,这时就极易发生屠城的惨剧。先是大面积的屠杀人口,迅速减少人口,严重削弱对方战斗力,形成极强的震撼效果,从而彰显自己的威武神功。蒙古铁骑经常使用这种战略性屠城,杀完就走,血流成河。

第二种,政治屠城。这种屠城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一般是强制推行某一政治策略。这种屠城最有名的就是清朝的“留发不留头”“改发易服”的国策,推行之后阻力极大,然后就有了骇人听闻的“扬州十日”与“嘉定三屠”。

第三种,泄愤屠城。这种情况完全是情感冲昏了头脑。这种情况就是“你惹到了我,我很生气,我不仅要杀了你,还有要杀了和你有关的人”。项羽的屠城是为了泄愤,曹操的屠城为父报仇,在这种屠城中最受好评的是公元350年,冉闵率军攻陷邺城后下令屠城,城内二十几万胡人军民被屠杀殆尽,尸体全部喂食猛兽。因为在五胡乱华时期,胡人杀了太多的无辜百姓,好不容易有这个机会,当然就要好好报复。

说完了这三种屠城,我们来分析一下莫容垂为什么没有屠平城?慕容垂攻打平城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收回故土,统一北方。得民心者得天下,作为一个政治家,不会不明白这一点吧?此次出征,慕容垂亲自挂帅,他这时已经七十古稀,也许这就是他的最后一次出征了。他为此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作为一个七十岁的老人,还有什么是会让他气愤交加,以致失去理智呢?至于政治屠城,对于现在的他是不存在的,现在要做的是收买人心,屠城,人都没了,又何来人心。慕容垂是没有屠城的理由的,与之相反讨好人民,稳定政权才是他的当务之急。假设慕容垂屠城了,他的对手北魏士兵只会更加团结,无形中为自己换来一个更为可怕的对手。慕容垂举国而出,后勤物资怎么供给,是千里迢迢从本国运,还是以战养战,把平成变成自己的新基地。

我们知道战争只是一种手段,或为金钱或为权利,无论其目的如何,都不能掩饰它的残酷本质。若没有战争的洗礼,和平就不会这么的让人珍惜。只要拥有足够的手段,屠城种惨剧是可以避免的。居高位者要时刻保持理智,一个小小的情绪失控将会带来不可挽回的灾难,不可不慎。在和平的环境中,热爱和平,保卫和平,永享和平。





文史之路ing


前燕“慕容垂”,因前燕内讧不得已而投靠了前秦,前燕随后被灭。前秦淝水一战被东晋击败,前秦解体,慕容垂复国,建立了后燕。

而北魏“拓跋珪”就是投靠了后燕,在后燕的羽翼下成长起来的。

后燕帮北魏“拓跋珪”铲除了“拓跋窟咄(拓跋什翼犍的小儿子)”部,灭了北方比较强大的“匈奴刘显”部落和“贺兰部落”以及其他小部落,使得“北魏”逐渐强大,然后北魏灭了“刘卫辰”部,就有了吞并后燕的野心。

对于北魏来说,投靠后燕是为了利用后燕,对于后燕来说,北地胡人部落众多,也需要“拓跋珪”的势力安定众胡,这样就使得北魏壮大而不受控制,到慕容宝讨伐北魏,退兵惨败参合陂,之后“慕容垂”亲征已是年暮,加上后燕建立不久,众胡人心不附,晋秦虎视眈眈,慕容垂是不会随便屠城绝了兵源,在说屠了城也不会起到震慑效果,毕竟北魏曾经也被灭国,如果屠城的话,北魏会投其他势力或和其他势力联合伐燕。


夏有凉风61


其实攻占平城之后,慕容垂还在那里停留了10日,但是他身体本身就有一点老毛病,拓跋虔被杀后,拓跋珪已经吓得不知往哪逃了,要说震慑作用,早就达到了,没有必要再屠城。

慕容垂这人是谁

慕容垂是前燕文明皇帝慕容皝的第5个儿子,后燕的开国皇帝,他是一个比较厉害的人物,十三岁跟随慕容皝的第四子慕容恪作战,勇冠三军,可以说文武双全,他一生中兴燕室,建立后燕,随后于远征北魏的归途中病逝,终年70岁,被尊为世祖。

其人早年经历

⑴于国有功,于亲遭忌

  • 后赵石虎死后,国内大乱,慕容垂向他的二哥慕容俊进言,劝其趁乱消灭后赵,后来在慕容根的联合劝说下,毅然出兵,并且攻克了幽州,后来二哥慕容俊称帝后,慕容垂被封为吴王,先后镇守多地,功绩卓越,慕容暐继位,受太宰慕容恪推介,随后他变成了前燕炙手可热的人物。
  • 东晋出兵前燕,皇帝慕容暐大惊,准备逃命,慕容垂临危受命,主动请命,打退了对方的进攻,然而虽然他为国家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却功高遭忌,太傅慕容评因为妒忌,向皇帝和太后进谗言,而太后早就看他不顺眼,并且和慕容评商议,想要迫害于他,慕容楷和垂的舅舅兰建听到消息,让他先下手为强,他不忍心,只好逃到外地。
  • 随后慕容评派兵来追,慕容垂只好投奔前秦,受到了前秦苻坚的热烈欢迎,苻坚早就仰慕他的才华,不过他的手下王猛劝他杀死慕容垂,他没有同意,还把它分为候爷和冠军将军。王猛不甘心设计陷害,慕容垂只好离开长安,再次逃走,不过后来又被抓住,苻坚对他仍然十分相信,也没有责怪他。

⑵心怀故国,想要光复

  • 公元370年前秦将前燕消灭,并且俘虏了皇帝和一班大臣,慕容垂看到这些故国的旧人,十分伤感,情不自禁的流下了眼泪,但是他又想到以前被人猜忌,想要责骂这些前燕官史,后来被人劝住,说将来复兴燕国,离不开这些人的支持,他们还有用,慕容垂就改变了自己对这些人的看法和态度。
  • 其实在前秦,苻坚对慕容垂很是看重,但是想要恢复自己国家的想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并没有消除,而且越来越强烈,刚好苻坚想要出兵攻打东晋,虽然遭到了大臣的反对,但是慕容锤却劝他不要听别人的,让他坚持自己想法,第2年8月苻坚命令他为先锋率领25万人,出兵攻打东晋,慕容垂的家人对他说这正是一个复燕的机会,经过他自己的缜密分析,估计这一次肯定会失败,所以他认为这是一次天赐良机。
  • 后来淝水之战前秦大败,慕容垂由于事先早做打算,所以他率领了几万人,根本没什么损失,而他的恩主苻坚身中弓箭,只带领1000多人逃奔慕容垂,原本他有机会杀掉苻坚,一方面他觉得时机没有成熟,另外一方面也为了报答苻坚当初对他的收留和对他的知遇之恩,所以他把自己的兵权交给了苻坚。声称自己去安抚北方的老百姓,并且看下自己祖坟,符坚对此深信不疑,并且派了3000多人保护。

中山称帝,改元建兴

⑴丁翟叛乱,趁机起兵

  • 慕容垂到了邺城,他开始每天秘密会见前燕的一些旧的臣子,秘密商量重新建立燕国的事情,刚好这时候,翟斌丁零起兵叛乱,苻坚的儿子苻丕派垂镇压,并且另外派自己的心腹大将,暗中监视,后来慕容垂趁夜将苻丕派来监视的心腹大将和士兵全部杀死,随后和丁翟二人的队伍汇合,随后准备趁机夺取符丕镇守的邺城,而在路经荥阳时,垂已自称燕王。
  • 兵围邺城后,符丕派人劝他退兵,他不听从,并且给符坚去信,首先表达了对他的感恩,然后也说了自己对他其实已经暴打了一番恩情,随后说他的儿子对他猜忌,并且令人监视,说邺城是燕国故土,希望符坚归还,这个时候苻坚才后悔,但是已经来不及了,慕容垂用水灌城,后来苻丕撤走,燕元三年,垂于中山称帝,改元建兴,这就是现代历史上说的后燕。

⑵消灭西燕,初征北魏

  • 在慕容垂称帝8个月之后,同为慕容氏的慕容永也在长子称帝,按理说都是一家人,都是堂兄弟,不应该同室操戈,但是所谓一山难容二虎,一个燕国怎么能有两个皇帝,虽然年年征战,士兵们已经非常的劳累,大臣也出面反对,不过慕容垂仍然以快七十高龄的年龄,出兵攻打西燕,随后西燕被灭。
  • 在消灭西燕之后,随后他又向北魏出兵,手下有人反对,觉得北魏和北黄是亲家,两个国家关系也不错,不应该对他们出兵,但是慕容垂不愿意听从手下的劝阻,并且罢免了他的官职,随后命令他的儿子慕容宝、慕容农、慕容麟带兵出征北魏,但是路上由于手下叛乱,最后不得不撤离战场,于参和陂被北魏打败。

亲征北魏,身死归途

  • 太子慕容宝回到国内,心有不甘,所以再次请求他的父亲攻打北魏,而他的父亲慕容垂也觉得很没面子,决定第2年进攻北魏,并且于建兴三年由他自己亲自挂帅,秘密出征北魏,由于出其不意,再加上拓跋虔平时不怎么设防,所以很快攻陷平城,北魏3万多士兵做了俘虏。
  • 其实慕容垂本身就有一点老毛病,毕竟年近70,离开中山时,本身身体就有病,他是抱病出征,攻克平城不久,就带领士兵拿着战利品撤离了平城,经过参合陂时,刚好看到了,去年他的儿子带领的士兵兵败这里,几万名官兵的尸体堆积在这里,他感觉十分的伤感,而手下的官兵们也是十分的悲痛,也许是这种气氛的影响,也许他本身就很悲痛,结果后来突然口吐鲜血病情加剧,经过上谷时终于坚持不住离开了人世。

慕容垂一生充满了传奇,苻坚于他有知遇知恩,然而终究难掩对故国的思念和挂怀,最终走上了复国的道路,于私,苻坚对他有恩,于公,苻坚消灭了他的故国前燕,最终还是选择了复国,而他攻克平城,北魏拓跋珪已经吓得不轻,加上他自己身体有病,所以根本就没有必要屠城,而且屠城这种事情,不是说想干就能干的,那得多狠的心才能做到,并且这种事情已经达到了正震摄的效果,就完全没有必要去做了,可能他也感到身体条件不允许在这里耽搁了,所以就匆匆忙忙地撤走了,可惜还是没有回到自己的国家就死掉了,纵观他一生,如果非得要给他一个称呼,我觉得可以说是一代豪杰。


僧哥读史


翻遍《晋书》和《资治通鉴》,终于发现在公元396年慕容垂以70高龄率军攻占平城的记载,并且在平城留驻10日,随即撤军。一个月后,在返回河北中山的途中,慕容垂病亡。至于他为什么在平城没有下令屠城,为参合陂死难燕兵报仇,这已经成为一个千古之谜,无从探究。但是,既然提出问题了,我也就借题发挥,简单讲述一下慕容垂的建国经历。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亲率87万大军进攻东晋。派遣阳平公苻融督帅前将军张蚝、冠军将军慕容垂带步骑25万为前锋。11月,秦军前锋在肥水被东晋军击败。一时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前秦大军迅速崩溃。前秦皇帝苻坚单骑逃回淮北,逐渐收容溃兵,退回洛阳。

前秦帝国受次挫败,面临分崩离析的危险。一同退回洛阳的慕容垂意图恢复前燕旧业,听从其子慕容农的建议,向苻坚请求带兵去安抚河北。苻坚不察之下,慨然应允。于是,慕容垂带领三千兵马,如出笼之虎一般,进军华北。

慕容垂到安阳后,悄悄与鲜卑贵族谋划恢复大燕基业,联络丁零首领翟斌,共同袭取了中原重镇洛阳。然后,慕容垂自称燕王,带兵进军河北,于公元385年攻克了邺城,之后渐渐平定了华北地区。

公元386年,慕容垂在河北中山即皇帝位,建国号为燕,史称后燕。后燕据有今河北、辽宁、山东、河南大部地区。同年,鲜卑拓拔部的拓跋珪即代王之位,随即改称魏王,率部众徙居山西北部的盛乐,这就是北魏的前身。

慕容垂割据华北平原后,起初还能与拓跋珪和睦相处,一度联手共同抗击高车、柔然等游牧部落。拓跋珪也表示臣服于后燕,并派子弟到中山为质。后来北魏的势力逐渐强大,拓跋珪就背叛后燕,大肆扩张北魏地盘。

公元395年,慕容垂派遣太子慕容宝、辽西王慕容农、赵王慕容麟率军8万,从五原进兵讨伐北魏。北魏拓跋珪采用骄兵之计,坚壁清野,诱敌深入。燕军轻易攻占了五原,虏获了大量辎重。

八月,燕军中有流言说慕容垂因病在中山去世。太子慕容宝和赵王慕容麟急于争夺帝位,相互攻击,并开始撤退。拓跋珪抓住这一难得的机会,亲率二万精锐骑兵追击燕军。北魏军昼夜兼行,在参合陂追上了燕军,立即发起猛攻。燕军仓促之下,人马相互践踏,士兵纷纷涉河溃逃,踩踏和溺水而亡的有近万人。此役史称“参合陂之战”,后燕大败亏输,国力迅速衰弱。此后的公元396年,慕容垂以古稀之年亲征北魏,攻克平城,这也许是他有生之年最后的“回光返照”。同年,慕容垂病逝于返回中山的路上。自此以后,后燕始终没有再战胜过北魏。

公元397年,拓跋珪攻克后燕首都中山。次年,南下攻占了邺城,俘虏后燕皇帝慕容宝。建国14年的后燕就此灭亡。


棒槌袄袄


晋室昔横溃,永嘉遂南奔。沙尘何茫茫,龙虎斗朝昏。胡马风汉草,天骄蹙中原。哲匠感颓运,云鹏忽飞翻。组练照楚国,旌旗连海门。西秦百万众,戈甲如云屯。投鞭可填江,一扫不足论。皇运有返正,丑虏无遗魂。谈笑遏横流,苍生望斯存。冶城访古迹,犹有谢安墩。凭览周地险,高标绝人喧。想像东山姿,缅怀右军言。梧桐识嘉树,蕙草留芳根。白鹭映春洲,青龙见朝暾。地古云物在,台倾禾黍繁。我来酌清波,于此树名园。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

这是李白游历金陵时怀古之作《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的诗词,其中提到的“西秦百万众,戈甲如云屯”指的即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淝水之战。此战前秦输的稀里糊涂,东晋赢的稀里哗啦。这场战争使很多事情都偏离了他们原来的轨道,除了留下一句“关中良将唯王猛,天下苍生望谢安”外,也给那个时代的枭雄们再次提供了历史舞台。

前秦大时代:五胡十六国的中场休息

慕容垂一生戎马,与四哥慕容恪并称为世之良将。慕容恪攻灭冉魏,奠定了前燕的立国根基。慕容垂则在枋头之战中力战盛名已久的东晋权臣桓温,成功地将前燕从灭亡的边缘救了回来。可惜,慕容垂却功高不赏,被前燕国主慕容暐猜忌,不得不奔亡前秦。苻坚听说慕容垂来归,大有得此良将,天下庸碌之辈不足为道的感慨,当即部署攻灭前燕的计划。自从慕容垂归顺前秦以后,苻坚统一的步伐大为加快,前燕既灭,代国在一战之下也被扫平,前凉早在366年就已经归顺前秦。前秦突然膨胀成一个横亘在中国北方的强权国家。

(前秦一统北方,兼取梁益)

为了改变冉魏时期激烈的民族仇杀,以及更好的镇压地方上的反抗实力,苻坚采用了大胆的促进民族融合的做法。他把被攻灭各国的贵族都恩养在长安附近,而将本族民众都安置到各地军事要塞。苻坚希望通过一两代人的时间,以尽量少流血的方式完成民族国家的融合过程。

长安城里各个国家的贵族每天山呼万岁,使得苻坚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实力,他是一个汉化程度很高的皇帝,有着强烈混一南北的愿望和理想。在慕容垂和姚苌等降将的鼓动下,他将宰相王猛的临终告诫忘到了九霄云外,发动了攻灭东晋的侵略战争。

淝水之战留下了“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的成语,军事实力的崩溃,使得前秦帝国的统治陷入空前危机。之前鼓动苻坚南征的慕容垂、姚苌等人趁机作乱,姚苌占领关中,慕容垂则攻占河北。氐人被分遣各地要塞,短时间内无法集结。因此前秦帝国在各地叛乱以及东晋的持续进攻下,最终分崩离析。

(淝水之战2年后北方再度分裂)

慕容垂复兴大燕,拓跋珪分道扬镳

慕容垂携带了家眷逃到河北,公开打出复国的旗号。前燕宗室慕容家族纷纷称兵,与前秦争夺河北。前秦在关中根基已失,氐人思归,因此慕容垂得以千余人举事而占据了河北与辽东,复兴了后燕。于此同时,丁零人占据了河南,建立了翟魏政权。慕容宗室的另一支占据了山西,也建立了一个国家,因为太行山以西,被称作“西燕”。羌人姚苌则占据了关中,自称大秦天王。东晋也向北出击,恢复了梁益二州,前锋甚至渡过黄河,打到了邺城。前秦旧部则退守陇右,与后秦姚苌连年征战。在这些国家中,除了东晋王朝象征正统,军事实力一直不俗之外,最为强大的是三股势力:后燕、西燕、后秦。其中,后燕在公元392年攻灭了河南的翟魏,占据了中原一带,国势大涨,威名日盛。

在中原一带因前秦溃败造成的权利真空而乱成一团时,代北地区原来被前秦羁縻统治的拓跋部也顺势复国。相对于汉化较深的慕容部,拓跋部还处在部落氏族时期,他们刚刚复国时的势力弱小,只能选择成为中原王朝的附庸。可是比起势力弱小更加糟糕的是,拓跋部出现了分裂。拓跋珪是代国君主拓跋什冀犍的孙子,拓跋窟突是什冀犍的儿子,他们都认为有资格继承代国基业,因此双方互相攻杀。拓跋珪只有16岁,无法抵挡叔父的进攻,只好跑到了阴山,通过贺兰部的舅父的关系与慕容垂搭上的关系。

(拓跋珪刚刚立国时实力微弱)

由于西燕是支持拓跋窟突的,如果让西燕得逞,那么西燕就会凭借草原优势的骑兵能建立对后燕的泰山压顶的优势。所以慕容垂即刻决定支持拓跋珪,并派遣了慕容麟带领6000步骑前往支援。得到了后燕国家的支持,拓跋珪的部众才得以保存。后来拓跋珪看上了刘显部占据了河套一带,可是他没有足够的实力。恰在此时,刘显部抢夺了其他部落进贡给后燕的马匹,惹恼了慕容垂。于是,拓跋珪与后燕联军攻灭了刘显部。后燕获得了刘显部的千万头牲畜,拓跋珪则得到人口和地盘。这样,拓跋珪建立的代国在后燕的支持下,短短时间就占据了漠南、河套地区,成为塞北强大的势力。

当初慕容麟到达拓跋珪营地帮助他复国,还带着一份手诏,是慕容垂写给拓跋珪的,是要封拓跋珪为郡王等一些列官职。慕容垂的意思很明显,想让拓跋珪拜码头。拓跋珪领了慕容垂的恩情,却不想就此被束缚以君臣之份,所以就委婉地谢绝了。从这时就可以看出拓跋珪此人,在实力不强时都不想居于人下,到他羽翼丰满时,自然就要单飞了。

西燕最终不敌后燕,被攻灭了。后燕此时国力强盛,慕容子弟开始目空一切。拓跋珪派弟弟拓跋觚到后燕进贡,被慕容家族的子弟们扣留,向北魏勒索好马。拓跋珪很生气,拒绝了对方的要求。随后他又忍了忍,派著名的开国功臣张衮到燕国请求和好。拓跋珪继续隐忍,在征服了匈奴后裔刘卫辰部,又吞并了北方的几个部落之后,放眼四顾,只剩下后燕这个强劲的对手了。于是,拓跋珪开始出兵攻打燕国边区的部落。

后燕帮助拓跋珪,本意是想让拓跋珪看管自己的北疆,结果拓跋珪却屡次攻打亲附后燕的部落,“太元二十年(东晋年号),夏,四月……魏王珪叛燕,侵逼附塞诸部。”此举招致了势力如日中天的后燕不满。想他慕容垂称雄北方十余年,如今被一个后生小辈挑衅。他怒不可遏,决定教训一下拓跋珪。主上有此意,其他也跟着附和。后燕太子慕容宝、赵王慕容麟、辽西王慕容农奉命带领八万人马攻打魏国,范阳王慕容德、陈留王慕容绍带着一万八千人马作为后续部队。慕容垂身边的侍从高湖劝阻说:“燕、魏是姻亲,燕国对魏国还有大恩,两国交好已久。可是我们扣留拓跋珪的弟弟在先,不占理呀。再说拓跋珪有勇有谋,不可轻敌。太子年轻气盛,让他统领大军,万一有个闪失,后悔也来不及呀。”慕容垂听不进去,还把言辞激烈的高湖撤了职。

参合陂之战,后燕与北魏梁子结大了

公元395年7月,后燕大军到达五原地区,数万魏国军民投降。拓跋珪毕竟立国时间很浅,后燕国势强盛,连灭西燕、翟魏、刘显、刘卫辰等部,拥有了大部分中原和华北地区,兵峰一时强盛无双。

拓跋珪采纳大谋士张衮的计策,决定先避一避燕军的锋芒,将部队后撤。待燕军疲惫之后再寻机出击,同时拓跋珪还不自信地派人请后秦的援兵。到了9月,燕军造好了船只,准备渡过黄河的时候,北魏三路大军20多万人已经部署到位。然而这20多万人马都是轻骑兵,说直白点就是普通游牧民直接抓来的壮丁,虽然人数众多,却也不敢正面对抗后燕以重骑兵为主的军队。

后来因为天气不好,后燕军不得渡河,太子慕容宝在军中忧心慕容垂一旦驾崩皇位空悬,并写信到中山都城探查。信件被北魏骑兵斥候截获,拓跋珪因此祭出了扰敌之计,放出谣言生成慕容垂已经病逝。由于消息断绝,后燕军中无人得知确切与否,甚至在后燕军中就有推立慕容麟为帝的未遂政变发生。慕容宝因此猜忌慕容麟,将帅不和之下,后燕军只得缓缓退军。此战虽然耗时半年多,可也并不是一无所获,起码也达到了教训拓跋珪的目的。当然,如果后燕军队顺利返回的话。

可是,慕容家族的宗室子弟轻视拓跋珪,他们在退守时未留殿后,也不设斥候,就这么大张旗鼓地退军了。拓跋珪见状,星夜起兵,昼夜兼程,终于在参合陂(位于山西阳高县)附近追上了后燕军。由于再往前一步就已经到了自己家的腹地,所以后燕军队人人放松,甲胄都已经摘了下来,生火做饭,一些人甚至还想着回到家与子女团聚。

(参合陂之战,后燕损失8万士兵)

凌晨时分,北魏骑兵大至,居高临下冲击不设防的后燕军。战斗从一开始就陷入了一边倒的屠杀,后燕军8万人除了几千人侥幸逃脱之外,4、5万人被俘,还包括数以千计的文武官员。因为靠近后燕国土,一下子抓到了那么多的俘虏,让拓跋珪感到很棘手。他心下一横,恶向胆边生,下令坑杀这些后燕士兵。

这梁子可就结大了,北魏与后燕之间只能你死我活了。

平城之战,慕容垂最后的高光时刻

慕容垂当时已经70岁了,早在几年前就已经退居幕后,让太子慕容宝摄政。这次出征拓跋珪,配备的都是后燕精锐,原本是想让慕容宝镀镀金,建立写军功的。没成想,慕容宝太不争气,却坑惨了后燕8万将士。慕容垂老泪涟涟,想如果大儿子慕容令如果还在世,事情何以至此?慕容宝逃回去之后,一边哭诉,一边表决心,力劝慕容垂亲自出征北魏,一雪前耻。慕容归年过六旬的弟弟慕容德也劝慕容垂亲征。他说:“现在索虏赢了这场仗,打心里瞧不上太子。如果不在有生之年打击他们的气焰,一旦山陵崩,大燕国将永无宁日。”

为了争取身后的后燕帝国的生存空间,儿子不争气的慕容垂决定大举发兵,征讨拓跋珪。但是拓跋珪这一手杀的太狠,使得燕国军队士气低迷,很多人患上了“恐魏综合症”。慕容垂秘密调后燕大将、高阳王慕容隆带领龙城的精锐军队来到国都中山集结。慕容隆身经百战,这支部队军容整肃,振奋了燕国人的斗志。

(龙城精骑是后燕最后的王牌)

公元396年3月,慕容垂以七十岁的年迈之躯,率领燕国各地调来的部队秘密出兵。燕军到了魏国平城(今大同)附近,慕容垂派辽西王慕容农和高阳王慕容隆作为前锋部队攻城。拓跋珪做下了坑杀俘虏的事,早就知道梁子结大了,慕容垂肯定会派人找自己麻烦,因此他在平城设了三万人防守,还让号称代北第一猛将的堂弟拓跋虔镇守。

拓跋虔参与过参合陂之战,对后燕不屑一顾,凭借着凶悍勇猛,在后燕到达后立刻开成迎战。结果,被燕军杀死,平城军民全体投降。鲜卑慕容部经过内部火拼,以及几次大的战争后,人力资源已近枯竭。拓跋珪立国根基尚浅,民心不坚,如果此时为泄愤屠城,则无异于让代地居民全都推给了拓跋珪。所以,平城之战中的俘虏被慕容垂编入了后燕的军队。他还想着继续北进,横扫阴山,彻底收服塞北人心。作为一代枭雄,他有理由相信他能做到。他一生戎马,除了在于桓温对峙时让他感到困难外,其他时间都是所向披靡。可是,慕容垂再强悍,毕竟已是风烛残年。他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为燕国复仇了 。

夺取了平城后,慕容垂带着部队到参合陂祭奠阵亡的将士。荒野里的尸骸堆积如山,燕国的军人目睹这样的惨状,发出震天动地的哭声。慕容垂再也控制不住情绪,悲痛、羞愤同时袭来,当场吐血,一病不起。他强撑病体,乘着马车继续行军。赶了几十里路,不得不扎营休息。燕军前锋将领得知慕容垂病倒,又被迫撤回。十几天过去,慕容垂的病情加重了,燕军只好决定回国。临走时他又下令,就地修了一座燕昌城(慕容垂至死都放心不下北魏,取名“燕昌”,可见是想图个吉利),就在平城西北方。

有个别叛逃到魏国的燕军士兵声称,慕容垂已死。拓跋珪松了口气,带兵追击燕军,又听说平城已经失守,就放弃追击返回了阴山。《资治通鉴》记载,当时拓跋珪躲在阴山,听说慕容垂挥军攻下平城之后,“魏王珪震怖,欲走,诸部闻虔死,皆有贰心。珪不知所适。”

(慕容垂去世后北魏连续攻打后燕)

396年的四月,慕容垂病死在返回中山的路上,一代北方霸主就此谢幕。慕容垂一死,年轻的拓跋珪在北方再无敌手,成为新一代霸主,铺开了北魏的百年帝国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