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和腔隙性脑梗塞,一样吗?

张之瀛大夫


腔隙性脑梗是一个在中老年朋友身上较为多见的疾病。虽然腔隙性脑梗也叫脑梗,名字里面也带有脑梗两个字,但是好像和我们平时见得脑梗病人差别很大。我们见到的脑梗病人很多都是说话不流利,一侧肢体偏瘫,走不了路,甚至还会有痴呆症状。但是,腔隙性脑梗的患者好像没有什么症状,最多就是有点头晕。那么腔隙性脑梗究竟是什么呢?我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


腔隙性脑梗和脑梗原理都一样,就是供应大脑的血管堵塞之后,大脑缺乏所需的养分和氧气,就会坏死。但是,供应大脑的血管有粗有稀,就像树枝一样,最早是很粗大的血管,然后再分为中等大小的血管,然后又分为细的血管,再分为更细的血管。

越粗的血管供应的大脑面积越大,越细的血管供应的大脑面积越小。所以,当较大血管堵塞的时候,大脑坏死的面积大,引起的症状就重,而较细血管堵塞时,坏死的大脑面积就小,引起的症状就轻。


腔隙性脑梗,就是大脑深部的一些非常细小的穿通支动脉堵塞后引起的大脑坏死。大脑坏死的范围很小,一般直径就几个毫米,不超过5个毫米。

虽然,这样极小面积的脑梗死不会造成明显的症状,甚至根本不会有任何症状,只是在做大脑CT或者磁共振的时候偶然发现。但是,这个病是在提示患者——你的血管已经有问题了,这次只是你运气好,堵的是一个极小的血管,下次可能就没有那么好运了。


引起腔隙性脑梗的原因最常见的是高血压,长期的高血压导致大脑的小血管病变,痉挛闭塞。另外,吸烟也会剧烈收缩血管,导致血管痉挛闭塞。


如果在体检或者是就诊中发现了腔隙性脑梗,那么最好还是到神经内科,请专科医生就自己的情况进行一次评估,比如有没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评估一下脑梗的风险。不要认为没有症状,就不管不顾了。


人体探索者


我是小影大夫,一名影像科医生。脑梗塞和腔隙性脑梗塞是一样的吗?在工作中,很多老人家来做颅脑CT或者磁共振检查,报告单上会写着腔隙性脑梗塞的诊断。这是脑梗塞吗?腔隙性脑梗塞其实也属于脑梗塞的一种,只不过前面有前缀腔隙性,意思是病变很小的梗塞,引起的症状也很轻微,也可以没有症状,而脑梗塞一般指范围比较大,出现症状比较重,预后也相对差一点。

腔隙性脑梗塞和脑梗塞是什么意思?

临床上的脑梗塞是指血管闭塞了,导致所供应的脑组织缺血坏死,可以是大范围的,也可以是小范围的脑梗。

而腔隙性脑梗塞单纯是微小血管的闭塞,导致很小范围的梗塞,一般大小为2-5mm,可以没有任何症状,预后良好。


这是一个58岁男性,多发腔隙性脑梗塞,脑萎缩。58岁,却有着一个85岁一样的脑子。

这就可以理解为,一个小区的供水水管,无论哪一条大水管或者哪一家哪一户的水管堵了,导致家里缺水,都可以叫梗塞。而腔隙性脑梗塞,就只是指小范围的,某一家某一户的水管堵了,导致局部的缺水而已。

如果是整个小区或者某一栋房子的缺水(某一脑叶的缺血),那么会引起这栋楼的住户的很大的反应,但是腔梗只是累及一户人家,所以不会引起很大反应,临床症状可以不明显,很多老年人都只是头晕而就诊,不会出现偏瘫、口齿不清等表现。

所以说,腔隙性脑梗塞属于脑梗塞其中的一种。一般做颅脑CT或者磁共振可以显示出来。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有时候两者检查的结果会有出入,可能CT报了腔隙性脑梗塞,而磁共振没有报,这都是正常的,以磁共振为准。


有腔隙性脑梗塞应该注意什么?

脑梗塞大多数是因为动脉硬化引起,颈动脉的软斑块随着血流,流到了颅脑动脉主干或者末梢堵塞血管,所以有颈动脉斑块的,有动脉硬化的都要注意,是否需要使用药物,建议到正规医院神经内科就诊,要注意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同时应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抽烟喝酒更容易导致动脉硬化,加速斑块形成。所以说戒烟限酒很重要,还要低脂饮食,适当锻炼。


小影大夫


脑梗塞和腔隙性脑梗塞是不一样的概念。脑梗塞是脑血管堵塞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导致脑组织坏死,久而久之可形成软化灶。而腔隙性脑梗死就是一些微血管病变导致的局部小缺血灶,大多数老年人都会有一些腔隙性脑梗死。


上图是发生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的脑CT图像。

那脑梗塞和腔隙性脑梗有什么区别?我来打个比方大家就明白了

人的脑组织的血管就像一棵小树一样,有主干,有分枝,脑梗塞就像树的主干堵了,然后主干之后的分枝得不到血液供应,就会因缺血、缺氧而坏死。而腔隙性脑梗死就像树的末梢小分枝被堵了,只影响树的末梢,不会影响树的主干,树还是可以成长。

老年人的血管就像家里的水管一样,水管时间长了容易长水垢,那么血管时间长了也容易长斑块

如果斑块不稳定它就会脱落,脱落之后形成栓子,然后就会随着血液在血管里走,但是血管就像河流一样,有大河流,也有小河流,当斑块到达小河流入口时,因河流太狭窄通不过,那么斑块这个栓子就会堵在入口处,就形成血栓了,如果这个部位在脑子就形成脑梗塞。

但由于末梢血液流动都比较慢,在血流慢的时候更容易形成斑块,所以末梢更容易形成血栓,就是所谓的腔隙性脑梗死。

老年人的血管条件都比较差,大多数的血管末梢局部都会有斑块形成,再加上老年人如果血压控制不好,就比较容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如果影像学上看到腔隙性脑梗塞,不要害怕,提示可能是局部小的脑组织缺血,如果是发生了脑梗塞,这时候病人一般都会有一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临床症状,就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及时就医。


张浩医生


在每天的临床工作中,不光是神经内科医生,估计只要是你是医生,你就会被频繁的问到一类问题,就是:“腔隙性脑梗塞和脑梗塞,是不是一样?到底有什么区别?”之所以会这样,这要是现在各级医院CT使用比较多,腔隙性脑梗塞被检查出来的也较之以前增多了。那么,腔隙性脑梗塞跟脑梗塞相比,有哪些不一样呢?

客观的说,腔隙性脑梗塞跟普通脑梗塞相比,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还是有很多不同之处的。总结说来,不同来自于三个方面:病理基础不一样、大小不一样、危害不一样。

1、病理基础

说到病理基础,普通脑梗的病理基础多数是动脉粥样硬化,当然还有有一部分脑梗塞是因为房颤造成的。而腔隙性脑梗塞病理基础是长期高血压得不到有效控制带来的小动脉壁变性、肿胀、硬化以至于最后发生闭塞。

2、大小

通俗地讲,普通脑梗塞梗死面积较大,可以表述为西瓜。而腔隙性脑梗死梗死面积较小,可以表述为芝麻。当然,这样说并不严谨,但是容易理解。

3、危害

普通脑梗塞常常会引起肢体活动不利、语言不利等等严重症状,如果梗在生命中枢还可能致命。但是,大部分腔隙性脑梗塞发生后一般没有任何症状,只有少数患者可能症状明显。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发现病变常常是在体检做了头颅CT以后,但是自己没有感知任何症状。

总之,腔隙性脑梗塞和脑梗塞有相似之处,但是又不完全一样。


张之瀛大夫


我是外科医生,工作中经常接触腔隙性脑梗塞的老年病人。因为手术需要完善术前检查的老人,有一些描述自己经常头晕、头痛、眩晕,我们会给老人安排脑部的检查,这种情况下常常能发现腔隙性脑梗塞。

腔隙性脑梗塞的病人常常没有很明显的症状,很多老人会觉得是年纪大了,休息不好出现头晕,所以并不会很重视。

腔隙性脑梗塞其实是脑梗塞的一种类型,脑梗塞常见类型还有:血栓形成、脑栓塞。

腔隙性脑梗塞与其他类型脑梗塞的区别在于:①堵塞的脑动脉不同,②大脑缺血的区域大小不同,③表现症状不同,④发病的原因也不同。

腔隙性脑梗塞

腔隙性脑梗塞是因为脑深部的小动脉发生病变而出现的血管阻塞,因为小动脉供血脑区域比较小,所以脑梗死的区域也很小。一般就在2mm-5mm之间,最大就半个小指甲盖大小。

因为是深部小动脉阻塞,所以腔隙性脑梗塞病灶散在分布在大脑中央,像哈密瓜的籽集中在瓜中一样。

👆腔隙性脑梗病灶细小,专业医生才容易辨识,病灶多MRI脑切面中部

腔隙性脑梗塞的常见症状有:头晕、头痛、肢体麻、眩晕、记忆减退、迟钝、智力下降等。所以如果你觉得老人开始有点痴呆、健忘的时候,要警惕腔隙性脑梗塞。

腔隙性脑梗塞的发生多与高血压控制不稳定有关。老年高血压病人的血管因血压波动而受损、硬化,极易发生阻塞。

脑血栓、脑栓塞

脑血栓指的是脑的供血动脉里原位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脑栓塞指的是其他地方跑过来的“栓子",比如房颤引起的心脏血栓入脑、空气进入脑血管形成气栓、寄生虫栓子、异物栓子等等。

这些栓子大多堵塞较大动脉引起脑梗塞,梗塞部位多集中在一侧大脑,梗死范围也比较大一些。

常见的症状是以猝然昏倒、半身不遂、言语智力障碍为主。发病原因大多就是动脉粥样硬化、心律失常,基础疾病常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

👆脑梗塞常出现偏瘫:口角歪斜、半身不遂......

腔隙性脑梗塞多对症治疗,康复锻炼,饮食调整为以低脂肪、低热量、低盐饮食为主。

脑梗塞需要尽快开通阻塞血管,尽量保持肢体功能,包括溶栓、抗凝等治疗。关注@罗医生健康说,收获更多权威健康科普,读懂更多感人故事。欢迎转发、评论、点赞,把我推介给你的家人和朋友。也可以私信我,一起交流更多健康话题。


罗医生健康说


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都会出现头晕、头痛、颈肩部酸胀等症状,去医院一查,报告显示“腔隙性脑梗塞”。

很多人不禁疑惑:不是说脑梗塞是中风,会出现偏瘫、失语、口角歪斜等症状吗?为什么检查出腔隙性脑梗塞,但却没有这些表现?

脑梗塞和腔隙性脑梗,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脑血管病变堵塞后所引起的脑组织坏死

1、腔隙性脑梗塞,是微小动脉堵塞引起的病灶,现在将病灶小于1.5cm的脑梗塞定义为腔隙性脑梗。因为病灶小,所以一般来说不会引起很大的并发症;可以有轻微头晕、头痛等反应。就好比肘关节擦伤,虽然疼,但不影响整个手臂的功能。

2、脑梗塞,一般是较大的颅内动脉堵塞引起的系列反应,因为大脑是身体指挥中枢,哪片区域出现脑梗塞,就会出现相应的不良反应。比如运动中枢出现脑梗塞,就会出现偏瘫、口角歪斜等表现;语言中枢脑梗塞,就会出现说话含糊不清,甚至失语表现。

腔隙性脑梗是脑梗塞的哨兵,提示你做好防护准备了

引发腔隙性脑梗的主要原因是高血压动脉硬化或脑血管粥样硬化,如果出现小面积病变,则提示更大的颅内血管也已经开始病变,如果不做好预防工作,将有很大机会引发脑梗塞。

所以,如果有头晕、头痛等症状,并检查出腔隙性脑梗,大家就要积极控制血压、调节血脂、防止血小板聚集了,不要等到偏瘫卧床,要人端屎倒尿的时候,才想起来要去预防。

总之:

脑梗塞和腔隙性脑梗,都是同一个原理的疾病,但引发的后果不同。就犹如子弹和炸弹,两者都是热武器,但引发的杀伤力不同,仅此而已。

大家如果检查出腔隙性脑梗,提前做好各项防护准备即可。

★若本回答有帮助,请点赞支持!

胃肠肝胆外科曾医生


腔隙性脑梗死和脑梗死不是一回事。

道理很简单,它们不是一个等级上的概念。举个例子,医生、外科医生、内科医生,这三个名词是一回事吗?医生是个“大帽子”,它卡住了外科医生和内科医生这两个概念。

同样的道理,脑梗死是一个大的概念,指诸多原因(动脉硬化、栓子脱落、免疫炎症、肿瘤压迫等诸多原因)导致的所有体积大小的脑部动脉血管堵塞、严重狭窄所导致的神经因为缺血、缺氧造成损伤进而引发或不引发临床症状的一大类疾病。

腔隙性脑梗死

腔隙性脑梗死,是脑梗死诸多类型中的一种(如果是微小血栓导致的腔隙性脑梗死,属于脑栓塞的概念),是大的脑动脉分出的的单个小穿通支血管闭塞引起的非皮质性小梗死(梗塞灶的直径一般在0.2-15毫米),这个概念最早来自19世纪,当时医生在尸体解剖中发现这类病灶,发现在大脑的中心部位及脑皮质的下面脑干上有很多的体积很小的缺血性的病灶,后来通过CT、磁共振等技术在活体上也得到了证实。不过,随着人们这类疾病认识的不断提高,腔隙性脑梗死这个诊断名词的争议也越来越大,临床应用也越来越少,它更多的被“脑小血管病”等诊断所替代。

至于“腔隙性脑梗死”发病的原因,目前的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小的穿通支动脉的小动脉硬化(主要是脂质透明变性)是常见病因,尤其是较小的梗死(长度为3-7毫米)。

  2. 源自一些大血管,如大脑中动脉主干、脑底动脉环、基底动脉远端或椎动脉远端的穿通支动脉起始处的微粥样硬化斑。也就是说这些小穿支动脉的开口的地方由于斑块的完全或次全的遮盖,导致缺血。

  3. 在某些情况下,虽然未经病理证实,但很多科学家仍怀疑微小栓子是这些小梗死的原因。

腔隙性脑梗死占所有的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梗死和脑栓塞等)的15%-26%。

上面描述的三种腔隙性脑梗死病因中有两种与高血压相关性慢性血管病变有关。其他,如吸烟、糖尿病等因素也被认为参与其中。


神经内科宋璞医生


以前我们常说的“脑梗塞”,现在改称“脑梗死”。

腔隙性脑梗死指的是大脑内的微小动脉血管壁发生病变,管腔闭塞,导致其支配的较小范围的脑组织出现坏死,从而形成较小的梗死灶,一般直径不超过5mm。患者出现的症状和梗死的位置、大小相关,常见的症状主要有头晕头痛、四肢麻木、眩晕等,有些可以没有任何症状,而是在体检颅脑CT或核磁时发现。发生原因与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因素密切相关,老年人更为多见。

腔隙性脑梗死因为属于小动脉堵塞,绝大多数不会造成致命性后果,但却往往是大血管堵塞的前奏,因为发生了腔隙性脑梗死说明人体的大脑动脉已经出现的内皮的损伤,如果不及时干预,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

脑梗死(也成为缺血性脑卒中)泛指一切脑动脉狭窄闭塞性的疾病,导致大脑缺血、缺氧,从而出现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大血管闭塞可以导致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会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甚至形成脑疝、昏迷,重者可以直接导致死亡。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非常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具有很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其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区别主要在于堵塞血管的大小,平时所说的脑梗死也是泛指颅脑的较大动脉的堵塞导致的脑组织软化坏死。


深蓝医生


“脑梗塞”这个病老百姓都知道是中风的一种,属于脑血管堵塞性疾病,医学上称缺血性卒中。也就是说脑动脉系统血管堵塞了,导致这个血管供应的脑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失去原有的功能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综合症状。脑梗塞是神经内科极其常见的疾病,占全部脑卒中的80%。脑梗塞的发生与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肥胖、精神心理因素、过度劳累、久坐不动、抽烟喝酒等有关,也与一些重盐、高糖、高脂等不良饮食习惯有关系。此外,风湿性心脏病、房颤、脱水、恶性肿瘤等病人也容易发生脑梗塞。

发生脑梗塞以后,梗塞部位不同,临床症状不同,比如额叶梗塞,表现为情绪方面的问题;颞叶梗塞,表现为癫痫或精神症状;枕叶梗塞,表现为视力或视野缺损;基底节内囊区梗塞,表现为偏身麻木或偏瘫;大脑半球梗塞,可表现为意识障碍、失语、昏迷等。脑部重要区域的脑梗塞危害比较大,不及时治疗会遗留各种功能受损,大面积脑梗甚至危及生命,治疗原则为黄金时间内及时溶栓,减少后遗症发生。

腔隙性脑梗塞在老百姓中更为常见,简称腔梗。腔梗实际上是脑梗塞的一种,而且是比较轻微的一种,属于一种老年病。70岁以上的老年人如果做磁共振检查大多数人都会有腔隙性脑梗塞存在。腔隙性脑梗塞属于颅脑毛细血管病变,通常为直径2~5mm的囊性病灶,呈多发性,小梗死灶面积仅稍大于血管管径。大血管仍然通畅,脑细胞可正常工作,临床症状轻,部分患者仅表现为头晕或记忆力减退,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症状。总的来说对人体危害较小。

无论是脑梗塞还是腔隙性脑梗塞都可以通过脑部CT或者磁共振来检查,CT分辨率略低,有时会把血管间隙当做腔隙性脑梗塞,会出现CT结果和磁共振结果不一致的现象,所以如果想更准确的确定是否有腔隙性脑梗塞,最好做磁共振检查。

腔隙性脑梗塞实际代表有轻微中风了,虽然近期危害小,但如果不管不顾,小问题也可能会发展为大问题。当确诊为腔梗时,首选确定有没有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如果没有,暂时可以不用药,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就行了。而有高危因素的人治疗上通常建议进行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目的是减少发病次数和发病程度。比如患高血压的人,需控制血压;若患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脂增高,需服用他汀类药物。也可用一些预防血栓、血小板聚集的药物,比如阿司匹林。更重要的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戒酒、多运动、肥胖者减体重、低脂饮食、多吃瓜果蔬菜。


胡洋


腔隙性脑梗死和脑梗死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程度的差异。腔隙性脑梗死占全部脑梗死的20%~30%。

腔隙性脑梗死,是指脑组织的小穿通动脉在长期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作用下,血管壁发生病变,最终管腔闭塞,导致远端脑组织产生缺血缺氧性坏死,坏死脑细胞经吞噬细胞吞噬、移除后,形成小空腔,因此我们称之为腔隙性脑梗死,其梗死灶的大小一般不超过1.5~2cm。

由于梗死灶很小,且大部分患者梗死灶发生在脑组织的相对静区(不发挥作用),所以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通常没有神经缺损症状,也就是老百姓所谓的“健康状态”。因此腔隙性脑梗死也不需要治疗。

但是腔隙性脑梗死绝不是无伤大雅的病,之所以发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肯定是存在一个或多个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比如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大量吸烟、嗜酒等。当你发现CT报告单上写着腔隙性脑梗死的时候,一定要自查以上危险因素,尽早干预,否则,下一步很可能就是大面积脑梗死了!


张医生在线-欢迎你的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