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意境作家 三毛

三毛,原名陳懋(mào)平(後改名為陳平),中國現代作家,1943年出生於重慶,1948年,隨父母遷居臺灣。1967年赴西班牙留學,後去德國、美國等。1973年定居西屬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結婚。1981年回臺後,曾在文化大學任教,1984年辭去教職,而以寫作、演講為重心。1991年1月4日在醫院去世,年僅四十八歲。“懋”是族譜上屬她那一輩分的排行,“平”是取之她出生那年烽火連天,父親期望這個世界再也沒有戰爭,而給了這個孩子“和平”的大使命。後來這個孩子開始學寫字,她無論如何都學不會如何寫那個“懋”字,於是每次寫名字時,都自作主張把中間那個字跳掉,偏叫自己陳平;不僅如此,還把“陳”的“左耳”搬到隔壁去成為“右耳”,這麼弄下來,父親只好“投降”。她給自己取了名字,當時才三歲。後來把她弟弟們的“懋”字也都拿掉了。

該目錄內容以陳平為第一人稱。

摺疊早年

陳平

最有意境作家 三毛

三毛祖籍浙江省定海,據陳平家譜《陳氏永春堂宗譜》記載陳平祖上早期從河南遷往浙江。父陳嗣慶是成功的律師、母繆進蘭,陳平1943年出生於重慶,排行第二,有一個姐姐陳田心與二個弟弟陳聖、陳杰。姐姐陳田心比三毛大3歲。抗日戰爭勝利後跟著父母搬到南京,再遷到臺北。陳平在臺北入讀中正國民小學,1954年考入臺灣省立臺北第一女子中學。小時就喜歡撿拾別人丟棄的物品把玩,自得其樂。

摺疊初中休學

1955年陳平初二的時候,數學常得零分。至第二學期陳平發現,數學老師每次小考都是課本後面的習題。為了不要留級,陳

最有意境作家 三毛

平把題目背下來,小考一連考了六個一百分。數學老師開始懷疑她作弊。陳平對老師說:“作弊,對我來說是不可能的,就算你是老師,也不能這樣侮辱我。”於是數學老師高於所學難度的題目叫陳平作答,得到零分後,老師當著全班的同學用毛筆在她的眼睛周圍畫了兩個代表零蛋的大圈並用語言羞辱陳平。在第二天上學前繫鞋帶時想到此事暈倒,心理出現極大障礙,此後更是頻頻暈倒,於是經常逃學到公墓看小說,最後終於休學。1956年一度復學,仍經常逃學到圖書館看書,後正式退學。剛休學時,陳平被父母轉進臺北美國學校,被送去學插花、鋼琴、國畫,和名家黃君璧習山水,向邵幼軒習花鳥。她喜歡看書,她父親就教她背唐詩宋詞​,看《古文觀止》,讀英文小說,但是陳平經此打擊,患上憂鬱症,一直處於自我封閉的心態。曾割腕自殺,也曾看過心理醫生,但一週一次的心理治療並無幫助。

摺疊學畫

陳平關在家中一段時間。姐姐陳田心的朋友陳驌在隨顧福生學畫油畫。陳平非常羨慕,於是也隨顧福生習畫。多年之後陳平回憶初見顧福生的情景:

“許多年過去了,半生流逝之後,才敢講出:初見恩師的第一次,那份‘驚心’,是手裡提著的一大堆東西都會嘩啦啦

掉下地的‘動魄’。如果,如果人生有什麼叫做一見鍾情,那一霎間,的確經歷過。”—— 三毛 《我的快樂天堂》

一開始顧福生教陳平素描與水彩畫,是當時除了父母外,唯一與陳平溝通的人。後顧福生因要出國介紹韓湘寧為陳平學畫的老師,後來韓湘寧也因要出國又介紹了彭萬墀。

摺疊文學啟蒙

顧福生不是教育家,卻鼓勵陳平在文學的領域發展,幫助她找到自己的方向。除了引介《筆匯》與《現代文學》雜誌,並將波特萊爾、左拉、卡繆、陳映真等作家的作品介紹給陳平,開啟她對當時臺灣文壇的認識。顧福生並將一篇陳平的文章轉交他的好友《現代文學》雜誌主編白先勇,從此打開陳平自我封閉的心態,改變了陳平的一生[參 1]。

1962年12月,署名陳平的文章《惑》經顧福生推薦在白先勇主編的《現代文學》雜誌第十五期發表,給陳平帶來極大的鼓勵。白先勇後來回憶《惑》是一則人鬼戀的故事,的確很奇特,處處透著不平常的感性,小說裡提到《珍妮的畫像》,那時臺北正映了

入文化學院這部電影不久,是一部好萊塢式十分浪漫離奇人鬼戀的片子,這大概給了三毛靈感[參 1]。”之後陳平開始在報章雜誌投稿,1963年在《皇冠雜誌》十九卷第六期發表《月河》。

陳平很仰慕白先勇的同學陳秀美,顧福生亦介紹陳秀美作陳平的朋友,鼓勵陳平走出自我封閉的生活。陳秀美覺得當時三毛很自戀。陳秀美並曾以三毛為原型,寫了一篇小說《喬琪》。1964年陳秀美鼓勵陳平去向文化學院董事長張其昀請求入學文化學院作沒有學籍的選讀生。結果獲張其昀特許,至該院哲學系當選讀生,沒有高中學歷的陳平成績優異。

陳平曾對當時的作品《雨季不再來》一書作出以下的評論“《雨季不再來》還是一個水仙自戀的我。我過去的東西都是自戀的。如果一個人永遠自戀那就完了。……很多人可以看到我過去是怎樣的一個病態女孩。”文化學院教授胡品清亦在《皇冠》與《聯合報副刊》分別發表了寫給Echo的書簡。“胡對她的印象是:一個令人費解的、拔俗的、談吐超現實的、奇怪的女孩,像一個謎。1967年她出國後一個月,胡的《斷片三則》之一描寫她:喜歡追求幻影,創造悲劇美,等到幻影變為真實的時候,便開始逃避。”

摺疊初戀

在文化學院時,陳平仰慕同校已以舒凡為筆名出版兩本書的才子梁光明,主動給出聯繫方式,兩人之後開始交往。梁光明升上大四時,大三的陳平多次逼婚不成便以去西班牙留學作為籌碼,結果陳平辦妥出國手續反而造成兩人分手。陳平因此自殺縫了28針。

摺疊遊學經歷

1967年赴西班牙留學,先學

西班牙文,半年後入馬德里文哲學院。在西班牙時遇到還在讀高三的荷西·馬利安·葛羅。後就讀於德國西柏林哥德書院得到德文教師證書,又到美國芝加哥伊利諾伊大學 ,本想專攻陶瓷後來在法律圖書館打工。留學期間不時把握機會打工賺錢,當過西班牙馬略卡島導遊、德國商店香水模特、美國圖書館員等,遊歷過東德、波蘭、南斯拉夫、捷克、丹麥等國。在這期間她也交了幾位男朋友。在西班牙時,有一日本籍的富商同學;在德國時有一名後來成為外交官的德國同學;在美國時,有一名臺灣籍的留美博士。還曾在柏林牆與一位軍官有過浪漫的邂逅,但都無果。

摺疊返國與情傷

1971年返國,應張其昀之聘,在中國文化學院德文系、哲學系任教,也在政工幹校與實踐家專教課。70年代,臺灣明星咖啡屋風華正茂,有說法稱此期間陳平在“明星”咖啡廳結識一位畫家鄧國川,因非常喜歡對方的作品而答應了畫家的求婚,遭到家人集體反對,陳平不顧眾多反對之聲堅決要與畫家結婚,即將舉行婚禮前,卻發現了對方是有婦之夫。同年,喜歡運動的陳父鼓勵女兒與他一起打網球,在網球場上他們認識了一位年齡較長的德國教師,後來陳平與之相識,相愛,一年後,陳平答應了德國教師的求婚,有一天他們一起去訂製結婚的名片,結果當天晚上,德國教師卻心臟病突發猝死,之後陳平傷心欲絕,服安眠藥自殺,但被救回。17年後,三毛回憶此事,“那盒名片直到今天還沒有去拿。”

摺疊與荷西結婚

最有意境作家 三毛

陳平與荷西1972年陳平遇到上述情感上和婚姻上的打擊,再度遠走西班牙。與六年前遇到的西班牙人荷西·馬利安·葛羅重逢。當時尚是高中生的荷西此時已大學畢業,服完兵役,也有了潛水師執照。原本荷西計劃與一群朋友一同乘帆船去希臘地中海一帶潛水旅遊,邀請陳平擔任廚師同行,但陳平對撒哈拉沙漠情有獨鍾。後來荷西沒有去乘帆船,卻在西屬撒哈拉磷礦廠找到工作。1974年,陳平在非洲沙漠小鎮(西屬撒哈拉的阿尤恩)與荷西結婚,開始兩人在西屬撒哈拉的婚姻生活。荷西送給陳平的結婚禮物是他花了一番功夫在沙漠中找到的一副完整的駱駝頭骨。陳平非常喜歡這份結婚禮物,以後一直保存著。

摺疊成名撒哈拉

1972年陳平遇到上述情感上婚姻上的打擊,再度遠走西班牙。與六年前遇到的西班牙人荷西·馬利安·葛羅重逢。當時作為背景描寫自己異國婚姻的作品與當時副刊上其他文章截然不同,吸引大批讀者。歷經兩度情感上的打擊,三毛的作品此時已超越以往自戀的純文學風格,雖然只是描寫生活的散文,但顯得樂觀開朗又有趣。此後她充滿異國風情的作品源源不斷在《聯合報副刊》刊出,後集結出版《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手記》和《哭泣的駱駝》等書。這一系列的書大受全世界華人社群讀者歡迎,歷久不衰。

摺疊喪夫

1975年11月,摩洛哥組織綠色進軍,35萬名志願者開進西屬撒哈拉。 1976年2月西班牙撤離西屬撒哈拉。三毛與荷西最後也離開西屬撒哈拉,前往西班牙屬地加那利群島。荷西與三毛後來住在加那利群島中的丹娜麗芙島。1979年9月30日,當天正好是中秋節,荷西在三毛父母往訪期間在拉帕爾馬島的海中潛水時意外喪生。三毛歷經第三度情感上的打擊,姐姐陳田心回憶三毛親自用手去挖荷西的墳墓,認為如果不是父母在,她一定跟著荷西走了[參 5]。三毛在雙親扶持下飛返臺灣暫住,稍後又回到加納利群島,一直無法走出傷痛。

摺疊遊記

1981年11月,由臺北《聯合報》特別贊助前往中、南美洲十二國旅行半載,撰寫所見所聞。1982年5月,飛返臺北,作“三毛女士中南美紀行演講會”環島演講,主講“遠方的故事”,出版《萬水千山走遍》。

1982年任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講授“小說創作”、“散文習作”,深受學生喜愛。1984年因健康關係辭卸教職,前往美國接受割治子宮癌手術,以寫作、演講維生。1984年5月,皇冠雜誌社舉辦了一次“陰間之旅”活動,由呂金虎施法及帶領三毛進地府一遊。1985年一度喪失記憶,神經錯亂。1987年3月,出版有聲書《三毛說書》;7月,出版有聲書《流星雨》(童話故事)。

摺疊逝世

1991年1月4日,因子宮內膜增生症住院治療的三毛被發現在臺北榮總病房內逝世,死因為以絲襪自縊而亡。有種說法是,三毛處於“精神耗弱”的狀態,臨睡前不服用安眠藥無法入睡,安眠藥劑量不斷增加下,最終因服用劑量過重,不慎迷糊中被絲襪纏住頸部而窒息逝世,終年48歲。她的家人也澄清她不是自殺。她去世前半個月,還曾告訴母親,她想做修女。另一方面,各種流言繪聲繪影,說三毛的早逝是她熱衷通靈造成的。外界也流傳她是被謀殺的言論,作家張景然更在他的著作《哭泣的百合:三毛死於謀殺》中對此一說進行了一連串論證,在這之前給王洛賓寫過絕筆書。

電影《滾滾紅塵》由三毛

最有意境作家 三毛

滾滾紅塵編劇,嚴浩導演,林青霞、秦漢、張曼玉合演,“湯臣電影公司”出品。上演後因劇本影射並同情漢奸胡蘭成與女作家張愛玲相戀,頗受非議,尤以內容涉及國民政府之形象問題,受到臺灣輿論界批評。1990年12月15日,三毛盛裝出席第二十七屆金馬獎頒獎典禮,滾滾紅塵獲十二項提名,奪得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等八個獎項。三毛角逐最佳編劇獎,結果未獲獎。

2011年1月4日皇冠出版社於臺北皇冠藝文中心舉辦‘夢中的橄欖樹-三毛逝世20週年紀念特展’開幕典禮,三毛姐姐陳田心及弟弟陳聖、陳杰、生前好友丁松青與紀政到場追思故人。展出的物品包括三毛生前的收藏品、手稿、書畫作品、照片以及個人用品。在臺北的展覽持續到1月30日。2011年3月份轉往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繼續展出。  

摺疊文集

1、《傾城》

包括:《女兒》 《阿姨》 《我的小姑》 《小姑》《我的小姑》 《我也叫她小姑》 《一千零一夜的阿姨》 《三毛,一位認真的玩童》《膽小鬼》 《吹兵》 《匪兵甲和匪兵乙》 《約會》《一生的愛》 《紫衣》 《蝴蝶的顏色》 《說給自己聽》《愛和信任》 《簡單》 《什麼都快樂》 《天下本無事》《還給誰》 《軌外的時間》 《狼來了》 《一定去海邊》《他》 《不負我心》 《夏日煙愁》 《傾城》《評“膽小鬼”》 《讀三毛的“傾城”》

2、《溫柔的夜》

包括:《他們說三毛》 《寂地》 《五月花》 《瑪黛拉遊記》《溫柔的夜》 《石頭記》 《相逢何必曾相識》 《永遠的馬利亞》《附錄:我不是三毛迷》

3、《哭泣的駱駝》

包括:《塵緣》 《收魂記》 《沙巴軍曹》 《搭車客》《哭泣的駱駝》 《逍遙七島遊》 《一個陌生人的死》 《大鬍子與我》《啞奴》

4、《雨季不再來》

包括:《序》《舒凡》 《惑》 《秋戀》 《月河》《極樂

最有意境作家 三毛

三毛 雨季不再來鳥》 《雨季不再來》 《一個星期一的早晨》 《安東尼·我的安東尼》《赴歐旅途見聞錄》 《我從臺灣起飛》 《駱駝為什麼要哭泣》 《翻船人看黃鶴樓》《平沙漠漠夜帶刀》 《去年的冬天》 《三毛——異鄉的賭徒》 《訪三毛、寫三毛》《飛——三毛作品的今昔》

5、《撒哈拉的故事》

包括:《媽媽的一封信》 《回鄉小箋》 《沙漠中的飯店》 《結婚記》《懸壺濟世》 《娃娃新娘》 《荒山之夜》 《沙漠觀浴記》《愛的尋求》 《芳鄰》 《素人漁夫》 《死果》《天梯》 《白手成家》

6、《送你一匹馬》

包括:《我的女兒,大家的三毛》 《愛馬(自序)》 《驀然回首》 《驚夢三十年》《回孃家》 《故鄉人》 《看這個人》 《我所知所愛的馬奎斯 》《逃亡》 《往事如煙》 《夢裡不知身是客》 《野火燒不盡》《不覺碧山暮但聞萬壑松》 《學期作業報告》 《你是我特別的天使 》 《朝陽為誰升起》《一生的戰役》 《送你一匹馬》 《衣帶漸寬終不悔 》 《陳老師(跋)》

7、《背影》

包括:《逃學為讀書》 《背影》 《克里斯》 《荒山之夜》《離鄉回鄉》 《浪跡天涯話買賣》 《雨禪臺北》 《週末》《永遠的夏娃開場白》 《赤足天使》 《親不親,故鄉人》 《黃昏的故事》《餃子大王》 《拾荒夢》 《巫人記》

8、《我的寶貝》

9、《鬧學記》

包括:《序一》 《序二》 《鬧學記你從哪裡來》 《如果教室像遊樂場》《春天不是讀書天》 《我先走了》 《新天新地重建家園》 《愛馬落水之夜》《我要回家》 《求婚》 《孤獨的長跑者》 《長歌楊柳青青》《導讀罪在那裡》 《遺愛星石》 《吉屋出售》 《隨風而去》《E·T回家》 《後記》

10、《萬水千山走遍》

包括:《大蜥蜴之夜》 《街頭巷尾》 《青鳥不到的地方》 《中美洲的花園》《美妮表妹》 《不按牌理出牌的地方》 《附記》 《藥師的孫女》《銀湖之濱》 《索諾奇》 《夜戲》 《迷城》《逃水》附錄 飛越納斯加之線

11、《稻草人手記》

包括:《序》 《江洋大盜》 《親愛的婆婆大人》 《西風不識相》《這樣的人生》 《士為知己者死》 《警告逃妻》 《這種家庭生活》《塑料兒童》 《賣花女》 《守望的天使》 《相思農場》《巨人》

12、《隨想》

包括:《孩子》、《快樂》、《歲月》、《傷》、《自己》、《樂命》、《男與女》、《錢錢錢》、《愛情》、《人》、《無心》、《有意》、《如果》、《朋友》[8]

13、《談心》

包括:《自愛而不自憐》 《祝福中國》 《人生何處不相逢》 《隔離

最有意境作家 三毛

三毛作品與溝通》《不滿、不滿、不滿》 《真聰明的好孩子》 《沒有找呀》 《教書不是塔》《最重要的是被愛嗎?》 《為什麼、為什麼?》 《讀書和迷藏》 《不棄》《不逃》 《其實都不是問題》 《不能給你快樂》 《寫作不難》《我喜歡把快樂當傳染病》 《獄外的天空也是你的》 《是美德還是懦弱》 《“喜歡”有千萬種...》《讀書不能只讀一個月》 《五個對話》 《如果是我的女兒》 《如果我是你》《不要也罷》 《小朋友好》 《不會忘記你要的明信片》 《如何死得其所》《不講了》 《說朋道友》 《愧疚感》 《少年愁》《回不出的書信 》 《寫給“淚笑三年”的少年》 《後記》

14、《我的快樂天堂》

15、《高原的百合花》

16、《親愛的三毛》

17、《我的靈魂騎在紙背上-三毛的書信札與私相簿》

18、《流星雨》

摺疊劇本

《三毛全集:滾滾紅塵》共出版發行作品23部有聲作品:《三毛說書》《閱讀大地》《流星雨》

摺疊譯作

《剎那時光》《蘭嶼之歌》《清泉故事》《娃娃看天下》(共兩本)

摺疊

《朋友》

摺疊音樂專輯

《回聲》

著有散文、小說集《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駱駝》、《雨季不再來》、《溫柔的夜》、《夢裡花落知多少》、《背影》、《我的寶貝》等十餘種。

三毛散文取材廣泛,不少散文充滿異國情調,文筆樸素浪漫而又獨具神韻,表達了作者熱愛人類、熱愛生命、熱愛自由和大自然的情懷。其記遊散文如《撒哈拉的故事》《萬水千山走遍》融知識性,趣味性,藝術性為一體,具有較高的文化審美價值。敘述哀情的散文如《雲在青山月在天》《不死鳥》《背影》《似曾相識燕歸來》等風格沉鬱,淡泊,顯得爐火純青,更具耐讀性。

三毛生性浪漫,三歲時讀張樂平《三毛流浪記》,印象極深,後遂以“三毛”為筆名。為了追尋心中的那棵“橄欖樹”,她踏遍萬水千山。然而,無論是異國都市的生活情調,還是天涯海角的奇風異俗,都不能消解她深埋於心中的中國情結。儘管她嫁給了一個深眼高鼻的洋人,但她仍是一個完整的東方女性。三毛從來不刻意追求某一種技巧和風格,一切都顯得平實與自然。然而在她信筆揮灑之中,卻又蘊涵無限,這也許是一種更高的技巧和風格吧。 有讀者認為“流浪”才是她的真正的名字,無論是她遺留下來的眾多作品、她的遊歷和她心靈情感的轉折,都是充滿一點點浪跡天涯的意味。

曾經,三毛的母親繆進蘭在一篇題為《我的女兒,大家的三毛》的文章提及,在四個兄弟姊妹裡,次女三毛的性格最為特行卓立、不依常規,及不能忍受虛假。所以,父母要在她身邊看守著每一腳步是否踏穩。

事實上,三毛的作品,特別是由《撒哈拉的故事》開始,便是她遊歷的記敘,也是她情感的記敘。與荷西一道生活的年月,三毛的文章充滿歡笑、喜樂,讀者閱讀她的小說,彷彿感受著她愉快的婚姻生活,就是面對著大風沙的侵襲,她也是積極和樂觀;然而,自荷西死後,三毛的文章卻一下子“黑暗”起來,文字不再有笑容,代替的只是無盡的悲傷,這時候,作品塑造了三毛一個哀傷過客的形象。[2]

我女兒常說,生命不在於長短,而在於是否痛快的活過。我想這個說法也就是:確實掌握住人生的意義而生活。在這一點上,我雖然心痛她的燃燒,可是同意。

——三毛父親陳嗣慶

三毛是個純真的人,在她的世界裡,不能忍受虛假,就是這點求真的個性,使她踏踏實實的活著。也許她的生活、她的遭遇不夠完美,但是我們確知:她沒有逃避她的命運,她勇敢的面對人生。 

在我這個做母親的眼中,她非常平凡,不過是我的孩子而已。

——三毛母親繆進蘭

三毛曾說過很羨慕我和秦祥林恩愛,也想找一個關心自己、可以談心的及工作上的伴侶,可惜未能找到理想對象。對於死去的丈夫,她仍然十分懷念。她太不注意保護自己……我曾經勸她不要太過任性,就算自己不在乎自己的身體,也要為父母保養身體。

——演員林青霞

三毛不是美女,一個高挑著身子,披著長髮,攜了書和筆漫遊世界的形象,年輕的堅強而又孤獨的三毛對於大陸年輕人的魅力,任何局外人作任何想象來估價都是不過分的。許多年裡,到處逢人說三毛,我就是那其中的讀者,藝術靠征服而存在,我企羨著三毛這位真正的作家。

——作家賈平凹

有些本來是含義美好的名詞,用得濫了,也就變成庸俗不堪了。才子才女滿街走是一個例子,銀幕、熒幕上的奇女子頻頻出現也是一個例子。我本來不想把這種已經變得俗氣的銜頭加在三毛身上的,但想想又沒有什麼更適合的形容,那就還是稱她為奇女子吧。“奇”的正面意思應是“特立獨行”,按辭海的解釋,即志行高潔,不肯隨波逐流之謂也。 

——作家梁羽生

三毛很友善,但我對她印象欠佳。三毛說她“不是個喜歡把

最有意境作家 三毛

三毛自己落在框子裡去說話的人”,我看卻正好相反,我看她整天在兜她的框框,這個框框就是她那個一再重複的愛情故事,其中有白虎星式的剋夫,白雲鄉式的逃世,白血病式的國際路線,和白開水式的泛濫感情。如果三毛是個美人,也許她可以有不斷的風流餘韻傳世,因為這算是美人的特權。但三毛顯然不是,所以,她的“美麗的”愛情故事,是她真人不勝負荷的……

——作家李敖

如果生命是一朵雲,它的絢麗,它的光燦,它的變幻和飄流,都是很自然的,只因為它是一朵雲。三毛就是這樣,用她雲一般的生命,舒展成隨心所欲的形象,無論生命的感受,是甜蜜或是悲悽,她都無意矯飾,行間字裡,處處是無聲的歌吟,我們用心靈可以聽見那種歌聲,美如天籟。被文明捆綁著的人,多慣於世俗的繁瑣,迷失而不自知。讀三毛的作品,發現一個由生命所創造的世界,像開在荒漠裡的繁花,她把生命高高舉在塵俗之上,這是需要靈明的智慧和極大的勇氣的。

——作家司馬中原

有很多人批評三毛,認為她只是在自己的小天地作夢,我不以為然。基本上,文學創作是一個人性靈昇華的最高表現,她既能昇華出這樣的情感,就表示她有這樣的層次,這比起很多作家,我覺得她在靈性上要高出很多。

——演員胡茵夢

三毛對生命的看法與常人不同,她相信生命有肉體和死後有靈魂兩種形式。她自己理智地選擇追求第二階段的生命形式,我們應尊重她的選擇,不用太悲哀。三毛選擇自殺,一定有她的道理。

——作家倪匡

三毛一生追求的幸福用語言是無法形容的,她的這種幸福來自靈魂和身體上的自由。所以她幾乎遍佈了世界的各個角落,留下了那膾炙人口的作品。三毛永遠活在我們心中,大家永遠記住了她。

——作家辛東方

三毛與王洛賓第一

最有意境作家 三毛

三毛與王洛賓次見面是1990年4月,三毛去新疆旅行,當時兩人只有短暫的交流。8月三毛第二次去新疆時,原本打算在王洛賓家長住,為王洛賓撰寫傳記,但從一下飛機就開始發生各種不愉快。三毛曾告訴司馬中原,“我去他家,一屋子媒體人和當地幹部,我有被耍的感覺。我原本只是想和他單獨聊聊的。”幾天後三毛接到母親病危的電傳,就匆匆離去。三毛去世以後,王洛賓曾創作了一首《等待——寄給死者的戀歌》。

你曾在橄欖樹下等待再等待

我卻在遙遠的地方徘徊再徘徊

人生本是一場迷藏的夢

且莫對我責怪

為把遺憾贖回來

我也去等待

每當月圓時

對著那橄欖樹獨自膜拜

你永遠不再來

我永遠在等待

等待等待

等待等待

越等待,我心中越愛!

在三毛寫給王洛賓的信(《你無法要求我不愛你》)中,這段感情似乎也得到了驗證。

三毛是一個用生命去寫作的作家,她的散文世界就是她散文化的生命世界,讀解三毛散文世界即是讀解三毛,散文形式對於三毛來說就是一種生命存在的形式,在這個意義上,三毛的這種“三毛體”的散文具有一種與眾不同的特點。

一.孤獨的三毛——負責任的三毛

她的孤獨表現在她的獨特的個性,她是一個一意孤行的倔強女子,她的多愁善感,她的感情豐富,她的敏感,她的細緻,她的從小看書,她的幻想,她的天真,她的浪漫,她的對美好事物的嚮往,她的生活在童話世界中,她的我行我素,她的對美的認知,對美的不懈追求,珍妮的畫像,表現她對美麗的嚮往,一次次地去欣賞她。她的善良,啞奴、·軍曹和她建立的純潔的友情,這些都是發自內心的獨特的感受,而和她同齡的小朋友,卻沒有這樣的表現,她和女同學跟男生的約會,那種朦朧的對異性的愛的甜蜜,表現了她的早熟。這使她在以後的日子裡,瘋狂地愛上了畢加索,也是很正常的事。更在以後的日子裡,她在德國留學的日子裡,演繹了一場傾城之戀,也是一位少女對愛的渴望的淋漓盡致的表現。她是一個多情的女孩,是一個深受言情小說影響的女孩,她從小就嚮往王子與灰姑娘的神話故事,生活在自己嚮往的愛的世界裡。她在追尋著,用她一生的時間,不停地追尋著,直到她遇到了荷西,經歷了幾年的歷程,終於使自己的愛有了歸宿,可是不幸的是,她的愛人突然離開了她,又使她孓然一身。她的心碎了,她的愛累了,她在艱難地跋涉著。她彷彿又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愛的招呼,那就是王洛濱的出現。那可能就是她從小的時候心中的夢想吧,也許正是她追尋了一生的畢加索,她的夢中情人。可是,王洛濱讓她失望了,她的夢也漂走了。

二.我筆寫我心——不負我心的三毛

“因為我在這個世界上,向來不覺得是芸芸眾生裡的一份子,我常常要跑出一般人生活著的軌道,做出解釋不出原因的事情來。” “不記得在哪一年以前,我無意間翻到了一本美國的《國家地理雜誌》,那期裡,它正好在介紹撒哈拉沙漠。我只看了一遍,我不能,屬於前世回憶似的鄉愁,就莫名其妙,毫無保留地交給了那一片陌生的大地。”“撒哈拉沙漠,在我內心的深處,多年來是我夢裡的情人啊!”走遍了萬水千山的三毛,為了追求心中的夢想,走向撒哈拉沙漠,她義無反顧地去了,在那裡開始了她人生第二次的寫作高潮。《撒哈拉的故事》、《五月花》兩個集子中的大部分篇什,作品集中描寫的是三毛自己的故事,坦露的是私人性的情感體驗。《士為知己者死》寫的是米蓋無奈的世俗婚姻,折射的是三毛追求個性平等的現代愛情觀;《沙巴軍曹》、《哭泣的駱駝》塑造的是特殊政治背景下的悲劇性人物,坦露的是三毛悲天憫人的人道主義情懷;《賣花女》、《永遠的瑪利亞》揭示的是人間自私、欺詐、無恥的行為,反襯的是三毛夫婦的善良、淳厚。無論是往來密切、感情相通,如與姑卡、達尼埃、啞奴、沙伊達、魯阿這些沙哈拉威人的交往;或是和周圍環境發生著碰撞與矛盾,如與賣花女、瑪利亞的相遇與糾紛。一旦作品的主人公命運或性格心態發生演變,“我”不可能無動於衷,漠然處之,“我”勢必對這一切做出情感反應和價值判斷,“我”的性格也會在生活的各種碰撞中迸出火花,散發出自我的主體精神和人格光輝,這實際上是從特殊的角度完成了三毛形象的自我塑造。

三.對美好的追求——善良的三毛

《哭泣的駱駝》寫了朋友一家的善良、和睦、親情,他們一家為了追求民族的獨立堅持不懈、英勇奮鬥、視死如歸的精神,《背景》裡寫父母之愛,寫丈夫荷西死後,父母的拳拳之心,為了安慰和照顧自己,“哀傷,那麼明顯地壓垮了他們的雙肩,那麼沉重地拖住了他們的步伐。”“當我黃昏又回荷西的身畔去時,看見父母親的那束康乃馨插在別人的地方了,那是荷西逝後旁邊的一座新墳,聽說是一位老太太睡了。老婆婆,花給了你是好的,請你好好照顧荷西吧!”在《夢裡花落知多少》中三毛寫到:“我們的傢伙食總比外邊的好些,為著荷西愛朋友的真心,為著他熱切期望將他溫馨的家讓朋友分享,我曉得,在他內心深處,亦是因為有了我而驕傲,這份感激當然是全心全意地在家事上回報了他。”在這篇文章裡,三毛盡了她的《紅樓夢》的情結,用詩一般的語言把她和荷西的愛情描寫得淋漓盡致,美輪美奐,悽豔動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