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度登上央视!她是浙江省首位驰援武汉的医生,武汉封城当天的最美逆行者!

1月23日,大年二十九,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

武汉“封城”

在距武汉700余公里外的杭州

有位女医生却想尽办法也要绕道进武汉

“只要需要,

我愿意尽自己的一份力!”

这位逆行的女英雄就是

两度登上央视!她是浙江省首位驰援武汉的医生,武汉封城当天的最美逆行者!

综合监护室同事拍下郑霞出发武汉时的背影

作为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

她是浙江省首位驰援武汉的医生

也是最早到达武汉的第一批驰援医生

二十多天来一直坚守疫情一线

与病毒殊死搏斗


大医精诚,大爱无疆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郑霞

和她在前线的故事!


连线习近平总书记,我们有信心,打好这场仗!

2月10日,是郑霞驰援武汉的第18天。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地坛医院调研指导时,与郑霞所驰援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连线,慰问一线医护人员并了解情况,感谢并鼓励大家:“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


两度登上央视!她是浙江省首位驰援武汉的医生,武汉封城当天的最美逆行者!

前排右三: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定宇前排右四: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郑霞

而站在连线视频中武汉市金银潭院长张定宇右手边的,正是郑霞。

说起和习总书记的连线,郑霞有些意外,“因为每天都进病房,下午临时接到医院通知出来开会,没想到是与习总书记连线。

郑霞说,现场聆听习总书记的嘱托很是激动的,视频连线尾声,有领导问大家有没有战胜疫情的信心,此时,视频中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协和医院、火神山医院在场的所有医护人员齐声回答“有!”,那场景令人动容。

“这么多天在医院里连轴转,说不累是假的,但是现在所有人又充满干劲,我们有信心,一定完成习总书记的嘱托!”郑霞说,“我们这里的ICU一直是16张床满床状态,大部分病人病情很重,难度很大,很考验人的意志。但是看到有病人好起来转出病房,累也值得了。总书记的嘱托我们一定牢记,打好这场仗!”


武汉“封城” 绕道也要上前线

时针拨回1月20日左右,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逐步升级,看着不断上升的确诊和重症患者人数,郑霞的心急如焚,“那里一定很需要重症监护室的医生,只要需要,我愿意尽自己的一份力。”1月22日,郑霞主动跟浙大一院综合监护室主任蔡洪流提出想去支援武汉的想法。

从医15年,中共党员,浙大一院综合监护室主任医师,2005年从浙江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浙大一院综合监护室工作的郑霞,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

“你只要想好了我们全力支持你,但你要做好个人防护。”对于她能提出这样的想法,蔡洪流一点也不意外。郑霞一直是科室里的模范骨干,不仅医疗技术精湛,对待患者耐心细致,是一名有担当有责任的好医生,还是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委。

去武汉的事情刚拍板,1月23日中午11点,国家卫健委的电话就来了:“因为目前疫情紧急,需要您马上到武汉去支援,务必晚上到达。

”郑霞立即收拾了换洗衣物,并带上电脑,做好了长期在武汉“战斗”的心理准备

因为武汉“封城”,郑霞只能从杭州东站出发先到临近武汉的某城市,晚上八点多到达后,直接被送到武汉疫情最核心的金银潭医院,郑霞的武汉抗疫之战,就此打响。

两度登上央视!她是浙江省首位驰援武汉的医生,武汉封城当天的最美逆行者!

1月24,08:00,郑霞进入武汉金银潭医院ICU开始救治重症患者工作


“病人就是我的家人” 不抛弃、不放弃

这世上哪有天使,不过是平凡的人,做出了神圣的事。

在金银潭医院,郑霞负责ICU的危重病人管理。郑霞坦言,“因为前期的医护人员相对不足,在整个的治疗过程中大家会很疲劳,但是从各地医务人员前来支援武汉开始,我们的精气神明显比之前要焕发很多,大家觉得看到了新的希望,心情都非常好。

郑霞常常忙到晚上7点多,才来得及简单吃几口盒饭。金银潭医院7楼的ICU病房中主要是危重症患者,他们年纪普遍偏大,基本都在五六十岁以上,甚至还有80多岁的老人,其中不少原本就有脑血管、糖尿病等基础病。对他们来说,即便是普通肺炎,也很容易导致病情凶险。

郑霞说,“很多时候,在分秒之间病情就可能有比较大的变动。这批病人身上除了有新冠本身的一些变化,还有很多因此带来的并发症。

整个治疗过程对每个细节把控的要求都非常高,救治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即使救治难度大,郑霞和她的战友们却从来没有放弃过任何一位患者,她说,“病人就是我的家人”。医务工作者们在疫情的黑暗里手捧星光,每一件小事都传递着爱与希望。

两度登上央视!她是浙江省首位驰援武汉的医生,武汉封城当天的最美逆行者!

1月28日晚,央视新闻频道《新闻1+1》白岩松连线郑霞,了解金银潭医院重症救治情况

郑霞直言,“其实每天病房里如果有病人能够转出去,是大家最开心的事情。尤其是在监护室里头那么危重的病人能够把管拔掉,确实挺鼓舞人的。每次看见病人情况好转大家都特别兴奋,我很想给大家一个大大的拥抱,但工作不允许。”

当问及自身身体状况时,郑霞说,“上班时间忙得没空喝水,所以稍微有点咳嗽。我知道大家都很挂念我,我一定会保护好自己。”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2月4号是父亲的生日,我今天一忙好,立刻视频连线祝贺老人家生日快乐,老人家首先用他物理老师的严密思维给我解读了现在的疫情状况和防控措施,然后给我鼓劲,但是说着说着,他突然哽咽了,匆匆的把手机递给了妈妈。我知道,他是在担心我。”这是郑霞日记里的一段话,寥寥几句,却让父亲对女儿的爱与担心跃然纸上。

其实每一位坚守前线的医务人员也是儿子、女儿、父亲、母亲,他们也有亲情爱情,也有家人需要去守护……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让我们向所有驰援武汉、坚守一线的白衣天使致敬!


逆行前线

是信仰,也是侠义

愿逆风而行的你们

在春暖花开之时平安归来!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本文来源:浙江之声微信公众号 《驰援日记丨郑霞:看着越来越多的患者治愈出院,我们越来越有信心!》记者:王娴 通讯员:王蕊 金丽娜 吴海波 | 浙大一院微信公众号 《为什么今天她绕道必须去武汉?我们等你回家!》《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习总书记连线慰问郑霞医师所在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 《抗“疫”前线⑤ |“病人就是我的家人!”——浙大一院郑霞驰援武汉日记》 | 浙江新闻微信公众号 《浙江首位驰援武汉的医生郑霞:上班时间忙得没空喝水》记者:纪驭亚 通讯员:王蕊 金丽娜

内容整合:韩诗雨 | 李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