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門名菜盤龍菜是怎麼做的?

蔣獻凱


蟠龍菜準確的說,是鍾祥名菜。下面為您介紹一下蟠龍菜及如何做。


蟠龍菜

蟠龍菜,又叫盤龍菜

口語都叫它“卷切”、“剁菜”

是鍾祥地方的名菜

如今已走進市場成為商品

在許多城市超市都有精美真空包裝的蟠龍菜出售

你所瞭解的蟠龍菜是什麼樣的呢?

擁有500年曆史的宮廷佳餚


“吃肉不見肉”


相傳嘉靖進京前,皇族早有明爭暗鬥。章太后迫於政勢,密詔頒達了三位親王,並說:“先到為君,後到為臣。”興王府離京最遠,為超時間,幕客嚴嵩獻策,朱厚熜假扮欽犯上囚車,日夜兼程趕到京城。


朱厚熜乃藩王世子,平日奢華,坐囚車容易,可途中進粗食就難。他於是命府中廚師做出一種吃“吃肉不見肉”的菜,若做不出,性命難保。


“紅薯變成蟠龍菜”


有位廚師名詹多,心靈手巧,也沒做出一道符合要求的菜。一天詹妻見夫天時已晚還未回來,就帶了做熟的紅苕給夫吃。夫妻倆互相推讓,不小心弄破了紅苕皮。詹多靈機一動,悟出了配方。眾廚師齊心協力,就做出了吃魚肉而不見魚肉的食物,原來是用魚、肉、蛋做出一“紅苕”,也有人稱之為“紅蘿蔔”。“紅苕”營養豐富卻不膩,美味可口。朱厚熜吃著“紅苕”進京做了皇帝。朱厚熜登基後,即為嘉靖。

從此宮廷佳餚慢慢流傳成了民間美食


今天此菜已步入尋常百姓家,黃白相間,造型古樸,鮮嫩適口,入口即化,成為人們喜慶家宴中的一道名菜。


相信嘉靖帝最初愛上它和外貌沒什麼關係,主要還是內在。為了讓白膘豬肉、精瘦肉和魚肉顏色和紅薯一樣呈白色,每次換水沉澱都要泡半小時,如此反覆,工序繁瑣。不得不說“吃肉不見肉”的技法真是一絕。


蟠龍菜的製作工藝


(圖中的葛根粉也可換成澱粉)


第一步

首先要攤雞蛋包皮。取土雞蛋若干個,土雞蛋蛋黃顏色正宗好看,打破雞蛋時要撤去部分蛋清,調勻後加進澱粉、食鹽和水再充分調和成汁,不能全用蛋黃,那樣的皮子沒有精神的。將小鍋用旺火燒好,抹上油(可以用一塊帶皮肥肉擦鍋),用勺子把調和好的蛋汁舀到鍋裡,快速而均勻的在鍋中晃成長方形簿皮,這是黃顏色的皮。在九十年代前,不論年節做大事都會攤一半紅色蛋皮。


第二步

備肉茸。將百分之五十的純瘦肉剁成肉泥。將百分之五十的肥膘肉切成肉丁或細條備用。肉茸有血肉茸和白肉茸,白肉茸是把瘦肉泥和白肉分別用清水,用紗布濾幹備用,這樣的卷切看起來如豆腐白嫩,但不如血肉茸肉味濃郁。


第三步

和肉茸。先將瘦肉泥用力攪拌,再加進蛋清、剁碎的姜、蔥(只要蔥白)和適量的澱粉,這要根據澱粉質量而定,一般選用蠶豆託粉,千萬控制好加量。攪和到一定程度時投進肥肉丁後繼續攪拌。加適合自家囗味的食鹽,根本不加其他如味精之類的調料。視肉茸幹稀度加適量的冷水再攪,請一定要用力和上勁,不能偷懶取巧,否則成熟的卷切會散的。


第四步

包裹上籠蒸熟。將雞蛋皮平鋪在砧板上澆上肉茸,用蛋皮包裹成型輕輕地放到蒸籠中,常規每筒在一市斤左右。裝籠好了就端到旺火的鍋上蒸熟,要蒸熟,不能夾生,又不能蒸過頭,以防止肥肉丁蒸成豬油流失了,蒸好的蟠龍菜自始至終都不能“骨肉分離”,裝碗、裝盤,甚至到吃時外面的蛋皮都不要脫落,這個要求說不高,但不是每家做的蟠龍菜能做到的,這就是技藝,也是廚師必須做到的標準。


胡集論壇


蟠龍菜,是湖北荊門的一道名菜。更準確的說是鍾祥的一道名菜。京山也有,但名叫卷切,可以說是微縮版的蟠龍菜。蟠龍菜,色、香、味、形、意均佳,實為走親訪友,饋贈親朋的一道美味佳餚。


色:其外黃內紅,色澤喜慶鮮豔,看著就有食慾。

香:蟠龍菜異香撲鼻,食後讓人唇齒留香,回味無窮!

味:入口即化,香酥甜軟,肥而不膩。

形:宛如蛟龍出海,氣勢恢宏。



意:原為皇家獨享,現為百姓共嘗,皇氣入民間,與民同樂,喜慶。

吃法:蒸熟即食。

其實關於蟠龍菜的來歷,還有一段美麗的民間傳說吶!公元1521年3月,明朝著名的豹房皇帝明武宗身亡。因其無後,皇太后及內閣首輔楊廷和決定由和武宗血緣最近者繼承大統。有資格入圍者有兩位,一位是河北的一哥們,一位就是湖北鍾祥的明獻王之子,後來成為嘉靖皇帝的那位。河北由於離北京近,那哥們,一路遊山玩水,悠哉遊哉,以為皇位唾手可得!沿途州府,也是熱情款待。而鍾祥的這位由於離京路途遙遠,只背上名曰蟠龍菜的乾糧,晝夜兼程,飛赴北京。結果,比河北的那位,早到北京,繼承了大統。就是明朝鼎鼎大名的嘉靖皇帝。於是就有了“先到為君,後到為臣”的說法。也成就了蟠龍菜這道名菜。

正因為如此,蟠龍菜至古就深受荊門人民的喜愛。現在它已經走出荊門,被越來越多的外地人青睞!


楊家將之五郎拜佛


盤龍萊越做越假,趕不上過去了!


蒼松40


和荊門什麼關係呀,盡往臉上帖金,分明是湖北省鍾祥市


北方的狼133266736


拜託,是鍾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