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小猴紫在此


皇帝貴為九五之尊,吃穿用度方面,都有專門團隊負責,特別是在吃的方面更是講究,每頓吃什麼,下頓吃什麼,怎麼吃有營養,都是經過御膳房那群人合理安排的,而且吃飯的時候還不帶重樣。


一個菜只能吃兩口,不能多吃,最主要的是為了防止他人下毒,皇帝每天住在宮裡面,吃不了那麼多,但是每一天做的卻很多,那麼吃剩下的該怎麼辦呢,



賞賜給王公大臣,皇帝吃的菜都是頂級廚師做的,好吃,對於那些有功的功臣們,能夠吃到皇帝所賞賜的飯菜,那是無比的榮耀,這也說明皇帝對這個人是非常的認可,要不然不會把自己的飯菜隨隨便便賞賜,可能還會賞賜給妃嬪們,同賞賜王公大臣一樣,也是皇帝對這位妃嬪的重視,能吃到皇帝上的飯菜批評也是無比榮耀。


其次,宮女們太監自食其用,皇帝每天那麼多飯菜,而太監又那麼多,所以當皇帝切身下之後他們便自食其用,當然,不是所有的太監都能吃到,主要是那些地位比較高的太監和宮女們可以吃到,有時候還會喝酒,毫不客氣的說,這也是一種權貴所帶來的榮譽,



比較差的飯菜了,就會賣給宮外的百姓們,當然,所賣的菜也是非常的便宜,老百姓能夠吃到宮裡的菜,心裡也樂滋滋,畢竟在天子腳下,是跟皇帝站沾邊的,以後出去吹牛的時候,肯定倍兒有感覺。




慈禧吃飯的時候,滿漢全席,他吃的飯菜,更是多數不過來,每一頓飯都要108道,大家想上午中午晚上這三頓飯,要有上百道的菜,這些菜大部分都是擺在桌面上,可能只是看一眼而已,哪個菜做的比較好看,就會吃上兩口,但是還不能多吃,所以飯菜,對於太監來說更是一筆難得的美食。


束竹醉


關於古代皇帝的飲食,由於大多數史料記載比較缺乏,所以我們在這裡只能瞭解一下記載比較詳細的清朝皇帝飲食。

大多數時候,清朝皇帝們每天只吃兩頓正餐,這兩頓正餐分別在上午和下午的時候享用。

這些正餐的分量極其豐盛,每頓最多有108道菜,每天需要準備很多食材,這些食材包括了10斤豬肉、5只雞,3只鴨,2只羊、10斤豬肘子、10斤湯肉、60個胡蘿蔔、19斤時蔬、6斤蔥、青醬3斤、醋2斤、清泉酒4兩還有其他諸多食材。

而清朝皇帝每天除了兩頓正餐之外,如果他們在其他時間肚子餓的話,還可以叫御膳房在不同的時間裡給自己呈上一些自己想吃的點心和水果,即使不吃第三餐,也可以保自己一天不餓。




慈禧每天需要用到的食材

按照清朝的規矩,清朝皇帝一般不會和其他人一起享用食物,太后、皇后、妃子們基本都是自己一個人吃東西的,御膳房每天都會把她們的菜品呈到她們的房間裡讓她們自己享用。

根據等級的不同,皇宮中的貴人們菜品數量又有會有所不同,在皇宮中,享用菜品等級最高的有三人,這三人分別就是皇帝、太后、皇后。

按照溥儀自傳中的說法,太后的膳食雖然沒有皇帝那麼多,但也非常豐盛。

在他的說法中,慈禧太后每天所需要用到的食材有很多,包括了五十斤豬肘子、一隻羊,一頭豬、兩隻雞,兩隻鴨、兩升細米、一升五紫米、三升江米、三斤粳米麵、一斤麥粉、十五斤白麵、一斤蕎麥麵、兩斤一兩白糖、八兩蜂蜜、二十八個雞蛋、兩斤豆腐、二十個茄子、十五斤蔬菜等。

這還不算完,因為清朝的皇宮中有著試毒的傳統,所以深受慈禧寵愛的李蓮英每天都會藉著試毒的名義在自己房間中提前慈禧一段時間吃到和慈禧太后一模一樣份額的食物(一般試毒的人,只能站著一道菜嘗一點)。

由此,可見慈禧時期的奢華。

剩飯剩菜的去向

因為菜品實在太多了,所以皇帝每天用過膳後都會剩下很多剩飯剩菜。

關於這些剩飯剩菜的處理,很多人就感覺到了好奇,想知道皇宮裡的人是怎麼處理這些剩飯剩菜的。

根據一些清朝太監的回憶表明,如果是皇帝沒有動過筷子的菜,要是沒有變味道的話,一般御膳房的人會將這些菜重新加熱,放到下次繼續擺到皇帝的桌前。


這麼做不是他們為了偷懶,而是他們想從中撈一些油水。

由於每頓飯的份額都有所固定,所以如果他們少做一道菜的話,他們就可以剋扣一道菜的食材費。

大家可不要小看這點食材費,清朝御膳房裡的食材報價往往非常高昂,道光時期一個雞蛋御膳房都能報上幾兩銀子的價格,就更不用說是其他的山珍海味了,憑藉著這些食材的差價,御膳房裡的人絕對能把自己錢袋賺得鼓脹。

而如果是被皇帝動過或者放久了的菜,那麼御膳房裡的人就不敢冒著殺頭危險繼續給皇帝食用了。


這些剩菜,御膳房中的人一般會和太監、宮女們私自分來吃。

有的則會被高價倒賣到皇宮外面的一些酒樓或者小飯館中,賣給這些地方、讓他們打著皇宮御膳房菜品的名號招攬顧客。

以清朝時期大多數人對皇帝的崇敬,這些剩飯剩菜會有著很大的市場。


孤客生


據野史記載,皇帝的一頓飯必須幾十個或上百個菜種,肯本就吃不了。桌上的那些“山珍海味”基本上都是隨皇帝、皇妃全身而退。但剩了以後並不是扔掉,而是經過多方面搞了一個“專利營銷”,並且每次都是一筆可觀的收入。



趕上皇帝心情好時,會授意御膳房的總管把一些“家常菜”端到他自己的房間留著,等交班的一批太監宮女聚在一起吃掉,但他們必須AA制拿出一點兒“錢”放在桌上,以此類推。不過,這些有口福的人都是貼身伺候皇帝和娘娘的,其他人等不在之列。



而有些“天宮大菜”單獨提出來拿到京城的監牢賣給“貪官”及有錢的囚犯,價格高的離譜,並特意告之這是皇帝剩下的,每次都能被搶購一空。甚至有些“來者”不拒的犯人因此免了秋後問斬之刑,因為殺了就斷了總管的財路。民間曾有句諺語形容這來錢道:一年御膳房,三千雪花銀。



還有些一口沒動的更是人間難得的“人參果”。

因為每到飯口,皇宮外都有眾多的“美食家”翹首以盼。當宮門一開,拍賣馬上開始,誰叫的高誰拿走。傳聞清朝乾隆皇帝最愛吃的“烏龍盤玉柱”最高價賣到了現今的一萬人民幣,而那道菜其實就是一根兒大水黃瓜盤了幾根鹿肉條,頂頭放一個櫻桃,盤底是用食材加工的鹿肉丁兒。當然了,真假不得而知,也沒人吃過。

但我“信”!



1993年未,我去承德大佛寺266醫院對面開飯店,盤完店二個月後,到避暑山莊門前的“皇宮飯莊”(二樓,飯店名想不起來了,應該也叫什麼什麼莊)想吃頓皇帝大餐,就先點了這道“烏龍盤玉柱”,78元一盤。結果端上來後我鼻子都氣歪了。一根立著的水黃瓜盤了一圈細火腿腸(1.5一根兒,一個連一個,三根兒為一條烏龍,轉著圈盤上去),黃瓜尖兒上放一個小紅櫻桃,盤底全是杏仁兒。另外一個“鳳凰展趐”,端上來時我差點吐血,半顆白菜鋪壓盤底,中間一小堆肉醬,哭笑不得時慶幸見了點兒肉星,價格嗎!人家說我選的,86元。



那頓飯,兩道菜,一小瓶半斤裝“玉液瓊漿”,皇上吃的米飯,一共花了370元,吃吐了不說,那叫個憋氣又窩火喲。

那時候我在家鄉單位一月工資才112.27元。

最可恨的那米飯,都他姥姥餿了。



估摸著這家飯莊可能就是延襲皇宮剩菜的處理方法:

把人“摸透了”,只要名,不差錢,才能賣大錢。



就像羅卜開會,一盤皇帝吃的順氣菜,在民間,就叫群英薈萃,花高價都搶不著。


驍勇34


皇帝吃不完是肯定的,因為皇上吃飯跟一般人可不一樣,雖然皇上是想吃啥就能吃到啥,但是每一種菜,皇上最多隻能吃三口。

為什麼皇上只能吃三口呢?

因為在歷史上,皇帝作為至高無上的統治者,常常會有高處不勝寒的恐懼,因為誰都寄予皇帝的寶座,誰都想當皇帝。

皇上就害怕有人往飯菜裡下毒,而最可能被一下子就是皇上喜歡吃的飯菜,除此之外也害怕有的太監故意去迎合皇上,專門上皇上喜歡的菜邀寵。

為了規避這些教訓,歷史上的皇帝就會被要求,不能讓別人知道他吃什麼。

為了不讓別人知道皇上喜歡吃什麼,皇家就有個規定。

每一道菜皇上最多隻能吃三口,如果菜超過三口,旁邊的太監必須立刻把這道菜撤下去,半個月之內不能再上這道菜。

所以當皇上也很痛苦啊,什麼好吃的也不能多吃。

雖然不能多吃,但是種類齊全,樣式多變,而且皇上吃飯,每頓飯至少要花上百兩銀子,一座就是一大桌,要顯示出皇家的氣派。

這個時候皇上肯定是吃不完的,吃不完的飯要怎麼辦呢?

由於這是皇上吃過的飯,那就有了特殊的意義。

一般來說皇上會首先賞賜給嬪妃或者是兒女,都是皇子和公主們,這些都是皇恩浩蕩,一般來說肯定是緊著自己家人給……

除了自己的家人之外皇上還可能會為了顯示恩寵,把飯菜賞賜給一些自己信賴並且對國家有功的人,也就是那些就是比較高的大臣和皇上喜歡的大臣。

這些人受到皇上賞飯之後,需要感激涕零的叩拜之後,祖宗八代的感激之情來吃下皇上賞的飯,不論它好吃不好吃,你要是敢不吃完,那就是不給皇帝面子。

皇上不在乎你喜不喜歡吃,但是隻要賞給你吃了,你如果不吃,那就是在削弱皇權啊,那你就會成為皇上的眼中釘,所以一般臣子這個時候都是淚流滿面的吃完。

因為它難吃,而是要表現出來感激涕零的樣子

而且你不能坐那吃,坐著吃是皇上的特權,你想和皇上平起平坐不成?

比如說有一天西漢就有個大臣受到皇上恩寵,賞膳,他怎麼辦呢?

他要跪趴在地上把飯吃完以示恭敬。

除了嬪妃公主皇子和大臣之外,當然就是賞給家中的下人太監宮女們了。

能夠在宮廷中浸淫多年的男人,自然也都是玩權術,玩心理比較通透的人。

懂得如何駕馭手下,如何讓手下感恩,恩威並施是一個重要的措施,皇上平常高高在上,這已經是非常大的天威了,偶爾賞賜給底下人一頓飯,這就是讓他們感激涕零的恩。

恩威並施才能夠讓底下人對他忠心耿耿,而不會有異心,省得被人加害,雖然皇帝的警衛能力不錯,誰知道什麼時候就突然蹦出來一個人想殺你,所以身邊人一定要好好對待。

所以偶爾賞賜飯食也是皇帝權術中的一個重要部分。

但是到了清朝,對於太監宮女,沒有像明朝那麼大的權勢了,像明朝時期太監是可以操縱國政,賺取很多外快的。

這時候的太監宮女薪水比較低,又沒有什麼能夠撈油水的東西。

很多人竟然會選擇把皇帝賞賜下來的飯食送到民間給富豪倒賣,因為是皇上吃過的飯食,以此來謀取暴利。

這件事情肯定屬於太監宮女範圍之內的潛規則,那肯定不會知道的,就算皇上知道了,輕易也不會為難這些人,本來人家薪水就低,能夠自己開源也不錯,他們也是要吃飯的,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算了。


歷史好奇怪


皇帝吃的飯菜叫做御膳,那是由御膳房的專業團隊打造的最高標準的伙食。皇帝吃的飯菜不僅色香味俱佳,而且還要用高大上的餐具和專業的伺候團隊。皇帝的御膳主要是為了欣賞與享受,吃飽只是其中的目的之一。對於皇宮中的御膳,平常人別說有機會品嚐了,就是見都沒見過。

皇帝的伙食標準怎麼樣呢?

在清代,皇上吃飯問題,是一件相當大的事情。清朝皇帝每天只吃兩頓飯,早上六點至八點之間的用膳被稱為早膳,十二點至下午兩點之間的用膳被稱為晚膳,用膳時間都在兩小時以內。除了正餐之外,還有兩頓茶點,可吃一些零食小吃。

清朝初期皇帝的御膳,每頓飯有120道菜,通常擺三張大桌。後來因國庫緊張而將菜譜減少,120道菜變為64道菜。咸豐皇帝又減去一些菜,變為32道菜。清朝日薄西山,垂簾聽政的慈安太后,再將菜減為24道。慈禧獨攬大權後,又恢復的百道大菜的規矩,每頓飯要用銀200兩。

我們看一下清朝皇帝每天的伙食標準,根據清宮記載:每日盤肉22斤,湯肉5斤,豬油1斤,羊2只,雞5只,鴨3只,青菜共19斤,各種蘿蔔共60個,蔥6斤,玉泉酒4兩,甜醬和清醬各3斤,醋2斤。隨膳餑餑240個,鮮牛奶100斤,玉泉水12罐、乳油1斤、茶葉75包。能吃完嗎?肯定不能。

皇帝都是怎麼用膳的呢?

用膳時間一到,前侍衛喊傳膳,太監將預備好的膳食從御膳房抬來,並按規定佈菜。皇帝在用膳前,待膳太監會先在每道菜上放一塊試毒銀牌,查看顏色以檢驗飯菜是否有毒或變質。之後,皇帝若還是不放心,則會叫太監先行品嚐,確認無誤後再吃。

皇帝吃飯有個規矩,就是每菜不過三匙,通俗的講就是每道菜不能連吃三口,否則菜要被立即撤下。為什麼呢?因為皇上喜歡吃的東西不能讓別人知道。用膳期間,皇帝要是眼睛看了哪個菜,太監就會將菜挪到皇上夠的著的地方,用羹匙舀進布碟。皇帝吃過三口,你就會聽到太監大喊一聲:“撤”,菜便被撤走。

皇帝吃不完的飯菜怎麼辦?

皇帝吃飯基本上是一個人獨自享用,如果沒有旨意,任何人不得與皇帝共餐。皇太后及妃嬪們,通常在其宮裡用膳。只有在過年時的除夕和初一兩天,皇帝才與皇后、貴妃們一起吃飯。年夜飯一般擺在乾清宮,皇帝高居寶座前面,下面是妃嬪們的陪宴桌。那麼平時每天一百多道菜,皇帝顯然吃不完。這些飯菜怎麼處理呢?主要有以下途徑。

賞賜給妃嬪、皇子及大臣們

皇帝在用膳時,除了太監在場,不遠處還會站著一群聽賞的人,比如商量事宜的王公大臣及皇子。如果皇帝不想吃,或是心裡一時高興,便會把美食賞賜下去。被賞的人只能在另設的桌子前,站著吃完。估計主要還是吃不完的原因,皇帝賞賜的飯菜,即使你不餓也得吃把它吃完。

還有就是皇帝吃飯期間或者是吃完飯,忽然想起那位妃嬪什麼的,就會吩咐太監將飯菜打包贈予妃嬪們。不管是作為王公大臣,還是妃嬪皇子,能得到皇帝賞賜的飯菜,也算是莫大的榮幸,雖然是名義上皇帝的剩飯剩菜。

皇帝大量的剩餘飯菜會被倒賣

其實皇帝的賞賜飯菜只是偶爾的現象,並不是每頓都這樣。因此,每天便會產生大量的剩飯剩菜,這都是頂級的廚師團隊打造的精品,自然不會輕易倒掉。這些剩餘飯菜會被御膳房或者太監、宮女通過特殊的途徑倒賣出宮。

沒有人會擔心這些剩飯菜沒有銷路,要知道這些飯菜可是皇上的御膳,能吃上一口都算是沒有白活。這個一本萬利的生意很是火爆,清朝時已經變成了一個能養活近萬人的成熟的產業鏈。

這樣來處理皇帝的剩飯剩菜,就是資源的再利用,遠遠要強於浪費掉。從太監、宮女到宮外小販、酒家,既處理掉了皇帝的剩餘飯菜,有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利益。這些剩餘飯菜一般會被按品相歸類,品相好的會被餐館收走,經過處理便會當做御膳賣掉。其餘的就被做成大鍋飯,熬成粥,便宜出售。

總之,皇帝用完膳,剩餘的飯菜絕對不會被倒掉,處理它的途徑很多,通常為賞賜和倒賣。我們在驚歎這些飯菜不會浪費的同時,對皇帝用膳菜餚的豐富也是驚詫不已,這也是封建皇權高高在上的一種表現吧!


野史也是史


當我們想起“剩飯”這個詞的時候,第一反應肯定是倒掉或者餵狗,餵豬等牲畜,但是在古代,皇帝吃剩下的飯可就不是這樣了,皇帝吃剩下的飯能叫剩飯嗎?誰敢扔?扔皇帝吃過的菜可是大逆不道,重則會被問罪處死的!再說了皇帝平常吃的菜少則三五十道多則上百道,即便有一部分是擺樣湊數的,但每天依然會剩下大量的飯菜,這些飯菜都是名滿天下的御廚做的,通常情況下一般人花錢都吃不到,所以“倒掉”那就太暴殄天物了!因而皇帝吃剩下的飯菜其最終結局一般是以下四種情況。



1,賞賜給身邊的人。通常情況下皇帝會將自己沒有動過的菜賞賜給身邊的大臣,嬪妃,皇子,公主等人,有時候興致高了還會賞賜給宮女,太監,而得到賞賜的人不管餓不餓必須當著皇帝的面站著吃完,不管好不好吃,願不願吃,哪怕他不喜歡吃香菜而皇帝賞賜了他一盤香菜炒肉!都必須稱讚飯菜的美味和皇帝的恩德,所以得到皇帝賞賜的飯菜有時候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2,被倒賣給有錢人。是的,你沒看錯,古代的思想不能用今天的觀念來理解,那時候,皇帝的口水就是老天爺灑下的聖水!不僅能治病還能延年益壽,發家致富,這一點不誇張!所以皇帝的“御膳”在民間是很有商機的,於是宮裡的御膳房會和宮外一些比較高檔的餐館保持長期合作的友好關係,宮裡人會把菜樣還保持較完整的剩菜打折賣給餐館,餐館則稍微加工一下後打出“御膳”的名義對外銷售,於是那些“急於得到皇帝口水”的有錢的老百姓就爭相來體驗,這條產業鏈經過明朝的發展到了清朝已經非常的完整,據統計參與這條產業鏈的人員最多的時候有上萬人,可見“倒賣皇帝剩菜”是真的暴利!



3,皇帝沒碰過的菜下次再上。像類似燉湯一類的菜,這種菜被御膳房的廚子做好後長期用小火煨在鍋裡,什麼時候傳膳了,便盛一些上去,皇帝沒有碰過的則拿回來重新煨到鍋裡,而且如果皇帝在非用膳時間想要吃點什麼東西填填肚子,這時候也可以快速的傳上來,而不會耽誤皇帝餓肚子。否則皇帝餓的發怒了,真的會像餓極的老虎,得誰咬誰!

4,賣給普通百姓。可能有人問了,這跟第二條有什麼不一樣的嗎?是的,不一樣,一樣的話我還會說兩遍嗎?第二條是針對有錢人的,而這一條是針對包括你我在內沒錢的(開玩笑,各位朋友們肯定都比我有錢,哈哈)。



老北京有一個詞叫“折籮”,不知道北京的朋友們有沒有聽過,根據《北京土語辭典》解釋為:“酒席吃罷,剩下的菜餚,不問種類,全倒在一塊兒……也叫‘折籮菜’。”過去人們不富裕,頭天的剩菜剩飯捨不得倒,第二天“折”到一起燴食,殘羹剩飯有一種特殊的味道,有人喜食。那麼當皇帝吃剩下的飯菜經過前面三道篩選後,最後剩下的宮裡人會把這些菜倒在一塊兒,倒成“皇家折籮”,賣給宮外的普通人,當然價格是非常低的了,基本就是半賣半送,如此一來有錢人能品嚐到皇帝的口水,沒錢的人也能嚐到皇帝的口水,你好我好大家好,嗯,就是這樣。

所以經過以上四種方式的處理,皇帝吃剩下的飯菜基本被消耗的差不多了。


鹹魚閒聊


皇帝用膳少說也要二三十道菜,多的有百道菜。每道菜只吃二三口,剩下的菜當然不是倒進餵豬的泔水桶。皇帝一般會賜菜給各人,最後剩菜中的剩菜由御膳房的太監和宮女們吃了,甚至倒賣到宮外去。

1,末代皇帝溥儀的御膳

溥儀在《我的前半生》裡講了一些御膳的事情。

宮中只用膳兩次,早膳相當於午餐,晚膳相當於晚餐。如果早上或下午皇帝餓了,就吃些點心。

皇帝的每份菜都有一個銀牌,是為了防砒霜的,古代的砒霜不純,雜質可以讓銀牌變黑。御膳在送給皇帝之前,都要經過一個專門的太監“嘗膳”,嚐嚐有沒有毒,所以皇帝吃的都是太監的剩菜。

慈禧太后和隆裕太后,每頓飯有百樣菜,排場很大。

溥儀當皇帝時還是個小孩,所以他父親就讓他節省一點,每餐按例也有三十種菜左右。

溥儀記載了一次御膳房的早膳:

口蘑肥雞 三鮮鴨子 五綹雞絲 燉肉 燉肚肺 

肉片燉白菜 黃燜羊肉 羊肉燉菠菜豆腐 櫻桃肉山藥 爐肉燉白菜 

羊肉片川小蘿蔔 鴨條溜海參 鴨丁溜葛仙米 燒茨菇 肉片燜玉蘭片 

羊肉絲燜跑躂絲 炸春捲 黃韭菜炒肉 燻肘花小肚 滷煮豆腐 

燻乾絲 烹掐菜 花椒油炒白菜絲 五香乾 祭神肉片湯 

白煮塞勒 烹白內

除了一道鴨條溜海參是山珍海味外,其他都是家常菜。

外界對皇帝的御膳過於想象,其實皇帝也是凡人,山珍海味每餐吃一樣就行了,還只能吃三口。

皇帝吩咐一聲傳膳,十幾個太監依次傳聲下去,一直到御膳房。聲音還沒落下,御膳房的幾十個人已經端著菜來養心殿了。

這些菜早就在半天前準備好了,有些燉菜都是過夜菜一直在爐子上燉著。

這些菜端到皇帝面前,看著過夜菜實在是倒胃口。

不過溥儀是個小皇帝,皇太后和太妃們都寵他,另外做一些時新的御膳給溥儀吃。

這一家六口,總計一個月要用三千九百六十斤肉,三百八十八隻雞鴨,其中八百一十斤肉和二百四十隻雞鴨是我這五歲孩子用的。

(軍機大臣、侍衛、高級太監等)連我們六口之家共吃豬肉一萬四千六百四十二斤。

每日還要添菜,添的比分例還要多得多。這個月添的肉是三萬一千八百四十四斤,豬油八百十四斤,雞鴨四千七百八十六隻,

(每月)添菜連同分例一共是一萬四千七百九十四兩一錢九分。

皇帝和太后們、妃子們一個月消費的豬肉是3萬多斤,算他們全家都是豬八戒也吃不完啊!

絕大多數都剩下了。

2,皇宮中用膳的規矩

皇帝坐在那裡用膳,當然不用起身來夾菜。都是傳膳太監看皇帝的眼色,皇帝想吃那份菜,傳膳太監就用調羹舀進碟子裡呈給皇上,如果皇上滿意點頭,再舀一次,不能超過三次。

所以再好的東西,皇上也只能吃三口。

<strong>

清朝內廷的《膳底檔》專門記錄皇帝的進膳,什麼時間,和誰一起吃,什麼菜,都記錄下來。但是不會記錄皇帝愛吃什麼菜,怕有人下毒。

3,皇帝的剩菜處理一:賜菜

皇帝如果覺的那樣菜好吃,或者好看,就賞賜給妃子、王子、大臣們。

<strong>

上進畢,賞舒妃等位祭神糕一品,包子一品,小餑餑一品,熱鍋一品,攢盒肉一品,菜三品。

4,皇帝的剩菜處理二:御膳房吃掉或賣掉

皇帝賞賜完了之後,御膳房就把剩菜剩飯撤下去。

這些剩菜剩飯,品相好的,御膳房的太監和宮女們就自己享用了。

如果還有剩下的,就有善於鑽營的太監賣到宮外的餐館去,說是御膳。這些餐館再加加熱,賣給那些想得到“真龍天子口水”的富人!

5,另外補充一點:清朝的皇帝是沒有廁所的。

那帝要吃飯菜,還是要拉出來的。有專門的太監端著尿壺和便盆,跟隨這皇帝,隨時隨地伺候皇帝出恭。

這是防止刺客在廁所裡謀殺皇帝,狹窄廁所裡一個皇帝蹲在馬桶上,很容易被刺客幹掉的。

如果皇帝正在用膳時內急怎麼辦?

皇帝就在餐桌不遠處叫太監把便盆端上,直接處理出來!

太監宮女們還不能笑,笑出來就是大不敬!

本人是沂藍書院趙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現代史,繼承章太炎學派唯識史觀學說。


沂藍書院趙月光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個問題問的有水平。

以溥儀為例,作為滿清的皇帝,還傳承祖宗的規矩,每天只吃兩頓正餐,稱為早膳和晚膳。早膳一般在早上六點至八點半進行,晚膳在十二點至下午兩點進行,夏秋兩季則提早一個小時。兩頓正餐之後,各加一頓小吃,時間不固定,如果皇帝臨時想吃什麼,就隨時傳人送上。

他吃飯的時候,菜分為兩種。

一種純屬壯聲勢的,大概有幾十道。

這些才都是平時就準備好的,有的一直都在燉著,吃的時候就端上來。

溥儀回憶:一般為主菜八品、小菜四品,外加火鍋、粥、湯等,加在一起大約有二十幾品。這些菜餚經過種種手續擺上來之後,除了表示排場之外,並無任何用處。它之所以能夠在一聲傳膳令下,迅速被擺在桌子上,是因為御膳房早在半天之前或一天以前就已做好,煨在火上等候著的,誰願意吃呢?我吃飯的時候,御膳房做的這些菜遠遠地擺在一邊, 不過做個樣子而已。

溥儀實際吃的,主要是自己的廚師以及太妃的廚師們,現做的菜,一般也有20多個,每天不同花樣:我每餐實際上吃的是太后送的菜餚,太后死後由四位太妃接著送,因為太后或太妃們都有各有的膳房,而且用的都是高級廚師,做的菜餚味美可口,每餐總有二十來樣,這是放在我面前的菜。

溥儀的廚師按照今天來看,就是特一級廚師之霸,是全國最頂尖的廚師。至於食材也是因有盡有,每個月開銷巨大。御膳房所用雞、鴨、豬等肉類物品,主要由內務府支出四萬兩銀購買

所以,溥儀每次吃的其實就是二十多個菜。

需要說明的是,皇帝吃飯的時候,如果不是陪著太后,只有他一個人可以坐著,其餘哪怕是妃子或者大臣一起吃,也必須站著,這是規矩。

皇帝平時久居深宮,鍛鍊不足,加上常年錦衣玉食,通常食量很小。

一般來說,二十幾道菜只是選幾樣略碰一下。

根據皇族的規,皇上對同一盤菜最多吃三筷子,多了就是失禮。

對於皇上吃剩的東西,一般有兩種處理方法。

第一就是賞賜,賞賜給妃子、孩子、大臣等等。

但是,賞賜的菜絕對不是皇帝自己吃過的,而是沒吃過的。

這不是處於衛生考慮,因為為皇帝的撿菜是太監,用的都是公筷,本來就很衛生。

這是處於皇家的嚴格保密規定。

大部分被害死的皇上,都是中毒。

所以皇帝吃的菜也是保密的,絕對不能讓外人知道皇帝喜歡吃什麼。

史料這麼寫:站立在皇帝身後的四名太監便是專門執行家規的,即便是皇帝,也得遵循老祖宗定的規矩。皇帝用眼睛看哪個菜,侍膳太監便將那個菜朝皇帝身邊挪近一點,然後用羹匙舀進布碟裡。假如皇帝吃後說了句“這個菜不錯”或是讚許點頭,傳膳太監就再替皇帝舀一次,同時將這個菜朝後面退,不能再舀第三次。如果連舀三次連吃三口,那四個太監中為首的一個就會叫一聲:“撤”其餘太監便將這個菜撤下去,而且此後十天半月就不會再見到這個菜了。宮中把這個規矩稱作“傳膳不勸膳”。

《膳底檔》是專門記錄皇帝進膳情況的內廷資料,事無鉅細,一點不漏均記錄在案,但是皇帝愛吃什麼菜則是萬萬不能記錄上檔的,皇帝也絕不會說自己喜歡吃什麼,或者今天想吃什麼。侍膳的太監及宮內人員更不許隨便談論,這可是宮內的一大忌諱,隨意談論或洩露皇帝用膳情況的人,輕者杖責,重者砍頭。如果沒有皇帝的旨意,包括皇后在內,任何人都不能跟皇帝一起吃飯。


所以一是御廚每天都要換花樣,很少將一個菜燒多次。二是皇帝吃過的菜一般不賞賜給別人。

第二就是作為廢料處理。

根據規矩,太監宮女是絕對不能吃皇帝剩飯剩菜的。

皇上吃剩的東西,只能作為泔水處理,丟掉或者餵豬。

到了溥儀時期,滿清垮臺,宮內一切都亂了。

一些太監在處理泔水時,竟然將溥儀的菜偷出去,賣給獵奇的食客,美其名曰御食。

自然,這是違規的,一旦被發現太監也就完了。

說白了,賣這種菜也轉不了幾個錢,可見太監視財如命的態度。


薩沙


古代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如何處理的?專家:成了太監的肥差

古代的帝王們,都被民間百姓奉之為是天子,因此都對他們尊敬無比。這一份尊敬,從皇帝的吃穿住行上就能看出。皇帝所用的一切都是最好的,更別說皇帝一日三餐的飯食,那每頓飯都是奢侈無比。大家應該都知道,皇帝吃飯的時候,排場非常大,他每一頓的菜品很多,每一道菜餚都要精緻,菜的口感又要好。但皇帝畢竟是一個人,即使可能有一些受寵的妃嬪陪他一起用飯,也就才幾個人,這麼一點人根本就吃不了多少東西。如此一來,皇帝每吃一頓飯,都會有非常多的剩菜剩飯。那這麼多的剩菜剩飯,他們會怎麼處理呢?難道全部倒了嗎?

清朝初期皇帝的御膳,每頓飯有120道菜,通常擺三張大桌。後來因國庫緊張而將菜譜減少,120道菜變為64道菜。咸豐皇帝又減去一些菜,變為32道菜。清朝日薄西山,垂簾聽政的慈安太后,再將菜減為24道。慈禧獨攬大權後,又恢復的百道大菜的規矩,每頓飯要用銀200兩。

賞賜給妃嬪、皇子及大臣們

皇帝在用膳時,除了太監在場,不遠處還會站著一群聽賞的人,比如商量事宜的王公大臣及皇子。如果皇帝不想吃,或是心裡一時高興,便會把美食賞賜下去。被賞的人只能在另設的桌子前,站著吃完。估計主要還是吃不完的原因,皇帝賞賜的飯菜,即使你不餓也得吃把它吃完。

還有就是皇帝吃飯期間或者是吃完飯,忽然想起那位妃嬪什麼的,就會吩咐太監將飯菜打包贈予妃嬪們。不管是作為王公大臣,還是妃嬪皇子,能得到皇帝賞賜的飯菜,也算是莫大的榮幸,雖然是名義上皇帝的剩飯剩菜。

按照慣例來說,是要倒掉的,畢竟別人吃剩下的東西,與垃圾無異了。但是卻有那麼一些膽子比較肥的太監,悄悄地把皇帝吃剩下的事務帶出宮去,賣給自己相熟的飯館,並說這是御膳房的食物。當時很多有錢人都是趨之若鶩,畢竟能夠吃到跟皇帝一樣的美食,這樣的機會實在是太難得了。因此,倒賣皇帝剩飯這個事情各朝各代都有人幹過,從御膳房到太監到御前侍衛,都有油水可撈,可以說活生生地變成了一門子無本的買賣,很多人在這個過程中掙了不少錢,買地置業,娶妻生子。

當然了,皇帝在逢年過節的時候,也有賜食的習慣,但是這樣的機會並不多,並且這種賜食是專門製作的,口味材質雖然比普通的食物好得多,但是跟皇帝吃的,差別那還是很大的。許多的大臣都對這樣的賜食機會十分抗拒,只是礙於要掉腦袋的事情,才不得不勉強接受。

最後一張圖 與本題無關,小夥伴們 你知道古代帝王為什麼有的稱寡人 有的稱 朕嗎?


醉飯哪裡逃


古代皇帝是一國之主,是天子,皇帝的吃穿用度自然是平常人無法匹及的,那麼古代皇帝吃的都是什麼呢?而這些吃剩下的又將怎麼處理呢?

皇帝吃得有多奢華呢?

皇帝的一日三餐必定是極盡奢華的,不僅要求每一頓的菜品要多,而且樣樣都必須非常精緻。

溥儀曾在自傳《我的前半生》當中寫道:“在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宮中已經不復當年繁華,一切吃穿用度已經被縮減了數倍。但即是如此,我每月還是要消耗810斤的豬肉,要用掉240只雞鴨,還有各種數不清的山珍海味,以及品類繁多的點心”。用度已經被縮減了數倍,數目還是如此令人咋舌,清末明初多少人還掙扎在溫飽線下,這位曾經的少年皇帝卻如此奢侈,貧富差距還真是懸殊啊!

溥儀還在《我的前半生》中寫道過皇帝吃飯的事絕對不準別人叫飯,應該叫“膳”,廚房叫“御膳房”。而且古代皇帝並不只是非要到飯點才用膳,而是餓了想吃的時候隨時都可以傳膳,每一頓有相當大的排場,至少都是幾十名太監穿戴整齊在一旁伺候。

皇帝的每一頓都如此奢華,那吃剩下的又怎麼處理呢?

皇帝在用膳前,都會有專門試吃的太監,說是試吃,實則是為皇帝驗毒,只有驗過的菜才能入皇帝的口,而且皇帝吃菜都要遵守一條準則,也就是“吃菜不許過三匙”,這又是為何呢?因為古代有許多企圖造反的人都會採用下毒的方法,因此皇帝絕對不能將自己的喜好讓外人知道,皇帝的飲食可以稱得上是國家機密,即使是碰到了皇帝自己愛吃的菜,也不能多吃,避免被人分析出皇帝的口味和飲食的偏好,這也說明了一國之主並不是那麼好當的,表面上雖然是無限風光,但背後也要為這無限的榮耀付出巨大的代價。

皇帝既然菜都只會吃兩三口,並且還會有很多菜都不曾嘗過,那麼這些剩下的菜又會怎樣處理呢?

將飯菜賞賜

當時皇帝將飯菜賞賜給別人,相當於是一種表現恩德的方式,受到賞賜的臣子們會將這些飯菜視若珍寶,會感到無上的榮耀,這種賞賜也不是一般人能夠得到的,只有地位非常高的王公大臣或者立了大功的將軍等才能得此殊榮,當然,皇帝身邊的一些紅人太監或者宮女偶爾也能得到這種賞賜,畢竟這些人更加懂得皇帝的脾性,也是近水樓臺先得月的道理。

運到民間進行售賣

皇帝吃剩下的飯菜撤下去之後,偶爾會有一些宮女小太監偷吃掉一點,這也是常有之事。而剩下的飯菜,就會被人拿到民間去售賣,這些剩飯在當時也是非常有人氣的,不管是平民百姓,還是富貴人家,都願意爭相去購買這些飯菜。這又是為何呢?

古代的人們都稱皇帝是真龍天子,總會有一點迷信,認為自己吃了皇帝的剩飯,多多少少都會沾到一點福氣,能給自己帶來好運氣和財富,甚至會有人覺得皇帝的口水都不似常人的口水,皇帝的口水被稱為“龍涎”,人們盲目的認為吃了皇帝剩下的飯菜,書生們都能考上狀元,甚至連普通平民百姓也能當大官,真是荒謬至極。

第二個原因則是皇帝吃的東西都是非常昂貴的,很多都是平常人家一輩子都不可能吃到的,就算是皇帝吃剩下的基本也都是山珍海味,雖然有的運氣不佳的人或許只能買到一些魚骨爛菜,但有些運氣爆棚的人也有可能會買到很多物超所值的剩菜。

還有很多品相不好的剩菜,會被賣家混合在一起,做成一個大雜燴,顧客用一個大勺子撈,撈出什麼算什麼,雖然這種食物有點噁心,但對於很多窮苦人家是非常划算的,他們能夠吃得起,能夠吃得飽,而且這些剩飯剩菜的味道也是相當不賴的。

這也不禁讓人想起杜甫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國家有那麼多吃不上飯的人,與此同時,皇宮卻還要考慮如何處理如此多的剩飯剩菜,令人唏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