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聊齋附錄——蟄蛇,龍,張牧,晉人


蟄蛇

  見於《得月簃叢書》本《拾遺》,不確定是否為蒲松齡所作,故列為附錄。

  我的同鄉郭生在山東的和莊設立一個私塾,有五、六個學生,這些學生都是初次進學堂的孩子。學堂的南邊是廁所,廁所是個牛圈,牛圈緊靠著山的石壁,石壁上雜草叢生。學生們去廁所,過很長時間才返回。郭生責問他們緣由。他們說:“我們在廁所作騰雲駕霧的遊戲。”郭生懷疑他們說謊。當學生上廁所時,郭生在旁偷看,看見他們從地面升到二、三尺的半空中,迅速地升起來,又迅速地落下去,好長時間又不動。

郭生走進廁所仔細察看,只見石壁縫中有一條蛇,蛇一抬頭,頭比盆還大,蛇一吸氣,學生就升到半空中。於是郭生把這事告訴了全莊人。莊上人都來觀看。他們用火把焚燒石壁,結果蛇死了,石壁斷裂。這條蛇不太長,但是很粗,像個大桶。大概這條蛇在石壁中蟄居而不能出來,已經很多年就如此了。

白話聊齋附錄——蟄蛇,龍,張牧,晉人

龍(博邑有鄉民)

  見於《得月簃叢書》本《拾遺》,不確定是否為蒲松齡所作,故列為附錄。

  博邑有一個鄉民叫王茂才。早晨起來去田裡幹活,看到他家田地邊上有一個小孩子,大約四五歲,面貌豐潤美好,說笑談吐十分巧妙。王茂才把這孩子帶到家裡,當做兒子來養,發現這孩子比一般孩子要聰明很多。

四五年以後,有一個和尚來到王茂才家裡。這孩子看到和尚,嚇得不知道躲到哪裡去了。和尚告訴王茂才說:“這孩子是華山池塘中的五百條小龍之一,私自逃到這裡。”於是和尚拿出一個缽盂,在缽盂裡灌上水,只見缽盂裡好像有一條小白蛇在游來游去,和尚把缽盂往袖子裡一揣,離開了王茂才家。

白話聊齋附錄——蟄蛇,龍,張牧,晉人


張牧

  出自乾隆年間黃炎熙《聊齋志異》選抄本,三會本中被列為附錄。後證實並非蒲松齡所作,作者未詳,收入元代伊世珍文言小說集《琅嬛記》卷下,明末文言短篇小說集《續豔異編》卷十、《廣豔異編》卷二十。

  一個叫張牧的人經過點蒼山,見到一塊圓形石頭,直徑一寸,比水晶還明亮。在月光照射下觀看,能看到綠樹成蔭,蔭下有一女子,坐於繩床,看著一旁的白兔搗藥,白兔不停地擺動搗手中的藥杵,樹葉像是被風撫動,女子也時時以手拂鬢,有時又在微笑。猜想可能她就是嫦娥。後來一天晚上,張牧召客賞月,拿這個石頭給客人看。忽然那石頭躍到空中,比月光還亮,最後不知所蹤。

白話聊齋附錄——蟄蛇,龍,張牧,晉人

晉人

  有的版本作為《黃將軍》的附則,有的版本單獨成篇,列入附錄中。

  有一位來自山西地區的勇士,他對那些花拳繡腿式的格鬥術不屑一顧,而以武藝精湛的實力傳名於世。當他路過中州時,有一個少林弟子與他交手,而被他所羞辱,少林弟子不甘心,把事情告訴給了師傅。於是,他們商議:以宴請山西勇士的名義,趁機報復之。他們等勇士來到時,先以香茶相待,再拿堅硬無比的沒削殼的胡桃給勇士吃。只見勇士僅用食指一敲,那堅硬的胡桃隨聲而碎。少林僧侶們不由大驚,趕忙以厚禮款待勇士,隨後匆匆散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