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寄生虫》里一家几个人为什么要挤走别人,又挤在一起呢?

总之别烦我


大儿子基宇通过欺骗成为了家教,又通过欺骗赶走了原来的管家和保姆,让自己家里人住进来。但是在朴社长一家出去后,基宇一家在屋里狂欢时,原来的女管家回来了,因为她的丈夫也住在朴社长家的地下。两家人都想有个生存的空间,所有会和平共处,但是当实际利益的面前,伤亡是不可避免的。



小翟谈娱乐


电影《寄生虫》,这部电影讲述了富人与穷人之间的阶级关系,因为主角一家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因为对上流社会的憧憬,主角一家就把地下的人赶走,而他们作为贫穷的一方,努力的求生存,找机会向上,其实对于主角们的一家,儿子吃虽然高考没有考上,又复读了一年,但是其实儿子也是非常有才华,有能力的一个男孩,女儿因为喜欢画画,但家里并没有多少钱,但是她的美术功底也是不错的,比起富人家的小姐,穷人家的女儿要聪明的多,而男主角是一个司机也可以有生存本领,男主角的妻子给披萨店叠纸盒,但是因为他们从出生就是贫穷的阶级,渴望向上,所以当男主角的儿子有一个机会去富人家里给富人家里的小姐当英语老师,然后他们一家人就计划了一场骗局,女儿就编辑假的证书去给富人家的小孩当美术老师,然后一家人把富人家的司机赶走,男主角就当了司机,然后也把家里的保姆赶走,让男主角的妻子来到了家里,他们一家人在夫人一家人出去旅游的时候为所欲为,但是嗯原来的保姆回来了然后穷人家发现了,原来在富人家的地底下,还藏着原来保姆的丈夫,穷人男主角一家把保姆的丈夫和保姆一起关在了地下室,而且这个夜晚也是不平静的夜晚,当与夫人一家人回来的时候,他们就像落荒而逃的蟑螂一样,四处乱窜,而且男主角的儿子与富人家的女儿互相喜欢,富人家的儿子多松总是说他们一家人身上有相同的气味,他们一家人都很迷惑,到底是什么气味?但是最后原来保姆的丈夫逃了出来,一切的戏剧最高点拉开序幕,保姆的丈夫把男主角的儿子杀了,本来是一场富人的聚会,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富人他却想要逃脱,让男主角给他车钥匙,而且问他要钥匙的时候还捂着自己的鼻子,但是就当所有的冲突的时候男主角就把富人给杀了,一切的序幕最高潮拉开,也由高潮结束,穷人与富人之间的相互寄生,也相互供给,充充丰富的物质与精神的之间的距离,就像这部电影中说的那样,穷人说钱就像熨斗,能够烫平世上所有的褶皱,但是穷人的气味却无法掩盖,还有一句经典的话,在《寄生虫》中说有钱人不是因为有钱还很善良,而是因为有钱所以善良,这就是穷人与富人之间的距离,有人说穷人与富人之间距离就如同狗与人之间的距离一样,《寄生虫》这部电影让人产生了巨大的阶层关系,穷人与富人之间的关系,不论穷人多么的努力,但是永远改变不了富人对他们的鄙夷,所以当男主角的儿子来到富人家之后,他们就策划了一场骗局赶走别人,在富人家发现了地下室还有人的时候,他们毫不犹豫地违背自己的道德,把保姆夫妇关在了地下室,其实不论是保姆还是男主角一家,他们都像寄生虫一样依靠富人,想要走进上流社会,拥有美好的生活,我真的我觉得虽然现实生活很残酷,穷人与富人之间的差距很大,但是我们要保持自己上进的心态,不做违背道德的事情,努力奋斗拥有自己的美好人生🌸🌸🌸🌸🌸🌸






影视觅


《寄生虫》其实讲的也是这一层意思,住在地下室的一家人,一次偶然的机遇与富人产生了关联,这一家人秉承着向上的天性,通过各式各样的非常规手段“进驻”到了富人家里,变相完成了一次短暂的看起来梦幻的阶层跨越之旅,这当中隐含了欺骗、表演而带来的危机,直至最后两个阶层之间发生了令人悲恸的人间惨剧。

影片的开头我很喜欢,两分钟的镜头,这一家人的居住条件、家庭成员、经济来源就交代出来了,表现主人公一家生活在地下室里各种场景还很同情,提现底层生活不易。看到主人公一家通过各种手段挤走别人谋求职位时,开始反感,尤其趁富人一家出游,各种放纵毫不掩饰以别墅主人自居,甚至希望儿子能把富人家大女儿哄骗嫁给他时,说不出的恶心:就算他同学也喜欢大女儿都知道人家未成年要等到上大学后在交往。

再者,电影自始至终觉得虽然男主一家很卑鄙,但是至少他们是用自己的能力在混吃混喝,男主英语和教学真的可以,男主妹妹也是真的会美术,(半地下室家里贴了一些人物速写在)男主爸爸真的会开车而且很稳(车里的咖啡在转弯时也没荡出很大的幅度)男主妈妈也真的会收拾家务洗衣做饭,他们用不恰当的方式混了饭吃,但是至少他们真的有那个能力,而保姆却让我惊讶,保姆爱人有胳膊有腿,却赖在地下室躺了四年多。

其实这个电影给我的感受是,不同阶级的人,根本无法对对方的痛苦产生同理心,大家都只在乎自己的感受。穷人不在乎富人的烦恼,富人也不在





兔子智


看了《寄生虫》的观影者应该都会为富豪的家庭感动惋惜,甚至有的人说为何不把富豪的一家人刻画得丑陋一些呢,那么,观众就能理解基宇一家人的行为了,也不至于为富豪伤怀了。

豪宅家庭一家四口的家庭生活很幸福。豪宅女主人很善良,读高中的女儿很单纯,幼小的儿子很聪明,然而,随着豪宅男主人的死,一个美好的家庭支离破碎,幼小的儿子又受到一次严重的心理创伤,估计这个小朋友的一生都将带着严重的心理伤害了。小时候夜里“见鬼”,再加上漆黑的夜晚唯有他能看得懂的闪烁的灯,如今又在生日那天亲眼看到曾经的“鬼”将自己的家庭教师在他面前杀害,这是何等残忍。

我也同样对富豪一家人的命运感到惋惜和悲伤。不过,在我看来,如果把富豪的一家人安排成丑陋的人设,这个电影就失去了它本身的含义了,基宇一家人就会被完全理解,故事本身也变成简单意义上的仇富题材或者是底层阶级反抗的题材。而《寄生虫》电影本身并不是要刻意丑化富有者的人物形象,也不是要体现贫穷者心地的善良,而是要体现是阶级不同而产生的差异,更要体现底层阶级对富有生活的盲目追从,同时也是体现底层阶级生活的贫瘠和无奈。

另外,电影中有一些Bug。比如,前女佣的丈夫,突然出现在众人面前行凶杀人,警方没有追查他是从哪里出来的吗?既然肯定不是从外面进入院子的,再加上基宇被打破头的地方是在地下仓库门口,这些线索都是指明行凶者是从豪宅里面出来的。如果警察利用警犬追查,一定会追查出地下仓库下面的地下室。另外,基宇被打破头之后流了那么多血,居然没死,这真是“男主”光环啊。

我很期待影片最后会对富豪家庭的女主人及其儿女的生活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却没有,这让人的。《寄生虫》的确是一部很好的电影,但是,这个电影太让人难受了,看完之后,我久久不能恢复,内心脆弱和观影代入感强烈的人,我真不推荐看,承受不了,估计好几天都会陷入影片的悲伤中。

《寄生虫》体现的主题思想太深刻,也很丰富,凭我目前的解读,很难说清楚它所要表达的最根本意义,只能浅浅谈一下自己的观影感受。


a箛狼


2019年口碑炸裂的韩国电影《寄生虫》

《寄生虫》讲述一家四口住在廉价的半地下室出租房内,原本全都是无业游民。在长子基宇隐瞒真实学历,去一户住着豪宅的富有家庭担任富家女家教后,一家人的生活渐渐起了明显的变化。

这是一部反射并讽刺韩国贫富差距的电影,剧中有许多镜头都很直白的反应了韩国的现有阶级状况,富人很富,穿名牌开豪车住豪宅,享受衣食无忧的生活,而穷人只能挤在阴暗潮湿的地下室,雨天被水淹,晴天见不到太阳,只能靠寄生在富人身上才能维持生活。

这一家人在得到一个可以寄生在富人身上的机会肯定不会轻易放弃,他们合伙使用计谋挤走了电影中富人的前女管家,这个女管家也是一个寄生人。

一边是水淹陋室,一边是生日聚会。一边是冰冷坚硬的体育馆,一边是豪华柔软的后花园。钱就像是熨斗,可以把一切都烫平了。穷人们蹭网、住地下室、为了一份工作不择手段。当你觉得他们已经够惨的时候,但是还有比他们更惨的。

朴夫妇看起来傻乎乎的,可他们还是越来越有钱;

金基泽一家聪明过人,可还是翻不了身。

你能洗掉衣服的汗味,却洗不掉已经融入血液的地下室的气味。

他们是虫子,所以他们生活艰难;

他们是虫子,所以什么都杀不死他们;

他们是虫子,所以他们要寄生在别人身上才能活命。

求赞 求关注 求转发


炸鸡可乐影视


《寄生虫》获戛纳奖确实是为亚洲电影争气了。

那我们来看一下他们为什么要把别人挤走。先看一下整部电影的宿主,朴社长无疑是宿主,他创造财富开维持整个家庭的运转。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朴社长要靠其他的人来支撑自己家庭的运转。比如家教、四级、保姆等等,这也说明富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寄生于穷人的。

其实雨夜那一段,忠淑(母亲)完全可以选择不开门。但她选择了开门帮忙,是因为她觉得自己把别人挤走,害别人失去了工作,心有愧疚。他们把别人挤走是生活的需要,又挤在一起是自己活着的需要。她的善良体现了她的同情心,但是在涉及到自己的利益时又不值得一提,所以在穷人利益冲突爆发的时候,丛林法则出现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中的冷暖色调对应的就是穷和富。富人家里什么时候都是有阳光的,富人的脸上有阳光,孩子身上也有阳光。

电影通过穷人看穷人、富人看富人这种并不客观的视角对比出社会阶层上层和下层生活有多大的差距,却又不可逾越。穷人家下雨房子被淹没,而富人家下了雨还可以在家开派对。

讽刺到位、表现到位,精妙的节奏,深刻的人文关怀,这部电影算得上是商业与艺术的完美契合了。



斜杠阿晨


不久前,《寄生虫》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电影,创下了韩国电影的新纪录。小编也顺应潮流,为大家带来这部韩国电影《寄生虫》的影评,其中很多人注意到,“气味”是《寄生虫》一直环绕的主轴。奉俊昊将一个人所散发出的气息,使其具体形象化,转化成为了由感官可以轻易感受到的“气味”,上流社会对于贫穷族群一直有着区隔,无法习惯与忍受贫穷阶层的“气味”。

韩国则是多注重“气味”的民族,这一点我们藉由韩国人日常生活中,可见端倪。例如只要来到韩国当地餐厅吃饭,酒足饭饱后,大多嫌身上带有一股浓厚的菜肴味,因为韩国料理着重“调味料”,甚至当地烤肉佳肴,都很轻易地会在人体留下产生“气味”。

所以,每当客人来到韩国餐厅用餐,特别是烤肉店,店家总会马上递上一个大型透明塑料袋,供客人把外套或包包,放到这密封塑料袋内,以防用餐时,香味沾染到其上。甚至提供喷洒衣服的清香剂店家也大有人在,好让客人喷洒上衣,保持一身清香味出店。

而这样的“去异味”文化,大学校园也常见,每到中午、傍晚用完餐,都可以看到大学生一窝蜂地来到厕所刷牙,刷掉嘴中的泡菜味,公司会社也是这般。韩国人对于“异味”的意识极深,连同最亲密男女朋友间也是如此。

而且,韩国人在表达“事有蹊跷”“事情发展怪怪”之意时,也用了一个“嗅觉”隐喻表达,即“有气味出来了!”。嗅觉在五感内,属于人们完全无法掌握之感官,如眼睛可以闭、嘴巴可以不吃、耳朵可以遮住不听、手可以不摸东西产生触感,但有谁可以不闻(不呼吸)呢?

而此隐喻方式,被奉俊昊导演应用在《寄生虫》内,让我们看到的一幕是,朴家小孩朴多颂,闻了新司机金基泽与新管家忠淑两人后,童言童语说到“这两人身上气味都是一样的”;事后,金氏家人为了去除“相同气味”,还开了一次小型的家庭会议,讨论是否要把衣服分开洗等解决方案外,金氏家人也出现多次嗅闻自己身上“气味”场景,让人不禁好奇,片内中一直出现的“穷酸味”,究竟是什么气味呢?

但就我看来,下流社会的金氏家人自己也不知道,因为“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他们本身已经习惯这样的“气味”;而朴社长对于这样的“气味”,也说不清楚讲不明白,因为身为上流社会的他,恐怕在此之前,都没机会闻到此气味吧?

最后,片尾也因此流窜“异味”,让朴社长本能性的紧捏鼻子,捡车钥匙之际,引起寄生者金基泽的杀机。





小小白在线


为了进入富人家打工,伪造文凭、捏造经历、使用各种手段,挤走原来的司机和保姆。

甚至发展到最后,为了不让自己的谎言被揭穿,不惜杀人。

富人因为有钱,所以理应善良,穷人因为没钱,所以可以不受约束。

这样的思维,不禁让人想起杭州保姆纵火案。

因为主人的一次次善良和宽容,保姆先是失去理性,最终失去人性。

那个保姆,之所以能够理直气壮地一次次找主人借钱、甚至偷拿主人的东西,可能正是觉得:因为你们有钱,所以必须对我善良。如果我像你们一样有钱,我也会善良。

在他们的观念里,没钱,成了一种资本,因为没钱,所以,连做人的底线都可以没有。



啤酒电影院


说实话这个电影挺早看的,当时网传口碑很好,但我是看了一半就没看下去,并不是说节奏啊!演技啊!情节啊什么的不好之类的。而是太TM的现实了,真的 太现实了,看的我胸口发闷。

一家人都生活在贫困底线,各种自以为乐的占小便宜,其中蹭wifi一段,那高于地面那么高的马桶,让人看到啦何谓穷生奸计,富长良心。后面富人一家出门,寄生虫一家反客为主在家里喝酒时,妈妈就说了一句金句,不是“有钱却很善良”,而是“有钱所以善良”,这句话戳心啊!

这一家人当然想挤走别人,因为在他们眼中这已经是他们的家了,在这寄生虫般的一家人心理只有家人才是人,其它人都是其他物种,因为只有在家人面前他们才是真实的自己。

看看我们周围的人们 有多少是这个心态啊!包括我自己和看问答的你们!

穷生奸计,富长良心 古人诚不欺我啊!


明曌海-雪松


奉俊昊自己说,“这是一部关于尊严的电影,尊德守礼成为一道准绳,让人思考,是将彼此划为寄生虫,抑或是建立良好的共生关系。”

是啊,巨大的贫富分化如果不加抑制,就会让整个社会变成一个互害的社会,不但让穷人没有活路,也让富人损失惨重,但这部电影仅仅讲的是这个么?

我又不太觉得。

这部电影之所以让每一个观影的人都很不快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它讲了这个说滥了的道理,而是它刺破了所有人的摭羞布,把所有阶层的人皮袍子下的虱子都炸了现来。

富人的冷漠,穷人的险恶,每个人心底的残暴,还有深存于内心的奴性……每一个,都可以在电影里直面自己在社会中的真实处境。

富人们照见的是处处险恶的人心,谁知道为女儿请个家庭教师居然会召来杀身之祸,面目和善的司机居然是引狼入室,这世道,防人之心不可无。

而中产照见的是自己的生活多么不堪一击,原本妻贤子孝,谁知一场意外或者一场失业就可以把多年的辛苦化为乌有,一切原本照着优雅漂亮剧本写的生活被打翻在地,一旦中年失业你全家就随着你坠入贫穷的无底深渊。

而一无所有的赤贫人群则照见了社会极端的不公和贫富分化,你沉在半人高的污水里抢救自己那些破家当时,富人们在冰凉的冷气里喝着威士忌赏雨——

富人和穷人,在这部电影里,大家都不自觉地深深地互相厌恶着,彼此都把对方划分为寄生虫,结果是,随时可能对对方抽出利刃。

基宇是这群人里面最早动杀心的,当初只是想顺顺利利的给全家人安排上工作,然后做一个和富家女恋爱的白日梦,现在却不得不产生其他的想法。

这部电影纵有一万个缺点,但它也有一个优点,让每一个人不高兴也就逼着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去正视自己在生活里的真实处境。是的,这个共同处境就是,我们每一个都在逃避现实。

人类,大概是最爱逃避现实的动物。

失业的金家不肯面对沉沦的现实,四个人好像失去了正常的知觉,游魂似的活在地下室里,沉沦在得过且过的生活中,甚至还能找到各种小乐趣,互相开着小玩笑。

失业后,父亲已完全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全家人靠叠披萨纸盒子打点零工赚点饭吃,但是也是乱搞一通,他们已经丧失了为人做事的基本标准,能糊弄就糊弄,不能糊弄就受着……所谓的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大概就是指的这种人……

前一秒网络欠费断停,一家人也并不想去想什么办法,后一秒赚到了披萨盒的钱,一家人就开始庆祝这份小喜悦。

而富有的朴家并不肯面对贫富分化的现实,披着宽容和气的外衣把贫穷的人视为机器和草芥。

朴太太原本拿了一叠钱作为基宇的家教工资,但在数钱的时候又拿出一小叠。

前管家太太的老公被刺伤后,朴先生去他身下翻车钥匙,靠近的时候第一反应捏住鼻子反抗这令人作呕的味道。

而管家夫妇更是不肯面对现实,管家的老公为了躲避欠下的高利贷,宁愿终生躲在防空洞里,成为寄生在富有家庭中的隐形人,把对方家的小孩吓出病来。

躲在防空洞里的人把四岁的孩子吓出了心理疾病,孩子画的正是被藏在洞里的前任女管家的老公。

所有的人都在逃避现实,沉浸在自己幻想的世界里。

心理学上分析,一个人要活得有真实感,要建筑于两点之上:

一是我们怎么看待自己。

二是别人如何看待我们。

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我们认识的真正的自己和别人看到的我们高度一致,但回避性人格的人不能也不愿意看到真正的自己,而是执着于幻想中的自己——而且最可怕是他们还要糊弄别人也相信这一点。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失业的金家四口会那么兴高采烈无比兴奋地扮演着四个优雅能干的应聘者,在他们的心里,他们一家人就是团结和睦善良上进的一家子。

而暴发户出身的朴社长一家也似乎盲了,沉浸在单纯天真富有教养的新富生活,完全看不到外面鬼影重重的真实人生,几句艺术心理学和杰西卡伊里亚诺就把他们骗得团团转。

为了推荐妹妹成功,深谙富人心理学的儿子用杰西卡,伊利诺州大学应用美术系,用这些词汇给妹妹包装成功,从而钓上了求师心切的社长太太这条大鱼……

所以,得到了工作的金家四口人不是想好好工作,把四个人的薪金存起来,替一家人换个好住处。

而是乐于跑去朴社长家的豪宅,用他们家的浴缸,喝他们家的酒——因为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他们原本就应该过上这样的生活。

对于富人家里的一切,他们享受得安之若素,内心甚至有这样一种潜意识,这一切原本他们一家人也应该享受的啊。

最后结局是三家人都家破人亡,而哥哥的幻想居然还是将来可以把大宅买回来。

无知无觉的人,是无明。

这才是人类最可怕的境遇。

这电影里看似没有一个坏人,但他们都是这场悲剧的助力者。

最典型的当然是金家这四口子,他们貌似善良可爱忠勇厚道,只是有点退缩,只是有一点回避,他们就是想活在虚幻的幻想当中,这没有大错啊。

就像那个去阔亲戚家借项链的玛蒂儿德夫妇一样,无论如何,也要先享受那一晚的珠光宝气的幻觉,因为那样太舒服了,太愉快了,愉快到几乎以为真的是自己的——不,在主人没有回来前,那就是自己的。

回避型人格最大的问题是,他们“看不见”自己,但这种“看不见”恰恰是他们主动选择的,但似乎又埋藏在无意识中,这导致了他们永远处在某种晕眩的状态——

他们好像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好像又不知道,每个人都像喝醉酒了一样,拼命地享受眼前能得到的一切快乐,不管地点,不管时间,因为知道明天是不存在的。

失业后,爸爸和全家人接到一个叠披萨纸盒子的工作,但是爸爸为了追求快速完成多个,学着网上的视频叠,结果数量达标质量却不达标,最后工钱还减半。

这张照片之所以恐怖是因为看上去一团和气甚至还有点没心没肺的面孔后面,是一个失控又焦虑的世界。

法国剧作家有一句名言,人们总是逃避命运的途中,与自己的命运不期而遇。

人性多么迷离,社会多么复杂,渺小的我们围困其中,像困在一座大雪纷飞的迷城。

如何面对挤压残酷的社会,如何面对幽暗的人性,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思考的问题,而不是逃避——

而奉俊昊沉迷的,可能正是将这漫天大雪中每一朵迷茫坠落的雪花拍下一一这些无明之中蟑螂一样的人类啊,他们那么彷徨,那么焦虑,那么脆弱,那么神经质,却又那么自恋,那么丧心病狂。

这确实,是让人挺不舒服的。

但这不正是艺术存在的意义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