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說我45歲,屬馬;劉墉說咱倆同歲,我屬驢。乾隆愣了,劉墉說了什麼話讓乾隆很高興?

秉燭讀春秋


這個問題我關注好久了,始終找不到答題的切入點,而且我也總感覺,乾隆不會跟劉墉有這樣的對話,不太符合歷史中人物之間的性格和形象。

前幾天,聽相聲,聽到這麼一段,我還特意去查了一下,這個相聲名應該是叫《官場鬥》(別名又叫《滿漢鬥》《君臣鬥智》),講述的是乾隆、劉墉、和紳三個人之間的故事,頗有點電視劇《宰相劉羅鍋》的味道。

說有一天,乾隆和劉墉聊天的時候,說到自己45歲,然後問劉墉年齡多少,劉墉隨即就說:“咱倆同歲”。誰知道,乾隆問了一句:“我屬馬,你屬什麼?”

乾隆這個問,明顯是一個坑,要是劉墉和乾隆都是45歲,自己屬馬,劉墉也自然屬馬,這個還用嗎!彷彿現在的段子裡面,小姐姐說自己18歲,人家問你哪年生的,屬什麼的,一下子能把人問懵圈了。

劉墉厲害就厲害在,腦瓜子轉得快,劉墉隨即說:“我屬驢!”

乾隆自然要問,為什麼咱倆同歲,我屬馬,你卻屬驢,再說,十二生肖裡面也沒有驢啊!

劉墉回答說:“皇上,我們倆雖然是同歲,可是區別太大。皇上英俊非凡、器宇軒昂,自然是千里馬;而我彎腰駝背、醜陋不堪,能在千里馬旁邊當一個拉磨的蠢驢就行了。”

實際上,這也就是一個相聲段子,當不得真,相聲的終極藝術表現應該諷刺,在這裡也是,乾隆生於1711年,真實的屬相是兔,而劉墉生於1719年,壓根就不跟乾隆一個年齡,屬相是豬。

說相聲的先生實際上是在諷刺劉墉拍馬屁!

可以說,這並非歷史的內容,而單純是一個諷刺段子,估計那個時期說相聲的都喜歡這麼諷刺人。

大概是受此胡編亂造的影響,到了普及是電視劇的時候,一大堆的清朝神劇,比如《宰相劉羅鍋》《鐵齒銅牙紀曉嵐》那傢伙,鋪天蓋地而來,是典型的古裝劇而非歷史劇,搞笑有餘,而真實性不足。

一大堆的內容襲來,卻是離歷史越來越遠,把乾隆吹成一個二愣子,紀曉嵐吹成半仙,和珅充滿喜感,其中反差最大的就是劉墉,劉墉在電視劇中被包裝為一個充滿正義感的大臣,早年出身貧寒,後來考中狀元,成為王爺的女婿,是一個為民領命的好官,為了老百姓的事,敢於跟皇帝叫板,敢於跟和珅據理力爭。

實際上,這樣的劉墉,早就已經脫離其歷史人設,成為一個徹徹底底虛構出來的形象,除了名是叫“劉墉”,剩下哪點都不“劉墉”。

其實,我倒是覺得那個《官場鬥》中拍馬屁的劉墉,倒是很符合歷史上的劉墉。

在真實的歷史上,劉墉並非平民出身,其曾祖父在順治年間就中了進士,是名副其實的做官世家,劉墉的父親劉統勳位列一品大學士,也是歷史名人,可以說,到劉墉的時候,已經是正兒八經的官三代。

即使家庭背景如此顯赫,本來可以靠背景入仕,劉墉卻要靠才氣在科舉考試中獲得二甲第二名進士的成績。

比較可悲的是,儘管劉墉起點很高,卻因為父親劉統勳下獄而受到波及,在很長一段時間,劉墉只能待在地方擔任一個小小的學政。

劉墉後來能夠崛起,站到朝堂前列,真真切切是靠著自己的才氣給乾隆拍馬屁上位的,有文化的人阿諛奉承起來,簡直就是一場災難。

當時的乾隆沉迷文字獄,只要有官員查出文字大案,立馬受到重用,劉墉就是藉著這個機會,重新獲得乾隆的賞識,當時擔任江蘇學政,有一個監生犯事,被劉墉借題發揮,搞成一個大案,劉墉因此青雲直上,擔任太原知府,後來升任道臺,相當於副省級官員。

其實,劉墉這個人,筆桿子還行,但是在做官上,並不是很擅長,擔任道臺期間,由於沒能很好管理手下的官員,導致國庫銀兩大量被貪汙,按大清律例,劉墉是應該被斬首的,乾隆皇帝念在君臣一場的份上,格外開恩,劉墉才得以赦免。

到乾隆四十三年的時候,劉墉又被調到江蘇擔任學政,隨即劉墉就在這裡搞出了乾隆一朝有名的“一柱樓文字獄案”,引發江南官場地震,無數江南官員因為此案而受到牽連,劉墉則因此而受到乾隆的寵信,隨後再次青雲直上,先是升任湖南巡撫,後被調回中央,擔任左都御史,大體上還是負責打小報告這一類的工作。

在京期間,劉墉編纂了乾隆授意的《貳臣傳》和《逆臣傳》等書籍,專門對歷史人物進行蓋棺定論,也算是對文字獄的一個總結。

此後,乾隆對文字獄的興趣也逐漸淡了,劉墉在乾隆朝後期也並未受到多大的重用,而劉墉更是懂得明哲保身的道理,更不瞎亂打報告。

在當時,乾隆更為寵信和珅,因為和珅善於斂財,完全滿足了乾隆的花費,因此,當時的劉墉是“委蛇其間,惟以滑稽悅容其間”。

在其為官晚年,逐漸懈怠,不管犯錯,遭到其他大臣的多次彈劾,可以說,劉墉的才華是有的,其書法方面還有很多傳世的作品,但是作為一個官員,劉墉並不是很合格,尤其借文字獄案而上位,實在是有些不光彩。

在相聲《官場鬥》中,諷刺劉墉好拍馬屁,應該也算比較貼切,劉墉為官期間,最大的手筆就是嘉慶四年準備搬到和珅的時候,劉墉被嘉慶選中去查辦和珅貪汙受賄案,這大概就是劉墉的人生巔峰了吧!


史論縱橫


有一天,乾隆與劉墉閒聊,乾隆說:劉墉呀,我今年呀,四十五歲了,你呢?

劉墉回答說:皇上,臣今年也是四十五歲呢。

乾隆說:那劉墉,我屬馬,那你屬什麼呢?

劉墉一想,皇上屬馬,我也說屬馬,那豈不是跟皇上一個樣了?那就是大不敬呀!他腦袋一想,說:皇上,我屬驢!

乾隆一聽,樂了,說:劉墉,你開玩笑吧,十二生肖,哪有什麼驢呀?

劉墉說:皇上,您是千里馬,而我是個羅鍋,而且腦袋也不靈光,有時候脾氣還有點倔,這不就是屬驢的嘛!

乾隆聽了,哈哈大笑,賞賜了劉墉很多東西。但其實吧,這個也就是一個段子,因為事實上,劉墉小乾隆八歲,兩個人的生肖肯定不一樣,而且乾隆的生肖並非是馬,而是兔子。

還有一次,劉墉因為勸諫乾隆,惹得乾隆不開心了。乾隆說:有沒有聽過,君叫臣死,不得不死呀?

劉墉說:聽過。

乾隆說:那我現在讓你死吧。

劉墉說:領命。然後劉墉就往外面走,外面有個池子,劉墉舀了一些水,把自己給淋溼了,然後回來找乾隆。

乾隆說:我不是讓你去死嘛,你怎麼回來了呢?

劉墉說:我跳水了,可是我遇到一個人。

乾隆說:那個人是誰呀?

劉墉說:我遇到了楚國大夫屈原。他問我怎麼也投水了呀,我說皇上讓我投水,屈原他說,他遇到的是昏君,所以他才投水的,問我是不是也遇到了昏君呀。我想呀,皇上是明君,不是昏君呀,所以我就回來了。


歷史簡單說


這事史書上有無記載無從考證了。據傳,劉邦有一次問一大臣,你多大了,大臣說,45歲了。劉邦便笑著說,你和朕一般大,朕屬小龍的,你屬什麼的?大臣一聽,嚇得腿都發軟了,我怎麼能和皇上屬一樣屬像。但其靈機一動,在地上打了個滾,起來說:臣屬驢的,劉邦便高興的哈哈大笑。

45歲屬驢的,一說人到了中年,特別是到了45歲,就生出懶的思想,而驢又比較懶,所以說屬驢,另有,屬驢也有一些貶義或不吉利的說法,人們都很忌諱,到了45歲,要麼說44了,要麼說46了。

劉庸和乾隆皇帝的說法,和劉邦的故事如出一轍,也證明劉庸的聰明機智。如果劉庸也和皇帝說,臣和皇帝一樣也屬馬(實際上乾隆應屬兔笑話而已,不必當真),那不是犯了忌,和皇帝平起平坐了嗎?皇帝輕則不高興,重則不知記不記仇呢。聰明的劉庸在地上打了個滾,說臣屬驢的。乾隆能不高興嗎?(權當笑話,不要拿歷史對比,更不要較真)


春雨會來李述義


劉墉的身高該在一米九左右,58年他的屍骨被挖出來以後,經測量,僅小腿腿骨就達到75釐米,而且根據骨骼分析,他也並不駝背,那麼他的綽號是如何得來的呢?與他人講話,尤其是面對皇帝,他要矮身彎腰,否則皇帝的脖子酸了,自己的脖子也快被砍了,一來二去形成了習慣,所以就有了“羅鍋”的戲稱。

自《宰相劉羅鍋》播出,這麼多年劉墉的急智故事還真是衍生出不少,賣弄和硬扛居多,如果故事都是真的,以乾隆的脾氣,劉墉真活不了多久,這麼多段子手千方百計的替他本人作死也算一道奇景。

劉墉仕途不能說一帆風順,但也有驚無險,他的發跡離不開個人因素,但更多的是承父餘蔭,劉統勳身為漢臣,他的去世能讓乾隆難以剋制忽的哭出聲來,可見其在皇帝心裡的重要程度,對劉統勳兒子劉墉的照顧肯定也會多加照顧,否則若論其他優點比如忠君愛國、為官清廉、剛正不阿、資歷深厚等等,怎麼說呢,具有這些優點的,大有人在,不能說除他就沒別人了,尤以能力和政績而言,實在與其父相去甚遠。

從哪兒能看出來劉墉受到了特殊照顧呢?

劉墉二十一歲中舉,三十一歲中進士,排名六十四,成績還不錯,畢竟狀元只有一個,並不是所有人都具備資格去爭取,怪就怪在這排名不低,但也著實不高,排位64竟然在殿試前,以前十的名次遞呈皇帝,而乾隆帝呢又把劉墉向上薅了薅,欽點第二名,即榜眼,然後又揪住向上提了一提入選庶吉士,差不多相當於內閣或者軍機處的種子培養班成員吧,這種事滿朝文武都看得出來,但沒轍,皇帝喜歡,劉統勳也確實是肱股之臣,絕大多數人對他非常佩服的,所以他的面子要給,他兒子的面子也要給。

履歷:

自乾隆二十一年,歷任安徽學政,江蘇學政,濟寧道臺,江寧知府,江西鹽驛道,陝西按察使,內閣學士,南書房就職,湖南巡撫,都察院左都御史,直隸總督,吏部尚書,監理國子監,然後就犯了一系列錯誤,以乾隆的脾氣沒直接把他削職為民就算是邀天之幸。

到了嘉慶年間,劉墉受封太子少保,在領導的授意下,蒐集了和珅一系列重大罪行證據,大罵和珅貪贓枉法,可能是這些話都罵到嘉慶帝的心坎坎裡了吧,嘉慶帝挺高興,對劉墉越發看重,結果就是和珅歸天,福長安若不是顒琰的發小玩伴估計能與和珅吊死在同一間房裡,而劉墉雖然有功,但畢竟是八十歲的老人了,皇帝照顧他,給了個會典館的正總裁位置養老。

到了八十五歲那年,劉墉還是身體結實,能吃能喝,南書房值班還能招呼眾人喝酒來著,沒想到兩天後,人就直接沒了,沒病沒災的,壽歸正寢。皇帝賜太子太保,諡號文清,入賢良祠。

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乾隆帝初期效仿康熙帝的治世作風,頗有些功績,對民生也有一定改善,但自富察氏死後,乾隆脾氣很不正,就劉墉所犯錯誤來說,沒死的原因也只能是乾隆帝對劉統勳的一份故人情,否則劉墉的錯誤都是可大可小,殺了不冤,饒了算賺的罪。

劉墉一生,大事也辦了不少,比較出名的比如剷除和珅、國泰案也就是後來被民間寫成小說的《劉公案》、才華方面劉墉的書法堪稱一絕,就連清代著名史學家趙翼也都模仿他的書法、字跡,再有就是後輩們給他“莫須有”編排的一系列鬥智鬥勇的故事嘍~

和惡霸鬥、和貪官鬥、和皇帝鬥······其實這都源於民眾對劉墉為官的肯定和喜愛,這可不是《宰相劉羅鍋》帶起來的,或者說劇作不過是又一個小高潮而已,劉墉活著的時候就名滿天下,得到民眾的擁戴。

題目的故事出自《劉墉傳》

大概這樣:

乾隆對劉墉說:朕今年45歲,屬馬,你呢?(乾隆帝能不知道劉墉歲數麼······)

劉墉回應說道:臣也45歲,屬驢。(乾隆和劉墉差9歲,既不是同歲,在屬相上並沒有差一輪,劉墉也不敢以這種方式欺君。)

乾隆很驚訝說:既是同歲,朕屬馬,你怎麼會屬驢呢?

劉墉自黑道:萬歲屬馬,臣怎敢同屬,只好屬驢了。

於是乎,笑點偏低的乾隆帝高興了。

再比如屈原勸生:

傳說中,劉墉總愛找乾隆帝的不痛快(就不能讓劉墉好好活著麼······)

乾隆帝總愛自詡十全老人,劉墉就偏要刺激刺激大老虎,抓住乾隆的錯處死不放手,死不松嘴,死不服輸,死不瞑目······就差一點點,乾隆帝大意就是你去死吧,劉墉回家洗了個澡美美的,然後神氣活現的也蹦到乾隆面前,乾隆帝大怒,我看劉統勳面子讓你自裁,你竟然抗旨不尊!

劉墉說啦,我浴桶裡都是水,本來想一頭扎死在裡面來著,沒想到碰到了屈原,他說他當初投江是遇到昏君了,而乾隆帝是位無與倫比的賢明皇帝,你怎麼有臉尋死呢,快回去吧。

乾隆聽了笑哈哈,唉~

劉墉鬥智鬥勇的急智故事,太多太多,並且其中很多根本無法考證,群眾們自發自編自導的,不過既然都喜聞樂見,那也就從善如流,不必深究了。


古今通史


劉墉和乾隆這段對話主要是乾隆想把輸給劉墉的2萬兩銀子贏回來,如果劉墉說屬馬,那就犯了忌諱,乾隆就可以名正言順的給劉墉制定一個罪名,然後把輸給劉墉的銀子收回來。

這段話結束後,乾隆沒有達到目的,心裡很是鬱悶,正好劉墉有羅鍋,陽光照到牆上的影子好像是烏龜一樣,乾隆就說是:怎麼有一隻烏龜呢?劉墉回到:臣是劉墉不是龜,鬼有尾巴,臣沒有。乾隆一看沒佔著劉墉便宜,就讓劉墉退下,劉墉退下時向著乾隆詭秘的一笑,乾隆心裡犯嘀咕:劉墉為什麼一笑?難道這句話有什麼深意嗎?

為此,乾隆一夜沒睡好覺,第二天朝會,所有滿臣和漢臣跪在下面,乾隆從東暖閣出來,坐在龍椅上低頭一看,明白了劉墉那句:臣是劉墉不是龜,龜有尾巴,臣沒有。也明白了劉墉昨天為什麼向他詭秘的一笑。

這裡要交代一件事,乾隆之前,滿臣對皇帝稱自己是奴才。而漢臣對皇帝稱自己是臣。滿臣帽子後面有花翎,而漢臣是沒有花翎的。

乾隆坐在上面一看,所有滿臣帽子後面的花翎不就是尾巴嗎?包括自己的帽子後面也有花翎,弄了半天劉墉說我們是烏龜啊,乾隆當即下旨:用今天開始,所有漢臣帽子後面必須按照等級佩戴花翎。漢臣三呼萬歲,這是漢臣在政治上的巨大勝利!

再就是劉墉是劉統勳的三兒子,也是乾隆生母的乾兒子。乾隆非常自負,總認為自己文武天下第一,總想在文采上讓劉墉心服口服,每次都佔不到便宜,而且乾隆特別喜歡劉墉。


半墨


某次閒談,乾隆忽崩出一句,說“我45歲,劉愛卿你多少歲?”劉羅鍋呆說,“巧了皇上,我也是45歲。”乾隆繼續說:“十二生肖我屬馬。”劉羅鍋還屬馬,敢嗎?



他會意,“我屬驢……”十二生肖中有驢?聞所未聞,見所未見。乾隆好奇,就問他,“為何你屬驢,而我屬馬?”劉羅鍋絕了。

他說:“陛下你不光是馬,還是馬中的上等駿馬,體魄矯健,開拓奮進,創下千古不曾有過的赫赫十全武功,龍馬精神,千古一帝。

而臣則是驢,似田中常年耕種的牛,指哪兒,耕哪兒,忠心耿耿。驢來自馬,馬是吾皇,臣受命於君,指哪兒,打哪兒。平時我也有點臭脾氣,跟驢一般倔。”

乾隆屁股上“啪啪……”聲不斷,他哈哈大笑。顯然是舒服極了!



這是一個段子,或者說是民間故事,當不得真,但也有些諷刺。劉墉出生於1719年,而乾隆是1711年,劉墉小乾隆八歲,為什麼他敢說同歲?是同歲為何屬相不同?

拍馬屁,千穿萬穿,馬屁不穿。乾隆一朝無名臣,只有聖主,乾隆是極為自大的,志得意滿,他需要的是忠心辦事而唯他是瞻的奴才。劉墉為漢臣,比不上出生滿洲正紅旗的和珅,該進該退,生死一線。伴君如伴虎!



《宰相劉羅鍋》就是這樣一部劇,民間傳說的故事,荒誕喜劇劇情,卻意味深長。

而劉墉並非羅鍋,家父名臣劉統勳,家族世代為官,名門望族,他也是進士出生,怎會是羅鍋呢?嘉慶皇帝曾稱年邁的劉墉為“劉駝子”,加上他一米九高個子,伏案用功讀書,難所彎腰駝背。

在劇中,劉墉幾分智慧,幾分狡黠,真是深諳官場之道。歷史上也是!他是猶如‘羅鍋’形象,背彎人不弓。



值得一說,劉墉是和珅的主審官之一。

一壺濁酒喜相逢,這裡是史小二記,歡迎您的關注!


史小二記


劉墉、和珅、紀曉嵐,這幾位都算得上是清朝的名人了。在又一次閒談的時候,這乾隆也確實是閒得很,他突然活蹦出一句:我45歲,劉愛卿,你多少歲啊?

劉羅鍋悠哉說,巧了皇上,我也是45歲。而後,乾隆繼續說:十二生肖,我屬馬,這劉羅鍋,可不敢繼續跟著說自己也屬馬了。於是他就說我屬驢,嘿!十二生肖中有屬相驢?

這還真實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事兒哈!於是乾隆就特別好奇的問他:為何你屬驢,而我屬馬呢?

這羅鍋的回答也是絕了,他說:皇上,您不光是馬,您還是馬中的上等俊馬!而臣,則只是個適於常年在田裡耕種的驢,指哪就耕到哪,忠心不二!驢來自馬,而馬正是皇上,臣受命與君,自是指哪兒打哪兒。

平時微臣雖然也有點臭脾氣,跟個驢一樣。乾隆一聽,啪啪拍著大腿哈哈大笑起來,劉墉這話顯然讓他聽了很舒服。

話說劉墉這拍馬屁於無形之中本領,比和珅有過之而無不及啊。乾隆還為此讓劉墉連升三級,不過劉墉可沒有跟和珅那樣,喜歡阿諛奉承,拍須溜馬。

他可是是一名奉公守法、清正廉潔的大清官。書法造詣身後,也是清代著名的帖學大家,被世人稱為“濃墨宰相”。

這是個來自民間的段子,所以也不一定是真的,但也有諷刺味道在。因為劉墉是出生於1719年,而乾隆是1711年,所以比乾隆小了8歲。

那他什麼要說是同歲呢?而同歲卻又不同屬相?拍馬屁千穿萬穿馬屁不穿,乾隆一向自大,志得意滿,他需要的是中心辦事、唯他是瞻的奴才。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可能腦袋就沒了,所以說劉墉也是個能屈能伸,有大智慧的人。


搞史人


話說今天和珅又在宮裡拍起了乾隆的馬屁,正當乾隆神清氣爽之計,和珅進言說到:“領導,聽說劉羅鍋自從被您封了“羅鍋”的稱號後有點驕傲自滿,見人就賣弄自己如何機智應對,得到“羅鍋”這個御賜稱呼。領導您學究天機,再考考這個羅鍋子吧”。



乾隆說:“嗯,反正也是無聊,玩玩吧!”

乾隆還沒有老糊塗,劉墉出生於1719年,而自己出生於1711年,劉墉比自己小八歲是知道的,但是為了考驗劉墉的應變能力就一拍腦袋在這上面做文章吧。

等劉墉來乾隆這裡彙報完正事,君臣三人就嘮起了嗑,聊著聊著乾隆突然就問劉墉:“我今年45歲了,你多少歲了啊?”

劉墉開始有點懵,心想不對啊,我今年四十五啊,領導比我大八歲啊,怎麼領導說自己四十五呢。一看旁邊的和珅在偷樂,一下子就明白了,這肯定又是和珅鼓搗的。



劉墉想著,年齡不能虛報啊,領導虛報沒問題,我亂說了就是欺君了。所以就回答了:“好巧啊,領導,我也四十五歲啊,好有緣啊”!

乾隆心裡一樂,嘿嘿,你小子中計了,於是拋出了殺手鐧:“我是屬馬的,你是屬啥的啊!”

劉墉心想這不是扯淡嗎,就算你真是四十五也不能屬馬啊。但是肯定不能罵領導扯淡啊,領導說的就是真理,但是屬相可不能和領導一樣,領導是真龍天子說自己屬馬,我再跟著說屬馬,有犯上的嫌疑。

劉墉靈光一閃:“領導,我屬驢”!

乾隆的好奇心被勾起來了,就問:“咱倆同歲,為什麼你屬驢呢?”

劉墉一看拍馬屁的機會來了,就跟乾隆說:“領導,我屬驢有三個依據!”

其一,您是真龍天子,屬馬是因為您是龍馬在世啊,您馳騁千里,牧養萬民啊!我屬驢是因為我是跟著您的小弟啊,我就是跟著您幹活,指哪打哪,聽話的很!

其二,您屬馬,我屬驢,驢就是馬的戶籍子民啊。生活中、工作上我是您的百姓、臣子,屬相上也是這樣呢。

其三,領導啊,驢子性情溫順、體質健壯、刻苦耐勞、聽從使役,我就是您的最聽話的驢子啊,您有什麼工作交給我放心就行了,我絕對無私無悔,夜以繼日的按照您的意思把工作幹好。

乾隆一聽,舒服啊!連道三聲:“好、好、好!”


和珅一陣反悔,本想讓這貨出醜,沒想到這傢伙比我都能拍!

劉墉順勢跪倒:“請求領導賜我屬驢吧!”

乾隆剛要答應,一想不對,這傢伙上次求我賜了個“羅鍋”的稱呼,俸祿長了一萬兩!這又估計重施,想漲工資!

和珅一聽,心想我他媽就是屬馬的啊,這樣是羅鍋子被御賜屬驢了,我估計也得跟著屬驢!這尼瑪是陰我啊,抓緊藉機錯開了話題。

劉墉也借坡下驢,不再提及此事,心想:好你個和珅,想陰我,沒門!


以史勵人


乾隆生於1711年,死於1799年,活了88歲;劉墉生於1719年,死於1804年,活了85歲。

這一君一臣,都是高壽,以當時的醫療水平,能活到85歲以上確實難以想象。可仔細琢磨一下,大清朝雖然醫學技術和現在沒法比,但至少食物是沒有添加劑的,空氣是沒有霧霾的,飲用水是沒有重金屬的。



查了一下,乾隆生肖是兔,劉墉應該是屬豬。乾隆調侃說自己是屬馬,說自己和劉墉同歲,問劉墉該屬什麼?劉墉機智的回答,他屬驢。這個橋段應該是百姓胡編亂扯的,分明驢頭不對馬嘴啊!

不過,這也情有可原啊!平頭老百姓哪裡知道劉墉的生辰呢!劉墉身居高位,他為人剛正不阿,清正廉潔,做了一些利國利民的大事,深受百姓愛戴,乾隆也比較賞識他。乾隆曾六下江南,風流韻事不少,而且在位達60年之久,留下的話柄很多。老百姓茶餘飯後閒聊時,或許會將一些奇聞異事張冠李戴,這便有了“屬馬屬驢”的趣聞。



我們瞭解劉墉,更多的是通過一部家喻戶曉的電視劇《宰相劉羅鍋》,張國立、李保田和王剛,三個男人一臺戲,插科打諢,嬉笑怒罵,道盡了是非曲直和人情冷暖,是一部經典無可超越的清朝官場戲,人物塑造的太深入人心,以至於給我們的感覺,王剛就是和珅,李保田就是劉羅鍋。



經典就是經典,而相比一下,現在這些清宮戲,場面倒是恢弘壯闊,服侍裝扮倒也十分考究,但故事情節卻枯燥乏味,讓人難以忍受,敢情乾隆皇帝天天啥也不幹,天天就泡在女人堆裡了,受一幫老少娘們嘰嘰喳喳的聒噪嗎?

但是《宰相劉羅鍋》把劉墉搞成羅鍋了,背後真聳起個大疙瘩,這點難以苟同。其實劉墉並不是羅鍋,只是有點駝背,因為年輕時低頭看書較多,加之天天面見皇帝要低頭哈腰,不敢抬頭目視,時間久了,後背自然就直不起來了。



清朝官員大概沒有幾個後背是直的,卑躬屈膝慣了,奴性意識深入骨髓,天天奴才這個,奴才那個,直起腰來反倒不自然了!


一半秋色


乾隆屬馬,劉墉屬驢,這件事可鬧大了,劉墉差點被乾隆逼死。

民間有個傳說,叫做“以鳳換龍”。據說雍正的妃子鈕祜祿氏,本來生了一個女兒,她聽說陳中堂同時得了一個兒子,就私下跟陳中堂的兒子調換了。那個被調換的陳中堂的兒子,就是後來的大清皇帝乾隆。

乾隆手下有兩位著名的中堂,一位是滿中堂,就是大名鼎鼎的“蠟頭兒”和珅;另外一位是漢中堂,他就是“羅鍋兒”劉墉。

歷史上的和珅和劉墉,並不像綽號所說的那樣,一個矮胖,一個駝背,其實兩人都是體格魁梧,相貌堂堂之人。

和珅十一二歲就當上了御前侍衛,只是發育有點晚,當時有點胖,又有點矮。和珅天天跟著乾隆,給乾隆打“氣死風燈”照亮,大夥就給他起了一個外號“蠟頭兒”。

劉墉之所以成了“羅鍋兒”,是劉墉自己跟乾隆討封的。

劉墉能寫會畫,學問非凡,就是天天趴在桌子上唸書寫字苦修來的。只是時間長了,劉墉有點水蛇腰。

有一天哪,他上殿見皇上,往那一跪,乾隆一瞧,順嘴說了一句:“劉墉,你這麼一跪,成羅鍋兒了!”

劉墉一聽,趕緊磕頭:“謝主隆恩。”

乾隆聽了一愣:“嗯?你謝什麼恩哪?”

劉墉答道:“謝萬歲封我為羅鍋兒。”

乾隆樂了:“嗨,你個劉墉還真會討封呀,這就每年多領兩萬兩銀子的俸祿了。”

原來清代有個規矩,皇上親口封一個字兒,每年就可以多領一萬兩銀子的俸祿。

乾隆本來想反悔,可被劉墉說君無戲言,不能說話不算,也就作罷,封就封了吧,不就是每年多花兩萬兩銀子的事情麼。

但是事情不能就這麼就結束了,劉墉和乾隆,還要繼續鬥智鬥勇。

劉墉到了四十五歲生日之時,原本是想悄悄的過了就行了。結果百姓感恩劉墉,紛紛給劉墉送來了一堆什麼“萬民傘”、“萬民衣”、“萬年旗”、匾額之類的,甚至還有百姓給劉墉立了長生牌位。

和珅見狀,覺得機會來了,就跑去乾隆那裡,添油加醋的打劉墉的小報告。

乾隆一聽,這劉墉竟然比自己人氣還高,竟然還有長生牌位,火騰一下就上來了:“傳劉墉,就說朕要給他過壽。”

劉墉接旨,心裡犯著嘀咕跑去拜見乾隆。

劉墉行過君臣大禮,乾隆就發問了:“今天是你的壽誕,不知高壽多少啊?”

劉墉剛要答四十五歲,但是心裡一盤算,我之前被太后收為了乾兒子,而你乾隆是太后的親兒子,我們是哥倆,你怎麼會不知道我的年齡?我們倆同歲呀。

劉墉靈光一閃,突然明白了過來。古代要避“聖諱”,什麼名字、年齡、屬相之類的統統都要避諱。如果劉墉直說了,乾隆一定會說:“我四十五,你也四十五,你想當皇上?拉出去,殺!”得,玩完了。

於是,劉墉改口了:“微臣……去年四十四,明年四十六。”

乾隆又問:“那你今年呢?”

“萬歲天資聰慧,請吾主自裁。”

乾隆一聽,嗨,又把球踢回來了,如果再問,倒是顯得自己傻了。

但乾隆仍舊不肯罷休,就又問:“我屬馬,你屬什麼呀?”

劉墉一聽,就明白了,又來誆我:“回萬歲,臣屬驢的。”

乾隆一聽,愕然:“十二生肖,哪有屬驢的?”

劉墉正聲道:“萬歲屬馬,臣只能屬驢了!請萬歲賜臣屬驢!”

乾隆一聽,嗨,你個劉墉,還真能掰扯,順便又想誆騙朕的銀子。

此時,乾隆覺得劉墉還算知道禮數,不是那麼生氣了,但並沒有十分高興。只是呢,乾隆想繼續刁難刁難劉墉,看看劉墉的笑話。

乾隆就又說:“沒有屬驢的,朕也不能賜你屬驢。你敢戲耍朕,現在朕要你去自絕,去吧。”

乾隆說完,心中竊喜,你要是不死,那就是不忠。然後臉一轉,用袖子擋住了臉,等著劉墉自盡。可是等了半天沒動靜,轉臉一看,劉墉還站在那,雙手作揖狀,看著自己呢。

一問,原來劉墉在等著乾隆告訴他怎麼個死法。乾隆心想,讓他自縊,還要給他找繩子;抹脖子,還要給他找刀,就說:“你蹦的高點,自己摔死算了!”

劉墉就開始在哪蹦,蹦了半天也沒死。

和珅見狀,上前說:“萬歲,讓他跳外面兩丈多深的太液池得了!”

乾隆一聽:“好!就這麼做!”

結果,劉墉磨磨蹭蹭走到了池旁,楞半天,然後作了個揖,點了點頭,又磕了三個頭,就走回來了。

乾隆和和珅一看,辮子都氣直了。乾隆問道:“讓你跳太液池,你怎麼回來了?”

劉墉跟乾隆說他在水中看到了一個人,那個人跟他說:“我逢昏君須當死,你遇明主自當生”,然後他才回來的。

乾隆一聽,跟和珅對視一眼,被氣樂了。

就對劉墉說:“你也甭死了,還是活著繼續氣我吧!”說完,把劉墉趕回了府。

劉墉見到了誰呢?自然是投水為國而死的那位楚國夫子呀。按照夫子所說,如果劉墉死了,那乾隆就成昏君了,乾隆只能放了劉墉。

當然,這只是一段廣為流傳的傳統相聲段子罷了,能搏諸位看官一笑,也不枉我費了半天的氣力打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