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三毛傳》,分析三毛的生活智慧及其對女性婚姻的思考

上次,我們一起通過《三毛傳》,看了三毛父母是如何引導三毛這個敏感,細膩的女孩子,通過讀書寫作,慢慢的走出抑鬱,走出迷茫的。

今天我們一起側重來看看,在三毛和荷西的婚姻中,兩人如何用智慧讓生活更有趣,以及它帶給我們女性關於婚姻的思考。

讀《三毛傳》,分析三毛的生活智慧及其對女性婚姻的思考


雖然曾經談過日本男友,德國男友等,但最後和三毛走入婚姻的卻是荷西。三毛認識荷西的時候,荷西只有十八歲,還是一個高三的學生。但荷西見了三毛一次,便認定這是他終身的伴侶。在三毛沒有接受荷西的時候,荷西就這麼一直默默等待著,直到最後用六年的痴情等待換來了三毛的真心。就這點來說,三毛是幸運的,遇到了愛她的人,恰好後來也愛上了他。

從結婚到後來荷西去世,在整個兩人維繫婚姻的過程中,三毛和荷西都在用盡全力的相愛,讓生活變的更好。或許下面幾點是他們的愛情一直保鮮,一直甜蜜的原因。

彼此成全和包容

三毛曾在一本《國家地理雜誌上》看到過撒哈拉沙漠的照片,自此就埋下了一顆種子,日後要做第一個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女冒險家。而荷西喜歡大海,駕駛帆船航海旅行再去愛情海潛水,是他的此生的願望。但現在他們結婚了,日後在那裡生活,是海洋還是沙漠,只能滿足一個人的期望。荷西為了他愛的人改變了想法,他願意為所愛的人放棄一切。所以他和三毛招呼也沒打一聲,就自己先行去了撒哈拉,安頓好了工作和住處,才接了三毛過去。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好man啊,簡直男友力爆棚有沒有?

三毛曾經說過:“任何我所做的事情,在別人看來也許是瘋狂的行為,在荷西看來卻是理所當然”。 對三毛來說,這輩子最幸福的事,莫過於遇到了一個懂她的人。


讀《三毛傳》,分析三毛的生活智慧及其對女性婚姻的思考

三毛和荷西牽手


後來因為戰爭的原因,三毛和荷西撤離了撒哈拉,這就意味著荷西失去了工作機會,而這樣兩人根本無法生活。在這樣的情況了,荷西為了三毛能夠生活的好一點,不惜返回戰火紛飛的撒哈拉,在原來的公司工作。因為這家大型公司為了維持運營,開出重金吸引員工。三毛心疼荷西在危險又辛苦的環境下工作,為了少一張嘴吃飯,減少開支,就自己買了當時最便宜的漁民機票飛回了臺灣。

因為荷西一個人工作,而三毛只有三三兩兩靠寫作,從臺灣寄回去的稿費。所以在這段婚姻中,他們的經濟一直都不不寬裕,甚至可以說有時候非常拮据。但自始至終他們彼此成全和包容,從沒有過任何對對方的的抱怨和指責。

翟曉斐的《三毛傳》裡有一句很好的歸納了三毛的特質。“世界上的女人有很多種,要打動那些喜歡金錢和名利,追求舒適生活,被人關懷照顧的女人,是十分容易的。但是要得到一位愛情之上的女人的真心,卻是難上加難。因為無論富有和貧窮,健康和疾病,都無法改變她對愛情的嚮往和憧憬。”

這句話很好的味我們解釋了,為什麼我們在讀《撒哈拉的故事》時,一點沒有感受到三毛的沮喪和抱怨,而是她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撒哈拉美好的回憶。因為這是一個愛情至上,物質要求極低,又好奇心十足的女人,而她剛好碰到了一個願意接受她的好奇心,陪她走世界的男人。

從細微處經營生活

在撒哈拉,天氣炎熱,人跡罕至,資源稀缺。三毛和荷西的家,走廊是露天的過道,地板是高低不平的水泥,牆是空心磚砌的漏風牆,甚至連一張床都沒有,因為沙漠中的木頭和雪蓮一樣珍貴。婚禮簡單草率,婚戒沒有,只有荷西送給三毛的一副駱駝頭骨。這樣的生活條件,只怕沒有幾個人能堅持下來。

但一點都不可怕,因為靠著自己的智慧讓家大變樣,是三毛最擅長的事。她把從家對面的垃圾場撿回來的舊輪胎包上布墊,做成了人人搶著坐的“鳥巢沙發”;她給啤酒瓶塗上油漆和顏料,做成花瓶;她用撿來的鐵皮和玻璃,經過設計,做成風燈。所有的物品,都彰顯了女主人的智慧和樂觀。三毛的同事到家裡來做客,發出感嘆:天哪!我們是在撒哈拉嘛!太難以置信了!竟然還有人出高價買三毛做的藝術品。

讀《三毛傳》,分析三毛的生活智慧及其對女性婚姻的思考

三毛和荷西在大漠中


白天荷西去上班,三毛就在家裡用媽媽從臺灣寄來的粉絲,冬菇,紫菜,醬油等各種食材,變著花樣的研究美食。有一次荷西的領導和同事來做客,點名要“筍片炒冬菇”可是沒有筍片怎麼辦?三毛就用黃瓜代替,沒想到竟贏得了滿堂彩。同時三毛也沒有停止創作,她將自己在撒哈拉與荷西的生活變成文字,在大洋彼岸的臺灣成為人們追捧的對象。

三毛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應對著沙漠裡枯燥又單調的生活。

對女性婚姻的思考

我對三毛充滿敬佩,她活得熱烈而真實,她對於生活和婚姻的智慧值得每一位女性學習

從生活層面

去撒哈拉生活,這是三毛的選擇。自己選擇的路,即使外人看來非常艱難,她也堅持了下來。對三毛來說,生活在貧窮的撒哈拉,與野蠻的撒哈拉威人生活在一起,只不過也是一種人生的經歷罷了,她從來不認為這是吃苦,反而樂在其中。

因為在她看來,“生命的過程之所以瑰麗而雄壯,就在於無論陽春白雪,青菜豆腐都要嘗一嘗,才不枉來這世上走一回。” 。 所以不論外界條件如何,她都抱著一顆熱愛生活的心,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讓日子變得充實和有趣。這是三毛最大的人生智慧。


讀《三毛傳》,分析三毛的生活智慧及其對女性婚姻的思考

② 從婚姻層面

即使是在最困難的時候,他們也沒有因為經濟互相責難,而是彼此成全,共同承擔,互相攙扶。所以當荷西去世之後,三毛痛徹心扉,沒法面對生活,再次啟程獨自去流浪。

在現代婚姻中,因為愛情相遇卻走不下去的人太多。因為和三毛相比,我們徒有愛的需求,卻沒有堅持的能力,往往被外力和物質所左右。

生命的最後,三毛嚐嚐處於幻覺中。所有的希望都隨著荷西的離去煙消雲散。她內心的寂寞和痛苦,只有自己才能體會,直到無法承受之時,選擇了結束生命。隨風而去,香消玉殞。

一代奇女子就這麼離去了,她留給世人的只有那炙熱的文字和傳奇的一生,於三毛本人而言,並無對錯,只是一生都遵從自己的內心罷了,就是她的詩歌裡描述的那樣 “為什麼流浪,流浪遠方,為了天空飛翔的小鳥,為了山間輕流的小溪,為了寬闊的草原……” 。但她用自己離奇的一生帶給我們後來人無限的思考。尤其是作為女性角色,學習三毛如何在逆境中用文字填充自己的內心,學習如何在世俗之下選擇愛情,並堅持初心,用智慧經營婚姻,這些都是我們要努力的。

後記:大家好,我是眺媽,80後二胎媽媽,大學老師,美國正面管教講師,多子女養育講師。喜歡讀書,寫字,和一切美好的事物。歡迎大家關注我,讀我的文字,一起探討婚姻,家庭和育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